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庐阳

来源 :江河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f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丈树木,必有其根,千里长河,自有其源。在这尘世为人,生命的根本自然是不能忽略的,如果连这都做不到,又凭什么而称为万灵之长?寻根的过程是辛苦的,也是很有意思的,你会慢慢发现自己原来在这人世并不孤单,单个的你,也许就是一粒小水滴,无数的小水滴汇集到了一起,那也就形成了波涛汹涌的河流了。置身于河流之中,渺小的生命也便超越原先的卑微,不知不觉地变得厚重起来。
  2018年新年之初,一众寻根者来到省城合肥,他们的寻找已不再盲目,就像流水归入了河道一样。百流汇合,你没准会惊讶地发现,有些面孔是那样的熟悉,好像在哪儿遇见过,但遇见了又匆匆擦肩而过。本是同根生,相见不相识,这难说不是一种遗憾。
  新年的庐阳城尽管在不久前经历了一场严寒,但当其时分明是暖意融融的,一路走低的气温似乎也善解人意,使人有了春回大地的感觉。从四面八方来的人们,云集在约定的聚会地点,虽然彼此叫不出名儿来,但至少不需要问对方姓什么了,不管认识不认识,都可以依据来自于肉眼的判断或称兄道弟,或“大爷、大叔”地招呼着,要不干脆就称对方为家人。这一刻,身份、地位和名誉都显得无足轻重了,大家的情感是真诚的、朴实的,人与人之间的那些繁文缛节的讲究也被一个个发自内心的热烈的笑取而代之。那时候,没有什么比笑容更美的了。
  范氏历代有人杰,这些优秀的代表,足可激励后人发愤图强。祖德耀万世,后辈当谨记。为楷模者举不胜举,一座座不朽的丰碑,令人受用终身,理应不负先贤谆谆告诫,修身齐家两不误,不使岁月付流水。
  溯本求源,首当其冲的是范蠡。早期道家学者,楚学开拓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范蠡出身虽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非贵族不得入仕等政治黑暗,而与文种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王勾践,兴越国,灭吴国,替越王勾践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后定居于定陶,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影响的可不仅仅是范氏后人,許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他是范姓始祖范武子的玄孙,并被视为顺阳范氏之先祖。
  “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此范君也便是北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景祐元年,范仲淹调任苏州知州,辟所居南园之地,兴建郡学。时苏州发生水灾,范仲淹命令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兴修水利,导引太湖水流入大海。次年,因治水有功,范仲淹被调回京师,判国子监,很快又转升为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开封府“肃然称治”。寒门出身,凭着刻苦学习跻身仕途,从而实现兼济天下的宏伟抱负,为官清廉,敢于直言,时刻想着的是百姓的福祉,留任邓州可见其高风亮节。庆历八年,朝廷降诏调范仲淹知荆南府,邓州百姓殷切挽留,范仲淹奏请朝廷收回成命,遂得以留任。范仲淹在邓州三年,百姓安居乐业,其传世名篇《岳阳楼记》及许多诗文均写于邓州。“庆历新政”,体现的是一个有良知的政治家天下为公的求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在笔者看来,单单是解决了“我从哪里来”的问题,这是不够的,这样的聚会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重要的还是这些活着的人,将怎样面对列祖列宗。事实上,同宗相聚庐阳城,关注了“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后,比这更有意义的议题是商讨如何使家族兴旺发达。如何兴旺?前人是一盏盏明灯,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像先贤那样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弃旧图新,达到完善的境界。然而,时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新时代要有新的风貌,建立在新的现实的基础上的新的家风能影响更多的后来者。庐阳宗亲会,我们开始了新的思考,新的萌芽也在悄然破土。
  责任编辑:肖华
其他文献
时间颂:嘴巴  你把嘴巴嘟成圆形的时间  是我把法令纹收得深刻的时间  是你魔笑睡了我佛哭醒了的时间  你迈入世界大战游戏的时间  是我捡拾吊脚楼下的枯枝的时间  是烈士牙关紧咬词语从身体里淌出的时间  景色在摩挲人的眼睛的时间  是土狗咬住什么什么就是土狗的时间  是山谷中露珠跌落跌成更多露珠的时间  时间颂:书写  你在书写中戳中汉语的时间  是我在搜寻中点击中国的时间  是你绑架我生活的时间
期刊
摘要:“九一八”事变前,以织布业、缫丝-丝织业为代表的中国乡村手工业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生产工具的改良与生产工艺的改进,使农村手工业产品产量与质量进一步提高,区域外市场迅速扩大。“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及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沦陷区市场丧失,生产基础遭到摧毁性破坏,乡村手工业从技术进步的、以区域外市场为依托的半工业化生产向一般商品生产、甚至向自然经济退化,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的良好发展势
期刊
《朝阳光海岸飞》(刊发于《长江丛刊》2019年2期)是作家肖静以自己独特视角,刻画一位虽饱经磨难却通过自己努力成为商界女强人的中篇小说,充分展示出作家在女性文学叙事和反映现实生活的介入力量。其包罗万象,信息量大,以女性的婚姻、爱情、事业等为多棱镜,立足于书写一个女性意识觉醒与崛起的历程来反映新时期女性的艰难追梦,通过女主人公林格的成长史、情感史、心灵史的书写突出现代女性的自强精神,女性特有的生命意
期刊
赫城中學有个年轻老师叫黑一明,他上课,极少有学生翘课、打游戏、看漫画书……  为啥?这个黑一明教学能力一般,但惩罚违规犯纪的学生却很有一套,常常能因地制宜想出一些奇招怪招,而且不重复使用。学生们都怕他,以至于有人一提黑一明的名字,被他惩罚过的学生就会感到如有一股寒气直袭后脖梗。  这天上课,黑一明正在讲台上费劲地讲解二次函数,忽然教室里响起了高亢的手机铃声。黑一明停顿了下来,脸色变得非常难看。他的
期刊
去大茅山,最应该去的是梧风洞峡谷,而去梧风洞峡谷最值得一看的是那里的水那里的瀑布。梧风洞峡谷是泉潭瀑与森林生态景观的完美结合,那一泓碧水自远处的笔架山倾泻而下,仙女潭、奇石滩、五花海、天鹅潭、河马潭、观音瀑、银河飞瀑、天鹅瀑……似景从天来,穿谷而过,有瀑布,白练如玉;有深潭,青葱如翠,纯得让你一阵阵地激动。  走进梧风洞峡谷,漫步于山林溪流之间,吮吸大自然的精华,确能让人心肺通达、心灵净化。两岸荫
期刊
小婉喜欢吃苹果,每天清晨小婉喜欢站在阳台上,细细地啃一个脆脆甜甜的苹果。小婉觉得所有的水果数苹果最宜人,别的水果可以替代,唯独苹果不可以,就是拥有桃子、西瓜、香蕉,但还是需要一个苹果。就像爱一个人,这个人是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  小婉遇见高原,是在候车室里等车,小婉靠在候车室的排椅上,一边漫不经心地啃着苹果,一边翻看着一本杂志。高原就坐在她旁边,高原从塑料袋里拿出一个苹果,然后很优雅地拿着小刀
期刊
怕生。小时候,屋门外就是一条村路。每天凌晨,从第一声鸡鸣开始,村路上就有行人经过了。我那时最爱听的,是挑水人家担着水,水瓢在水面晃呀晃,发出的叮当叮当的声音,好像是最本真的音乐,从我的梦中流过。  天明以后,村路上的行人更多了。要是妈妈不在家,每当有行人经过,我都会预先把自己藏起来,悄悄地躲在墙后,只探出一双害羞的眼睛,偷偷看看是谁路过。要是有陌生人要进屋来喝水,我就会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有人来
期刊
我小时候时常“盼病”,道理很简单,纯粹是为了多多获得母爱。作为母亲最心疼的小儿子,偶尔身体不适,吃饭没有胃口时,妈妈就会颠着小脚来到套间,从纸缸里小心翼翼地挖出一小瓢大麸面,为我煿我最喜欢吃的千层饼。  那时候细粮高贵,好年景每人每年也只能分上三、四十斤麦子。头麸面只能用作待客、年节和走亲戚做饽饽用,能吃上用大麸面做的千层饼已经是很奢侈的了。  母亲煿的千层饼堪称美食,大麸面是浅褐色的,母亲煿出的
期刊
进入腊月,我在宜昌自然就想起了腊梅,想起那黄柏河畔的腊梅花真香啊。  黄柏河天福庙水库大坝前腊梅的鹅黄,梳枝上那团毛绒绒的嫩黄,像刚出壳的小鸡小鸭的黄毛毛,你紧紧盯着凝视几秒,朵朵梅花的芳香自然就会沁人心脾。一场不期而遇的暴风雪银装素裹,仿佛考验腊梅的意志似的。腊梅在大坝前的雪野傲人绽放。不经意间路过的人们,都会行注目礼,寒冬腊月的日子,腊梅花的风采。  当然,城区公园里也是有腊梅花的。可我固执以
期刊
在售楼部微缩模型前,想象着城市在极具膨胀,尽管我是百米冲刺者,也无法跟上时代前行的步伐。  附近一带的别墅区簇新而奢华,一栋栋春笋拔节,从新区悄然冒出。我驾车漫无目标地游荡在城市一隅,一条小河,把城市发达的触角砉然斩断。  路边隆起的山坡,给了我舒展视线的方向,下面是一抹由芭蕉、香樟和竹子构成的林带,疏密错落,让人感到一种寂静的喧哗。站在高处,看万顷绿叶,深浅高低,一浪一浪地缓缓向远处翻卷,楼群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