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来源 :江河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y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拿到高士林先生的中篇小说集《那一湾湖汊》时,我就被书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淡淡的云影天光之下,是一汪平静如镜的湖水,大片大片的芦苇之中,有一只仙鹤仰天而歌、悠然自得,颇有些卓然不群、遗世独立的意味。寥寥数笔的水墨画,氤氲着“沉湖湿地”情,这是高士林先生心中“一抹抹原初的影子”,是他踏着记忆落花、执手追寻年华的“美丽烙印”,是他隔着月光、隔着天涯却隔不断的千丝万缕牵挂!
  翻开书,高士林先生质朴而深情的文字便映入眼帘:“我喜欢把自己的情感、思绪放在文字里。在我看来,文字是最为狂野最为温柔的所在,是盛放思想与灵魂的最佳之处。”他如是说,也是如是做。小说集《那一湾湖汊》收录了三个中篇:《那一湾湖汊》《那一縷云烟》《那一场考试》。三个故事都是以高士林先生生活过的沉湖水乡为背景,以他记忆深处挥之不去的人事物事情事为创作之源。他以细腻酣畅、富有张力的语言带着读者进入那一方恬静温柔的水域,进入那一个个令人心折的故事之中,从而领略到作者无比丰饶、充满温情又有无限感伤的内心世界。
  三个故事有云淡淡,有风轻轻,有水盈盈,有爱怯怯,有恨绵绵。有喜乐,使人沉浸其中不可自拔;有悲歌,令人唏嘘感慨不愿回首;有远方,让人蹒跚前行不负当下!在三个故事中,我们总能从悲苦中获得一丝光亮,一份力量,一种温暖,即便有的故事的主人公会迷失、会沉沦,甚至灰飞烟灭,但是他们却带着生命的气息向我们呼啸而来,让我们凝视、沉思、警醒。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三个故事的发生、发展自然而然、合情合理,然而故事的结局在意料之外。高士林先生巧用倒叙、插叙的方式,设置悬念,以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情节,以性格多样、丰富立体的人物,以真实逼真的社会、自然环境,让读者拥有了“生命在场、视觉在线”之感,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同时,高士林先生擅长以小见大的写法,一个微小的细节足以改变人的一生,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深藏着肆虐的狂风暴雨,暗含着命运的奇诡巨澜。
  《那一湾湖汊》:你是我的落落清欢
  此生此世终须一别。爱情也会如青春般老去,但是,请让我相信,有一种爱,是信念,从未向时间屈服。
  ——张小娴
  《那一湾湖汊》一文,我读完之后,心沉甸甸的,眼里满是落寞,甚至夹杂着一丝愤恨。恨命运的不公,恨有情人难成眷属,恨当时“现实与伦理”织就的大网,让人无处躲藏,无处遁形!
  清秀美丽的表姨妈是我心中的“落落清欢”。她勤劳善良,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嫁给了一个生命垂危的男人。只因为她的到来,可以为这个男人“冲喜”,多么可笑!然而当命运的车轮碾压到表姨妈身上,才发现那是可悲,是生活的“一地鸡毛”。表姨妈并没有低头,而是期待用自己精心的呵护、无微不至的照料“逆天改命”。但她不是“哪吒”,做不到“我命由我不由天”,命运之神之时赐予她的是“凌迟处死”:5年后,她怀孕期间,丈夫在一个夜晚随风逝去,永远地离开了她,还留下一个幼子;接着,家里唯一的依靠——婆婆也淹在河里死了。无助的表姨妈如风中柳絮水中萍,失去可依靠的人、可期待的未来。
  漫漫长夜终有灯,迷惘之中,表姨妈这颗流浪的心,在风雨飘摇之际,在一个男人——水伢的怀里,得到了永远的归宿。高士林先生那直抵人心的文字,透着冷静质朴的风格,使读者与表姨妈同喜同悲、荣辱与共。看着表姨妈在动物的本能与人性之间苦苦挣扎,看着“命运不怀好意的玩笑”接踵而至,我感到了郁闷压抑,感到了无法喘息。在貌似冷漠的语调背后,高士林先生织就了一幅人性的百态图。
  当然,有些文字也带着夕阳的余晖,有悲凉的暖意。比如,水伢深深爱慕着表姨妈,一眼万年。最初的相见,水伢就已经情根深种,但碍于人伦道德,碍于人言可畏,碍于“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他们没有越过“道德的底线”,没有走过“爱的禁区”,保持着“亲密有间”。但是,当水伢的妻子去世,表姨妈也“孤孤单单一个人”时,水伢用无私的关爱,义无反顾地做了表姨妈的避风港。日久深情,两人终于如“飞蛾扑火”一般相爱了,不管前方道路如何崎岖、漫长,不管世人如何反对、唾弃,不管家人如何阻挠、责打,都无法将两个相爱的人拆散!他们,甚至被迫躲进了那一湾湖汊,营造了爱情的伊甸园。
  可是,现实中又怎么可能有真正的“世外桃源”呢?即便有,人心铸成的樊笼又能让几人得到真正的自由呢?善良的水伢,可以对抗一切反对的力量,却无法抵挡心中对孩子的牵挂。终于,只为了献上作为父亲的最后一点温情,他偷偷地回去了,然而遭到了最令人心痛的对待——儿子用木棍把他狠打一番,然后把他扔进猪圈。在儿子的咒骂声中,他失去了记忆。高士林先生用刀一样锋利的笔在人们的心上划出了伤口,鲜血汩汩而流,我心痛得无以名状。现实就是这样残忍,没得商量,无法沟通,它用最冰冷的墙隔离了世间的温暖,让人绝望,让人宁愿遗忘,宁愿不再醒来!是的,透过小说,高士林巧妙地让读者自己去窥探表姨妈的生活,走近她可怜可悲、可敬可爱的内心世界。
  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毕竟表姨妈是水伢的“白月光”,深爱他的她,不离不弃地守在身边,一晃就是二十年。最终,水伢生病离开了人间,之后,表姨妈也重回湖汊,追寻过去的光阴,追寻水伢的足迹,得到了亲人的谅解与包容。
  爱是软肋,亦是盔甲。即便满头华发,表姨妈,你依然是我心中最美的她。高士林先生用双线结合的方式,向我们呈现出人物的悲欢离合,命运的跌宕起伏,永不磨灭的善良之光,以及对美好的憧憬之情!
  《那一缕云烟》:你是我的镜花水月
  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
  ——斯蒂芬·茨威格
  “孙建明站在他熟悉的院门口傻傻地呆了好半天,当他回过神来时,太阳已经落进了湖汊,他抬眼望了望远处,湖汊那边,一缕晚霞的余晖正在慢慢地消散——”这是小说《那一缕云烟》的结尾。高士林先生擅长细节描写,通过环境的刻画,将自己深沉的情感寄托其中,使读者在读完全文之后,也感同身受。在别人的世界里走过一个来回,等到故事结局之时,仿若看到了一缕云烟消失于苍茫,一种虚无感便涌上心头,似乎人生便是如此:徜徉其中尚觉得慢,定睛回看,不过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已。   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往往在人的一念之间。贪嗔痴,是人的三大劣根性。《那一缕云烟》主要围绕着人性中“贪”展开。教办室主任兼中学校长一肩挑的宋耀光相貌堂堂、年轻有为,事业、爱情一帆风顺,在地方上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还颇有些“呼风唤雨”的手段。然而,表面风光无限,内里残破不堪,仇恨蒙蔽了他的双眼,遮蔽了他的灵魂。为了报复曾经为非作歹、心狠手辣弄死他双亲的“地方权贵”,他不择手段、蓄谋已久,功夫不负有心人,仇敌不是畏罪自杀,就是癫狂痴傻,下场极其悲惨。在报仇的同时,宋耀祖又“聪明”地利用权、钱、色进行交易,让自己的人生“一路开挂”,活成了自己期待的样子:有如花似玉、柔情似水的娇妻,有让人羡慕、令人尊敬的职位。然而这些,并没有填满他内心的沟壑,他在外面“喝酒、嫖女人、吃麻果”,寻求精神刺激的同时,正是暴露了他精神上的空虚,他就这样一步步地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金絲雀一样的女人”,是宋耀光的娇妻江兰。她住在湖汊边的别墅里,过着轻松悠闲的生活,宋耀光还常常接济她的家庭。所以,她在人格、地位上,不可能与宋耀光处于平等的位置。她如菟丝子一样攀附着宋耀光,活得娇气十足又小心翼翼。宋耀光背叛了她,她满心愤怒,想要报复,想要毁灭,可是思量之后,又踌躇不已,举棋不定;一脸奴才相的孙建明玷污了她,她满腔愤懑,想要还击,想要复仇,可是在权衡之后,又心平气和,心安理得。不仅如此,当生理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时,她又将目光转向了孙建明,并暗示了他。干柴烈火,熊熊燃烧了原始的欲望,也将道德约束、良知良心烧得干干净净!贪恋偷情的刺激,贪恋身体的舒服,贪恋不属于自己的快乐,最终将葬送一切美好与幸福。高士林先生的娓娓道来,不蔓不枝,让我们亲眼见证了灵魂是如何在“贪念”中一点点被侵蚀殆尽的。
  孙建明,这样一个奴颜媚骨、猥琐丑陋的男人,让人恨得咬牙切齿。他的身上自带“黑色幽默”,讽刺十足。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他,却整日扮出一副唯唯诺诺、老实巴交的模样。高士林先生在刻画他时,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他的憎恶,如书中写到“他那本来的细小的眼睛此刻竟然鼓得像牛卵子,接着又满满地眯成了一条缝,细细地,细得就像是用芦篾在脸上勒出来的两条细小的口子”,“孙建明那双小眼睛突然鼓得大大的,似要从那勒出的小口子里迸出来”。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很有画面感,读之,我就心生不悦。但是,命运却对他太过宠爱:强暴了江兰,整日惶恐不安,却没有遭到应有的惩罚,反而得到了江兰垂青,能一次次与她共赴巫山云雨;没有半分本事,却妄图拿下工程,只是对江兰吹了吹耳旁风,竟然心遂所愿,只用了11天,就挣了八千快。赚得钵满盆盈,并没有让他感恩戴德,反而让他迷失了自我,高看了自己,那种得意忘形、口没遮拦、自私自利的样儿,着实让人见之生厌,连江兰也愈发鄙视他。他没有自知之明,欲望膨胀得更厉害,还希冀着更大的工程从天而降。事实给了他无情地巴掌——随着宋耀光生命的戛然而止,他的黄粱美梦终于清醒了……
  高士林先生说:“小说对人物的刻画与其说是在写男人女人之事,不如说是在深刻地揭露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与变革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和谐的音符。”的确如此,仔细揣摩,你就会发现,在社会大变革大环境中的“小人物”如大海中的一滴水,也能折射当时的一切。
  一切都是镜花水月,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无论当初多么固执地想要得到更多,无论当初多么“忘不了,放不下”,终究只能任凭命运之神“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一缕云烟》让我再次相信了那句话:“上帝通常是这样实施对人的惩罚:先让你产生一个荒谬的欲望,然后让你为了这个欲望而疯狂。当你疯狂之后,就会是肆意妄为,最后自我毁灭。”
  《那一场考试》:你是我的半暖时光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要越过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长眠?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就飘在茫茫的风里。
  ——鲍勃·迪伦
  《那一场考试》,是三篇小说中文辞最华美,情感最充沛,生活感最贴近现实的一篇。人性的丰富性,能让许多人灼照自身,看到影子。这篇小说如同一个黑洞,吸引着读者的兴趣,尤其是我这样一个自考大专、本科生。相似的考试经历,其间的个中滋味,高士林先生用他传神之笔一一道来。
  高士林先生以“考试”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切入点,来揭示其背后耐人寻味的“人生画卷”,以及捕捉其间闪耀的“精神锋芒”。
  只有中师文凭的吴悠然,为了文凭达标,为了能够参评“中学教师资格、职称评定、工资晋级等”,更为了避免下岗,他毅然地加入了自考的行列。从此,为了考试,他挑灯夜战、辗转难眠、提心吊胆,甚至经常冷汗涔涔。在这篇小说中,穿插了多场有形无形的人性考试,真善美、假丑恶在一次次的考试中显现出来,吴悠然也在考试中得以历练、检验与成长。
  《孟子·公孙丑上》的第六章有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而《那一场考试》恰恰是测出了主人公吴悠然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吴悠然对自己的学生,比自己的孩子还要爱。他曾无私地帮助学生王平:找王平谈心,不厌其烦;接王平在自家住在,包吃包住还管学习,却分文不收;王平撒谎,导致家长误会、中伤他,他却清者自清,让时间来证明一切……尽管他觉得因为学生住在家中给爱人带来了不便,甚至伤害,但遇到急需要帮助的学生(何庆与徐杰,这两个远道的学生上完晚自习后还要过桥越沟回家),他又说服了爱人,伸出了温暖的手。高士林先生温暖文字的背后,我看到了一个“历尽千帆,归来依旧是少年”的吴悠然,他“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参加自考时,为了能顺利通过最后一门,他也曾想过作弊,然而关键时刻,他想到监考学生时的情景:“独立思考,不要舞弊,考出自己的真实成绩来,不要自欺欺人,你们在下面所做的小动作,老师看得清清楚楚。”于是,他感到羞耻,放弃了邪念。但是,面对考卷上的一大片空白,他又迟疑了。而此时,曾经的学生抛过来的小纸条,他的心中又一道声音响起:“这不是舞弊吗?是自己最切齿的。不!不能!不因为一次考试而做出令自己都痛恨的事。”这样生动的语言,惟妙惟肖地再现了一位师者的形象,清贫但也有一腔孤傲。
  吴悠然还有一颗谦让的心。他文笔优美,心思细腻,生活中的诸多苦乐,他都借助于文字来表达。他沉浸在自娱自乐的写作世界中,乐此不疲。当同事怡冰说他的文章如果投稿,定会受到编辑的青睐,稿费比工资还高时,他谦虚地说:“你笑话我,是不?我的文章,只是自己生活小圈子内的一点感悟而已,登不了大雅之堂。”因为热爱,因为勤奋,因为谦虚,他的文章赢得了编辑的认可与喜爱,他的爱情也翩跹而至,众多美丽子女的爱慕也随之而来。
  丰子恺先生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无疑,吴悠然是可爱的,他也懂得爱、懂得感恩,能够明辨是非。他有情义、有智慧,他的人品、才华让同学梅平怦然心动、念念不忘,让同事怡冰芳心暗许,深情表白。他不是不心动,从他一会儿工夫就写成的那首小诗《如果你是我的传说》中就能窥一斑而知全豹。但是,他仍然温和而坚定地拒绝了这些“艳遇”,因为,他心中已有“红玫瑰”了,那个对他信任、欣赏的温柔的妻。我相信,一段消失的风中的情缘,他会回味,回追忆,但绝不后悔。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就让我们在高士林先生原初的影子里勾勒、织梦,在静寂的时光中安放灵魂,在最深的红尘处相逢相拥。噢,《那一湾湖汊》,那一段擦心而过的记忆!
  责任编辑:刘波
其他文献
赫城中學有个年轻老师叫黑一明,他上课,极少有学生翘课、打游戏、看漫画书……  为啥?这个黑一明教学能力一般,但惩罚违规犯纪的学生却很有一套,常常能因地制宜想出一些奇招怪招,而且不重复使用。学生们都怕他,以至于有人一提黑一明的名字,被他惩罚过的学生就会感到如有一股寒气直袭后脖梗。  这天上课,黑一明正在讲台上费劲地讲解二次函数,忽然教室里响起了高亢的手机铃声。黑一明停顿了下来,脸色变得非常难看。他的
期刊
去大茅山,最应该去的是梧风洞峡谷,而去梧风洞峡谷最值得一看的是那里的水那里的瀑布。梧风洞峡谷是泉潭瀑与森林生态景观的完美结合,那一泓碧水自远处的笔架山倾泻而下,仙女潭、奇石滩、五花海、天鹅潭、河马潭、观音瀑、银河飞瀑、天鹅瀑……似景从天来,穿谷而过,有瀑布,白练如玉;有深潭,青葱如翠,纯得让你一阵阵地激动。  走进梧风洞峡谷,漫步于山林溪流之间,吮吸大自然的精华,确能让人心肺通达、心灵净化。两岸荫
期刊
小婉喜欢吃苹果,每天清晨小婉喜欢站在阳台上,细细地啃一个脆脆甜甜的苹果。小婉觉得所有的水果数苹果最宜人,别的水果可以替代,唯独苹果不可以,就是拥有桃子、西瓜、香蕉,但还是需要一个苹果。就像爱一个人,这个人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  小婉遇见高原,是在候车室里等车,小婉靠在候车室的排椅上,一边漫不经心地啃着苹果,一边翻看着一本杂志。高原就坐在她旁边,高原从塑料袋里拿出一个苹果,然后很优雅地拿着小刀
期刊
怕生。小时候,屋门外就是一条村路。每天凌晨,从第一声鸡鸣开始,村路上就有行人经过了。我那时最爱听的,是挑水人家担着水,水瓢在水面晃呀晃,发出的叮当叮当的声音,好像是最本真的音乐,从我的梦中流过。  天明以后,村路上的行人更多了。要是妈妈不在家,每当有行人经过,我都会预先把自己藏起来,悄悄地躲在墙后,只探出一双害羞的眼睛,偷偷看看是谁路过。要是有陌生人要进屋来喝水,我就会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有人来
期刊
我小时候时常“盼病”,道理很简单,纯粹是为了多多获得母爱。作为母亲最心疼的小儿子,偶尔身体不适,吃饭没有胃口时,妈妈就会颠着小脚来到套间,从纸缸里小心翼翼地挖出一小瓢大麸面,为我煿我最喜欢吃的千层饼。  那时候细粮高贵,好年景每人每年也只能分上三、四十斤麦子。头麸面只能用作待客、年节和走亲戚做饽饽用,能吃上用大麸面做的千层饼已经是很奢侈的了。  母亲煿的千层饼堪称美食,大麸面是浅褐色的,母亲煿出的
期刊
进入腊月,我在宜昌自然就想起了腊梅,想起那黄柏河畔的腊梅花真香啊。  黄柏河天福庙水库大坝前腊梅的鹅黄,梳枝上那团毛绒绒的嫩黄,像刚出壳的小鸡小鸭的黄毛毛,你紧紧盯着凝视几秒,朵朵梅花的芳香自然就会沁人心脾。一场不期而遇的暴风雪银装素裹,仿佛考验腊梅的意志似的。腊梅在大坝前的雪野傲人绽放。不经意间路过的人们,都会行注目礼,寒冬腊月的日子,腊梅花的风采。  当然,城区公园里也是有腊梅花的。可我固执以
期刊
在售楼部微缩模型前,想象着城市在极具膨胀,尽管我是百米冲刺者,也无法跟上时代前行的步伐。  附近一带的别墅区簇新而奢华,一栋栋春笋拔节,从新区悄然冒出。我驾车漫无目标地游荡在城市一隅,一条小河,把城市发达的触角砉然斩断。  路边隆起的山坡,给了我舒展视线的方向,下面是一抹由芭蕉、香樟和竹子构成的林带,疏密错落,让人感到一种寂静的喧哗。站在高处,看万顷绿叶,深浅高低,一浪一浪地缓缓向远处翻卷,楼群在
期刊
百丈树木,必有其根,千里长河,自有其源。在这尘世为人,生命的根本自然是不能忽略的,如果连这都做不到,又凭什么而称为万灵之长?寻根的过程是辛苦的,也是很有意思的,你会慢慢发现自己原来在这人世并不孤单,单个的你,也许就是一粒小水滴,无数的小水滴汇集到了一起,那也就形成了波涛汹涌的河流了。置身于河流之中,渺小的生命也便超越原先的卑微,不知不觉地变得厚重起来。  2018年新年之初,一众寻根者来到省城合肥
期刊
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疲)之,毋使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欲以溉田。中作而觉,秦欲杀郑国。郑国曰:“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秦以为然,卒使就渠。渠成,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司马迁《史记·河渠书》  郑国是不幸的。作为著名的水利工程师,凭着专业技术、
期刊
扶墙,入戏  昔日的明月,穿过一条失传的河  别指望能碰到迷路的传说,注定路经坎坷  风雨中抬起头,看清的才是自己的路  相似的磨难。在黎明之前咽下最后一滴泪  一双翅膀,在冰雪中狂草  转身,一声呐喊,托起初生的太阳  回音,穿越丛林,惊起一群燕雀  一个情字,穿越所有的故事  点亮兜里所剩无几的时光  目光,在墙缝里寻找相似的细节  回眸,長镜头里,心疼拄着拐棍的张望  文字向善,安慰是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