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feng216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因此,我们教育也应该信息化。现在国家也非常重视教育的信息化,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很多教室都匹配了一体机或电子白板,有的学校匹配了录播教室,并定期组织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简单地说,政府花了大力气从硬件和软件方面帮助教育信息化。
  那么,这个耳熟能详的信息技术到底指的是什么呢?信息技术指的是“扩展人类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送信息的功能的技术①”。信息技术包括以下四大类: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当然,和我们教师比较相关的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中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和教学观摩中所获得的知识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②中提及信息技术能力标准包括基础要求(在课堂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和发展性要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讲内容和方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首先,信息技术有助于让抽象思维具体化、直观化。我们都知道,数学中有些概念比较抽象、非常难以理解。这个时候我们借助信息技术就能较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比如:无理数;书上给出的定义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但是很多学生对于无理数概念中的“无限”和“不循环”这几個术语不是很理解。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用ppt列举了几个小数,像0.1785293104……等;之后并且向他们问了一些问题“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有规律吗?”以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个数有多少呢?”简单地说,无理数就是没有规律的、无限长的小数。又如垂线的概念,我借助几何画板划了两条垂直的线,让学生右图观察进行推理。他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相交的4个角都是直角,这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其次,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突出重点、难点。多媒体技术中ppt的使用能够方便地体现课堂的重点、难点。教师用不同的字体、颜色(通常用红色)和加粗的方式来体现重点内容。我们在讲课时,可以用加粗了的字体来强调讲课重点,当然还可以借助红色字或使用与斜体、华文新魏等不同于宋体的字来表达课外重点。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画来强调重点:放大缩小动画③,改变字号,改变字体等。至于难点,我们更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展现。所谓教学难点,就是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例如绝对值概念,可以用ppt中的动画效果来解释这个概念的内容。
  第三,信息技术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每一个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不知怎么地就“溜号”了,俗称“开小差”。这其实是一种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注意;然后,我们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注意是“一种导致局部刺激的意识水平提高的知觉的选择性集中”,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征④。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影响注意的因素有以下集中情况:(1)客观刺激物,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以及新异性等;(2)主观因素,包括人对事物的兴趣、需要和态度,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需要做以下几件事:让重难点动起来、让重难点在颜色和大小写方面不同于一般知识点等、从注意新旧知识的融合等。而这些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轻易实现:文字、动画、音频、视频以及ppt技术轻松达到这些效果。
  第四,信息技术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教师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那么,我们教师怎么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兴趣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背景。例如我在给九年级的学生讲“圆”的知识时,我链接了土豆视频网上一段有关“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⑤”视频,效果很好 ——这个从学生课后谈话中就能知道。(2)借用信息技术引入话题,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当讲解二次函数的应用时,我用ppt引入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告诉学生学了二次函数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如果我们教师仅把信息技术当作可有可无的一种鸡肋技术,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帮助上课时,一方面是为了使课堂效率更高,另一方面是示范作用,潜移默化,让学生自己会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像探究性学习、合作性研究。也就是促进他们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其实是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这也是《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
  总的说来,在初中数学课堂使用信息技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能方便地创设教学背景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吸引力。目前我们很多老师只是停留在“信息技术能力基础要求”,而对于“信息技术能力发展性要求”做的不够,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没有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注释】
  ① 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编辑室.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② 教师厅[2014]3号.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EB/OL].
  ③ 很多高级版本的PowerPoint有这种功能,尤其是最新版本的office 2016 功能更多.
  ④ 注意.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 du.com/item/注
其他文献
时光匆匆,又到一年中考复习季!中考复习季是黎明的前奏,是奔跑的脚步,是出征的战鼓,是拼搏的号角。三年,在人生的跑道中如沧海一粟。如何在终点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是我们所有奔跑在一线的初三老师和学生们所要面对的问题。为此我对初三的英语教学总复习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所悟所思:一是从中考命题角度看中考复习;二是考前复习的基本策略;三是如何立足课堂。  一、首先是从中考命题角度看中考复习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这是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法宝。物理概念多数是比较抽象的、隐蔽的,按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这些知识比较困难。只有用可见度高的物理实验,化抽象为直观,才能很好地克服学生思维上的障碍,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那么如何提高物理实验的可见度呢?  一、规范流程,合理摆放实验仪器  一件工作,按照合理、科学的顺序去完成,才可以事半功倍。物理实验也是一样的。在实验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不牢固,也可能是由于粗心大意算错了,总而言之无论是什么样子的错误都可以当成是教学资源的一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错误当作教学资源,善待错误,可以将其转化为一种更加宝贵的财富,既能够督促学生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对学生的发展以及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内容摘要】《称赞》是二年级上册第五组中教材的一篇文章。本组教材以“相互称赞 共同进步”为主题,体现了浓郁的时代信息和现代意识。《称赞》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清晨,小刺猬到森林里采果子,看见小獾在路边做板凳。小獾板凳做得很粗糙,正在泄气不想做的时候,小刺猬及时发现并称赞了他“板凳做得很认真,一个比一个好”,使他获得了自信,傍晚就会做椅子了并赠送一把给小刺猬。当小刺猬反送苹果给小獾时,他
【内容摘要】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德育活动的有效性决定于德育活动的本质把握,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从他们成长的角度出发,提出“生命成长”的理念并以之促进德育活动的实效性,是以此为主题展开实践研究的重要思路。  【关键词】生命成长 德育活动 实践研究 学科渗透  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种生命成长具有两重意义:一是自然生命的成长,这种成长带有显著的自然
【内容摘要】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环境决定其发展历程坎坷曲折。但作为进步力量的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 历史作用  一、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  1.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产生条件:(1)历史前提: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虽然截断其独立发
【内容摘要】初中的数学教学,老师通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逐步分析能力,却没有注意到观察力、想象力的重要性,导致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缺乏创造力,对数学失去兴趣。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学直觉思维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初中 数学 直觉思维 培养  作为思维形态的一部分,直觉思维具有跳跃性的特点,是在具备充足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表现出的一种直观感受。直觉思维在人类思维
教育的本质是引领,是要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要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然在应试体制下,教育的功利化太过明显,尤其是班级管理方面更为欠缺,甚至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会教书,不会教育学生。“三成”教育提倡以生为本,尊重学生,服务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就高中教育而言,提倡“三成教育”,不仅是时代的发展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内容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渗入历史教学,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新的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历史教学的新形势下,一些历史教师开始探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目前的小组合作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实践出发,探究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学习兴趣这一课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 小组合作 学习兴趣  现
【内容摘要】基层学校课余训练往往都是在课外活动时間进行,由于时间短,不可能进行很系统的训练,所以挑选一些主要内容进行训练,能更加有效,而防守是球队的制胜法宝,加强防守训练,才能赢得更多的比赛。  【关键词】基层学校 业余篮球 多变防守训练  引言  笔者所在的学校篮球训练气氛很浓,教练员能力、敬业精神等都很强,选拔来的队员基础也不错,平时训练中花了大量的时间练习个人的进攻基本功,队员的个人进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