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中的运用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em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不仅承担着向对方表达自己目的的任务,还受语言环境、说话双方身份、话语数量等因素的影响。语言学家研究指出,人们在交流时需要合作原则和得体原则。《红楼梦》中的语言丰富,充满特点。本文从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第三十九回到第四十二回中截取片段,分析合作原则在古典文学中的体现,从而更深一步地理解《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合作原则 《红楼梦》 刘姥姥
  在语用学中,语言学家格莱斯曾提出“合作原则”,后来诸多学者根据其合作理论提出了相关的理论观点,如英国语言学家列文森提出“列文森三原则”,布朗和列文森提出禮貌理论,利奇提出“礼貌原则”,顾曰国提出一系列带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准则”。这一些研究言语交流规范的原则,对语用学的发展具有实质性的推动作用。本文试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红楼梦》语言中合作原则的遵守和违背,以此来深刻理解合作原则在人际交流中的作用,领会《红楼梦》语言的魅力。
  一、合作原则的提出与发展
  格莱斯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了“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他的理论表达了人们在交流中会出现怎样的原则,以及人们如何去遵守这些准则。格莱斯指出,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说话人和听话人总是相互配合的,双方共同遵守着一些基本的原则,尤其是“合作原则”,即交际双方都有着一个或者多个共同的目的和方向,在交谈的过程中,不适合谈话目的或者方向的话被不断地回避或删除,从而使得交际能够顺利进行。格莱斯的合作原则理论也并非完美,在其实际应用中又有不同的问题出现,语言学家们又在其基础上进行探索研究。布朗和列文森在《语言使用中的共性:礼貌现象》中提出了礼貌理论,试图解释人们在日常实际交流中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表达自己观点的原因。二人在书中提出了礼貌理论的四大核心理念:面子说、损害面子行为、礼貌策略、损害力计算公式。总的来说,布朗和列文森的礼貌理论,是为交际双方实际交流活动中的一些现象做解释。利奇也提出了“礼貌原则”,包含六条准则,还指出礼貌关注的重点是他人而不是自己,进一步丰富了礼貌原则的规范。顾曰国先生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中提出的“礼貌准则”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内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规范。他指出中国式礼貌的最显著特点是贬己尊人,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传统社会中,“礼”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于“礼”的具体体现就是讲究封建等级,等级不同的人之间、同等级的人之间都有一定的礼数规范。现代社会依然有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情况。这种礼数在语言世界中,就体现为说话方式的不同,最大特点即贬己尊人,有称呼语的区别、具体语言使用的区别等。索振羽先生在《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道:“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涵盖力强、覆盖面大的高层次的具有普遍性的原则,这就是‘得体原则’,以此来与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做到分工合作、相互补益,从而保证人们的言语交际能够顺利进行。”其得体原则有三个准则:礼貌准则、幽默准则、克制准则。礼貌准则即在言语交际中,说话双方都希望能在一个相对轻松、舒服的语言环境中对话,所以交谈中需要一些适合当时语境的说话方式和态度以表示礼貌,期求能够获得最佳的交际效果。得体原则的第二个准则是幽默准则。在语言交流中,幽默是一种说话技巧,能够调适说话双方的气氛,也能用不让对方反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幽默的适当运用,能够体现说话者的学识、经验、思想等特点,让人觉得更加得体。得体原则的第三个准则是克制准则。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言或者直接地表达自己异样或不满的观点,而采用克制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如讽刺挖苦、指桑骂槐和说反话,尽量在交际过程中避免发生明显的冲突或者争论。索振羽的“合体原则”与“得体原则”及其相关原则表达方式不同,其更适合间接的或者说拐弯抹角的言语交际。
  二、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中的运用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其中的语言描写是极其丰富且具有特色的。第三十九回到第四十二回记述了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经过,其语言表达极具特色。本文即从这四回中的一些语言描写来分析合作原则的遵守和违反及礼貌原则的体现。
  首先,在大观园这个恪守封建上流社会制度的世界里,不同角色、不同阶级之间的称呼是不同的。如第三十九回开场就讲众人见平儿来了,都说:“你们奶奶做什么呢?怎么不来了?”这里的“奶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年纪大的人或父亲的母亲,而指的是王熙凤。王熙凤在大观园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掌管着所有的财政分发,又因为她是贾琏的妻子,在贾府中有“少奶奶”的身份,所以此处众人为了凸显王熙凤的身份尊贵,违反了合作原则的真实性,但是能体现“自卑而尊人”的目的。在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下,像这样的称呼又是符合得体原则的。贾老太君和刘姥姥初次见面时的对话是十分客气的。贾母称这位身份比自己低微的老妪为“老亲家”,实际上刘姥姥与贾府的关系已经十分疏远,但是贾母这样的称呼会让刘姥姥在当时陌生的环境气氛下缓解紧张感,也是给了刘姥姥足够大的面子。曹雪芹如此描写更像是两位老太太之间的交谈,使得这一情节更加生动。刘姥姥回答说:“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对于贾母的称呼一直是“老太太”,说明她能理解贾母的善意,并且十分清楚自己的身份,如此说话表现得既严谨又恭敬,能给足贾母面子,又能体现自己表现得体。在大观园吃饭时,王熙凤为了逗贾母开心而捉弄刘姥姥,开始时给刘姥姥镶金的筷子,后换成银筷子,说是为了方便试毒。刘姥姥听罢说:“这菜里有毒,俺们那些都成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刘姥姥直言毒死也要吃尽饭菜,为的是衬托贾家吃饭之奢侈,给足贾府人面子,以体现自己的礼貌。
  其次,刘姥姥进大观园扮演的角色有一定的幽默成分。从人物语言上分析,最幽默的莫过于刘姥姥在紫菱洲寥椒吃饭时的话了。刘姥姥知道众人都是为了讨贾老太君开心,便欣然接受了凤姐和鸳鸯的建议,甘心扮演一个丑角。刘姥姥说:“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在座的人都知道刘姥姥说的话违反了质的准则,缺乏真实性,但是不揭穿,而是大笑起来,让刘姥姥的幽默目的显露了出来。还有家喻户晓的那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刘姥姥这句话既违反了质的准则,也违反了相关性准则,突如其来的一句“假话”,竟让众人乐得“丑态百出”。显然这句话是不适合在贾家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饭局上出现的,但是从刘姥姥嘴里说出来,就显得特别应景,既给足了贾府人面子,体现了身份地位之别,又活跃了气氛,达到了幽默的目的,是得体的。再如平儿和袭人讨论月钱时,袭人得知王熙凤将银子放别处使利钱,说道:“他难道还短钱使还没个足厌,何苦还操这心。”袭人因为是贾宝玉最喜欢的丫头,和平儿又亲近,加上平儿先有说道:“因为是你,我才告诉你,你可不许告诉一个人去。”才发出如此埋怨,其实是对平儿亲近的回应,虽然有冒犯王熙凤的意思,但是依然符合当时的说话环境。   最后是克制的体现。在众人陪着贾母游潇湘馆时,贾母发现窗上纱的颜色旧了,提出换纱,从而引出一种叫“软烟罗”的纱,在贾母给众人讲解纱的特点前,薛姨妈为了缓解王熙凤说错纱被贾母责骂的尴尬,笑说:“凭他怎么经过見过,如何敢比老太太呢?老太太何不教导了他,我们也听听。”薛姨妈如此说并不是想让贾母继续批评王熙凤,只是为了凸显贾母阅历资深,抬高贾母身份以缓解尴尬的场面。再如刘姥姥在吃饭时得知她碗中的鸡蛋是一两银子一个之后特别珍惜鸡蛋,不小心掉地上找不见了,便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这里刘姥姥是故意提出鸡蛋“身价”的贵重,曹雪芹让刘姥姥将阶层差别的矛盾在此时凸显出来,是为了表达贾府的铺张浪费和农民阶级的不易。
  刘姥姥作为一个农村老妪,在封建社会中,与士族大家贾府是有极大的阶级差别的。刘姥姥二进贾府的目的一是为了答谢王熙凤的救济,二是为了熟络与贾府的关系,便于日后联系。出于这两个目的,刘姥姥的语言表达要符合合作原则。
  三、合作原则运用之作用分析
  在语言活动中,人类的相互交谈活动是极其常见的。人类在不同的场合遇见不同的事件,需要用不同的话语表达不同的含义,这就需要人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为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听话人想正确理解说话人所表达的含义,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原则。曹雪芹是语言大师,不论是幽默滑稽的口语还是古典优雅的书面语言,在《红楼梦》中都被提炼加工,既形象生动、准确凝练,又富有生活气息和感染力。其中合作原则的各种准则的体现随处可见,不论是上流社会的官宦还是底层社会的劳苦人民,说的话都符合自己的身份。但是在封建等级制度的牢笼下,总有一些话语是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一些准则,比如不符合真实性,不符合当时的语言环境,不能给对方完整的信息等,但是在那个梦一般的世界中,又显得十分得体,为故事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积极的衬托作用。
  参考文献:
  [1] 〔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
  [2]姜望琦.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4] 罗国莹,刘丽静,林春波.语用学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作 者: 张静楠,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201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宋元文学。
  编 辑: 杜碧媛 E-mail: dubiyuan@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性恶论是荀子整个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其与孟子性善论的鲜明对立以及与韩非子思想的相对契合都可以看出这一理论在儒家与法家之间所形成的过渡作用。通过深度剖析荀子性恶论与韩非子性恶论的区别以及二人通过教化与法治来处理性恶的不同方式,从而清晰感知从儒家到法家的嬗变过程。  关键词:性恶论 教化与法治 荀子 韩非子 嬗变  引 言  历代对于荀子是否属于儒家一直存在着争议,总有部分学者认为他与两位法
【人物小传】新凤霞(1927年1月26日-1998年4月12日),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祖籍江苏,生于苏州。著名的评剧青衣、花旦演员,杰出的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新派”創始人。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6岁学京剧,13岁习评剧,15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1998年4月12日,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享年71岁。 
摘 要: 《山海经》中,有原始先民对于瘟疫的预防治疗的神话书写,形成了上古时期对大型流行性传染病如何治疗预防的早期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间养生习俗及系统中医理论形成前期的启蒙。  关键词:《山海经》 神话 瘟疫 驱疫禳灾  今天所谓的恶性传染病——“瘟疫”,在我国古代称为“疫”“疠”“瘴疠”,指具有较强流行性、传染性——“民皆疾也”a,且在一定区域内大面积爆发流行的疾病。  《山海经》中,载有驱
摘要:凉山独特的山川景物、丰富的物产资源、多彩的民俗风情使这一地区的文化带有极为浓厚的个『生色彩和地域色彩。本文以1949年之前刊印的凉山地方志为研究依据,收集整理志书中的景观题名诗,以期从一个侧面探究地域特色在诗歌中的体现,寻绎其中所寓含的地域性与文学生长的因素。  关键词:凉山 地方志 景观题名诗 地域文化  景观是“景”与“观”的综合体,“景”是指客观事物,“观”是对景的理解和感受。景观所体
摘 要: 作为“四春”之一,迎春温柔沉默,不意所适非人,赍恨而死。清代《红楼梦》评点的相关论述涉及其出身、名义、性情、才识、命运等。关于出身,其母或为姨娘,早死,姓氏不详。关于名义,本名迎春,指“当春花木,迎气而开”,却“不耐东风”;浑名“二木头”,或云“其性类木”,或谓“雷天《大壮》”,后者不足为据。关于性情,“一味懦弱”,亦有贤孝在焉。关于才识,否之者曰“德有余而才不足”,是之者曰“大有境界”
摘 要: 《良民李木》是一部具有“问题”性质的底层小说,作者季栋梁刻画了一批底层人物群像。文章以文学、社会学双重视角对《良民李木》进行再解读,拟用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等学者的社会分层理论,开掘隐匿在“老埂坪”中“变异”的社会分层。并较之作家既往的乡村题材作品,以“权势者”和“失语者”分野,阐释充斥于“老梗坪”社会中的“对立”危机。  关键词:《良民李木》 社会分层 权势者 失语者 对立关系  《良
家人团聚,来顿火锅;朋友聚会,火锅走起,火锅的应用场景可是毫无限制呢!  在火锅面前,众生平等,连你喜欢的明星都对火锅爱得深沉。对可爱的吃货宝宝们来说,提起火锅的发源地,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四川,川妹子对火锅的热爱那是与生俱来的。  明星李宇春之前就在采访中透露,自己曾经吃火锅吃通宵,还有一次炫耀在酒店点了火锅外卖,结果被网友扒出来了店名,第二天该火锅店就被粉丝们攻占了,见不到春春本人,只能吃个同款
摘 要: 哈代的小说有着浓郁的悲剧意识,它们反映了英国社会从宗法制农村向工业资本主义的时代变迁。本文结合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等几部重要小说,探究小说文本中的悲剧性表现,并从创作主体的悲剧思想与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探究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托马斯·哈代 小说创作 悲剧性  卢那查尔斯基曾经说:“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的交界线上,耸立着伟大的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忧郁形象。”a托马斯·哈代是
2017年4月6日至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海湖庄园举行了举世瞩目的会晤,并达成了广泛共识。  海湖庄园的“习特会”,自然让人们想起了2013年安纳伯格庄园的“习奥会”。美国为什么热衷“庄园外交”?中美领导人之间到底有多少“庄园外交”?  “庄园外交”的美国套路  “庄园会晤”是美国传统的外交形式。无论是美国总统度假胜地戴维营还是历任总统的私人宅邸,通常都坐落在青
摘 要:较于《呐喊》中的小说,《彷徨》中“我”大量参与在小说中,出现了《在酒楼上》《孤独者》这样俨然鲁迅在自我对话的篇目,可见“第二次绝望”后,鲁迅更多地转向自身的绝望,进而到达《野草》。那么,从第一次绝望过渡到第二次绝望,小说中的“我”经历了怎样的精神变化,这是否可见鲁迅的精神历程?本章选取《故乡》和《祝福》进行对照分析,同样面对故乡人事,这两次的重回“故乡”之旅,究竟暗含了“我”怎样的精神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