启之以道授之以渔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y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当今小学语文的教学,立足点应该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另外《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特点,允许学生有自己个体差异的存在。教师要明白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有好奇心的学生,要懂得去引导,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通常的方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被动听取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造成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十分被动,他们也就不能进行创新。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他们便会以为上课的方式仅仅如此,只要好好听取教师所讲的内容就可以了。这种方法对于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十分不利的。
  2. 阅读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仅仅限于课本的知识,教师在讲授时也不注意对课外知识的延伸。其实小学生对这个世界是充满好奇心的,许多知识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让他们有学到除课本内容之外知识的机会,这样他们的好奇心才能得到满足,才更有利于他们去积极主动地学习,去看许多课外的语文学习资料和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3. 课堂缺少启发与引导。通过对以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了解,可以知道教师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定的内容来做出安排的。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多是考虑如何尽量多地传授知识,而这些知识点往往都是一些冰冷的课本知识,缺乏生动的内容。课堂上教师就一股脑将这些课本知识硬塞给学生。
  二、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学习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1. 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部分教师为了省心省事或者赶时间,就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如在教一篇课文时,往往是依靠参考资料,先讲解作者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分段分层,概括大意和中心思想,或者加上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比较被动的,他们仅仅接受教师对于作品的解读,而缺乏对作品的自主阅读。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模式,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 有利于学习方法的引导。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习方法很重要。针对教学实际,可以先从强调预习和复习入手,在小学的第一堂课里,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强调,告诉他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预习和复习是十分重要的。好的预习能够让他们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提前进行难易程度的评价,好的复习能够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使他们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3. 有效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模式强调让学生主动去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可能每个人的习惯都有所不同,但一定要提醒学生去一心一意地进行阅读,还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另外,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写阅读记录,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这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学习能力的具体方法
  1. 激发识字兴趣。小学生学习阅读首先要学会识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自主学习的理念灌输进去。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来吸引学生,可以让学生猜字谜,根据字的特点编儿歌让学生诵读等。例如,教学“定”字,教师就可以将字谜谜面写为“一点一横梁,两边挂铃铛,上字颠颠倒,人字拉拉长。”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这样的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并获取知识。也可以运用其他方法来让课堂更加富有活力,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索去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2. 感悟阅读之美。为了贯彻自主学习教学的理念,教师应该根据阅读教学的要求,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与情境,这样学生会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进而体会文学的吸引力。教师应该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阅读的主题进行仔细与合理地选择,并提前设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目标,然后配合一些图片或者音乐等形式,创设更加适合阅读的课堂环境。要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文章阅读中体验、感悟,逐步形成自主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教学《啄木鸟》时,教师在课前就应该搜集好关于啄木鸟的基本资料或者图片,视频等,然后配合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于啄木鸟的动画视频,展现啄木鸟的各种情态,包括啄木鸟如何给大树捉虫子,如何成为“大树的医生”等等。这样,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从而将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过程当中。这种教学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极大帮助。
  3. 领会文本内涵。许多经典课文具有极其宝贵的价值,尤其是古诗文,它们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课文,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这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爱国精神的培养也很有帮助。但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小学生对经典课文的学习并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大胆地对古诗词的内涵进行探索,让学生在自主的环境下领会文本内涵。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将古诗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到内涵。比如教学《梅花》一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吟诵,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梅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从而明白梅花是在何等恶劣的环境下生长的;再联系生活中具有与梅花相似顽强精神的人物,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也可以提倡学生準备一个随笔本将其中优美的语句记录下来。这种引导方式能够尽快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逐渐增强其语文阅读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与发展,社会对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又提高了重视程度,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以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己任,启之以道,授之以渔。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县八二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 陈本煌)
其他文献
如何确立办学主张,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经过探讨、研究、实践,将我的办学主张拟定为“童心教育”,关键词是“童心”。提出童心教育是以学生为本,基于学校的办学实际与追求,源于李贽的“童心说”,是初办校、特色校的办学需要,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促进办学水平的提升。  一、什么是童心教育  (一)什么是童心  《辞海》中对童心的解释是“儿童心情,孩子气”,就是天真烂漫,待人接物无惧无戒无遮无饰,就是一
期刊
学校文化涵盖了学校的方方面面,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从学校育人价值出发,笔者认为,当前研究学校文化的核心应聚焦于学校精神建设。学校文化的内容叙事过于宏大,牵涉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很难有效地聚焦在一个点上来考虑。而学校精神则不然,是学校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起始点与终极目标。良好的学校文化建设最终呈现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励一代代人向上、向善、向美、向新。然当前学校教育的现实是,一些
期刊
“城区薄弱学校”,顾名思义,就是位于城区,但属于薄弱学校,它是相对而言的,是在横向上进行对比得出的。薄弱学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办学条件不达标;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办学质量不高;社会形象不佳。造成“薄弱”的原因是多种的:有长期以来学校在管理上形成的原因;有社会变革、环境变化造成的;有制度、政策层面上在操作中产生的偏差造成的;等等。薄弱学校的存在说明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受到质疑。本文试以福
期刊
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分析不同学段对“写话”与“写作”的目标要求,我们不难发现,有效的习作指导,集中指向于一个关键词——“乐”。再借鉴管建刚老师的习作教学动力系统的理论知识,“乐”字当前,可以使习作真正地转化为一种情绪宣泄或情感释放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成为儿童记录世界、记录自我、记录创造性表达的需求,能有效地解决众多的“习作综合征”,消除习
期刊
许嘉璐先生说过:“科学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学习汉字的难度大幅度降低,低到可以在‘汉字难学’一语的旁边打上一个问号。这可真是利在当代、功在民族的大功德。”这就告诉我们,科学识字才能点亮识字教学的璀璨天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参与省级课题“小学阅读教学中科学化识字策略研究”的一些探索,谈谈对中年段阅读教学中的科学化识字的一些思考。  一、研读字理,品汉字意蕴  中年级识字教学,若能适当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字理析
期刊
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的一种通用的方法。比较思维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策略阅读散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发现散文的写作特点和表达规律,提高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体说,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运用比较策略阅读一篇散文——即文本内的散文比较阅读  1. 引导学生对相同结构或写法相似的几个片段进行比较。有些散文表达上有一
期刊
据调查,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习作焦虑症”,为什么会这样?黄国才老师认为,原因不仅在于教师只在习作课上教习作,而且在于学生在习作课上不写作文,习作成了学生最讨厌的一项家庭作业。为什么讨厌?因为写不出来。写不出来怎么办?学生不是搜一搜百度范文,就是编一编敷衍了事……笔者结合自己的习作教学实际,仔细想了想,觉得黄国才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为了让学生摆脱“习作焦虑症”,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笔者对“云环境下”
期刊
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佳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提到了探究精神。该如何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呢?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为例,谈谈初步尝试的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学习“五步走”教学模式。  一、形成探究主题  1. 以教材编排的专项综合性学习内容为探究主题。  五年级
期刊
郑毓信教授在《新教育哲学》中提到:“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应当将‘思维’看作全部数学教学工作的核心。”特级教师许卫兵认为:“数学知识是整体的,也是有结构的,用整体性和结构化的思维引导数学学习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所谓结构化思维,是以探寻事物结构为目标,以得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导向,以建构事物整体关联为抓手的一种思维方式。结构化思维,能够让学生更清晰、更高效地思考,
期刊
几何直观能力是小学生应掌握的数学核心能力之一。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直观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他们认识事物、学习新知时常常是从具体直观开始,并逐渐反向抽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提高数学学习力。因此培养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和任务。  一、教画图,培养直观表达能力  抽象复杂的数学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