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民间故事审美文化取向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duw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间文化遗产承载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遗产,祖先前辈通过讲述民间故事的方式,将我们带到过去的历史中,去展现社会的自然与纯真,拉近古代与现代的距离,每一则故事的背后承载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风情,本次研究从审美文化取向入手,根据百姓们口口相传的故事,了解和学习前人的美好品质,继承和发扬浙江人的独特优秀的沿海风情,把我们的文化传播到更遥远的地方。
  关键词:宁波民间故事 审美取向 文学想象
  在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之地,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斑驳岁月。千百年来,宁波人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独属于自己的民间特色文化,还以故事的形式进行传扬。宁波民间故事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精华,例如行侠仗义,尊宗敬祖,扬善惩恶,足智多谋,义利和谐等都给世人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同时还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宁波人民一代又一代的精神文化生活。民间故事形成了独特的富有宁波特色的文学想象,而就在这些文学想象中折射出来的宁波民间故事审美文化取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雄想象与行侠仗义的审美文化取向
  宁波民间故事关于英雄的文学想象颇为丰富,这些想象都充分体现了宁波这个英雄城市的侠义审美取向。关于侠义,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就曾写道:“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在宁波这座英雄城,诸如戚继光、裕谦、吴杰等耳熟能详、为国为民的民族英雄,他们就是“侠之大”的侠义审美取向的符号。如《三箭射倭酋》中的戚继光,他三箭就射倒三名领头冲锋的倭酋,挽救了明军败势,并反败为胜。再如《戚夫人坚守新河城》中的戚夫人,她巾帼不让须眉,以“人在城在,人亡城亡”的大无畏精神,维护了戚家军的后方安定……当然关于抗倭的民间故事还有《戚继光点将》《借潮》等。
  如果说以抵御外侮为主题的民间故事体现了“侠之大”的侠义审美取向,那么古往今来以打抱不平为主题的民间故事就体现了“侠之小”的侠义审美取向。如《浇灭三丘田强盗》中的章状元为了铲除强盗,虽无官职,却依旧反复思考良策,最终让明州知府召集了兵马,剿灭了强盗,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如《义士张公安打钱粮官司》中的张公安,身为裁缝的他,不仅为百姓打胜了灾荒年的钱粮官司,还济人于困厄之中,为陈财主强占农妻一事,亲写了状纸主持公道,从此美名流芳……诸如此类打抱不平的民间故事还有许多,但无一不体现了济人于困厄的“侠之小”的侠义审美取向。
  二、乡恋想象与尊宗敬祖的审美文化取向
  在儒家文化历史悠久的中国,“孝”是中国人对祖先表示尊敬的缘由之一,而宁波人自然毫不例外,尊宗敬祖的情节深深扎根于他们心中,所以才有如今的恋乡想象与尊宗敬祖的审美文化取向。
  他们把民间故事作为民俗文化的综合体,通过惩教不孝子女的主题故事来教化下一代,从而使得尊宗敬祖的审美文化倾向潜移默化地融入宁波民间文化之中。如《棒打薄情女》《老子、儿子和石子》等故事,其中《棒打薄情女》便是此类民间故事的典型。它通过讲述高老板为女儿们散尽钱财,却被女儿们虐待,最终教训女儿们的故事,来激起后代子孙对于尊宗敬祖的感悟,从而达到宁波人民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目的。《老子、儿子和石子》其故事的寓意也和《棒打薄情女》相似,讲述一个老头的儿子们在娶媳妇后变得不孝顺,老头只能欺骗他们自己拥有巨大遗产,来换取自己安度晚年的故事,来告诫后人“做人要有道德心,勿可忘记父母亲”。
  宁波民间故事的乡恋想象除了表现在上述尊宗敬祖的审美文化倾向中,还表现在对宁波民间风俗的演绎中。如《端午熏烟》介绍了端午节要用艾草做烟堆熏烟的风俗。《紫微高照》介绍了造屋上梁时要在栋梁上贴“紫微高照”四字,且“照”字下面只能写三点的风俗。这些民间故事都含有宁波人独有的风俗,他们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宗族的眷恋深深地融入其中。
  宁波人认为,将这种乡恋想象寄托在对家乡民间习俗、民间智慧的传承上,才能更好地慰藉自己思念故土的心情,由此可以折射出漂泊在外的宁波人对于眷恋故土的浓厚文化情绪。
  三、神鬼想象与扬善惩恶的审美文化取向
  山岭险峻,迷雾缭绕,川流奔腾这些自然力量让宁波的百姓们感到迷茫和好奇,他们不断探寻自然界的秘密,《八仙渡东海》的传说便是宁波人借助想象中的神力去解说当时的社会结构和发展。同时,他们民间故事素材大多来源于自然界中的日月山水,就像《盘古顶天》和《女娲捏泥人》中盘古和女娲劈开混沌的大地,构建原始世界。浙江人通过对世界客观上观察和主观上想象,以及宗教的影响,该地区民间故事或多或少都有神秘、主观性的特点。
  宁波人不仅有神话故事,还有神秘的精怪故事。他們把不能解释的神秘力量归结为巫术鬼神,采用“敬而远之”的态度对待。同时,他们认为巫术鬼神能够去除一切恶的东西,对鬼神怀有敬仰之心,希望能征服自然,庇佑自己。在《黄道士见鬼影》中描写黄道士因做法念经赶鬼驱邪的本领顶好,人家常常叫去做道场,可以看出在当时人们对巫术鬼神的迷信。
  宁波民间故事的神鬼想象特别体现在“扬善惩恶”的审美价值取向中。古时候人们信奉天道好轮回之说,民间故事能流传至今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其传承美好的品德。例如《河水鬼修城隍》中善良的河水鬼以行动感化了玉皇大帝。《善宝和恶宝》讲述善与恶之间的斗争矛盾。另外还有《两兄弟》 《龙女嫁渔郞》等的神鬼故事,这些故事在恶中体现了善良的珍贵与美好。古时候的百姓们把爱憎鲜明的感情表现在故事中,将“扬善惩恶”的价值取向流传下去,侧面证明人们对鬼神的信奉与鬼神的实用意义。
  四、聪慧想象与足智多谋的审美文化取向
  六朝时期,佛教传入宁波,可谓是“多少楼台”宁波中,宁波在文化素养上有较高的造诣。另一方面,宁波商帮也是宁波经济血脉活跃的关键因素之一。种种历史原因让宁波这个城市显得熠熠生辉。
其他文献
摘 要:较于《呐喊》中的小说,《彷徨》中“我”大量参与在小说中,出现了《在酒楼上》《孤独者》这样俨然鲁迅在自我对话的篇目,可见“第二次绝望”后,鲁迅更多地转向自身的绝望,进而到达《野草》。那么,从第一次绝望过渡到第二次绝望,小说中的“我”经历了怎样的精神变化,这是否可见鲁迅的精神历程?本章选取《故乡》和《祝福》进行对照分析,同样面对故乡人事,这两次的重回“故乡”之旅,究竟暗含了“我”怎样的精神变化
摘 要:语言不仅承担着向对方表达自己目的的任务,还受语言环境、说话双方身份、话语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语言学家研究指出,人们在交流时需要合作原则和得体原则。《红楼梦》中的语言丰富,充满特点。本文从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第三十九回到第四十二回中截取片段,分析合作原则在古典文学中的体现,从而更深一步地理解《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合作原则 《红楼梦》 刘姥姥  在语用学中,语言学家格莱斯曾提出“合作原
摘 要: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擅长描写女性形象,其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被世人亲切地称为“屠格涅夫家的姑娘们”。其中,《贵族之家》的女主人公丽莎便是一个气质超群、高贵善良的少女,是俄罗斯文学中典型的“圣徒式女性形象”,在她身上集中体现出神性与人性的碰撞,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关键词:《贵族之家》 丽莎 神性与人性 宗教信仰 情感矛盾  《贵族之家》创作于185
1970年之后的中美关系解冻,是这个时期影响最大、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这一事件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形成了中、美、苏“三角关系”。这是毛泽东开启中国与世界接轨进程的大转折。  美国198名专家呼吁改变对华政策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公然与中国为敌。毛泽东希望和西方经贸往来的愿望落空。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提出了向美国学习、向西方国家派留学生以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意见,但受到了美国的带头阻
因为缺乏运动,我的体重有所增加。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致力于减肥。减肥最有效的方法应该是节食,我没有吃零食的习惯,于是就想少吃点饭。我习惯每顿饭吃一碗米饭,决定减肥后,我只吃半碗。可是,吃半碗米饭,总让我有意犹未尽之感,每当吃下半碗米饭,我都忍不住再去盛一点吃。  一次洗碗的时候,我突发奇想,不如把平日里用的碗换一下。我家的碗很大,几乎比小碗大一半,所以我决定换小一号的碗试试。小一号的碗买回来了,我
美国女孩海莉·加德纳为其畸形手掌画上各式搞笑表情,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系列故事,引发不少人围观。  16岁的海莉来自美国艾奥瓦州马克斯堡,左手因羊膜带综合征导致的先天供血不足而畸形,没有成形的五指。她学会了接受自己的缺陷,甚至很乐意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特别之处”。她用马克笔给左手画上眼睛和笑容,将它取名“弗雷德”,引人捧腹。  海莉说,“小时候无聊,我就在自己的手上画画。大多画的是脸,我注意到左手的大
摘 要:20世纪40年代抗战胜利之后,以范烟桥为代表的旧派文人在时代转型与战争里程影响下,开始了新的创作。《长相思》是这一时期通俗文学影视的典型代表,其既呈现了范烟桥对传统道德价值的追思与缅怀,也揭示他对传统道德与生活方式终将消失的幻灭感。由此可以理解,以范氏代表的文人在40年代末期的社会再次转型过程中的犹疑与寂寥之感。  关键词:范烟桥 《长相思》 文人心态  1947年,由香港大中华影业公司制
摘 要:2016年上映的《鲨滩》讲述了一位美女在海上冲浪,无意闯入了鲨鱼进食区,被攻击而困于礁石,如何抗争并自我解救的故事。与以往同类型电影不一样,该片并没有大量画面展现鲨鱼的滥杀、过多的人物和场景转换,在视觉风格和场景上都给观众一种新的体验。其主题的鲜明,镜头的集中和干脆利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唤起了人们内心原始的恐惧及思考。  关键词:《鲨滩》 抗争 生命 勇气 希望  1975年,美国
摘 要: 《好逑传》作为首部译至西方世界的中国长篇小说,对翻译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模型对《好逑传》的帕西译本开展探究,主要结合时代背景对编译本的语篇认知、注释、认知构造等方面进行讨论,关注译文的“创新性”“语篇性”“认知世界”和“理想世界”,总结帕西译本的注释并进行分析。  关键词 :认知翻译学 《好逑传》 翻译  《好逑传》作为中国首部译介至西方世界的古典小说,18世纪左
2018年6月25日,人大附中教师李永乐上传了一条讲解C罗任意球物理原理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李永乐分析了C罗发出任意球的特点:速度快,上升后突然下坠,具有电梯球的特点。但同时球本身发生旋转,也符合香蕉球和落叶球的部分特征。截至6月26日22时,该视频播放量接近2000万次,转发及评论均过万条,有近3万名网友为之点赞。  其实,李永乐早在2017年底就开始录制类似教学视频,每个视频的时间在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