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切入点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效率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newer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21-02
  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但要取得有效的思维成果,就必须给学生思维的动力,充实思维的材料,且要善于引导、疏通思路,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提高驾驭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铺路架桥。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动力,占有充足而必要的具体材料,这仅是为了开展思维活动的条件,而要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积极开展,还有赖于教师的正确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依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有计划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去分析、判断和推理,且及时地回收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关键,立即反思,对症下药,改进教学。
  一、课堂教学中要善问
  问题具有启动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思维开展方向的重要作用,教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有选择地注意某一方面的信息,为了启动学生的思维,需要有效地运用提问。
  比如,《我们周围的生物》一节中先提容易的问题:坐在教室里,我们所看见的有哪些生物?(人、树、小鸟、蜜蜂等)哪些是非生物?(桌子、黑板、讲台、空气等),从学生熟悉的问题着手,启动思维,然后提问:珊瑚是生物吗?请说明理由。对于珊瑚相对没有那么熟悉,有些学生很容易将珊瑚和珊瑚虫混淆,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后,让学生观察大量的植物、动物的图片,提出问题: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善于对待学生发问的教师,就好象对待撞钟一样,如果学生问的是小问题就从小处回答,如果学生问的大问题就从大处回答。让学生从容领会,透彻理解,才算结束。
  二、对设计提问的思考
  提问本身并没有一套必须遵循的、严格的和固定的规则,但在提问时必须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1)问题的设计要适当。
  教师应对学生的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说,质量高的问题应该即使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信心。问题的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使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努力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效应。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所提的问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事实的问题,另一种是思考的问题。事实的问题强调的是对具体的事实或信息的回忆,只需要用“是”或“否”来回答,比如,这位同学回答得对不对?草履虫是一个细胞构成的吗?等等。而思考的问题往往包括想象、判断、评价、推理等复杂的心理过程以及知识的重新组合等,比如,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一般陆生植物的叶子上表皮比下表皮绿?为什么要将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处理得薄而透明?请你用教师提供的词语描述呼吸作用的过程吧?花的结构中哪部分最重要?为什么?等等问题都需要学生或判断、或归纳、或比较、或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2)问题的设计需结合学生的实际。
  每一个不同的问题,选择哪些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应事先有一个大概的意向。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个适宜度的问题。选取思维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回答太容易的问题与选取思维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回答太难的问题一样,都不能达到提问的良好效果。另外,教师还需要考虑提问时问题的辐射面和提问对象的辐射面,不能总是提问难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也不能总是提问少数的几个学生,对于那些胆小羞怯、反应不是很积极的学生,尤其需要注意引导。
  (3)让问题的设计具有可持续性。
  有价值的问题应该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问使问题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提问成为学生继续讨论和不断追问的原动力。在一个提问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要“能够充分地从一点到另一点作连续的活动”,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深刻的、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否则,如果问题本身不具备连续性和一定的深度,就会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影响思维向深度发展,使思维一方面陷入在紊乱无序的境地,另一方面又如浮光掠影,不能深入。例如,在《茎的输导功能》一节中,关于水分的运输途径这一部分内容,教师让学生观察了红墨水使枝条的叶脉变红的实验后提问: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跑到叶片中的?促使学生要了解茎的结构,对茎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持续下去。
  (4)对学生应答问题之后作必要的反馈。
  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气氛。在课堂提问中,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教师的评价,大多数心情比较紧张,教师应始终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勇于回答和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鼓励,一定要注意避免当众羞辱、嘲讽和挖苦学生。
  三、教学中提问方式的设计与运用
  (1)就知识本身展开提问。
  就知识本身进行提问的方式,具有简洁,明了,直奔主题的特点,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一步到位,适合于比较简单,学生有基础的知识。例如,在《植物的开花和结果》一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见过许多不同的花的开放了,哪怎样才是开花呢?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花的绽放过程,学生的思维也就结合所观察的直接思考,描述花的开放。
  (2)使用反问展开提问。
  使用反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比如,在引入《神奇的微生物——病毒和细菌》一课时,学生接受的课文知识都是具有细胞结构的,最简单的都具有一个细胞,在此前提下,教师可以反问学生:有没有不具备细胞结构的生物呢?在《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中,学生在探究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之后,知道了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教师提出:具备这些外界条件,种子就能萌发了吗?通过反问,使学生的思维有反思的过程:按理说具备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种子应该萌发,可是为什么有时后种子会不萌发呢?引起更进一步的思考或探究:种子萌发还需要内在的条件。
  (3)结合实际展开提问。
  探究性学习往往贯穿于新教材的全部文字和设置的各个栏目之中的,因此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4)设计系列问题。
  从纵向角度来说,问题的设置要注意相关性。先行问题的答案应是后继问题的前提,不同问题环环紧扣,形成对知识对象全过程考察的思维态势,构成问题链。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心血管病中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普遍暴露,血泵作为心室辅助装置的核心部件,已广泛应用于终末期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但是,血泵内部为三维、粘性、旋转的复杂流场,在运行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溶血和血栓等问题,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对血泵的内部流动特性进行研究,有助于解决血泵血液损伤的问题,对推动人工心脏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离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诸多要求,其中对生活常见地理知识予以准确把握、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深入发掘生活内涵,从而在设计教学案例时使之更富于生活化气息是初中地理教师所应关注的重点。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化体验中将地理知识付诸于实践,其学习兴趣也得到有效激发,实践能力得以强化。随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固有教学理念的转变,以往以知识教授为主的模式逐步转向以培养学生实用能力为主,因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噪声图像中估计圆心和半径的Robust算法,易于处理包括Gaussian噪声和出格点的污染图像。
结合福建省龙岩市龙工大厦工程实际,介绍了钢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及施工重、难点。从图纸深化设计、材料加工、吊装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及成效等方面,总结了钢骨混凝
添加成核剂是改善聚丙烯(iPP)性能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对于聚丙烯成核剂的研究主要是不同化学结构的成核剂改性聚丙烯的宏观性能、结晶行为及微观形态。但具有类似化学结构
本文介绍了印制电路板(PCB)表面线路缺陷检查系统的算法及硬件实现框架。对如何采集高质量的PCB图像也作了介绍。更多还原
随着概率统计的不断发展,贝叶斯方法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点,并形成一个非常有影响的学派,而且其影响还在不断扩大,甚至人类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存在一定水平的贝叶斯分析。贝叶
伴随着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以新型,环保,节能为特点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成为了建筑业的新宠,因其具有优美的外观造型和良好的受力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大跨度结
本文介绍MIS软件的开发工具DPE,DPE用快速原型法,能较好地辅助MIS系统的开发。文中具体描述了DPE的结构功能。
精确的人脸特征点定位是人脸数据分析和人脸识别等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人脸特征点定位是在表情,姿态,光照条件变化时估计人脸特征点的空间位置。从复杂的环境中精确的定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