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耤制度在欧洲的传播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413287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世纪的欧洲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欧洲各国思想家们在寻求本国解决方案之外,努力从其他文明中探寻救世良方。同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蓬勃发展,出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由于中国在农业经济和社会治理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中国皇帝的亲耕仪式闻名于世”,被世界许多国家借鉴、效仿。耕耤典礼同样引起了欧洲的关注,法国作家福楼拜曾列举世界上声名显赫的统治者的重农举措:“辛辛纳图斯掌犁,戴克里先种菜,中国皇帝立春播种”,以此呼吁法国社会重视农业。在18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中國耕耤典礼对法国重农学派产生深刻影响,并在欧洲引起了“对‘重农’主义的流行性狂热”,各国君主纷纷效仿中国皇帝的耕耤典礼。耕耤典礼同时还吸引了欧洲艺术家们的广泛关注,他们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与中国皇帝亲耕有关的版画和油画。欧洲思想家们则将耕耤典礼视为中国文明中最值得重视的特征之一,他们把中国描绘成为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国:“那里的农民是哲学家,哲学家也是农民,皇帝举行亲耕仪式,百姓世世代代生活在祖先留下的故土上,幸福和睦。”中国的文化传统在欧洲风靡一时,亲耕耤田的中国皇帝一度成为欧洲启蒙思想家推崇学习的典范,彭慕兰指出,18世纪的欧洲与中国同样经历着“勤劳革命”,“欧洲启蒙运动的君主们模仿了中国皇帝每年亲自扶犁开耕的仪式”。耕耤制度不但为中华帝国的运转提供了表率和动力,还给18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耕耤制度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和理性精神引起了启蒙思想家们的广泛关注,从而成为中西文明对话的一个窗口。
  (摘编自王洪兵、张松梅:《农耕仪式与文明对话:十八世纪中国耕耤制度在欧洲的传播》,《东岳论丛》,2018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生成  在进行完“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教学之后,学生问了一个问题:“大萧条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陷入了危机,但当时在南京国民政府治下的民族工业为何呈现出较快发展的态势呢?难道当时的中国没有受到大萧条的冲击?”说实话,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有多考虑。因为此内容在教材上仅涉及“民族工业在这十年间的较快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两个简要小点。但这里确实存在一个问题,即早在19世纪中叶就
[关键词]英国,GCSE历史学科考试,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21-0063-07    一、英国考试制度的起源与变革    在英国,学校内原本没有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学完一定的课程,学生便可升入上一年级或上一级学校。维系升学、就业、升官的唯一机制,就是社会门第、血统和经济地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工业革命兴起,打
关键词 生产关系,封建,资本主义萌芽,剩余产品,产权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9)13-0026-07   部编初中教材第13课对应2011版课标“从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重要变化”。之前的第8、9课描述了西欧庄园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这节课是接叙,而后再接文艺复兴、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20)08-0003-08  采访时间:2019年10月  采访地点:厦门大学图书馆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生王宇谦  问:钞老师,您好!感谢您百忙中接受采访。首先想请您谈谈求学经历,您是如何走上史学研究道路的?  答:我的中学阶段是在家乡陕西省渭南市的瑞泉中学度过的,这是一所位于渭南老城的省级重点中学。那个年代
关键词?演史料研习,三层次对话,历史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 6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演0457-6241(2018)11-0031-04  “史料研习”是指学生对史料进行研究学习,通过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运用,进而获得历史知识。这种学习活动,适宜采用三层次对话模式。该模式视历史学习为对话,即学生与历史的对话、学生与他人的对话、学生与自我的对话。①  学生与历史的对话,其基本的中介就是史料,对话的缘
摘 要:在极右翼阵营内部联合思想的驱动,以及“德意志帝国党”的大力促进下,德国民族民主党在1964年成立。得益于极为有利的政治经济形势,该党凭借强大的组织力量、有效的政治动员,以及成功的形象打造,在20世纪60年代末迅速崛起。然而,1969年联邦议会选举的失利成为其由盛转衰的拐点。在各种危机的沉重打击下,该党在20世纪70年代迅速衰退,甚至到达了崩溃的边缘。   关键词:德国民族民主党,极右翼,
任何历史研究都要以史料为基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服务的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载体应该是史料,必须以研习史料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下面以“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期引大家之玉。   对历史原因的探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节点。历史学的基本任务是说清楚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其中的主要研
[关键词]史料教学,批判性思维,建构,王安石变法  [中图分类号]6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6)07-0009-06  “批判性”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为辨别力、洞察力、判断力。批判性思维则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的决策。在历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属于历史的核心思维,赵亚夫先生认为:“批判作为一种思维过
关键词 开放性问题,辛亥革命,历史逻辑,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13-0061-06   在执教岳麓版必修Ⅰ“辛亥革命”公开课的时候,为了体现“用旧教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教研主题,笔者对教学活动进行了一定的设计。   第一步: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所学,解释“辛亥革命”的概念。   第二步:在“辛亥革命”核心概念的统
关键词北洋时期,经济,史料教学,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15-0049-06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包括两课内容,即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导言就鸦片战争后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作了概要介绍,其中一句说“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