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八一”话小康

来源 :档案与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闸之名,来源于辖区两个百年老镇天生港和唐闸,正因为如此,根据2017年江苏省档案局关于开展“百村万户”口述历史采集工作要求,南通市港闸区档案馆选择了天生港、唐闸老镇和港闸区天生港镇街道八一村作为采集标本,进行口述历史采集。八一村作为重点采集对象,采集内容涵盖生产生活、社会变迁、历史往事、乡村名人、文化遗产、民风民俗六个方面。
  区档案馆先后组织采访68次计73人次,共采录音频数据35.2GB,录音时长3599分钟,视频数据699.7GB,录像时长4174分钟。形成录音文字稿45.1万字,拍摄、征集照片229张。2019年12月,区档案馆口述历史采集工作荣获省一等奖。
  从“潮来白茫茫,潮去一片荒”的“锅底洼”,看天吃饭的“花子村”,到如今高楼林立、小区靓丽、村容村貌改天换地的省“文明村”,八一村的发展历程是新中国70年砥砺奋进的精彩写照。
  八一村总面积2.2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325户,3311人。现有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1幢,原村部改造的校外教育辅导站1幢,是南通市首家村级关工楼。村党总支下设5个支部共9个党小组,187名党员。村两委班子现有11人,截至2019年4月30日,村本级总资产为1595.65万元。2016年9月八一村被授予“江苏省文明村”称号,2018年4月被授予“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而今,集光荣与梦想于一身的八一村也熔铸了五彩华章:红色基因、粉色生活、绿色生态、金色希望、银色风采,这是美好现在的真实写照,也是如今八一村人谱出的美妙乐章。

一、红色基因,有志青年的爱国情怀


  八一的名字里,镶嵌了红色的基因。红色象征热烈、激情,20世纪50年代初,村中曾经有三名热血青年参加抗美援朝;80年代初,土生土长的八一村村民胡国云毅然决然走上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前线,永远长眠在边疆的热土上。如今,八一村每年都有有志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往前追溯,當地流传的非遗项目《花子街》的说唱里就种下了不畏天不畏地不畏曲折命运的精神种子,落水鬼桥的传说也传播着舍身为人的正能量。
  榜样的召唤,传说故事的熏陶,让八一村的民风里注入了温情与奋斗的习性,家风严训、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敢于领先。这里走出了清华学子严俊仁,走出了诗坛名家王美春,走出了大批的科技、经济、教育、医疗战线的佼佼者,他们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传承故土的温度。红色,这已经不仅是一个人的气质,而是一片地一个村的底色。
  口述人施志义说:“成立初期起名时,地处河网水乡‘锅底窪’的圩塘境内,总想取上一个影响深远的名称,让新的名称压住旱魃水魔的肆虐,想来想去,最有威慑力的只有解放军,何况当年又有三名青年加入志愿军抗美援朝,‘八一’是建军节,大家就决定名为‘八一’,一直沿用至今。”
  口述人王德清说:“我们大圩湾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到目前为止,先后有大学生30个人,其中佼佼者5—6名,最为突出的有两位同志,一个是严俊仁,另一个是朱英。”

二、粉色生活,衣食住行的巨大变化


  粉色象征着美好和温暖,在八一村,粉色更是一种现实的色彩。十八个村民小组,组组都通宽阔的水泥马路,滴滴的汽车喇叭声成为乡村最美妙的节拍,自行车扛在肩膀上走泥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道路有人扫,卫生有人做,河道有人清理,干净整洁。
  龙湖家苑等安置小区完全是城市的味道,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村民过上了市民的生活,农民有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居民。乡里乡亲的情分不会因为高楼和水泥而阻隔,人们坐在树荫下、长椅上悠闲聊天,彼此的称呼依旧是几十年的小名。群众身上的衣服干干净净,家里亮亮堂堂,楼栋的窗户里不时传出村民欢快的笑声。
  口述人李美娟说:“(当年)嫁到他(老公)这边来以后,他兄弟三个,一人一间房,四面都是芦苇幄,没有一块砖头,天上下雨就拿盆,起风就拿绳,煮饭是一个泥锅箱。一进三堂,锅箱靠床,就这一间房。”
  口述人施坚说:“五八年的时候,那时候描绘共产主义,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出门坐汽车。现在何止啊,现在住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真没想到现在会有电梯。”

三、绿色生态,蓝天白云的幸福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八一村没有山,但有的是水。河长是一个很小的官,但是得担很大的责。如今八一村每一个水域,不管是湖还是河,都有这样的“官员”每天负责巡查,就像那水边的白鹭,不停地照着水面,杂质、漂浮物、污水都会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清理去除。
  企业曾经是村级经济的重要来源,原来村里的一些有污染的企业,几年间都已经转型或者迁走,在八一村的GDP里已经把绿色当做成色,含金量就是含绿量。
  口述人钱广裕说:“八一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已有10个年头了,富裕了的八一村人早就向往并开始享受绿色健康生活了。”
  口述人王德清说:“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而且通过拆迁之后,都变成失地农民,农民都拿上了退休工资,现在整个的就是衣食无忧,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四、金色希望,村办企业的勃勃生机


  不管是从哪里来的客人,都可以很方便地来到如今的八一村。城北大道、老204国道城港路段,四通八达。长江路高架更是加快了八一村与外界的通达与连接。这些,让八一村的发展走上了金光大道。
  企业对于区位和交通有着独特的判断和选择。面积达数百亩的新永兴瓷砖商场在八一村落户,成为南通地区最大的瓷砖集散地。小小一个村,最多的时候集聚了上百家企业,毛巾厂2019年的利润达到13.8亿元。许多新型企业正在八一村的热土上焕发勃勃生机。
  农业富民开启新的篇章,百亩葡萄园、百亩荷藕塘、大学生特种种植创业园等特色农业竞相开放,新农村的景象令人充满欣喜。
  口述人杜志华说:“企业多了,困难户补助也有了资金来源,村民只要有困难都能得到及时补助,现在村民虽然家里平时有得吃、有得用,家家都是楼房,出门就是水泥路,但一生病就穷,因病致贫,在这时候村里财务有救助。”
  口述人施志义说:“谈到八一村的发展,八一村原先是很穷的,风机厂是敲敲打打起来的,毛巾厂是肩挑人抬办起来的。”

五、银色风采,中老年人的精彩人生


  人口老龄化是如今农村普遍的现象,在八一村,许多年轻人在外创业,村里日常老年人口占据绝对主力。然而佝偻的背、干枯的手、苍老的脸,这已不再是八一村村民的标准像,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不苟的银色和银铃般的欢笑。
  非遗传承的陆家锣鼓在白龙湖边响彻云霄,这是八一村精神面貌的象征,是激励,也是表达。每到喜庆的日子,八一村的舞龙队人马集合,人和龙融为一体,无比欢腾。天地共欢,地上锣鼓喧天,飞龙腾挪;空中板鹞声声,迎风飞舞。这是南通地区特有的哨口风筝,在八一村,一有风起便有哨口吹响。



  2018年,八一村的太极拳队参加国际武术精英赛,与美国、韩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国内多支队伍近千名选手同场竞技,获得一等奖。老年人的生活丰富而充实,银色,让这片土地充满亮色。
  口述人施坚说:“解放初的娱乐活动是很少的,一年能看几场电影就不错了,而且是露天的。我看的最早的露天电影是《董存瑞》《一江春水向东流》,追到几个大队去,过去的娱乐活动是很单一的。”
  口述人郭明德说:“1965年我村成立第一个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五十几年了,这两句‘台上歌如潮,台下汗如海’一直没有忘记,反映了群众文艺歌唱祖国的声音像潮水一般,这些群众创作的诗确实是那时激情岁月生活的真实写照。”
  八一村的变化记录着时代真实前进的步伐,八一村也是港闸70年来巨变的典型样本。八一村的五彩是灿烂绚丽的,“南通市文明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等一系列光荣称号更是一种记录和辉煌。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砥砺奋进,八一村在新时代的号角里前进,未来,这片土地必将续写新的辉煌。采集“口述历史”,保存乡村记忆,我们使命在肩,必将砥砺前行!
其他文献
摘 要:“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是“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走向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也是必然要求。《“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从多主体协同共治、多方位交流合作、多层次联动共享与多方式输入输出四个方面,构筑了档案工作走向开放的行动框架。  关键词: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发展  分类号:G270  Moving Toward
期刊
江苏省档案馆制作《红色珍档》电视专题片  作为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影视作品,由江苏省档案馆和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打造的25集档案纪实类全媒体微纪录片《红色珍档》自6月30日起在江苏卫视频道播出以来,在线上线下引发了热烈追捧。《红色珍档》以省内各级档案馆馆藏珍贵红色档案为切入点,每集6-8分钟,以新闻主播担当“档案讲述人”,带领广大观众重温档案背后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展现中
期刊
摘 要: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化是一项涉及多主体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不同主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协同合作。通过对新《档案法》第五章的文本考察,文章认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统筹主体应当依法承担档案信息化的宏观规划、规范管理和重点任务部署等核心职责;档案信息化建设支持主体应当依法承担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保障、职能保障和业务保障等核心职责;档案信息化建设业务主体应当依法承担档案信息化业务工作的
期刊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以下简称广陵学院)是1998年12月经江苏省教委批准,由省重点综合性大学——扬州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设置的本科层次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独立学院。2018年初,学院以搬迁新校区为契机、改善硬件设施为突破口,收集、整理、编研、利用等档案业务工作全面跟进。经过几年努力,学院档案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一、综合分析情况,找出问题症结,建立完善档案工作管理机制 
期刊
摘 要:新修订《档案法》施行背景下,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档案纵向“体系管理”是必然趋势。基于对333个市级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官网及移动新媒体的调研,梳理当前该系统市级部门档案机构体制、资源和管理方面的基本现状,阐述其管理整合的必要性,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自然资源和规划;档案;体系管理;整合优化  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共有333个地级行政市(包括293个
期刊
摘 要:档案治理作为一种新的档案管理理念,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档案治理法治化建设是实现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途径。新《档案法》体现了档案治理的理念和思想,对实现档案治理法治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新《档案法》实施背景下,档案治理法治化建设的重点包括完善档案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档案法》宣传工作、提升档案执法能力、推进档案法治现代化等方面。  关键词:国家治
期刊
摘 要:1938年,身在国统区的爱国青年知识分子顾稀为了抗日救国、追求进步,抛弃稳定的技术工作,历经艰难曲折,远赴陕北投奔共产党、参加抗战,颇有时代典型意义。  关键词:苏工; 陕北公学;顾稀;中国共产党;抗日  顾稀(1919—2012),原名顾乾熙,江苏崇明(今属上海市)人。1938年9月参加革命,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任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代院长,1951年任院
期刊
摘 要:突发事件档案在留证、存史、资政和宣传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但突发事件档案资源的供需不平衡,制约了突发事件档案价值的充分实现。文章从突发事件的档案资源储备和需求特点出发,分析了突发事件档案分散保管与应急需求、零散保管和全面需求、属地保管与异地需求等供需之间的矛盾,提出构建“求全责备”的档案资源体系,选择“主体全宗”为主的档案管理模式,建立“专题化”的突发事件档案利用目标等策略,来应对突发事
期刊
包公(包拯)、海公(海瑞)、施公(施世纶),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公正廉明”为民间传诵的最具代表性的三位官员,其中的“施公”便是清代漕运总督施世纶。  施世纶以封荫出仕,先后任泰州知州、扬州知府、江宁知府、湖南布政使、顺天府尹等职。康熙五十四年(1715),他被调任漕运总督(又称漕督、总漕),任职期间,尽职尽责,在维护运道、调剂漕事、治旱赈灾等方面取得了卓然政绩。施世纶为官坚持以民为先、廉强恤下,因而
期刊
摘 要:在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适应人才政策发展的流动人员尤其是留学人员档案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对各地人才服务机构的建档工作等档案服务带来许多困扰与不便。文章通过三轮调查,以苏州市人才服务中心为例,分析了留学人员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映出的现行制度缺陷,初步提出了政策协同管理、规范标准建设与管理流程优化等对策。  关键词:留学人员;档案管理制度;建档  根据发展经济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