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方性高校的应用型工程教育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扩招之后,很多地方性高校由师范类专科教育模式升格为综合性的本科教育模式,这些新建院校一般都具有较长的专科办学历史和一定的办学实力,面对着相对薄弱的基础设施和科研环境,开展应用型教育成为地方性高校的工程类专业的新挑战。如何扬长避短,发展科学的应用型教育,加强工程性人才培养,成为众多地方性高校需要深入研究探索和实践的新课题。
  一、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建设应用型工程学科教育
  1.利用基础理论优势,培养扎实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大多数地方性高校多由师范教育类院校合并升格而来,以往培养出的大多为教育类的毕业生,而工程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相关体系、模式尚不成熟,但这类学校由于大部分都有较长的历史,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在发展相关学科时,应该发挥理论优势,使学生更加透彻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要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工程应用意识。
  2.结合地方产业特色,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立足地方的产业规划,积极与当地的相关重点产业的特色企业合作,走产学研联合的科学发展道路。由专业教师带领相关团队或学生深入企业,在发现工程性企业生产过程的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工程性企业的运作方式和产业发展现状,使教师增加工程性实践接触,进而促进对学生的工程性意识培养,也给教师提供发展的科研方向及课题。在建立相关专业时,就应该提前调查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及相关企业的实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周围的资源,最好能直接跟企业协作,建立跟企业联合的相关专业,走校企联合办学的道路。
  3.整合校际资源,实现资源互补。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类院校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在资金和政策方面都给予很大支持,这使高职院校的各种硬件条件很快发展起来。但是刚刚升格的地方性高校则没有这样的优势条件。因此,与当地的高职院校联合办学成为地方性高校发展的新思路。地方性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理论优势及高职院校的技术和硬件优势,使学生由技能型人才真正转变成应用型人才。在合作过程中,注重教师的交流,构建更加科学的工程性应用型培养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以专业教师团队或者教研室为单位,实现校际间教师的充分交流,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接触到更加真实的实践环境,逐步形成工程素养。
  4.通过各种竞赛形式,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老师的指导型教学能力。
  组织学生多参加各种级别的科技类、工程类、应用类的竞赛。准备比赛的过程,既能增强教师处理应用型问题的指导能力,补足其实践不足的缺憾,又能使学生更加直接地应用所学内容,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
  二、从各种不利因素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促进学科特色的发展
  1.克服发展资金不足的困境,寻求校企联合办学的新路径。
  由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或者地方财政支持不足,在硬件设施、教师待遇等方面都制约了地方性高校的发展,而工程性应用型专业对实验设施硬件要求及师资要求又较高。各种经验表明,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抓住当地特色产业的重点企业。在培养学生时,将方向定位为为当地产业培养具有潜力的管理人才及高级技术工人,从而吸引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为学校培养学生注入资金或将实习基地设在相关企业的相关部门,提前形成企业与学校的定点培养模式。总之,要以企业发展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形成“以产养教,以教促产”的模式。
  2.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利用教学和就业特色吸引学生报考。
  据统计,未来15年内,我国18岁至22岁的大学适龄青年人数将逐年下降。至2018年,大学适龄青年仅为2008年的58%。这将导致参加高考及被高校录取的人数急剧减少,而在争取生源的能力上,地方性高校无论在声誉和硬件配备上,都不能与重点高校竞争,而地方性高校如果定位在向某地压力提供相关人才的方向上,吸收当地或者周边的中低等次生源,则可以缓和生源不足的压力。同时还应当注重与当地的企业联合,培养方向定位于企业蓝领阶层。地方性高校要通过企业对自身的宣传带动学校相关专业的声誉的提升,于培养方向和就业方向上吸引学生报考,促进招生工作的开展。
  要在学生相对较少的情况下,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抓严勒紧,不荒废一个学生的学业,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技有所长,并在学生就业时积极拓展门路,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使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在岗位上有所建树。地方性高校要在整个过程中逐渐提升学校在社会中的声誉,为招生宣传打下基础。
  3.脚踏实地地开展科研工作,将理论应用与实际作为科研的主要方向,用学识发展地方作为科研的主要目标。
  在科研能力上,地方性高校由于资金不足,师资力量和科研团队的水平难以得到快速提升。在科研方向上,由于地方性高校大多由师范教育类院校发展而来,其科研方向大多还以教育教学研究为基础。而在应用型高校发展的今天,需要更多的高水平的科研团队,面向实际课题地解决理论应用与实际的诸多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地方性高校唯以依托当地的各种地理环境和特色产业,发现地域性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最终带动整个学校的应用型工程类教育的发展。在此过程中,相关教师应该积极地与当地的企业联合,与企业一起解决生产中的各种工程性问题,并且带领突出的学生团队,深入企业基层,发现相应的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不合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过程中还可以使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为其就业提供良好的锻炼机会。
  三、创建学科文化,造就具有工程应用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1.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制度和导师制度,使学生的培养不再以单纯的课程形式开展。
  师徒的传帮带,在企业中早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而很多高校的教学形式,无论是理论的教授还是实践练习,都是以课程为单位,使教师教授时机械地以课程时间为任务,束缚了学生的学习。而引入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制,可以让学生在课程之余,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明确的求教对象,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可以适时地请教,让学生的发展更加深入,更能让学生在课余从导师身上体会到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
  开放性实验室制度,为学生在课余自己动手实践理论知识造就了良好的平台,使学生在课程之余可以自行制定学习实践计划,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这也为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提供了契机,让学生有机会按照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研究知识的应用问题。
  2.与企业结合,引进适合高校氛围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工程素质。
  高校校园文化大发展的现实,虽然使老套的学究文化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如果机械地引入某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作为某个学科的文化,又不适应该学校的实际。所以在确立学科文化的阶段,要看到某些企业文化的长处,例如使学生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的文化可以引入,但是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不良文化糟粕则不应该在学生中传播。同时,学科文化的引入应该针对一个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在学科文化中体会到相关学科的工程素养的重要性,产生对这种文化的趋向性,最终培养工程应用素质。
  四、结语
  人才的培养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用型工程类人才的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全新的难度很大的研究课题,尤其在地方性区域性的高校中,要实现人才的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应用创新能力和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金禾板使粘土砖和粘土制品的终结成为可能,从而保护了国家的土地资源.以它为主体材料的轻钢轻板房屋建筑体系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建筑方式.
摘 要: “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思潮,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的转变代表了教育发展观念的一次根本性变革。“终身学习”也是近些年来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考察国内研究终身学习思潮研究的现状,对于我们认识和深入理解“终身学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成人教育 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下世界教育领域中最为热门的议题之一。伴随着20世纪末
以Au-Ag-Cu系为基础,对影响合金的颜色及加工性能的因素,如成分、热处理制度等做了探讨。结果表明,以Ag/Cu配比是影响颜色的主要因素,合金的加工性随相对Ag含量的减少而变差,热处
摘 要: 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受教学经验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会遇到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教学常见问题 解决措施    近年来,在高校扩招与教学评估双重形势的感召下,青年教师的数量激增,迅速成为高师队伍中人数最多的一部分。根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高校30
采用TiCl〈,3〉+添加剂氧化烧结法在60℃下就获得了含量>95℅的金红石型纳米TiO〈,2〉。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等实验技术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尺寸和形貌。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纳米粉体分散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