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早培部八年级学生冯楚乔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a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阅读的创作总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好书才是我所有灵感的源泉。
  ———冯楚乔

新生代感言


  我曾认为作文的最高境界是让所有看到我文字的人仿佛身临其境,像看到一幅画一样。我曾经这样写妈妈给我买的灰雪地靴:
  “晒在阳光下的雪地靴,好像慵懒趴着的两只灰猫。”
  “雪地靴踩在雪地上又抬起来,地上升起了两个小太阳。”
  每每写出这样的句子我心中便充满成就感,可我慢慢发现,这些充满画面感的文字似乎少了点儿“灵魂”,文章成了“木头美人”。
  好在看书这方面我没落下,随着年龄增长我看了越来越多的“大部头”,我对写文章的审“美”也因为阅读慢慢改变。我意识到,没有阅读的创作总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好书才是我所有灵感的源泉。
  令我感触最深的书,也是奠定我目前的文风的书是汪曾祺先生的《文人与食事》。
  汪曾祺先生以自然、真挚的语言,淡泊质朴、全面详细地对食物进行描写,文字中蕴含的丰富哲理和文化氣息深深打动了我。“沿街的爬山虎红了,北京的秋意浓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简简单单,放在结尾,很淡雅,也能读出一点儿感慨和沧桑。
  如今的我写作文更像是一种心事和情绪的吐露和表达。表达到极致了,甚至会感觉自己正在与文字背后的另一个自己对话。最终,吐出半腔深情,辩出满脑见解,书写满篇的酣畅淋漓。
  这便足矣。

新生代荣誉


  获2019~2020学年度人大附中三好学生
  多篇文章在《作文通讯》《金点子文学》等期刊上发表。
其他文献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诗人何其芳说:“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那些正在生长的力量。”请以“那些正在生长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题解  材料中的两句诗选自何其芳的抒情诗《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尽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对于现代诗接触不多,但诗句本身的精神内蕴和独有的情感张力,还是为诗意解读和考场写作提供了较大的想象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问题也逐步浮现出来,如何更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如何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评价,如何将改革效果落到学生素质教育的实处,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PCK为背景视角,进一步研究初中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如何完成高效课堂的建构。  【关键词】PCK;优化设计;高效教学;应用  一、什么是PCK  PCK是Pedagogical Content Kn
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为起点的中国白话小说已走过百年的沧桑历程。百年间,中国作家们生产了浩瀚如烟海的小说作品,而能留下盛名的小说基本上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展现了特定阶段中国人生活的痛感与质感,即取源于生活的琐碎与平庸,而超拔于精神的高远与深邃。鲁迅、张爱玲、赵树理、路遥、陈忠实、莫言等作家无一不是立足生活本身,书写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以艺术的方式穿透现实的表象,铺展人们生活的困顿与伤痛,表现出探
何延华,女,藏族,生于1980年。中国语言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中国评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外国文学学会理事。鲁迅文学院第十期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学员。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讲师。2008年开始小说创作,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转载,入选多个国家级年度选本。出版小说集《嘉禾的夏天》,获2009年甘肃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学奖”一等奖。2009年临夏州第一届“花儿文学艺术奖”一等
阅读素养与阅读一样,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体验、学习、发展的结果,或者说是在阅读活动中逐渐建构起来的。既然阅读素养是建构起来的,那么它就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有一个建构的过程,此过程也生成了阅读素养建构的过程性特征。“阅读素养建构的过程性”是建立在对人的阅读活动深度认知基礎之上的,作为一种理论,它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实践意义。  一、中国语境下的阅读素养  阅读作为一个概念,其内涵与功能是随
老照片里,她很年轻,也很漂亮,青春洋溢的脸庞、一头干练的短发、囧囧有神的大眼睛,那时的她应该算是“女神”了吧?  奶奶总爱对别人说:“我年轻时是团支部书记,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倒也没长一根白头发。那时年轻啊,真好!”  现在的奶奶,佝偻着背,步履蹒跚,可也没有一根白发——她染了一头正宗的黄棕色鬈发,一撮撮的头发卷得厉害,堆积在脑袋上。我问她怎么想到烫这种发型,她只说:“看着洋气,瞅着漂亮。”我确
在这条廊道里  时间被折叠起来  尘土的氣息,从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光影里  喷薄而出  布达拉宫前的牧场上  一群马迎风嘶鸣  有些笑容注定  会被刻成碑铭  在银盐胶片上闪闪发光  指尖一动  快门打了个响指  在被定格的瞬间  除了在苦痛里重生  又还有谁记得这片土地  流过多少眼泪  陷入黑白  历史便不可自拔  拉着岁月的绳尺丈量人心  丈量苦难和幸福的距离  从褴褛到新装,中间是  三
每个人总要与生命中的万水千山一一告别。所以,那次一见倾心的遇见,让我格外珍惜!———题记  我很喜欢小动物,总想养点儿什么。金鱼、乌龟互动性不强,养小猫、小狗又太麻烦,左挑右选,我最终选择了鹦鹉。  满怀期待与兴奋,我拽着母亲一路到了花鸟市场。一只只小小的鹦鹉都瞪着大大的眼睛,像极了孩童天真、懵懂的眼神。好可爱呀!我迅速又仔细地扫过每一只鸟,我看见了它,它也看见了我。灰黑色的羽毛配上淡黄色的斑点,
2019年10月2日,西藏自治区作协主办的藏族女作家央珍作品研讨会在拉萨举办。与会人员高度评价央珍的文学贡献,从央珍作品的题材、意义、特色等方面解读央珍创作的文学价值。站在文学史的角度、长距离地来看,我们能逐渐发现诸如央珍这样低调的作家的价值及其启示意义。众所周知,央珍的作品数量并不多,前期主要是以小说创作为主,后期主要是断断续续的回忆和缅怀式的散文写作。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何以作品并不多的
诗是情感和思想的高地,一个真正的诗人,能够从微如芥子的小点爆发出一个混茫世界。诗歌可以是浓烈的、炽热的,也可以是冷峻的、宁静的;可以是尖锐和深刻的,也可以是浩渺和细微的,而无论它呈现出百样姿千样态,好的诗歌,其底色必是真诚的,因了这份真诚,我对诗歌始终怀着一份特別的敬畏。相较于古体诗讲究韵律节奏的规律齐整,讲究字词的平仄有矩,现代诗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不讲秩序,不受约束,句子长短不限,篇幅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