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画图讲转换拓想象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mallsta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何直观能力是小学生应掌握的数学核心能力之一。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以直观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他们认识事物、学习新知时常常是从具体直观开始,并逐渐反向抽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提高数学学习力。因此培养小学生几何直观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和任务。
  一、教画图,培养直观表达能力
  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如果用画图的方式进行直观表达,将问题视觉化,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因此,教师要重视画图教学,指导学生画图,养成用图形来表达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直观表达能力。
  学习数学一般要经过“直观—抽象—直观”的过程。要想学会画图,先要学会看图。不仅要能看出图形中外显的数学信息,而且要能读出图形中内隐的数量关系,明白抽象的数学知识是可以用直观图形来表达的,从而为学会画图作好鋪垫。例如,人教版三上的“归一”问题: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同样的8个碗,需要多少钱?教材要求学生会用图形来表达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并借助直观图形解决问题。第一次教学时,我直接让学生画图并说说图意,结果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画出来的图却零乱不堪,表达自然不畅,原本还算清晰的问题反而变得复杂化了。用图形来解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到的,显然,直接让学生画图难度是较大的。反思后我做了如下调整,先出示图1。
  接着我问道:你能用一句话说说每幅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吗?学生通过对图形的个性化解读和自由表达,理解了图形的内涵,明白了乘除法的算理,又学会了用图形表征解题的方法,为学生画图表达题意做好了方法上的孕伏。
  在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图形表征有了初步认识后,接着对学生的画图方法进行恰当的实时指导。如上述“归一”问题,理解题意后,放手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达题意。由于有了前面读图过程的铺垫,很快,学生有了多种画法(图2~图5)。
  然后,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很快就认识到图2中每个碗6元的条件本是未知的,图3实物图比较难画,图5不便比较联系,而图4用简单的符号表示题意既简洁又清楚。进而追问:“题中‘同样的碗’如何体现?”使学生明白“画的正方形必须一样大”。最后,我借助课件用规范的图形再次呈现学生画图的思维过程,末了还动态地将图3、图4渐变为线段图,让学生经历由实物图、符号图到线段图的全过程,明白线段图的优点。在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自主地经历了由读图到画图,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操作认知过程。
  二、讲转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语言有三种基本形态: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学生学会了用画图来描述问题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而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是要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实现这三种语言之间的有效转换。教学中要重视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学会把抽象性、概括性的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转换为直观性的图形语言,通过图形语言来帮助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如人教版五上“相遇问题”: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在离A地50千米的地方,两车仍以原速度前进,各自到达终点后立即返回,在途中第二次相遇,这时相遇点离B地30千米,那么第一次相遇时离B地多少千米?这道题仅从文字上理解很抽象,数量关系很不明显,学生无从下手。如果教师能灵活地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文字表征转化为直观、易感知的图形表征,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这里,先将文字语言转换为图形语言,再将图形语言转换为文字语言: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行了3个路程,甲车行了3个50千米,减去离乙地30千米,就是两地的路程。最后用符号语言(即算式)表达A、B两地的路程是50×3-30=120千米,不难得出第一次相遇时离B地的路程是120-50=70千米。
  要注意的是,这三种语言在数学表达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穿插、相互支持。因此,讲转换时,一方面要教学生善用数形结合思想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用图形直观表达出来,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观察直观的图形,运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来表述其内涵,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三、拓想象,延伸直观表达空间
  史宁中教授认为:几何直观是指借助于见到的(或想象出来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对数学的研究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进行直接感知与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几何直观除了实物直观之外,想象出的几何图形也是几何直观思维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更高水平的几何直观能力的体现。所以学生想象能力是影响其几何直观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教学人教版五下“长方体”时,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先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长方体实物,观察它有什么特征。(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等)第二步再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出一个长方体,并记住它的特征。第三步根据它的特征,让学生按照脑海中的长方体用磁性小棒(做棱)和小铁球(做顶点)拼出一个框架,然后再引导他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去掉其中一条棱,你还能想象出它的形状和大小吗?”接着追问:“如果继续拆,至少要留下哪几条棱,才能想象出刚才的长方体呢?”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得出必须留下同一顶点上的长、宽、高三条棱。最后,再根据留下的三条棱,把这个长方体想象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妙在让学生经历了由实物直观到直观想象,然后通过操作活动强化直观想象,最后通过直观想象进一步深化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认识,还明白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的道理。
  几何直观能力是思考数学问题的基础,是学生必备的一种数学素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画图形成直观表达能力,通过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理解几何直观,通过操作运用几何直观,通过想象提升几何直观,从而促进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湖里第二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 黄彧修)
其他文献
2018年1月22日清晨4点23分,一直照顾张人骏老师的小军发来短信:爷爷因心脏骤停在3点离开。  我对着手机屏幕看了许久,还是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  就在一年前的1月23日,我还专门去他家中看望90岁的张人骏老师。当时,卧床多年的张老师在小军的悉心照料下身体还算不错,虽然行动不便,但思维还是非常清晰的。那几天,我心里还想着春节前再去看望老人家,没有想到去年那一面竟成永诀。  张老师对我有知遇之恩
期刊
如何确立办学主张,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经过探讨、研究、实践,将我的办学主张拟定为“童心教育”,关键词是“童心”。提出童心教育是以学生为本,基于学校的办学实际与追求,源于李贽的“童心说”,是初办校、特色校的办学需要,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促进办学水平的提升。  一、什么是童心教育  (一)什么是童心  《辞海》中对童心的解释是“儿童心情,孩子气”,就是天真烂漫,待人接物无惧无戒无遮无饰,就是一
期刊
学校文化涵盖了学校的方方面面,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从学校育人价值出发,笔者认为,当前研究学校文化的核心应聚焦于学校精神建设。学校文化的内容叙事过于宏大,牵涉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很难有效地聚焦在一个点上来考虑。而学校精神则不然,是学校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起始点与终极目标。良好的学校文化建设最终呈现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励一代代人向上、向善、向美、向新。然当前学校教育的现实是,一些
期刊
“城区薄弱学校”,顾名思义,就是位于城区,但属于薄弱学校,它是相对而言的,是在横向上进行对比得出的。薄弱学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办学条件不达标;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办学质量不高;社会形象不佳。造成“薄弱”的原因是多种的:有长期以来学校在管理上形成的原因;有社会变革、环境变化造成的;有制度、政策层面上在操作中产生的偏差造成的;等等。薄弱学校的存在说明基础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受到质疑。本文试以福
期刊
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分析不同学段对“写话”与“写作”的目标要求,我们不难发现,有效的习作指导,集中指向于一个关键词——“乐”。再借鉴管建刚老师的习作教学动力系统的理论知识,“乐”字当前,可以使习作真正地转化为一种情绪宣泄或情感释放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成为儿童记录世界、记录自我、记录创造性表达的需求,能有效地解决众多的“习作综合征”,消除习
期刊
许嘉璐先生说过:“科学的识字方法可以使学习汉字的难度大幅度降低,低到可以在‘汉字难学’一语的旁边打上一个问号。这可真是利在当代、功在民族的大功德。”这就告诉我们,科学识字才能点亮识字教学的璀璨天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参与省级课题“小学阅读教学中科学化识字策略研究”的一些探索,谈谈对中年段阅读教学中的科学化识字的一些思考。  一、研读字理,品汉字意蕴  中年级识字教学,若能适当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字理析
期刊
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的一种通用的方法。比较思维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策略阅读散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发现散文的写作特点和表达规律,提高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体说,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运用比较策略阅读一篇散文——即文本内的散文比较阅读  1. 引导学生对相同结构或写法相似的几个片段进行比较。有些散文表达上有一
期刊
据调查,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习作焦虑症”,为什么会这样?黄国才老师认为,原因不仅在于教师只在习作课上教习作,而且在于学生在习作课上不写作文,习作成了学生最讨厌的一项家庭作业。为什么讨厌?因为写不出来。写不出来怎么办?学生不是搜一搜百度范文,就是编一编敷衍了事……笔者结合自己的习作教学实际,仔细想了想,觉得黄国才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为了让学生摆脱“习作焦虑症”,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笔者对“云环境下”
期刊
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佳课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性质、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提到了探究精神。该如何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呢?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为例,谈谈初步尝试的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学习“五步走”教学模式。  一、形成探究主题  1. 以教材编排的专项综合性学习内容为探究主题。  五年级
期刊
郑毓信教授在《新教育哲学》中提到:“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应当将‘思维’看作全部数学教学工作的核心。”特级教师许卫兵认为:“数学知识是整体的,也是有结构的,用整体性和结构化的思维引导数学学习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所谓结构化思维,是以探寻事物结构为目标,以得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导向,以建构事物整体关联为抓手的一种思维方式。结构化思维,能够让学生更清晰、更高效地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