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成长的德育活动实践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hd_hh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德育活动的有效性决定于德育活动的本质把握,针对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从他们成长的角度出发,提出“生命成长”的理念并以之促进德育活动的实效性,是以此为主题展开实践研究的重要思路。
  【关键词】生命成长 德育活动 实践研究 学科渗透
  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种生命成长具有两重意义:一是自然生命的成长,这种成长带有显著的自然意味,但作为自然界最高智慧动物的成长,其对成长环境的感受,是成长者以及关注其成长者(教师)都需要考虑的内容;二是德育生命的成长,高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很多此时段形成的认识最终都会成为学生的最终生命指向,因此德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德育生命的成长水平。考虑到高中学生的成长过程更多的在于课堂,因此结合学科教学来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就成为高中德育活动实践研究的重要命题。
  一、生命成長是德育活动实践研究的主要方向
  高中阶段进行德育实践活动,所追求的一个重要境界是实效性,这是许多高中一线教师尤其是德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对于实效性的理解却常常有所不同,笔者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从一个人的生命成长的全过程来看,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那就是从知识积累角度来看对人极为重要的高中三年,实际上更是生命个体成长的重要的三年,这三年中学生的生命成长有着丰富的含义,比如说:当前高中学生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他们对生命成长的理解更多的表现出一种虚拟特征,这种基于网络世界的人生意义理解,显然是不能较好地适应将来的社会的,因此某种程度上引导学生回归自然,就成为德育活动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又比如说,信息社会所带来的对人类智慧的深度挖掘,让高中学生总有一种信息技术信仰或向往,这种信仰与向往是学生对未来人生的一种描述,也是生命过程中一种态度,对于这种态度的科学引导与建立,也应当是德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设计德育活动的时候,在对德育活动进行实践研究的时候,锁定一个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目标的确定又不能完全是教师自身的闭门造车,而应当是瞄准学生成长需要的科学界定。显然,生命成长是对学生成长的最好描述方式之一,将对学生的德育活动提高到生命成长的高度,那任何努力都是服务于这种成长的。笔者以为,只有建立这样的德育理解,才有可能将德育活动的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而对德育活动的研究也才真正具有实践的意味。
  二、学科渗透是生命成长德育活动的重要平台
  生命活动不是抽象的,生命活动是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生命意义的。生命是与学生在校的成长同步的过程,而学生在校的成长过程,绝大多数又是一个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思想方法的积累过程。德育研究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德育工作者都意识到了,对于今天的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而言,抽象的、空洞的德育已经不大可能有什么明显的效果,而只有基于学科渗透的德育方式,才能让德育的目标润物无声。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多内容其实都具有很好的生命活动的启发意义,笔者在教学中常常借助于一些具体的知识,引导这些高中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如在函数教学中,笔者结合函数是两个变量在一定法则之下的对应关系的描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处的世界是一个变化的世界,同时也是一个联系的世界,因此数学角度的函数描述的其实不只是抽象的变量与函数的关系,实际上也是这个世界中有着联系的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寻找到生命发展中的变量及其联系,那我们就能掌握人生活的有意义的本质脉络,从而实现生命意义的更好的构建。又如在几何知識的教学中,笔者结合其对实际事物抽象成具体的形的过程,结合平面关系与空间关系的点线面的认识,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个复杂的世界其实是可以抽象成简单的数学对象的,一旦掌握了这种抽象的本领,其实也就掌握了将复杂事物变得简单的本领,这种本领是在生命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只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那一个生命个体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复杂的局面,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发展包括自己生命发展的最佳轨迹。
  三、基于生命成长的意义去理解德育实践活动
  在基于生命成长的德育活动实践研究中,笔者发现生命成长真是是德育活动的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理解德育活动,会发现德育活动如何才能回避那些繁琐且无效的形式,也更加能够把握到当前高中学生生命成长的准确脉搏。
  在研究中笔者还进一步认识到,高中德育活动的构建所注重的实效,必须是从学生成长角度去考虑才能真正达到德育活动的目标,任何背离了学生成长的德育活动,都将是无效的活动。用生命成长的语境来描述高中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既可以获得一个美的意境,也可以获得这个年龄阶段的一种良好的心理认同。而在课堂上结合学科教学尤其是数学学科的教学,学生感悟到的这种生命成长的意义往往更为明显。认识到这一点,高中德育活动的生命指向就更为准确,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家成. 论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衔接——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立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2011(1):174-179.
  [2] 高静东. 构建生命德育活动课程的实践探索[J].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版,2011(14):47-48.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程度,教师就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情境化教学模式就能很好地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情境 课堂 初中化学 魅力  教師可以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从而提升初中化学课堂的魅力。  一、创设生活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根据反馈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如果教师只顾按照设计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容易导致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了解不准确,从而无法保证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获取,根据这些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不断的完善,促进初中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的提升。  一、有效获取学生反馈  初中物理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反
【内容摘要】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人地協调观的养成不是靠生硬的说教,而应当在教学细节的研究与分析中逐步形成。根据人地协调观的定义,本文从认识、理解、判断三个层次,结合“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教学细节,提出了相关的观点。  【关键词】高中地理 人地协调观 教学细节  地球教学的一个核心观念,就是人地协调观。所谓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于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
【内容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课前谈话、导入是一课堂成功的一半。课前谈话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成为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必不可少的手段。可以说,课前谈话是稳定学生情绪的“镇静剂”,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兴奋剂”,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催化剂”。  【关键词】课前谈话 活跃气氛 加深情感 渗透数学思想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教师不但要落实教学目标
【内容摘要】田径教学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说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通过田径运动的锻炼,将使高中生的身体机能得到发展,进而使其获得健康的体魄与旺盛的精力,从而为其日后的求学与就业提供强健的体魄保障。为此,本文将对高中田径教学展开思考,以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 田径教学 练习方式 速度练习  高中体育教学中,田径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训练项目。持续的田径运动锻炼,能够使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
【内容摘要】从各地的高考作文要求看,近十多年来,作文形式上采取“文体自选”是普遍状态,这体现了增强“选择性”的新课程理念,无疑有利于学生在考试中依据自己的长处,作出合理的选择。但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文体自选”反而成为学生作文避重就轻的有力借口,导致文体训练的单一化、偏向化。作文“文体自选”异化现象,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文体自选异化作文形式  不久前新接手一高三班级,布置了第一篇作文,
时光匆匆,又到一年中考复习季!中考复习季是黎明的前奏,是奔跑的脚步,是出征的战鼓,是拼搏的号角。三年,在人生的跑道中如沧海一粟。如何在终点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交一份满意的答卷,是我们所有奔跑在一线的初三老师和学生们所要面对的问题。为此我对初三的英语教学总复习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所悟所思:一是从中考命题角度看中考复习;二是考前复习的基本策略;三是如何立足课堂。  一、首先是从中考命题角度看中考复习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这是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法宝。物理概念多数是比较抽象的、隐蔽的,按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这些知识比较困难。只有用可见度高的物理实验,化抽象为直观,才能很好地克服学生思维上的障碍,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那么如何提高物理实验的可见度呢?  一、规范流程,合理摆放实验仪器  一件工作,按照合理、科学的顺序去完成,才可以事半功倍。物理实验也是一样的。在实验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出现错误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不牢固,也可能是由于粗心大意算错了,总而言之无论是什么样子的错误都可以当成是教学资源的一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的错误当作教学资源,善待错误,可以将其转化为一种更加宝贵的财富,既能够督促学生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对学生的发展以及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具有积极的影响。
【内容摘要】《称赞》是二年级上册第五组中教材的一篇文章。本组教材以“相互称赞 共同进步”为主题,体现了浓郁的时代信息和现代意识。《称赞》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清晨,小刺猬到森林里采果子,看见小獾在路边做板凳。小獾板凳做得很粗糙,正在泄气不想做的时候,小刺猬及时发现并称赞了他“板凳做得很认真,一个比一个好”,使他获得了自信,傍晚就会做椅子了并赠送一把给小刺猬。当小刺猬反送苹果给小獾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