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课件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是多么的重大。课堂教学,这个提高教学效率的阵地,有待我们更好的去把握。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需要多种力量的汇合和诸多条件的支撑,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在我的心目中这样的教师一定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是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智慧型教师,是具有数学素养的教师。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专业的数学知识
数学老师最基本的数学素质是关于教师对数学这门学科的了解程度。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地看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并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数学知识连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避免对数学知识认识的肤浅化、形式化。中学数学教师应该熟知自己的科目,这种“熟知”,并不是指仅仅熟悉教材,而是要懂得“更多”一些,比如数学发展史、数学应用知识,等等
这里特别要指出教师掌握数学应用方而知识的重要性。当前我们的数学教学现状是:很多同学不喜欢学数学,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又没用的东西,不只是初中生,连很多大学生都觉得高等数学是没用的,只要不是数学专业的,就不需要学习数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指出:我们现在的数学教育不是吸引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而是越学越害怕,感到数学很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做到让学生不仅懂得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思想,而且让他们在一定的地方能够用一下数学,在用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知识是有用的,而更多的是觉得要解决问题的话自己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他会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就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然而,事实上,目前教师掌握的数学应用知识寥寥无几,他们也只能按照课本一五一十地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却不能带给学生们更多的扩展的知识。教师们希望学生可以认真地学习数学,不停地跟学生说数学是很有用的,努力规劝学生勤奋学习,却不能指明数学之用在何处,因而往往是缺乏证据的空洞说教。有些教师甚至连书本上出现的应用题都分析、解释不清楚,或者搞得很繁杂,致使学生一见用题就害怕,一和生活实际联系就手足无措,更别提对数学的兴趣了。所以,教师应该对整个数学,特别是数学的应用要有所了解。熟读教材,努力挖掘出教材里面的关于数学应用的知识。如比和比例,利息和利率,统计和概率,运筹与优化以及系统分析与决策等等,只要有意识地把这些贯穿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的用处,自然就会对数学另眼相看。
二、正确的教学观念
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立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过程要而向全体学生,要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换句话说,现代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它体现的是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要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应当受到良好教育的权利,要创造更多的优质教育和教学资源,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茁壮成长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全面普及所带来的学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在“一个都不能少”的前提下,如何做到“因材施教”,这是今天每一位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在真正实施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的学习与发展能力,应该逐步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自觉行为。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摆脱以往对分数和对升学率的片面过度追求的状况,培养真正的人才而不是考试机器。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今天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所实施的课程多元化与多样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施,都是尊重学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具体体现。我们以往在“知识本位”思想影响下的课堂教学,最关注的是学生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而现在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方法和情感态度等同样重要。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要求。这个转变体现的是现代课堂教学终极目标的变化和发展,体现的是对以往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一种批判、继承与发展,而并不是对以往教学的完全否定。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转变教学观念是实现课堂教学转型的首要问题。
三、良好的教师道德
德为师之本,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师德高尚,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神圣形象。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去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中倾注全部精力,真正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高尚的品格情操会给人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年龄正处在性格形成的这个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是极大的。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举止文明,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气质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还应具有宽广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品格,严谨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正人、正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高度自觉,进行严格的自我监控,保持情绪积极、稳定,以自己积极的情绪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不能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给学生。
总之,注重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才能做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师队伍素质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上去。只有造就一个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教学,钻研业务,为人师表的教师群体,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
一、专业的数学知识
数学老师最基本的数学素质是关于教师对数学这门学科的了解程度。作为教师,要与时俱进地看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定好位、打好桩。并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数学知识连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避免对数学知识认识的肤浅化、形式化。中学数学教师应该熟知自己的科目,这种“熟知”,并不是指仅仅熟悉教材,而是要懂得“更多”一些,比如数学发展史、数学应用知识,等等
这里特别要指出教师掌握数学应用方而知识的重要性。当前我们的数学教学现状是:很多同学不喜欢学数学,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又没用的东西,不只是初中生,连很多大学生都觉得高等数学是没用的,只要不是数学专业的,就不需要学习数学。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指出:我们现在的数学教育不是吸引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而是越学越害怕,感到数学很难。但是,如果我们能做到让学生不仅懂得一些数学知识,数学思想,而且让他们在一定的地方能够用一下数学,在用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觉得自己的知识是有用的,而更多的是觉得要解决问题的话自己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他会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就能更好地学习数学。然而,事实上,目前教师掌握的数学应用知识寥寥无几,他们也只能按照课本一五一十地给学生们传授知识,却不能带给学生们更多的扩展的知识。教师们希望学生可以认真地学习数学,不停地跟学生说数学是很有用的,努力规劝学生勤奋学习,却不能指明数学之用在何处,因而往往是缺乏证据的空洞说教。有些教师甚至连书本上出现的应用题都分析、解释不清楚,或者搞得很繁杂,致使学生一见用题就害怕,一和生活实际联系就手足无措,更别提对数学的兴趣了。所以,教师应该对整个数学,特别是数学的应用要有所了解。熟读教材,努力挖掘出教材里面的关于数学应用的知识。如比和比例,利息和利率,统计和概率,运筹与优化以及系统分析与决策等等,只要有意识地把这些贯穿到学生的生活当中,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的用处,自然就会对数学另眼相看。
二、正确的教学观念
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立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课堂教学过程要而向全体学生,要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换句话说,现代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它体现的是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要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应当受到良好教育的权利,要创造更多的优质教育和教学资源,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茁壮成长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全面普及所带来的学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的差异性也越来越明显。在“一个都不能少”的前提下,如何做到“因材施教”,这是今天每一位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在真正实施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的学习与发展能力,应该逐步成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自觉行为。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摆脱以往对分数和对升学率的片面过度追求的状况,培养真正的人才而不是考试机器。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今天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所实施的课程多元化与多样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施,都是尊重学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具体体现。我们以往在“知识本位”思想影响下的课堂教学,最关注的是学生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而现在应该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方法和情感态度等同样重要。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要求。这个转变体现的是现代课堂教学终极目标的变化和发展,体现的是对以往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一种批判、继承与发展,而并不是对以往教学的完全否定。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转变教学观念是实现课堂教学转型的首要问题。
三、良好的教师道德
德为师之本,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动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师德高尚,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神圣形象。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去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中倾注全部精力,真正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直观的、活生生的榜样。高尚的品格情操会给人以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年龄正处在性格形成的这个阶段,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是极大的。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举止文明,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各项要求。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气质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还应具有宽广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品格,严谨的作风,只有这样才能正人、正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高度自觉,进行严格的自我监控,保持情绪积极、稳定,以自己积极的情绪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不能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带给学生。
总之,注重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才能做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师队伍素质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上去。只有造就一个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教学,钻研业务,为人师表的教师群体,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