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天华二胡作品的艺术特征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y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刘天华是我国19世纪二、三十年代杰出的二胡及琵琶演奏家、民族器乐作曲家、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本文将以《病中吟》为例,对刘天华先生二胡作品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刘天华;二胡;艺术特征
  刘天华先生毕生致力于国乐的改进、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奏以及民族器乐的教学,对于近现代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刘天华先生的创作生涯
  在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革命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中,刘天华是其中的佼佼者,代表了当时那个年代像他这样有着雄心壮志的爱国者的思想。刘天华用自己一生的精力和一丝不苟的热情兢兢业业地完成着自己喜爱的民族器乐的演奏、创作、教学、传承和研究。他通过自己的坚持还有对音乐的执著,用自己创作的成果来证明了音乐在这个年代带给人们的美好、激励、支持,不仅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灵魂,而且为后来的音乐创作领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从刘天华开始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共经历了十七年。在这一段时间里,他创作了三首琵琶作品、两首小型民族室内乐作品、十首二胡独奏作品,这些作品所表现的都是他对于那个时期的观点和思想。其中的十首用二胡创作的乐曲中包含了他内心的期盼,整体反映了他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经历了时间的见证与洗礼。移植和改编乐曲有著名的二胡独奏作品《汉宫秋月》、《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和琵琶作品《飞花点翠》等一系列乐曲,其中有借鉴移植的创作手法和内容还有改革创新加入到作品中的曲调。除上述作品之外,他还写了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他所创作的众多作品为当时的民族音乐创作事业开创了先河,做出了意义非凡的杰出贡献。刘天华先生是伟大的作曲家,他所创作的作品深刻地体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二、二胡作品《病中吟》的创作背景与意义
  刘天华的音乐思想和创作灵感主要是同当时时代背景下的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化接轨,汲取了传统民族乐器的多元营养,来为自己的作品注入灵魂,加入血肉,形成了一系列的杰出作品。刘天华将中西方音乐元素和谐、富有美感地融合在一起,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扬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一方面他非常珍惜、尊重和热爱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另一方面他也热衷于借鉴新颖的西方音乐文化元素,从不一味的轻易拒绝音乐创作的可能性。他从小十分热爱各种各样的乐器,对学习各种民间传统乐器如琵琶、二胡、古琴等富有高度的热忱,也喜欢钻研各种中国传统古韵的乐律学,同时他也学习了许多西方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对音乐创作需要的对位、和声织体、曲式结构等细节步骤的理论和技能也能够熟练掌握。经过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爱国革命运动浪潮的影响,他不仅仅是只知道通过创作乐曲来表达自己感情的文人雅士,还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先进思想领导者和进步知识分子。“五四运动”这一时期社会思想动荡不安的情形下,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艺术遭到西方外来思想的侵占与冲击,所以他认为要发展中国民族音乐创作传承需要找到适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发展的方法,铺出一条新的音乐创作之路。
  《病中吟》于1915年开始创作,是刘天华所创作的第一首二胡独奏作品,在1923年定稿完成,是刘天华先生在国与家双重厄运的背景下创作的,《病中吟》的创作基础取材于中国传统民间特色音乐文化元素的素材,同时创新性的融入了许多西方的音乐元素和作曲技法使这首乐曲成为独一无二的经典作品。《病中吟》被称作二胡创作曲中的经典,自出现之日起,广大二胡演奏者就对这首作品反复分析、研究和演奏,具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病中吟》表达的音乐情感
  《病中吟》作为刘天华音乐创作的第一首二胡独奏作品,开始创作于1915年,经历了数年的创作历程,在1923年定稿完成。作品《病中吟》的创作基础是中国传统民间特色音乐文化元素素材,创新性的融入西方音乐元素、作曲技法以及创作思路,使作品成为独一无二的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为农民运动中的一分子,因爱国之志无法发扬,再加上革命的失败,使得他想要为革命献身的理想破灭,在这场革命中知识分子虽然是革命者却又是软弱者,苦苦挣扎却又无力改变现状,对于前途是迷茫的、彷徨且未知的,所以通过创作这首乐曲来表达内心的失落与不安。
  因家境困难只读过小学和两年中学的刘天华从小便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年纪轻轻只能跟随兄长刘半农来到上海找工作,他便成为了开明剧社的一名乐队成员,从此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上海剧社工作的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虽然西方音乐形式十分新奇、多种多样,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应该抛弃优秀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国音乐文化感情饱满、通俗易懂、质朴亲切,国乐因具有独有的优势而深受大家的喜爱。他下定决心要在开明剧社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他相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大民间音乐的传播和发扬力度,一定可以创造出让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有中国特色的乐曲。往往事情的发展不能按照自己安排的剧本发展,不久由于开明剧社违反当时社会发展的大潮流而失去开放资格,悲剧的发生程度越来越糟糕,在创作《病中吟》的前期父亲病故,自己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这样一连串的变故使得他深受打击。
  作为一名拥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爱国知识分子,怎能因动荡的社会和残酷的现实而止步不前,就算前方信念一次一次破灭也不能放弃自己的音乐事业。就这样深受生活打击的刘天华化悲伤、痛苦、惆怅为音乐语言和乐谱创作,《病中吟》便是在如此情景下的产物,它并非是有病呻吟之意,而是抒发了内心的郁闷、失落、抑郁、不安以及对与残酷的现实生活的感慨、呐喊和愤懑之情。
  四、艺术特征分析
  通过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音乐结构及音乐情感的具体分析,刘天华所创作的二胡作品《病中吟》所表现的艺术特征有以下几个:
  (一)民族性
  民族性的基礎是在于文化的认同,包括语言、文字、艺术及历史等等。艺术的民族性指的是“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及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具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一个艺术作品如果要具有民族性特征,不仅要用本民族的艺术手法去创作作品,还必须反映本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场景,表达人民群众想要表达的愿望、情感及审美态度。   二胡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在中国的传统音乐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具有着鲜明的民族性特征。在旋律发展方面,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民族民间的音乐素材,具有着浓郁的中国民族风味;在曲式结构方面,借鉴和运用了民间音乐的曲式结构;在作曲技法运用方面,借鉴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古琴、琵琶等中的一些演奏技法:在情感表达方面,表达的是与我国人民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揭露了国家与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二)创新性
  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要立足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才能够进步,音乐的发展亦是如此。对于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有选择地继承发展。同时我们要借鉴吸收西方音乐中一些好的元素与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使得音乐文化得到创新性地发展。
  在《病中吟》这首乐曲中,通过前两章对乐曲的具体分析,乐曲的旋律发展、曲式结构、技法运用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刘天华不仅运用与借鉴了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如乐曲中核心音调与旋律变化是运用了戏曲西皮过门中的音乐素材,及特性音程小七度的运用,还借鉴运用了许多的西方的创作技法与创作理念,可以说是运用了中西合璧的作曲手法。同时在情感与旋律发展上有着新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因此具有着创新性。
  (三)时代性
  艺术既具有民族性和创新性,同时也具有着时代性。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向前发展。艺术是时代生活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折射,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表现民族精神内涵,扎根于时代,服务于人民。不同的时代人们的追求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审美心理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化发展。
  《病中吟》这首作品的创作于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所描写和揭露的都是當时特定社会与时代背景下的民族和社会问题及矛盾,表达的情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密切相关的,具有着独特的时代性。二胡这种乐器来源于民间,在这首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中,表现出的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民生活的缩影,也具有着较强的时代性特征。
  有着远大爱国情怀的刘天华,凭借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创作技能,通过作品形象准确地表达了拥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爱国知识分子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感情。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思路和演奏乐器的技巧都体现了他在二胡方面的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将西方乐器融入到自己的乐谱创作中,为以后中国民间音乐开辟了新的方向和空间。不仅表达了那个年代的动荡社会背景,也表达了自身许多悲惨变故发生的惆怅情感。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刘天华先生的作品,研究其在不同背景下所表达的不同的文化特色、社会风情以及音乐风格特点,使其能够得到完整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潇一.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贡献及其作品分析[J].新西部,2012,25(6):100-100.
  [2]张先永.刘天华二胡曲的创作特点[J]. 民族音乐,2014(6).
  [3]胡志平.刘天华二胡曲乐音形态分析与探讨上[J].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2):45-46.
其他文献
摘 要:职业院校的教育以为我们国家提供具有某一方面技术的人才教育为主,是提升我国具有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职业院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隨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管理就业方面的问题。职业院校想要适应就业市场方面的需求,就需要对现有的教学管理进行创新,去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进行重新科学规划教育的课程。同时,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的
期刊
摘 要:建筑设计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使用功能为基础,但是仅仅满足使用功能是无法成为成功的建筑设计作品,因此在实用的基础上,还应当具备极强的审美功能,通过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使建筑与艺术相互交融。本文以王澍建筑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通过对其建筑作品所体现的功能性,文化性,地域性等方面的解读分析,思考关于建筑功能与美的结合。  关键词:设计;美学;建筑;王澍  王澍的建筑作品极具美学价值,迄今
期刊
摘 要: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这就需要教师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双重压力,使高中数学教学在新时期面临诸多的困惑和问题,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阻碍。一线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感受尤为深刻。笔者从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指导今后的教学,不断提高
期刊
摘 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而现代科学技术也在日益更新之中,以智能手机、手表及平板电脑等为载体的信息传播工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观。科技应用的迅猛增長,再结合网络通讯速度的加快,让信息传递有了更强的通达度,而传递方式也变得多元高效,传播、可视化效果也比旧有的纸质时代更加立体吸睛。但是在这样的社会先决条件下,虽然新媒介的应用推进了城市发展,但是却给传统纸质的传播方式带
期刊
摘要:色彩在“浙东唐诗之路”文旅产品制作上的探索和应用是对浙东唐诗之路的一次在文旅制品上的探索。首先介绍了有关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历史背景结合当下对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视以及国家美育工作的发展,指出浙东唐诗之路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宣传离不开文旅融合,也就是浙东唐诗之路文旅产品的制作。在此基础上,阐释本次项目以色彩为主题,制作相关的文旅产品,在文旅产品方面来探索浙东唐诗之路,推动浙东唐诗之路的产业发展。  
期刊
摘 要: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学习、锻炼。通过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重点对立定跳远成绩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在疫情影响下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变化,积极探索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大学生;体质健康;立定跳远  今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高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学校有关新冠疫情防控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民航事业迅速发展,航空公司的航线网络和机队规模不断扩大,全球航空企业面临着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培训管理问题。随着航空专业人才数量的不断增加,由于空中乘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形象和个人品德要求极高,并且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这样就对空中乘务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形象和个人品德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提高空乘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形象、教学能力、个人品德尤为重要。  关键词:空中乘务
期刊
摘 要:大学生生命教育任重道远。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以“管理学”课程为例,阐述将生命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的教学策略,并将教学实践中相关注意事项及建议进行总结阐述。  关键词:高职;专业课程;生命教育  近年持续不断在高职院校发生的贱视生命、学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凸显出高职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生命意义缺失、缺乏正确的生命观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高职院校在学校教育中有关生命观教
期刊
摘 要:琉球王国国王接受中国皇帝册封,确认王位继承的正统性,这一传统从1372年至1865年,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日本于1879年正式发布“琉球处分”,宣布废琉球藩为冲绳县,从此琉球国变为了日本的一个县。因此同治五年(1865年)的赵新册封使团,遂成琉球册封最后绝响。尽管此时琉球尚保持名义的国家独立性,但政治、经济、外交上均受到日本的控制,但日琉双方都不愿意清朝得知这一事实。本文拟通过梳理琉球方面
期刊
摘 要:传统课程模式以学科为主线,不适应中职专业课程以岗位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新体系。基于此,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网页设计与制作》为例,从电子商务网站开发的实际工作任务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出发,以培养电商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为导向,建立以工作过程为框架的,并进行实施,以培养中职电商学生应具有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关键词:工作过程;电子商务;课例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等职业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