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旅程,满载而归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niao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3月,我因投稿出版第一本书《最长的辞职信》,踏进圆神(方智)出版社。没想到,却意外地接下一个大案子——采访受到云门“流浪者计划”奖助的“流浪者”。这是一趟意外的旅程,却让我走进生命深处,了解“真正的旅行”,接受了一场生命的洗礼。
  云门“流浪者计划”由林怀民老师于2004年发起。规定只能一个人旅行,还要在亚洲地区,流浪60天,历经兴奋、疲倦、甚至水土不服,种种困厄,重新找到往前的力量,流浪归来。因此,摊开《趁着年轻去流浪》这本书,你会讶异的发现,原来一个人可以把自己抛向未知与困境的境地,用这样的方式去学习、去放空、甚至是挑战自己,探看自己真正的极限。
  
  身为这本书的采访者,我不仅深入了九个生命场域,采访受到云门“流浪者计划”奖助的“流浪者”,以及饰演云门舞集“流浪者之歌”僧侣的王荣裕,进行了九趟深度的心灵考察。对我而言,从《最长的辞职信》回到生命的原点,书写自己的故事,到 《趁着年轻去流浪》书写别人的故事,也是莫大的挑战。
  一群新世代的年轻人,究竟会在六十天孤独的旅程中,对自己说些什么话?
  因此,在一趟趟的采访旅程中,我特别关注他们流浪的缘起、两个月流浪的历程、流浪前后的改变,以及如何将旅行中滋长的养分,带回来灌注于创作和生活的土地。很欣喜的,我发现,尽管书中的流浪者,有不同的个性、才情和家庭背景,但当有空间与时间和自己对话后,都同样在困厄孤单的环境中,把自己归零,回到生命的初衷,去思索未来的方向。甚至恍然发现自己的根在台湾,愿意把流浪归来的养分,洒向成长的土地。
  这就好比安藤忠雄所言:“在紧张不安的状态下,一个人迷失在不知名的地方,因着孤独而感到严苛、迷惘,甚至不知所措。但总能在那当中找到一条活路,顺利地全身而退,并继续迈向下一个旅程。旅行是孤独的,总会遇到一大堆无法预期的事,但同样的,也会带来意外的惊喜和改变。”60天孤独的旅程,造就了这群年轻的流浪者,也撼动了在旁听故事的我。
  为了抛下心中的包袱,行走大半个印度半岛的郑宗龙说:“每个人的心,就像一棵树,必须找时间静下来修剪,让它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要让它乱长,长到自己无法收拾的局面。”提醒迷糊的我,要时时修剪心中的“生命树”。
  “新锐艺术家”吴耿祯则真诚地剖白:“从家乡的溪流到剪纸,甚至到陕北流浪,像是一个招魂的仪式。当我摊开木头如剪纸,游走其间,就像徜徉在一张巨大的地图上,回溯自己记忆的河流。”让我不知不觉跟着他回到自己故乡的溪流,看见过往的我,在水面淌泪。
  到印度学西塔琴的吴欣泽说:“如果你的生命有个缺口,无法让你跨越;或者你的生命没有缺口,让你更完美。不妨尝试去旅行。去看看花莲的山,想跟你讲什么?去看看台东的海,会跟你说什么?看看印度的环境,刺激你想到什么?”点醒我每天不妨来个小小的旅行,跟着竹林的风声、天上的白云去流浪。
  到西藏骑单车的谢旺霖,分享动人的体会:“待在固有的环境,各种沉沦、颓废、轻生的想法才会不断地涌现。反而是出去了,当真正的危险发生,在那样的当下,你只会想办法怎么度过,怎么跟环境、跟自己奋斗,反而会回过头来珍惜自己的生命,叫自己好好活下去。”养成我日后遇到瓶颈时,总是提醒自己不要在原地钻牛角尖,而是想办法跨出去找出口。
  “最佳男演员”王玮廉,到日本寻访心中的偶像大野一雄。他说:“我们所思念的人,身影是那么的巨大,浓缩起来却只有简单几个动作。”他透过创作,透过他喜欢的大野一雄,一个与死亡共舞的老人,让自己重新回到外婆面前。我则从他身上,学会怎么和逝去多年的父亲告别。
  “身体回来了,灵魂却还一直在印度尼西亚流浪”的傅子豪,别人在异国水土不服,他反而回来台湾才拉肚子。“很奇怪的,总要四处搜寻印度尼西亚的店,找到关于印度尼西亚的东西,才有‘安全感’”。他在印度尼西亚找到生命的原乡,让我忍不住也开始寻访台湾以外,心灵的另一个故乡。
  从湄公河中游走到下游的柳震东,在采访时,对我抛出一个问题:“旅行是动态的移动,最终是要回归一个静止的点。那么,在我们的心里面,是不是有一个天天都可以去的地方?而那个‘地方’,就是所谓的‘归属’吗?”让我从此养成五点早起的习惯,透过静思、祷告,回到一个“天天都可以去的地方”。
  喜欢发问的刘亮延,不停的散发生命地光芒。他说:“我一直在问自己,什么叫做成熟?而又如何成熟?除了多愁善感,我在台湾还可以做什么?我要如何让自己跨越到下一个阶段,让自己真正成熟长大?”让40岁还不怎么成熟的我,感到汗颜。
  这趟采访旅程,最特别的是,我特地拜访在云门舞作“流浪者之歌”中饰演僧侣的王荣裕,这个曾被形容为“充满暴力、虐杀、集罪恶、淫秽于一炉”限制级作品——“群蝶”的导演,以一位“俗世悉达多”,一个动人的生命旅程,结合云门“流浪者之歌”的舞作,以及赫曼赫塞“流浪者之歌”文学创作,问问自己,也问问读者,“漂泊的灵魂,到底归属何处?”
  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答案。
  诚如王荣裕所言:“我们是在人的世界流浪,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因此,越清楚了解自己,就越能享受流浪归来的美好,便知道如何在成长的土地,开出自己的花朵。
  这一年来,我用心聆听流浪者和王荣裕的故事,通过层层的审稿考验,我的视野变大,心也变宽了。感谢云门和方智出版社,给我这么好的成长机会。最重要的是,我发现,每个人的深处,其实都渴望“流浪”,渴望“褪去旧皮”,然后张开翅膀,奋力远扬。
  倘若一个人活着,想不断打破内在的牢笼,接受挑战。那么,摊开书,透过一页一页的故事,循着旅人在旅途中刻画的凿痕,你将会和我一样,随着旅人的脚步“照见自己”,看见自己不同的面貌,同时很想背着背包,独自去旅行,好好和自己说说话。
  这个世界,真的很大很大,跟着旅人,流浪去吧!
  
  黄淑文
  文字工作者。台湾主妇联盟《绿主张月刊》审稿委员
其他文献
林锡嘉  1939年生。台北工专机械科毕业。曾任《台肥月刊》总编辑,中国文艺协会、中华民国新诗学会理事。曾获全国优秀青年诗人奖。创作有论述、诗及散文。著有论述《耕云的手──散文的理论与创作》;诗《竹头集》;散文《属于山的日子》等。    放下《目送》,我合上书,眼睛茫然地飘向远方;大屯山的绿从远处迤逦而来,一直绿到我的书房窗前,然后被一只绿绣眼又纤又细的叫声,把我叫醒。醒来时刻,我把刚刚在梦边缘提
期刊
2009年初春的台湾出版市场上重要的现象,几乎都是为了解决金融海啸的冲击而发生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大环境决定出版方向,因着金融海啸对台湾的影响,使得出版人也必须调整、修正其出版策略,避免被市场淘汰。    出版社的总量管控-ISBN申请数量下滑    总得来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市场新书出版量急剧减少。从“国家图书馆”公布的ISBN与CIP申请数字来看,从2008年12月开始,连续三个月都持续呈现下
期刊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等,号石斋等(至少有32个别名),生于福建镇海卫铜山所(今东山岛),25岁迁居漳浦县城。他是明末著名的“三栖”人物:在政治上,他是明末的清流领袖之一,不惜廷杖、坐牢而跟崇祯皇帝当廷激烈抗辩的正直诤臣,宁死不屈的抗清英雄、爱国主义者;在学术上,他是明末罕见的博学渊识的儒学大师,明清屈指可数的有创见的《易》象数派大家,对当世与后代影响很大,拥有至少300多名闽浙赣皖
期刊
“《大雪无痕》写了两个半月,《苍天在上》写了五个半月,《省委书记》连采访带写总共用了一年。《高纬度战栗》我写了快两年,这期间除了我妹妹陆星儿病逝,我基本就没离开过电脑,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做了,就写这本书。写到最后两三个月,就根本写不下去了,牙疼得整天出虚汗,一天吃两三次止疼药,就那么熬着,硬撑着写完的。”今年,当65岁的他花了两年多终于完成了60 万字的长篇小说《命运》,那一刻之后,他连续高烧不退,
期刊
前些天为着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到新闻出版总署邬副署长办公室请教事项,偶见温家宝总理请邬副署长帮其购书的清单。虽未看其细目,但依然很感动。  关于读书,历来有很多赞美之词。最常见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最极端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看到这张清单,我脑海中反复掂量的便是这两句话。温总理为什么读书?我们倡导读书到底为什么?几千年来我们所倡导的读书文化,是否太过功利?  如果为
期刊
公元十世纪末,妈祖信仰在福建莆田诞生。一千多年以来,妈祖的形象经历了从福建“乡土之神”、“公务之神”直至“全国海商之神”的变化,她的封号也从“夫人”、“妃”(宋代)、“天妃”直至最高的“天后”(清代)。经过千年的演化,妈祖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民俗道德文化现象。妈祖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妈祖的尊重和崇拜,反映我们中华民族性格中真善美的特性。妈祖文化作为两岸民众共同的文
期刊
当亲子教育的热潮风卷两岸,这股热潮也直接吹进图书出版行业,亲子教育图书(以下称亲子图书)也风靡两岸。然而,即使热潮来临,也并非所有的图书都能畅销,跟风之作也不免被遗忘在书店的某个角落。亲子图书在众多的“赚钱运动”中,如何来分取一瓢羹?    当我们走进各大书城,就不难发现,亲子图书在市场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分类,而是包含在家庭教育当中,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虽然亲子教育已经逐渐为人所知,但作为图书分类,
期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当年,才子王勃登上滕王阁,激情澎湃,写下如此佳句,同时也为生不逢时而顾影自怜,感叹“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千年之前的他,如果穿越到当代,再登滕王阁,定会发现驻扎在赣水之滨、滕王阁畔的江西教育出版社。而后惊呼“天生我材必有用”,成为一名创意不断、能编善写的出版人。    成立于1985年的江西教育出版社隶属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江西省出版总社),
期刊
手机从第一代的模拟电话“大哥大”、到第二代有短信语音功能的数字电话、再发展到现在的第三代手机,手机功能从单纯的语音通讯,进化到多媒体信息传递与分享;手机已不再是手机,而是具有视讯、上网等功能的行动媒体,因此被称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作为一种新媒体,手机比报纸互动实时、比电视方便携带、比计算机价廉普及,这些优势让它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    一、小
期刊
2009年4月,筆者決定做台視文化的專訪,打電話給台視文化的陳綺華副總經理,不料她卻對我笑了笑:“台視文化的歷史並不有趣,一路走來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事。這種報導真的沒什麼意义。”我明白其謹慎的心理。其實,自台視於1987年正式設立子公司台視文化後,台灣另外三家無線電視台(中國電視、中華電視、民間電視)亦先後成立文化公司,涉足演藝人員培訓、出版、公關行銷、買賣影片等業務,惟都因難以獲利而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