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理论研究及应用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ramisu_sm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闭症儿童在心理及行为上都表现出一些障碍,RDI创始人史提芬·葛斯丁博士(Dr. Steven Gutstein)将自闭症儿童归结为“失去在动态系统获取成功的动机”,从而导致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停滞不前,并表现为五种核心缺陷及其他相关症状。帮助儿童排除发展障碍的基本方法就是创造环境让儿童有机会在父母的引导下重新尝试在动态系统中进行探索、获取成功、建立成就感、建立事件记忆乃至建立和强化探索的动机,由此基本方法衍生出来的具体干预技巧包括间接提示、社交分享式语言、事件记忆等以激发和强化动机为核心的方法。本文介绍了针对此类儿童人际关系建构训练目标的RDI理论及其实践应用感受。
  〔关键词〕AU/AS儿童;RDI人际关系发展干预活动;核心缺陷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7-0008-03
  
  自闭症(Autism,简称AU)又称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坏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亚斯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drome,简称AS)是一种泛自闭症障碍,其重要特征是社交困难,伴随兴趣狭隘及重复特定行为,相较于其他自闭症障碍,仍相对保有语言及认知发展。患者经常出现肢体互动障碍和语言表达方式异常等状况。教师、同伴对自闭症/亚斯伯格症儿童的理解、接纳与双向互动是儿童适应学校生活的主要方式,逐步融入学校、融入社会是儿童康复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发展儿童的综合社会性能力,特殊教育界一直在努力推出各种康复教育方案。
  
  表1 目前国内主要应用的康复训练方法
  
  目前国内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最终目标都是促进儿童多重智能发展特别是正性社会互动情境中的良性表现。其中RDI是近几年开始逐步被康复机构与家长采用的一种康复训练方法,此方法深入自闭症(AU)、亚斯伯格症(AS)、广泛性发育障碍(PDD)的核心缺陷,采用逐步递进的训练方式,以家长参与、家庭情境为训练模式,充分拓展儿童的人际关系。
  
  二、理论介绍
  
   1. RDI理论及其对自闭症核心缺陷的认识
  RDI,全称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即 “人际关系发展干预活动”或“人际发展介入”,以各种广泛性发展障碍者和不明原因的社交障碍者为施教对象。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孤独症康复训练。创始人史提芬·葛斯丁博士(Dr. StevenGutstein)认为孤独症应该更清楚地被定义为:在经验分享的感情关系中,无法培养出使用情感协调机制的能力。其理论基础是建构在工具性互动和经验分享互动以及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机能与区别基础之上。所谓工具性互动,如公共场合行为得体、排队等待、见人打招呼等;经验分享(关系互动),如结交朋友并保持友谊、对他人有同情心等(二者区别见下页表格)。
  RDI关于自闭症儿童核心缺陷的认识可概括为:
  (1)正常儿童在人际关系能力方面的发展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而各项能力的获得是通过在动态系统中不断地探索而实现的。(2)自闭症儿童通常在这个发展过程的早期阶段就遇到了障碍,可以归结为“失去在动态系统获取成功的动机”,从而导致人际关系能力的发展停滞不前,并体现为5种核心缺陷及其他相关症状。(3)帮助孩子排除发展障碍的基本方法就是创造环境让孩子有机会在父母的引导下重新尝试在动态系统中进行探索、获取成功、建立成就感、建立事件记忆乃至建立和强化探索的动机,由此基本方法衍生出来的具体干预技巧包括间接提示、社交分享式语言、事件记忆等以激发和强化动机为核心的方法。(4)基于上述三点,史提芬博士在研究了全球很多专家的研究成果之后,总结了这些专家共同认可的结论:即使能力很强的自闭症患者,也会缺少一些能力,使他们无法应对灵活多变的现实生活。以下六个方面是人际关系发展所必需的,而在自闭症儿童来说欠缺的。其一,情感参照:运用情感反馈系统,来理解他人主观体验的能力;其二,社会性调适能力:能够观察和调整人的行为,以便能够参与自发的,包含合作、情感交流的社交活动;其三,陈述性的语言:能够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手段,表达好奇,邀请他人进行交互、分享体验和情感,并且能够融入到交际行为中去;其四,灵活的思维方式:随着环境的改变,能够及时适应,改变策略和计划;其五,社交信息处理:从更加宽泛的情境中获取信息,能够应对不是“绝对是对是错”的问题;其六,有预见和事后总结能力:能够回顾经验,预测未来可能的事态发展。
  2.RDI以发展儿童的经验分享式互动的六级段及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级:调谐(出生到6个月);第二级:学习互动舞步(6个月到1岁);第三级:即兴变化与共同创造(1岁到1岁半);第四级:分享外在世界(1岁半到2岁半);第五级:发掘内在世界(2岁半到4岁);第六级:连结自己与他人(4岁以后)。每一级都有对应的主要发展领域,如情感调谐——注意力集中于面对面的情感交流;社会参照——观察成人表情获取认同和安全感;分享兴奋——对成人引进的新鲜刺激感到兴奋;简易游戏——了解和享受简单的社交游戏规则,等等。RDI的目标为:(1)有正常交互作用的语言。(2)真正的友谊。(3)成功的学业和职业生涯。(4)自信而独立的人生。
  开展RDI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1)评估。(2)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根据评估结果,确定适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在活动中时刻记得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前三个阶段的介入中,一定要严格区分社交互动、单独游戏与物体玩具,帮助儿童分辨玩与社交互动的差异。(3)分析可以激发孩子兴趣的诱因(诱因是指能激发自闭症儿童的兴趣与兴奋度的各项活动,目的是增强儿童参与RDI的动机,借助这些活动或元素,让儿童与人建立联系),以及介入过程可能遇到的障碍(注意避免这些诱因对儿童经验分享互动的阻碍)。(4)家长参与,包括参与评估(活动前、中、后);参与训练活动:家中设定刺激最少的位置作为活动场地,每天至少花2小时陪孩子练习,每周不少于10小时。(5)准备开展RDI的活动环境。(6)规划个别化活动课程表,以早期密集式介入方式为基础,原则上,机构每周提供一次或两次的训练,同时要求父母其中一人陪同参加,然后由父母和孩子在家练习,逐渐把活动指导权转让给家长。
  3. RDI的介入原则
  (1)教练在初期必须坚定地掌握整个互动过程。这个过程指“引导式参与”的六个阶段。教育:向家长解释活动的目的与架构;示范:示范如何成功地进行该活动;指导:详细地示范后,教师会渐渐把指导孩子与活动的责任移交给父母;家长、教师与孩子一起做活动,教师提供家长活动的“架构”;独立:家长独立执行整个活动;发展:家长与孩子开始发展出初步活动的变化;共同调控:家长逐步引导孩子,在活动中担负起更多共同调控的责任。(2)增加社会参照,尽可能减少语言的回应,并且要求孩子参照你的表情来获得讯息;在木头人游戏中,培养孩子的警觉性;表情做得越夸张越好;语言是用来加强非语言沟通的方式,而不能取代歌唱、宣布事项、数数、朗诵诗歌以及自我表述等方式。(3)减少环境中的分心刺激物。(4)家长成为指导者。(5)活动中应为儿童创造兴奋与愉悦,要适合孩子的能力,要适合父母的能力;活动的规则应简化到孩子可理解的范围。(6)尊重儿童的独特性。(7)走出“实验室”。侧重于家长准备引导经验分享:在家中建立最少刺激物的环境,建构一个能提供安全感与可预测性的环境,确保掌握活动与环境的主导权;凸现出重要、相关的讯息;保持趣味性;教导孩子将父母的脸部表情作为讯息来源的中心;逐步要求孩子担负起更多维系互动的责任;逐步增加互动的变化。
  
  三、实践感受与体会
  
  1.领会理论精髓,针对孩子特征,确立实践模式
  在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会有一些疑问:我的孩子年龄这么小,各方面都没有基础,是不是不能做RDI?是不是应该先用ABA(综合性行为分析)提高其能力,然后再做RDI比较好?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想着提高他各方面的能力,等到能力提高了,才发现人际交往这方面不行,才想到RDI。不仅仅是家长,很多教师也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就多年康复训练经验来看,RDI永远都不嫌太早,而RDI与ABA也非水火不容。我们训练过的孩子中最小的才2岁多,这个孩子开始在认知、运动、语言各方面基础都比较差。我们尝试先用RDI来改善孩子的精神状态,等到孩子比较放松、能稍微顺从之后逐渐加入一些ABA的方法,逐渐开始桌面的学习。这样做了半年训练之后,孩子在与他人的游戏过程中能真正两眼放光地享受其中的互动乐趣,在日常生活中目光常常能主动追随着人。此时在游戏中逐步加入智力性训练就容易得多,且效果非常好。
  还有一个年龄最大的11岁男孩,普小五年级,成绩中等。其认知、语言能力等非常好(当然和同龄孩子比还是有些差距),较之低龄孩子,这个孩子只做RDI即可。开始做时非常顺利,游戏规则很快就能掌握,1个月后目光交流明显增多,在游戏中能够很好地应用目光交流。但是很快两三个月过去后问题就出来了:孩子目光虽然运用得很好,但与低龄孩子相比较,目光中缺乏发自内心的主动与热情,面部表情变化很少。半年过去了,虽然在RDI的技能上他已经达到了第三阶段,但情绪的分享仍旧很困难,直到一年半以后才有一点好转。
  在这两种孩子的对比中,我们发觉到:年龄大的孩子因为各方面有许多基础,在RDI游戏中虽然能很快理解,达到游戏的形似,但是在精神上很难放松下来,很难以一种简单、轻松的心态来游戏,总是无意识地把游戏当成一种学习内容。年龄小的孩子虽然开始进步比较慢,不会运用技巧去学习,但心态比较放松,自然地接受游戏,进而分享游戏。不过,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年龄小的孩子不适合单纯的RDI。RDI对人际关系发展干预比较管用,对于认知、语言等还是运用ABA提高更快。对于RDI和ABA的关系,我们是这么理解的:RDI是一种精神,ABA是一种方法。在一种RDI的气氛中适当运用ABA的一些方法,对于孩子能力的提高会起到促进作用。
  2. 逐步淡化功利,引领放松融入,启动内在自我
  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习惯了做任何事都有目的:出门,一定有目的地;去某处,一定有设想好的事情去做;孩子受教育,也一定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然而,偏偏是目标性非常强的人最不适合做RDI。因为他们的心里,总惦记着那个目标,很急于去实现那个目标,觉得跟那个目标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就没必要浪费时间与精力去做。训练者的心态没有放松下来,孩子也不可能完全放松自己。没错,RDI活动跟其他教学活动一样,有自己的目标。RDI有那么多的阶段划分,每个阶段又有那么多功能与技能目标。一个时间段,我们就围绕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目标去设计活动。但是,在RDI活动中,还有凌驾于RDI目标之上的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孩子的内在精神世界完全的融入与放松。只有孩子融入与放松了,才可能去享受活动过程,真正启动内在的主动,否则就仅仅是配合完成活动而已。这也是RDI的目标与其他教育目标不一样的地方,即目标的实现则必须靠孩子自己内心世界的真正自我成长,外部的RDI活动只是提供一个环境。孩子是否达到了精神放松,我们可观察的一个点就是孩子的情绪,更直接的则是孩子快乐与否。“快乐的情绪有助于依恋和社会反应的功能,帮助儿童成为心理功能完备的人。”
  3.强化细心观察,抓住兴趣入手,拓展实践活动
  在蒙氏教育中有一条原则——观察是教育的基础。这个原则也同样适用于RDI。当然,ABA也强调观察,比如每次课前强化物的选择。但是RDI作为一个依赖儿童内心自我成长的教育活动,细心观察是活动的切入点。这种观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在活动中随时体察儿童的情绪状态。我们不是简单按照程序完成活动,而是细心地观察儿童是否喜欢这个活动,或在这个活动中哪个环节最让儿童兴奋喜欢(可以在随后的活动中创造成一个关键点);儿童在活动中感兴趣的是某个物品还是物品的运动方式或者是与人一起做这个活动(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可以据此判断活动目标的达成状态);如果发现儿童有负性情绪出现,还要通过观察来找出具体原因以消除。
  (2)要在活动中细心观察儿童主动性的一些苗头。除了情绪,还要细心观察儿童的一些小动作,分析这些小动作的意义如何,哪些只是儿童无心的小动作,哪些是儿童想参与活动的表现,一旦发现就要紧紧抓住,大力赞扬并鼓励儿童主动参与;观察并分析哪些动作是儿童控制欲的表现,因为有部分儿童控制欲非常强,所以活动中要小心分辨控制欲和参与欲。另外,要注意的是,在活动的开始阶段基本上是要保持大人控制的。
  (3)要在活动中细心观察活动进程。RDI的阶段和目标不是独立的,而是一系列连续的、成长性的目标,儿童在活动中也是不断进步的,开展一个活动时不能单纯只想着目前的目标,还应该在心中有一个全局的概念,要把一些后续阶段的目标装在心里。另外,活动与活动之间也不是毫无联系的,很多时候一个活动可以跟随儿童的进步逐渐改变进程,如行云流水般过渡成为另一个活动,为另一个目标服务。
  注:此文为江苏省教育规划办2008年度重点资助项目:“RDI对Autism儿童语言与沟通技巧训练效果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B-a/2008/01/023
  
   (作者单位:徐州医学院社科部,徐州,221004)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其他文献
@叶槿馨:并不觉得是玩,我认为是给足球发展打造更坚实的基础,未来人才选择也会更多。这就是草根足球。@op大帅: 我的初中母校现在就跳足球舞,初一学生人手一个足球,踢球的人多了不知多少倍,也帮助提升了同学们的兴趣,让我们已经毕业的羡慕得要死。@Jutizplus: 我认为足球操对提升孩子们的技战术素养作用有限,但保证孩子在学校里人手一个足球已经是进步了,因为这些孩子至少可以接触足球了,真有喜欢的就可
〔关键词〕家访;家庭治疗;问题学生  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袁振国教授在《当代教育学》一书中指出:“问题学生是由于个体发展潜能及发展需要没有得到应有的张扬,不能或基本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对象。”这样的学生往往表现为:思想品德低劣,或有违法乱纪行为,或经常违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学习成绩差,等等。  问题学生一般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每个人都
2002年春节过后,我们带领一批中学生到澳大利亚考察,参观了几个学校,听了一些课,了解了澳大利亚中学教育的一些情况。在考察过程中,双方学生交往的有些现象令我们尴尬,也值得我们思考。  中澳双方学生见面时,澳方学生大胆热情,主动向中方老师问好,向中方学生打招呼,包括帮助提行李、带路、安排座位等。中方学生表现得胆怯、腼腆,象怕见陌生人的小孩总是要扯着妈妈的衣角躲在妈妈的身后一样。当澳方学生再三追问原因
思品课堂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是发挥才智、谱写华章的立体舞台,是创造奇迹、挖掘潜能的广阔时空,是心灵对话、点燃智慧的巨大火把。这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究、发展、成长的生命历程,这一历程是生机盎然、波澜迭起、活力无限的。罗杰斯说过:“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导致学习的创造性。”只有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培
〔摘要〕紧跟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依托学校的“自主教育”办学特色,认真审视班级管理现状,初步建构了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并通过班级管理岗位人才的选拔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从而为实现学生“自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班级自主管理;小学中年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1-0074-02  一、引言  新时代
读大块文章大长句子读概念翩跹跋扈太久了,就搬过几本笔记来消遣,想来古人不会“名词轰炸”我吧?其中一本就是《古今笑》,这书是冯梦龙的游戏之作,是“不堪复读《离骚》”(韵社第五人《题》)而自娱的东西,想来和我今日的情绪毫无二致,但还是不行,读了半天竟难能一笑,想起《共产党宣言》中的那句有名的反问,“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
〔关键词〕家庭教育;母亲;优秀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小说《林哈德和葛笃德》中,塑造了一位优秀母亲葛笃德的形象。读罢这部小说,不由得引发了我关于怎样做母亲的思考。葛笃德生活于西方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虽然与那时相比,现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东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葛笃德的教育生活中蕴含的哲理,却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正如裴斯泰洛齐在前言中所说的那样:“我从不因为人们的见解而与人争
尽管市场经济对人类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当面对危机的时候,人们却或多或少发生了对市场经济的怀疑。重读斯密,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和谐相处。  一、市场经济是人类富裕和谐的康庄大道  迄今为止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人类富裕的康庄大道。斯密认为这是唯一的。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格互尼特曾在其《市场经济读本》中指出:“历史的记录其实就是对生存和饥荒的势均力敌的较量的写照,经济
“我们马上要进行‘驱除杂念,终止离婚’的艰难谈判,今晚的采访恐怕要改期了。”4月5日晚,当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正准备按约定拨打舒心的电话时,却接到了他的短信。事后记者得知,这场谈判一直持续到深夜,夫妻双方终于排除外界的干扰——即不再以非常规手段购买二套房,暂不离婚。  2001年,舒心创办了维情连锁公司,专门解决各种婚姻问题,更多的人习惯把这儿叫“婚姻医院”。迄今为止,舒心已经处理过1万多起离婚案例。
每每读起“老子不知何处去,青牛一踏影斑斓”的诗句,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一位童颜鹤发的老者骑着青牛悠悠归隐于山林的画面,那种超然物外的旷达带着神秘的色彩,时常缥缈在我的梦里。那骑着青牛的老者便是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的西周“守藏室史”老子李耳,他归隐的大山就是老君山。老君山本名景室山,后因老子到此归隐修炼,而被唐太宗易名为老君山,沿袭至今日。  老君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栾川县城东南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