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在“浙东唐诗之路”文旅产品制作上的探索和应用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色彩在“浙东唐诗之路”文旅产品制作上的探索和应用是对浙东唐诗之路的一次在文旅制品上的探索。首先介绍了有关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历史背景结合当下对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视以及国家美育工作的发展,指出浙东唐诗之路的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宣传离不开文旅融合,也就是浙东唐诗之路文旅产品的制作。在此基础上,阐释本次项目以色彩为主题,制作相关的文旅产品,在文旅产品方面来探索浙东唐诗之路,推动浙东唐诗之路的产业发展。
  关键词:浙东唐诗之路; 绘本制作;  文旅产品
  引言
  浙东唐诗之路,唐代诗人由杭州度过钱塘江之后,跨越浙东四州——越州(绍兴)、明州(宁波)、台州、温州而形成的山水人文之路。浙东唐诗之路全程约有190公里,在《全唐诗》记载的2200余位诗人中就有400多位诗人从这里走过,而278位《唐才子传》里的才子,有170余位从这里走过。是一条和“丝绸之路”同等重要的路线。浙东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则是全国旅游“七带一区”的重要“一带”。浙东唐诗之路包括钱塘江唐诗之路和浙东唐诗之路。浙东唐诗之路始于钱塘江边的西兴渡口,沿浙东运河从绍兴镜湖、曹娥江、剡溪至天台石梁,登天台山。这是盛唐时期文人墨客旅游的一条古道,也是当代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的文旅产品有助于帮助人们普及浙东唐诗之路的相关知识。
  本项目意在于用绘本的表现形式来发扬浙东唐诗之路的历史文化,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美育工作。此课题试图选取古人在浙东地区创作的一系列代表性诗词为研究源头,从色彩角度出发,对“以物指色”进行系统性分析和归纳。体会诗中意境,结合中国传统色彩体系知识来进行色彩提炼,将诗词中的意象通过更趣味的方式更直观的视觉图像表达出来,唤醒沉睡的诗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歌的国度,尤其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顶峰,唐诗中的色彩是非常视觉化的,色彩作为典型的视觉要素,大量出现在诗歌里。浙东地区不论是绿水青山还是历史人文都有很大的探索和推广的潜力,如何把传统色彩和文化与当下所要完善和发展的美育课程相结合,以新颖独特的视觉语言使这些风景文化活化,以绘本为载体来表达“浙东唐诗之路”内涵,将浙东唐诗之路和绘本相结合是本课题探索和实践的落脚点。以绘本的形式将传统文化进行进一步的传播。为国家的美育工程尽一份力。
  一、浙东唐诗之路文旅产品思路概述
  (一)浙东唐诗之路背景介绍
  浙东唐诗之路的概念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浙江学者首次提出。浙东唐诗之路这个概念是将唐诗和浙江地域文化融合起来,也是将山水文化和士文化结合起来。这条路被当代学术界认为佛学中国时期的中心地,中国山水诗文学界的发源地,士族文化的荟萃地。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融汇着优秀思想人文的诗歌的游历之路,经考证,共有451位思想唐代诗人游弋于浙东,占《全唐诗》中诗人的五分之一。浙东唐诗之路是交融历史、文化、风景与诗歌于一体的地理空间和文化区域。从钱塘江北岸的樟亭驿过江就到了萧山西陵驿——这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再由运河一路向东过越州、曹娥江、上虞江直至剡溪,在经过新昌到达天台山,这是浙东唐诗之路的一条主干线。浙东唐诗之路还有另外一条支线即是在錢塘江之后到达萧山的鱼浦潭,经过浦阳江、诸暨、金华直至永嘉。还有一条支线是经过浙东运河到达宁波。因此,浙东唐诗之路整体呈一条主干线,两条支干线的格局。
  (二)绘本创作思路
  此项目的创作思路以浙东唐诗之路为入手点与出发点,以扩大浙东唐诗之路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浙东优秀的历史文化内涵。浙东唐诗之路上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山水诗的书写。因此本项目将整理出部分浙东唐诗之路上唐朝诗人留下的山水诗,根据其描写的环境与物,融合诗人的情感,提取出诗中的主要色彩,作为我们绘本制作的颜色基础。绘本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文字与美术相互配合相互激发的产物。两者是有机结合的。此次实践探索以带有中国传统色彩结合绘本特有的表达方式为最终落脚点。以故宫绘本IP为样例参照,打造出专属浙东唐诗之路的绘本,让更多的人通过绘本更简洁直观的了解浙东唐诗之路的相关内容,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并促进浙东历史文化的传承。
  将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和诗词进行了提取,经过资料的整理发现沿途的一些城市背后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为人知的美丽风景,并且经过前期对文创产业和旅游行业的简单市场调研,总结出国家正在着重发展文旅产业,和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播与复兴,并且市面上传统文化类的绘本并不多,且大多是针对幼儿的科普类绘本,于是我们将绘本的属性定义为文化科普类的创意绘本,并且是同时面向成人和儿童的绘本。
  我们以浙江当地传统文化为主要背景支撑,沿线唐诗并且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来贯穿整个绘本故事线的的灵魂。从一个新的角度向人们展示和宣传中国文化。同时也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浙江唐诗之路沿线旅游地区的产业发展。
  本项目旨在以为研究范畴,探讨让色彩在“浙东唐诗之路”有关绘本上得到应用。并进行的研究和探讨,深入的去了解浙东唐诗的历史,通过最终成品使浙东历史文化得到充分的发扬,扩大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影响力,以更有趣的方式让人们了解浙东唐诗之路的历史文化。
  (三)绘本制作实施思路
  (一)查阅有关唐诗之路历史文献资料,了解有关于浙东唐诗之路的背景和唐朝时期的用色观念和相关颜色术语。并翻阅唐代浙东的历史文化和唐代诗人在浙东路上所留下的文章或诗词,观看与其相关的记录介绍的片段,结合一些讲座内容对其进行的记录和整合。并赏析研究经典绘本,对之后的绘本制作打好基础。小组内分工进行,按照每人擅长的领域进行文字整理,查找意向图,素材收集。
  (二)简要概括浙东唐诗之路的路线,整理出沿路的重要节点,相关的诗人和主要的历史文化,概括故事背景并筛选出浙东地区诗人留下的诗词,进一步提取出带有物理色彩和情感色彩的诗句和诗中所包含的主要物体进行提取,最为绘本的主要元素。对色彩进行色相,色调等进行分类,将具象的颜色和抽象的情感色彩相融合,研究组合成与其相符的色彩组合。并尝试将所提取出来的图形纹样与颜色进行搭配组合。   (三)实地调研,选中唐诗之路其中节点进行实地进行采样调研,分析当地山水的实际色彩与作者文章中的所描述的色彩(要注意季节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方法是采用让·菲力普·郎科罗的色彩地理学理论与中国传统色彩相结合来进行色彩提取,比对,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实地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和神话故事。
  (四)结合绘本特质,并对故事背景,文化象征,进行元素提取,图形设计,结合参考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的配色用色,和经典绘本的用色规律,将诗词中的情感色彩和实地考察提取的颜色其分别制作成色卡记录,并与绘制出绘本的主要内容。
  (五)以文创绘本推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角度对绘本进行不断修正,使绘本作品更有整体性,连贯性,和独特性。组内分工用绘图软件制作电子图,并最终形成实体样本。将浙东唐诗之路的文化色彩运用到绘本当中,增加人们对浙东唐诗之路的理解,提高中小幼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将浙东唐诗之路普及群众,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
  二、唐诗之路的色彩
  (一)实地调研
  绘本的制作与色彩的提取都离不开实地调研。通过对浙东唐诗之路的实地调研,运用色彩地理学理论实地研究了浙东唐诗之路各个重要节点的地理特征、风俗情况、历史文化概况等,并选取出几处重要地点的代表,进行主要的色彩提取体现出当地的特有的与色彩相关的形象要素。
  杭州地区我们实地调研的主要几个地点为钱塘江、西湖。钱塘江、西湖等地多为湖泊,因此实地取色多为偏深的水色。而且西湖周围多园林植被,因此除了主色水色外,植被的各种绿色也是实地调研颜色提取的主要对象。
  绍兴地区实地调研的主要地点有镜湖、新昌、剡溪地区。镜湖剡溪也多为湖泊,与杭州地区相比,绍兴地区湖泊周围绿植比较茂盛,因此和杭州湖水相比,绍兴地区湖水的颜色偏绿。
  台州的主要调研地区是天台的国清寺和石梁飞瀑。天台国清寺内的寺庙建筑,墙壁多为鲜艳的橙黄色,与其灰蓝的瓦片屋顶相呼应,和谐自然。
  (二)色彩提取
  色彩提取是本项目前期最为主要的内容。在完成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整理浙东唐诗之路的相关资料并对浙东唐诗之路上诗人途径各地留下的诗词进行筛选,对带有物理色彩和情感色彩的诗句和诗中所包含的主要物体进行提取,结合在浙东唐诗之路上的实地调研,作为绘本的主要元素。将具象的颜色和抽象的情感色彩相融合,研究组合成与其相符的色彩组合。
  (三)绘本元素设计
  在完成相关的诗词资料整理后,就进入了绘制绘本主体。绘本的制作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主要的电子绘本的制作,另一个部分是附加的立体色彩绘本的制作。主题电子绘本的制作之前,首先是制定电子绘本的故事内容脚本。因为如今市面上的与唐诗之路相关的绘本内容多为学术性较强的绘本,缺乏内容上的生动性,因此本故事绘本采取了叙述故事的方式将浙东唐诗之路的各个地点的历史神话故事串联,既保证了向人们介绍有关浙东唐诗之路的主要内容,也加强了绘本的趣味性,更能让大众群体所接受并吸收相关的知识。
  项目成员先是绘制了与电子绘本有关的单体素材,之后便进行相关绘本内容的制作。
  制作附加的立體色彩绘本,是为了能让群众更直观的了解浙东唐诗之路的各地的建筑,底色采取了前期诗词色彩提取的各地的代表部分,立体部分采用了传统的剪纸形式。附加立体色彩绘本的制作,也增加了绘本整体的趣味性。
  (四)成果展示
  三、延展与思考
  在如今信息化时代,电子产品逐渐成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想要将本项目更进一步,让浙东唐诗之路更普及化的进入大众的眼帘,本项目可以继续实行,制作出一项与唐诗之路相关的小程序,通过小程序的来给大众介绍浙东唐诗之路的相关内容。而小程序的情节内容,相关设定,绘画风格等可以根据我们所制作的电子绘本来展开。通过小程序,能更加快速的让人们了解浙东唐诗之路的相关知识,也能让更多的群众方便的了解相关内容。
  四、总结
  浙东唐诗之路,是一条融合了山水文化,士文化、佛道文化的历史名道,其文化影响远超东瀛、朝鲜。总结浙东唐诗的艺术特色,发掘浙东唐诗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是我们这个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而这方面也是我们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需要进一步改进。总体而言,以上是本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展示。
  本项目的创作思路以浙东唐诗之路为入手点与出发点,以扩大浙东唐诗之路的影响力。绘本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文字与美术相互配合相互激发的产物。两者是有机结合的。此次实践探索以带有中国传统色彩结合绘本特有的表达方式为最终落脚点。希望我们最终的实践成果能够对浙东地区的文化建设、旅游开发、产品设计、或是文学创作等方面能有一些助益。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改良细节,致力将浙东唐诗之路的绘本做的更好,精益求精,让更多的人了解浙东优秀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通过绘本简洁、直观的了解浙东唐诗之路的相关内容,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并促进浙东历史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肖维鸽,莉莲.浙东唐诗之路文旅一体化开发探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20,40(01):60-66.
  [2]董晨硕,杨松. 传统色彩内涵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浅析[A]. 中国流行色协会.2020中国色彩学术论文集(入选论文篇)[C].:中国流行色协会,2020:7.
  [3]王艳辉,张新艳,袁书琪.色彩地理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研究进展[J].热带地理,2010,30(03):333-337.
  [4]李淑琪,朱彦霄.文旅融合趋势下文创产品的设计[J].艺术大观,2021(08):47-48.
  [5]牟健.新媒体传播视角下的“浙东唐诗之路”图像传播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7):129-130+133.
  [6]冯晓霞.浙东藏书史[M].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多模态教学法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以牛津译林版必修四第一单元Advertising为例,探讨多模态理论如何更好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课,来避免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法;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及《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公布,强调了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全方位的培养要求。而高中生又正值生理,心理的发
期刊
摘 要:阅读教学一直都是我国中学英语课堂的教学重点。为了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转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本文基于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内容依托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试论其中的主题模式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并探讨应遵循怎样的教学原则,如何设计活动任务来实现对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文化知识、思维能力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CBI理念;主题模式  一、引论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
期刊
摘 要:研究生党组织、团学组织和研究生班级是发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重要组织形式。但当前高校研究生组织在研究生治理中面临治理碎片化的问题,包括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制度的碎片化。应当运用整体性治理思维,构建研究生组织整体性治理理念,重塑研究生组织治理结构,优化研究生组织协调整合,强化研究生组织激励和约束,推动实现研究生组织整体性治理实效最大化。  关键词:研究生组织;碎片化;整
期刊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就是人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说,习惯一定是行为,而且是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俄国教育家乌申基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他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
期刊
摘 要:本研究使用生活满意度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压力感知量表和社会支持评价量表对20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大学生的压力知觉、自我效能感、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状况与四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学生的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呈现负相关;②自我效能感在压力知觉对于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③社会支持会调节压力知觉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预测效应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生活
期刊
摘 要: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到 2020 年,贫困家庭新增劳动力人口应全部具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交流和应用能力,现有贫困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具备基本的普通话交流能力,当地普通话普及率明显提升,初步具备普通话交流的语言环境,为提升“造血”能力打好语言基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普通话在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采取更
期刊
摘 要:职业院校的教育以为我们国家提供具有某一方面技术的人才教育为主,是提升我国具有专业技术性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职业院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隨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管理就业方面的问题。职业院校想要适应就业市场方面的需求,就需要对现有的教学管理进行创新,去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进行重新科学规划教育的课程。同时,吸取国外的一些先进的
期刊
摘 要:建筑设计是以满足人们的基本使用功能为基础,但是仅仅满足使用功能是无法成为成功的建筑设计作品,因此在实用的基础上,还应当具备极强的审美功能,通过实用与审美的完美结合,使建筑与艺术相互交融。本文以王澍建筑作品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通过对其建筑作品所体现的功能性,文化性,地域性等方面的解读分析,思考关于建筑功能与美的结合。  关键词:设计;美学;建筑;王澍  王澍的建筑作品极具美学价值,迄今
期刊
摘 要:教育教学活动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这就需要教师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双重压力,使高中数学教学在新时期面临诸多的困惑和问题,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阻碍。一线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感受尤为深刻。笔者从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指导今后的教学,不断提高
期刊
摘 要: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而现代科学技术也在日益更新之中,以智能手机、手表及平板电脑等为载体的信息传播工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观。科技应用的迅猛增長,再结合网络通讯速度的加快,让信息传递有了更强的通达度,而传递方式也变得多元高效,传播、可视化效果也比旧有的纸质时代更加立体吸睛。但是在这样的社会先决条件下,虽然新媒介的应用推进了城市发展,但是却给传统纸质的传播方式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