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三袋麦子》教学设计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快过年了,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袋麦子。他们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小猪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则把麦子全部种下了地,一年后收获了一囤麦子。一年后土地爷爷再来拜访他们,并且作出了不一样的评价。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很适合儿童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且会书写本课9个生字,会读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3.知道三个动物收到麦子后不同的表现和处理方法,能就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2.品析重点词句,让学生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人物个性。
  【教学难点】
  1.能讲述故事内容,并能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2.对小猪、小牛、小猴的不同做法能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参与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读出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同时,在充分尊重学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提升学生的感悟内涵。
  2.加强朗读指导,以读代讲,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以词串教学为突破点,抓住课文内容的线索,巧妙地融进语言训练和语言运用,让课堂富有浓浓的语文味。
  【设计思路】
  激趣导入→初读感悟→朗读体验→演绎发展→回归整体→拓展练笔→课堂总结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课件呈现三个可爱的动物图片:小猪、小牛、小猴。他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出示:( )的小猪 ( )的小牛 ( )的小猴
  2.多可爱的三个小家伙呀!它们就是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土地爷爷给它们各送了一袋麦子,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板书课题:三袋麦子。指导书写:麦mài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过渡:《三袋麦子》是一个童话故事,非常有趣,老师读了好多遍,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你们也想这样读书吗?那就赶紧打开书吧。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生字、词语,辨析形近字“捧”和“棒”,读准多音字“兴”“干”“磨”在本课的读音。(课件出示相关生字词)
  3.指名读文,指导读好课文中的长句。
  4.同桌互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出示填空:
  这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摇?摇 ?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 ?摇?摇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摇?摇 ?摇?摇;小牛把麦子?摇?摇 ?摇?摇;小猴把麦子?摇 ?摇?摇?摇。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才刚刚从低年级学段步入中年级学段,他们对于文本的概括能力还有待提高,这需要一个过程。为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给学生以学习方法、能力的借鉴,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填空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跳一跳”即“够得着”。】
  三、朗读体验,感悟个性。
  1.学习课文2、3、4自然段,了解同样的麦子在三个小动物眼中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师: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节日礼物时,各自有哪些反应呢?请读一读课文第2到4自然段,并且划出重点关键字词。(学生自我阅读,并且圈划、交流)
  2.抓住关键词句指导朗读,体会和感悟三个小动物的性格特点。引导交流,相机板书:
  小猪——黄灿灿——做成食品(憨厚、可爱)
  小牛——饱满——保存起来(勤劳、节俭)
  小猴——上等——全种下地(聪明、能干)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6、7、8、9自然段,体会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特点。(抓住三个小动物的语言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感悟三个小动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读出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
  四、演绎故事,发展思维。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语言特点。
  【设计意图:加强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参与对文本的多元解读】
  2.看插图,想内容,演故事。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抓住土地爷爷的三种不同反应,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创造性理解课文內容。
  【设计意图:在充分尊重学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提升学生感悟内涵。】
  五、利用词串,回归整体。
  读词串,回想故事内容。
  出示:黄灿灿的麦子 磨成面粉 哈哈大笑
  饱满的麦粒 保存起来 点点头
  上等的麦种 全种下了地 兴奋地说
  【设计意图:以词串教学为突破点,抓住课文内容的线索,巧妙地融进语言训练和语言运用,让课堂富有浓浓的语文味。】
  六、自主表达,拓展练笔。
  三个小动物眼中的麦子是不一样的,他们拿到麦子的做法也各不相同。同学们,如果给你一袋麦子,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请同学们相互说一说,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提示:我看到?摇?摇?摇 ?摇的麦子,心里想?摇 ?摇?摇?摇,说?摇?摇?摇 ?摇,于是就?摇?摇?摇 ?摇)
  【设计意图:以说促写,以写促学,让学生更深入地融进童话,增进其独特体验,发展其想象力与思维能力,鼓励其创新表达,提高“说”、“写”表达能力。】
  七、课堂总结,宣布下课。(略)
  附:板书设计:
  9.三袋麦子
  小猪——黄灿灿——做成食品(憨厚、可爱)
  小牛——饱 满——保存起来(勤劳、节俭)
  小猴——上 等——全种下地(聪明、能干)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结合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内阅读存在的问题,并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如何提高高年级学生课内阅读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中高年级 课内扩展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这不仅是因为阅读教学具有工具性、基础性等特点,还因为阅读关系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交际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小学生的涵养,在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过程中发挥
为探讨引进的无角多赛特羊与本土苏尼特羊、乌珠穆沁羊之间适应性和抗病性的差异。本试验随机抽取春、秋三种羊的血液样品,采用流式细胞术、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与荧
猪进行性萎缩性鼻炎(Swine progressive atrophic rhinitis, PAR),主要是由D型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oxigenic Pasteurella multocida, T+Pm)引起的猪的呼吸道疾病,该病给养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词.该文以新疆职业大学应用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第五单元《〈论语〉八则》一课,收录了《论语》一书中的八段对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便是其中之一,且位于所选八段对话之首。对于此段对话中的“說”字,许多人认为其是“悦”的通假字。事实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并不是“悦”的通假字,而是与“悦”之间存有“古今字”的关系,即“说”是“悦”的古字,相对
前不久,我校举行“同题异构”课教学活动,其中有几例对相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方法处理的细节,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比较、品评、甄别这些细微的教学环节,无疑能促进我们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学预设趋向完美。  案例一:  教学内容:《捞铁牛》(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两位教者都先让学生齐读课题,再找出课题中的关键词“捞”。  【教者甲】  师:那么为什么要捞铁牛?怀丙又是怎样捞铁牛的?  板书:为什么
科技的发展改变着教育的方式,如今,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为了更好探究职业院校网络育人模式的创新方法,该课题组从学校教学角度出发,将网络化教学与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