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ing to do》新课程:赋予学习者智慧和力量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zhong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Learning To Do》一书描述了“学会做事”这一终身学习的支柱,其途径遵循四步循环教学法:知晓—理解—评价—行动,通过四部循环教学过程,将其所倡导的中心价值观“人的尊严,劳动的尊严”内化为情感,外化为行动。培育和点燃教育的智慧,赋予学习者以思考和力量。
  关键词:Learning To Do;四步循环教学法;教育智慧;思考和力量
  
  《Learning To Do》一书,描述的“学会做事”这一终身学习的教育支柱,主题鲜明,喻意深刻,内涵丰富,时代感强。该课程从《学会做事》的角度为切入点,强调在“全球化中共同学习与工作的价值观”教育。其主体框架,由三个层面的价值观:中心价值观(人的尊严、劳动的尊严)、核心价值观与相关价值观(八个板块,即全面健康,人与自然和谐;真理与智慧;爱与同情;创造力;和平与公正;可持续发展;国家统一,全球团结;全球精神)及与之相应而衍生的35个教学模块构成。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突出职业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促进终身学习,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环境下,全面地塑造人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实现个人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协调、和谐、统一。《Learning To Do》选修课程历经三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给予我们很多思考和收获。
  
  一、 培育和点燃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就是体现为教育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从大的方面讲,教育智慧是联合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它表现为真正意义上的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教育智慧是应当渗透、内化于包括师生教育活动的一切方面。”《Learning To Do》新课程所实施的四步循环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状态和境界。
  奎苏姆宾的四步循环教学法:即知晓—理解—评价—行动,这是《Learning To Do》一书的要点之一。在《Learning To Do》教学中,我们实践了这种教学方法。注意“四个层面”的衔接和各层面内容的切入,尤其强调知晓层面“数据的收集”、评价层面“情感的交流”、理解层面“案例的引入”、行动层面“活动的设计”;知晓层面讲究“真实”、评价层面突出“互动”、理解层面渲染“鲜活”、行动层面注重“效果”。如讲“工作的意义”模块时,是这样运用四步循环教学法的:
  第一步:认知层面——事物知晓。认知基础讲“劳动的价值,劳动的形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信息、数据引入,使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与未来整体工作的关系。
  第二步:情感层面——价值认同。交流工作的体会和感受,设计了两份问卷,内容及对象定位在学员自己和学员的“父母”。协调员请学习者回忆自己曾经历的打工或其他社会工作,讲述曾留下的记忆感受,并理解和体恤父母工作的艰辛,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
  第三步:概念层面——理性理解。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形成见解。引入我国家喻户晓的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典型案例。协调员引导并将此联系到工作的价值上,与学习者进行对话交流,共同归纳总结出“有意义工作的系列特征”。
  第四步:行动层面——亲身实践,努力使自己工作得有意义。协调员敦促学习者投身于富有意义的工作情境中,并提出如下问题启发引导学习者:我是否关注了工作本身?我能通过工作全面表现自我吗?我是否具有足够的毅力和技能来做好我的工作?
  协调员在总结这一课时,要求每位学习者利用课余时间,尝试各种形式的工作,来实践工作的价值体验,并于实践后提交一份自己认为最能体现工作意义的感想。这个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价值观的行为体验,是最重要的实践环节。
  四步循环教学法,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注重并强化认知是基础,情感是动力,践行是目标,三者是一个缺一不可的完整学习过程。导引学习者进入价值观体验场,促进反思性表达,导引学习者认识生活、生成价值、构建意义,实现价值观教授范式向价值观体验范式的转型。告别了传统教育的搬运模式:即把所要教的知识内容从教科书、教参上搬到教案上,然后把教案搬到课堂里,一个教学流程就算完成了;告别了传统教育的捆绑模式:将教师和学生捆绑在一起,从教材、课堂提问、思维模式、作业形式、学习结果都要统一格式和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活动空间,不得脱离和超越大纲、教材。
  
  二、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育人,是带学生至巅峰领略秀色,至波心能摸海魂。《Learning To Do》新课程的四步教学法,师生步步同行,互学、互帮,共励、共情,教学相长。遵循认知——体验——评价——反思的学习过程,突出“个性化”,以让学生提出问题、困惑作为切入点,引导其反思,触及其心灵,拨动其心弦,从而在情感层面上接受和认同价值观,即内化为情感,外化为行动。如“以尊重待人”模块教学中,教师导入,设计心灵情感回忆:请回忆自己难以忘记的尊重/感受,难以忘记的不尊重/感受,参与者分成小组,分享交流体验。
  学生在“课程心得”中说:“在学会做事的课堂上,我们和老师的交流、互动特别多,我非常喜欢这门课。这是如何做一个有修养的人的一门启示课。这种让每个人都能全身投入到学习中的形式,在我们普通的学习中是找不到的。”
  “渐渐地,我发现我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改变了许多。此课程会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想问题不再单一了,眼界放宽了。在老师的讲课中,我们渐渐学会了做事,老师并没有要求我们什么,而是影响了我们。”
  上述教学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苏霍姆林斯基),体验到了“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么去学,参与到学生里面去,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
  
  三、 教育是赋予学习者思考和力量
  
  在四步循环教学法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点及其价值观的领会消化,衍生出知识的概念和定义。“作出定义和接受定义就意味着力量。”“因此,教育者所要给予学生的,其实是一种力量。学习者感到被赋予了力量,从而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在《Learning To Do》价值观教育中,对每一个概念定义的学习都是选取交流与互动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变成了教育,变成了学习者的自我教育、自我认识、自我思考、自我修正与提升的感悟和体验过程。最终使价值观教育“内化为情感,外化为行动”,并积淀、储存和渗透于学习者的心灵深处,恰如涓涓细流源源地外溢为巨大的力量,“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以下面学生心得体会加以验证。
  案例:《学会做事》 实践与感受(05电信三班王鹏飞)
  “我是第一届‘学会做事’选修课的学生,学完该课程有一年的时间了。‘学会做事’每一模块所讲的内容,其中的核心价值和相关价值所谈到的问题,都是人类发展的大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每一点认真思考一下,都会让我豁然开朗,的的确确是我们青年学生应该思考的。在两年的大学生活中,‘学会做事’选修课在学习和工作上帮助了我。”
  “在健康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那两个核心价值中,谈到我们的生活环境应该是怎样的,我们的角色是什么。我很受启发。联系现实,我所在的学习环境应该是怎样的呢?我应该怎样做呢?倡导文明、可持续的学习工作场所,这就是答案。在宿舍里积极劳动就是答案,在班级里维护好教室卫生就是答案。每天教室卫生干干净净的。桌椅很齐,地面很亮,墙面很白,黑板每一节课都很亮,太棒了。思考问题抓其根本,工作讲其原则围绕中心理念,这让我大学期间没有发生过思想与行动上的错误。去年的夏季,我们宿舍组织的校园捡塑料瓶儿活动,两个星期就收入一百多元。钱不在多少,重要的是面临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我们更应该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不怕吃苦,不怕丢脸面,敢于弯下腰,体验各种劳动,我想这是最正确的劳动思想意识。生活健康和谐,幸福是我们自己的,这就是生活的美好。”
  “当老师讲完废旧电池污染对土地的严重破坏之后,我开始留意身边的每一节废旧电池。校内校外,当我看到废旧的电池都会把它捡起来。这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踏实,这样是正确的。我想只有这样的指导,才能让自己的路走得更加长远。”
  “去年5月份,我们观看了一场精彩感人的残疾人表演。看完演出后,我带着感动和力量回到了教学楼。眼前的一幕让我有一种不好的感觉:同学们把自己搬的椅子都堆放在教学一楼的几个教室的门里门外。我主动把堆在门口的椅子,摆放到对应的每个桌子前。最后我发现五个教室的桌椅都对应整齐了,还是有一些椅子没有位置。我不知道应该把余下的椅子放到哪里,就把它们摆成一排一排的,看得舒服多了。说实话,这个过程中,我的心里也作着斗争,斗争的是只有我一个人在做,有必要做吗?应该做吗?当时以自己是学生会干部的身份压住自己内心的另一种情绪。事后,我仔细地分析了自我。我想到了是‘学会做事’让我主动去做的。途中的情绪,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从看到不符合常理的事情主动劳动,到途中虚荣心的作怪,最后漂亮地完成劳动,还是有一种力量存在我的心中。”
  愿《Learning To Do》价值观教育,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对“人的尊严、劳动的尊严”这一中心价值观有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和实践,使热爱劳动、勤奋劳动、尊重劳动、尊重劳动成果蔚然成风;促使广大青年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劳动能力和劳动水平,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参考文献:
  [1]奎苏姆宾.余祖光译.学会做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冉乃彦.课堂教学缺少什么.中央教科所网,2006.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2002年春节过后,我们带领一批中学生到澳大利亚考察,参观了几个学校,听了一些课,了解了澳大利亚中学教育的一些情况。在考察过程中,双方学生交往的有些现象令我们尴尬,也值得我们思考。  中澳双方学生见面时,澳方学生大胆热情,主动向中方老师问好,向中方学生打招呼,包括帮助提行李、带路、安排座位等。中方学生表现得胆怯、腼腆,象怕见陌生人的小孩总是要扯着妈妈的衣角躲在妈妈的身后一样。当澳方学生再三追问原因
思品课堂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是发挥才智、谱写华章的立体舞台,是创造奇迹、挖掘潜能的广阔时空,是心灵对话、点燃智慧的巨大火把。这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究、发展、成长的生命历程,这一历程是生机盎然、波澜迭起、活力无限的。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只有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培
〔摘要〕紧跟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依托学校的“自主教育”办学特色,认真审视班级管理现状,初步建构了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并通过班级管理岗位人才的选拔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从而为实现学生“自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班级自主管理;小学中年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1-0074-02  一、引言  新时代
读大块文章大长句子读概念翩跹跋扈太久了,就搬过几本笔记来消遣,想来古人不会“名词轰炸”我吧?其中一本就是《古今笑》,这书是冯梦龙的游戏之作,是“不堪复读《离骚》”(韵社第五人《题》)而自娱的东西,想来和我今日的情绪毫无二致,但还是不行,读了半天竟难能一笑,想起《共产党宣言》中的那句有名的反问,“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
〔关键词〕家庭教育;母亲;优秀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小说《林哈德和葛笃德》中,塑造了一位优秀母亲葛笃德的形象。读罢这部小说,不由得引发了我关于怎样做母亲的思考。葛笃德生活于西方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虽然与那时相比,现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东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葛笃德的教育生活中蕴含的哲理,却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正如裴斯泰洛齐在前言中所说的那样:“我从不因为人们的见解而与人争
尽管市场经济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当面对危机的时候,人们却或多或少发生了对市场经济的怀疑。重读斯密,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和谐相处。  一、市场经济是人类富裕和谐的康庄大道  迄今为止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人类富裕的康庄大道。斯密认为这是唯一的。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格互尼特曾在其《市场经济读本》中指出:“历史的记录其实就是对生存和饥荒的势均力敌的较量的写照,经济
“我们马上要进行‘驱除杂念,终止离婚’的艰难谈判,今晚的采访恐怕要改期了。”4月5日晚,当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正准备按约定拨打舒心的电话时,却接到了他的短信。事后记者得知,这场谈判一直持续到深夜,夫妻双方终于排除外界的干扰——即不再以非常规手段购买二套房,暂不离婚。  2001年,舒心创办了维情连锁公司,专门解决各种婚姻问题,更多的人习惯把这儿叫“婚姻医院”。迄今为止,舒心已经处理过1万多起离婚案例。
每每读起“老子不知何处去,青牛一踏影斑斓”的诗句,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一位童颜鹤发的老者骑着青牛悠悠归隐于山林的画面,那种超然物外的旷达带着神秘的色彩,时常缥缈在我的梦里。那骑着青牛的老者便是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的西周“守藏室史”老子李耳,他归隐的大山就是老君山。老君山本名景室山,后因老子到此归隐修炼,而被唐太宗易名为老君山,沿袭至今日。  老君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栾川县城东南三公
〔摘要〕自闭症儿童在心理及行为上都表现出一些障碍,RDI创始人史提芬·葛斯丁博士(Dr. Steven Gutstein)将自闭症儿童归结为“失去在动态系统获取成功的动机”,从而导致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停滞不前,并表现为五种核心缺陷及其他相关症状。帮助儿童排除发展障碍的基本方法就是创造环境让儿童有机会在父母的引导下重新尝试在动态系统中进行探索、获取成功、建立成就感、建立事件记忆乃至建立和强化探索的动
强悍的外表通常是为了掩饰一颗脆弱的心灵。而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在那些背景比较特殊的学生身上出现,他们难以融入集体,他们会选择一些特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下面的故事只是许多故事中的一个,却已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对于这些孩子的责任。同时,我也更深切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心理教师,更需要微笑面对挫折的勇气。    第一次见面他没有说一句话    我认识阿辉是在去年9月的一个闷热的下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