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畔的经典之光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13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当年,才子王勃登上滕王阁,激情澎湃,写下如此佳句,同时也为生不逢时而顾影自怜,感叹“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千年之前的他,如果穿越到当代,再登滕王阁,定会发现驻扎在赣水之滨、滕王阁畔的江西教育出版社。而后惊呼“天生我材必有用”,成为一名创意不断、能编善写的出版人。
  
  成立于1985年的江西教育出版社隶属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江西省出版总社),内设教材教辅编辑部、助学读物编辑部、市场图书开发部等16个部门,办有《疯狂英语》、《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期刊,开设了社门户网站和“我乐学习网”教育网站,并于2003年成立江西教育音像电子出版社。建社以来出书8000余种,累计印数9亿余册,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奖约400项(次),实现了国家级三大图书奖“满堂红”。截至2008年底,江西教育出版社总资产达2.8亿元,净资产达2.7亿元,在江西省各出版社中综合实力排名第一,业已进入全国教育出版社先进行列。“滕王阁畔的江西教育出版社通过二十多年的打拼,能够逐步壮大,与才华横溢的‘王勃’们密切相关,还与我们对出版方向和出版品质的一贯坚持息息相关。”社长傅伟中如是说。
  
  以教育图书为主体,重开经典之门
  
  
  “教育类图书一向是各教育出版社的支柱产品,也是主要出版资源之所在。教育类图书一直是我社的主体方向。但我认为,不能为教育而教育,否则,教育就会沦为单纯的知识灌输的工具而已。教育还应从人格培养的高度来执行使命。而人格培养,从出版者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主要是仰仗经典光辉的普照。所以我们提出‘重开经典之门’的出书战略。”
  经典这扇门,很厚重,门内的世界,亦显阳春白雪。如何推开这扇门,带领读者领悟阳春白雪的美妙境界,这道难题摆在了傅伟中的面前。是白话经典、草根经典,还是重现经典,他们选择了后者。
  “經典草根化、经典白话解读等,是现在流行的出版趋势。但这种后期加工,定会给经典带来不可避免的曲解,最近几年的这类书已经验证了这个观点。我们选择相信读者,也相信经典。随着社会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读者求知欲望的增强,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是能够自我领悟的。而且我一直坚持阅读是一个不断发问、寻求解答、心领神会的过程。出版人的作用是出版优质产品帮助读者达到这一过程,而不是剥夺这一过程。此外,一件作品,能够成为经典,绝对不是让人望之却步的,它至少在最初出版的时候也肯定是亲民的、流行的。所以经典应该有一定读者基础的。基于这两方面考虑,我们‘重开经典之门’,主要选择了真实重现经典的方式。”
  
  真实重现经典,促成了一批批大部头经典之作的诞生。如《季羡林全集》,作为季老至今唯一授权出版的文集,收入了他迄今为止的创作、评论、论文、专著和译著等,共24卷,畅游其间,可领略人文大师的精神之光。再如正在进行中的《王云五文集》,用文字记录了20世纪著名的出版家和教育家王云五的毕生求索,文集分为专著、文论、回忆、序跋等部分,总规模约700万字,拟分为11卷(共14册),2009年底全部出齐。该文集的编辑顾问委员会由海内外著名学者、出版界资深人士及王云五家属门生组成。而最近全社正为之努力的《中国通史》(第二版)更是重现经典的巅峰之作。
  
  品牌战略促成长线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读者购买图书时,有一个三秒钟效应。同一类型的图书,读者选择购买时主要是参考三个因素——出版社的品牌影响、作者的知名度、 “一看书名二看皮”的整体包装,并在三秒钟内迅速作出潜意识的判断。其中,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和图书的品牌形象,是一个综合概念,它需要出版社长期的坚持不懈,才能够在读者心目中留下良好印象。
  “近几年来,我们在注重出版物内容质量的同时,还把力量放在出版物品牌建设方面。作为教育出版社,教辅读物是我们的主营产品,过去的产品线比较分散,无论是产品的整体形象,还是对外宣传策划,都未能从品牌建设的高度来思考问题,留给读者是一个比较零散的印象。自2006年开始,我们逐步把比较成熟的教辅图书引入一个整体的VI(Visual Identity,形象识别系统),冠以‘芝麻开花’的总品牌予以宣传,现已成为江西乃至全国著名的教辅品牌。”
  “除了精心培育芝麻使之开花,我们还着力打造期刊品牌。期刊作为连续出版物,能够为出版社聚集大量忠实读者和优秀作者,还能累积优秀作品资源,这些是我们非常宝贵的资源。经过不断打造,我们旗下已有三份明星产品,包括‘全国英语期刊领跑者’——《疯狂英语》,‘小学教师的精神家园’——《小学教学研究》和‘小读者的心灵读本’——《新小读者》 。我社延续这些期刊品牌,打造系列图书,如‘疯狂英语书系’,举办培训活动,收益颇丰。相对于期刊来讲,网络更具时效性,网络出版是今后出版发展的一大趋势。我社紧扣形势,研发了以‘我学习我快乐’为宗旨的‘我乐学习网’,在短期内打响品牌,现已成为我社读者的网上聚集地。从长远来看,‘我乐学习网’将是我社品牌的长线发展方向,我们会进一步充实网站内容,设计线下读者活动,形成网上线下共互动的良性循环,并利用网络无限延展的特性,逐步扩大品牌的内涵和外延。”
  
  诚信是经营之本,亦是合作之根基
  
  《书香两岸》设置“名社名店”的直接目的是介绍两岸及华文世界中优秀出版社,加深彼此的认识,并促成彼此之间的深度合作。傅社长对此栏目的定位非常赞同,并欣然介绍本社的合作情况及合作期待。
  “我认为合作双方能否和谐地开展合作,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是双方都要有诚信的合作态度。而诚信,正是我社的经营之本。《中国通史》主编白寿彝先生的法定继承人白至德先生,之所以选择我们江西教育,看重的也正是我们的诚信和真诚。说实话,我社之前与台湾地区的出版公司合作得不多,也从未有过深入合作,但我们却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机会。”
  “两岸教育出版单位的合作很有前景,但目前合作项目并不多,主要还是由两岸教育体制的不同所造成的。从图书内容来讲,不同教育体制下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的编制,肯定也是差别很大的。所以这类图书的内容合作的可行性暂时不大,但其他的合作空间还很大。比如教育理论类图书的合作、图书编辑的经验分享、图书营销模式的研讨,以及电子资源的共享等。除了希望能和教育类出版公司合作外,我们还希望能在科学人文方面与台湾加强合作交流,使经典之光,在海峡两岸相互辉映。”
  在谈及合作对象的选择时,傅社长并未限定大集团、老招牌,他认为,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实力,小公司有小公司的灵活,在合作的时候,会具体选择具体对待。“台湾地区的出版生态与大陆很不相同,大集团、大公司,有品牌,有资源,固然是合作的重点对象,但我们也不会忽视小公司的力量。很多小出版公司的创办人,都是具有文化诉求和出版理想的,他们有特色,有天赋,与他们合作,就像抓到一支潜力股一样,将来肯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谈及台湾地区那些为了出版理想踽踽而行的同行,傅社长非常敬佩,也很想结识。他说,出版本就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行业,对文字的痴迷、对理想的追求、对选题的直觉和对出版的悟性,是一个优秀出版人必不可少的素质。台湾的同行们,很多都属于这个组群。“与这样的人交朋友,是我的幸福。”
  
  站在今天的江西教育出版社的顶楼,遥看对面的滕王阁,怀古思幽,当年意气风发,现今踏实前行,千年岁月流淌,经典依旧焕发光彩,理想始终指引着出版人走向未来。
其他文献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4月6日公布“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传媒业提出新的政策方针,鼓励大陆传媒业到台湾投资出版媒体相关产业。“指导意见”出台意味着大陆出版产业将跨入另一个阶段的改制作风;台湾相关管理单位应对推出“文化创意产业”协商建议,这对两岸出版产业交流是一个大迈进,但其结果如何?仍有待未来检验。    大陆出版走向台湾的措施目标    新闻出版总署对大陆媒体表示,这份“指导意见”将鼓
期刊
沪江大学第一本毕业纪念册    好友秦贤次是两岸著名的文学史料专家,上世纪80年代末他从琉璃厂淘到很多大学毕业纪念册,作为研究现代文学作家学籍的依据,可见其研究的细微。那时我热衷于搜集国内的藏书票,没想到大学毕业纪念册的封面内印有藏书票。其中沪江大学1915年的毕业纪念册他有两册,可以证明藏书票是从西方流传过来,所以我用俞平伯的诗集《西还》,和他交换了一册。    沪江大学早在1906年由美国南北
期刊
喻丽清  1945年生。大学时期创办“北极星”诗社,曾为世界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创作以散文为主,风格隽永。著有散文《千山之外》、《无情不似多情苦》等。    在董桥的藏书的故事中读到过:有一个人爱书,可是穷,没有多余的钱买书,所以他每次去书展时看到好的书名就记下来,回家自己写一本,最后他也拥有了为数可观的藏书。  我的女儿今年给我看了一本她发明的“生日书”,与那个书迷自写自藏令人感动的书籍有着
期刊
林锡嘉  1939年生。台北工专机械科毕业。曾任《台肥月刊》总编辑,中国文艺协会、中华民国新诗学会理事。曾获全国优秀青年诗人奖。创作有论述、诗及散文。著有论述《耕云的手──散文的理论与创作》;诗《竹头集》;散文《属于山的日子》等。    放下《目送》,我合上书,眼睛茫然地飘向远方;大屯山的绿从远处迤逦而来,一直绿到我的书房窗前,然后被一只绿绣眼又纤又细的叫声,把我叫醒。醒来时刻,我把刚刚在梦边缘提
期刊
2009年初春的台湾出版市场上重要的现象,几乎都是为了解决金融海啸的冲击而发生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大环境决定出版方向,因着金融海啸对台湾的影响,使得出版人也必须调整、修正其出版策略,避免被市场淘汰。    出版社的总量管控-ISBN申请数量下滑    总得来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市场新书出版量急剧减少。从“国家图书馆”公布的ISBN与CIP申请数字来看,从2008年12月开始,连续三个月都持续呈现下
期刊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等,号石斋等(至少有32个别名),生于福建镇海卫铜山所(今东山岛),25岁迁居漳浦县城。他是明末著名的“三栖”人物:在政治上,他是明末的清流领袖之一,不惜廷杖、坐牢而跟崇祯皇帝当廷激烈抗辩的正直诤臣,宁死不屈的抗清英雄、爱国主义者;在学术上,他是明末罕见的博学渊识的儒学大师,明清屈指可数的有创见的《易》象数派大家,对当世与后代影响很大,拥有至少300多名闽浙赣皖
期刊
“《大雪无痕》写了两个半月,《苍天在上》写了五个半月,《省委书记》连采访带写总共用了一年。《高纬度战栗》我写了快两年,这期间除了我妹妹陆星儿病逝,我基本就没离开过电脑,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做了,就写这本书。写到最后两三个月,就根本写不下去了,牙疼得整天出虚汗,一天吃两三次止疼药,就那么熬着,硬撑着写完的。”今年,当65岁的他花了两年多终于完成了60 万字的长篇小说《命运》,那一刻之后,他连续高烧不退,
期刊
前些天为着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到新闻出版总署邬副署长办公室请教事项,偶见温家宝总理请邬副署长帮其购书的清单。虽未看其细目,但依然很感动。  关于读书,历来有很多赞美之词。最常见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最极端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看到这张清单,我脑海中反复掂量的便是这两句话。温总理为什么读书?我们倡导读书到底为什么?几千年来我们所倡导的读书文化,是否太过功利?  如果为
期刊
公元十世纪末,妈祖信仰在福建莆田诞生。一千多年以来,妈祖的形象经历了从福建“乡土之神”、“公务之神”直至“全国海商之神”的变化,她的封号也从“夫人”、“妃”(宋代)、“天妃”直至最高的“天后”(清代)。经过千年的演化,妈祖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民俗道德文化现象。妈祖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妈祖的尊重和崇拜,反映我们中华民族性格中真善美的特性。妈祖文化作为两岸民众共同的文
期刊
当亲子教育的热潮风卷两岸,这股热潮也直接吹进图书出版行业,亲子教育图书(以下称亲子图书)也风靡两岸。然而,即使热潮来临,也并非所有的图书都能畅销,跟风之作也不免被遗忘在书店的某个角落。亲子图书在众多的“赚钱运动”中,如何来分取一瓢羹?    当我们走进各大书城,就不难发现,亲子图书在市场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分类,而是包含在家庭教育当中,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虽然亲子教育已经逐渐为人所知,但作为图书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