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情怀,语文教学是证明生命存在的独特方式。聋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与追寻具有独特性,因此教师可通过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引领聋生感悟生命价值,体验生命意义。
一、注重阅读积累,打好“生命之基”
“生命之基”是为聋生打底的基本语文素养,包含语文知识的教学、语文能力及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聋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引发观念的转变和知识的重组。其次,聋生在教师指导下可系统学习间接经验,迅速增加知识储备。教师可结合聋生语言发展缓慢、语汇贫乏的特点,强调其对字、词、句、段、篇、章等的系统学习。
二、加强阅读体验,感悟生命意义
语文学习既是认知发展过程,又是情感体验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聋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其理解和感悟生命意义。需要强调的是,聋生的生命感悟要建立在对文本意义的正确理解之上。为此,我常用角色体验法帮助聋生理解生命意义,效果甚佳。例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时,聋生因耳聋理解了“人与人的隔离”,体验到海伦身处无声世界的痛苦。我又让聋生蒙上眼睛体验“人与世界的隔离”,就这样聋生感受到海伦身处黑暗世界的痛苦。有了角色体验,聋生便对终生活在无声世界和黑暗世界中的海伦产生强烈关注,于是海伦打破命运诅咒、赢得内心光明及谱写人生传奇的亲身经历便在聋生心中激起千层浪,同时促使聋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并积极探寻生命意义。
三、创设教学情境,点燃生命之情
语文教材具有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可激发聋生的生命之情。因此,语文教师要让聋生感受文本中的情感,点燃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对人类的悲悯之情。另外,丰富细腻的情感有助于激发聋生的表达愿望,加强表达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莫高窟》一课时,我通过精美课件为聋生创设光影世界,使聋生仿佛置身于我国古代绘画的艺术宝库中,激发聋生对古代灿烂艺术的景仰之情。可见,只有创设真实、自然的情境,才易激发聋生的真情实感,唤醒聋生的生命之情。
四、支持平等对话,张扬生命个性
语文教学要加强与生活、生存和生命的多元对话,使聋生在多元对话中汲取崭新意义,展示个性风范。因此教师要鼓励聋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精忠报国》一课时,根据岳飞的性格特点,我鼓励聋生思考:“岳飞还有别的选择吗?”有个聋生大胆质疑:“性格决定命运,岳飞到底是‘精忠报国’还是‘愚忠误国’?他为国捐躯阻止不了宋朝的腐败灭亡,他死得悲壮却也死得悲哀!”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巨大潜能,人人都能成才,聋生也不例外。所以为聋生提供发展空间、使其张扬生命个性成为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强化实践运用,引爆生命能量
语文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一种生活方式有利于聋生积攒生命力量。因此,教师要为聋生提供广阔的言语实践空间,放手让聋生策划、实施、展示和评价,藉此培养聋生的自学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例如:我组织本班聋生走上街头观摩各类墙体广告,鼓励其自主设计广告用语,学以致用;我在班内举办读书活动,鼓励聋生多阅读、多写作。这些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既引发聋生的兴趣,使其乐在其中,又使其形成志趣。可见,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必将引爆聋生的生命能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梁金)
一、注重阅读积累,打好“生命之基”
“生命之基”是为聋生打底的基本语文素养,包含语文知识的教学、语文能力及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聋生作为学习主体通过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引发观念的转变和知识的重组。其次,聋生在教师指导下可系统学习间接经验,迅速增加知识储备。教师可结合聋生语言发展缓慢、语汇贫乏的特点,强调其对字、词、句、段、篇、章等的系统学习。
二、加强阅读体验,感悟生命意义
语文学习既是认知发展过程,又是情感体验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聋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其理解和感悟生命意义。需要强调的是,聋生的生命感悟要建立在对文本意义的正确理解之上。为此,我常用角色体验法帮助聋生理解生命意义,效果甚佳。例如在教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课时,聋生因耳聋理解了“人与人的隔离”,体验到海伦身处无声世界的痛苦。我又让聋生蒙上眼睛体验“人与世界的隔离”,就这样聋生感受到海伦身处黑暗世界的痛苦。有了角色体验,聋生便对终生活在无声世界和黑暗世界中的海伦产生强烈关注,于是海伦打破命运诅咒、赢得内心光明及谱写人生传奇的亲身经历便在聋生心中激起千层浪,同时促使聋生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并积极探寻生命意义。
三、创设教学情境,点燃生命之情
语文教材具有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功能。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可激发聋生的生命之情。因此,语文教师要让聋生感受文本中的情感,点燃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对人类的悲悯之情。另外,丰富细腻的情感有助于激发聋生的表达愿望,加强表达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莫高窟》一课时,我通过精美课件为聋生创设光影世界,使聋生仿佛置身于我国古代绘画的艺术宝库中,激发聋生对古代灿烂艺术的景仰之情。可见,只有创设真实、自然的情境,才易激发聋生的真情实感,唤醒聋生的生命之情。
四、支持平等对话,张扬生命个性
语文教学要加强与生活、生存和生命的多元对话,使聋生在多元对话中汲取崭新意义,展示个性风范。因此教师要鼓励聋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精忠报国》一课时,根据岳飞的性格特点,我鼓励聋生思考:“岳飞还有别的选择吗?”有个聋生大胆质疑:“性格决定命运,岳飞到底是‘精忠报国’还是‘愚忠误国’?他为国捐躯阻止不了宋朝的腐败灭亡,他死得悲壮却也死得悲哀!”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巨大潜能,人人都能成才,聋生也不例外。所以为聋生提供发展空间、使其张扬生命个性成为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强化实践运用,引爆生命能量
语文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一种生活方式有利于聋生积攒生命力量。因此,教师要为聋生提供广阔的言语实践空间,放手让聋生策划、实施、展示和评价,藉此培养聋生的自学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例如:我组织本班聋生走上街头观摩各类墙体广告,鼓励其自主设计广告用语,学以致用;我在班内举办读书活动,鼓励聋生多阅读、多写作。这些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既引发聋生的兴趣,使其乐在其中,又使其形成志趣。可见,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必将引爆聋生的生命能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