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如何树立正确的生物教学观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rl111shi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初中生物的四项课程理念——一倡导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新的、实施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识和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中学生物教师,应如何面对新课改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在中学生物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知识的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认为新课标的主要特点是:注重教学过程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个性化方面。新课标设计了三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必修模块在初中生物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的作用,并为学习选修模块和今后继续提高生物知识水平作了必要的铺垫,选修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一是《生物技术实践》,比较适合往理工科方向发展的学生。二是《生物科学与社会》,往文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可能会较多地选择这个板块。三是《现代生物科技》,主要讲的是生物科学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满足想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科的学生的需要。
  多样化方面,在初中生物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课本设立了“问题探讨”、“本节聚焦”、“思考与讨论”、“相关信息”、“知识链接”、“实践活动”、“探究”、“科学家的故事”、“科学·技术·社会”等众多栏目。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参与实践,积极探索,在获得必需的生物知识的同时,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学习能力。
  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看,初中生物新课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新教材的直接实现者,广大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第一。树立正确的教学价值观。生物学科的教育目标应放在人与自然的开放系统中,从生物科学自身发展、生物科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及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角度,提出体现当代社会需要的生物学科教育的知识、能力、技能、德育等目标。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活动才是有用的付出,有意义的劳动。
  第二。树立教学本质观。以往的教学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互动,无法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不把教与学的知识、内容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不把运动的、变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生命现象,尽可能多地直接或间接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触摸”,生物课将不是真正意义的生物课,其本身亦将缺乏生命力。
  第三,树立教学开放观。新课程强调,教学应是开放的学习过程,打破传统封闭保守的教学模式。首先我们要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其次还应加强教学双方、教学与社会、教学与环境的交流,以各种生物兴趣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大社会中去观察、调查、实验,从爱护一草一木。饲养小动物到参与生物科技活动,使其体验到生物科学知识、技能之于人、自然、社会的价值。
  第四,转变课程观,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以往的课程只是教学计划、教材、教参等文本,而现代的课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了课程的开发与创造。这一切皆由教师来把握并加以整合,从而形成现实的课程,即教学过程。可见,教师起主导和桥梁作用,是实施课程的关键因素,学生起主体和参与作用,是实施课程的根本。
  第五,新课改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倍受教师青睐的传统“讲授法”现已受到严峻挑战,它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课改教育的要求。广大生物教师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新课改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学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此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广泛采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部分内容也可采用。其过程是:提出课题一设计一探究一结果一分析、评价。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索(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重在发现,学生具有最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例如:“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可能的条件;如水、空气、温度等,接着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实际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此外,还可采用“发展问题教学法”和“多角度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对学生能力的形成极为重要。所谓“发展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学生解答了某一问题后,要求学生对所解出的问题适当加以变化和发展,并编出发展题,师生共同解答。例如:学生解答了有丝分裂问题后,可变化为减数分裂题,解答了减数分裂问题后。再变化为遗传规律题。所谓“多角度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启发学生尽量从不同角度来认识同一问题的性质和解决方法。例如:针对“如何使农作物增产”这个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矿质营养、遗传以及生态的角度去分析解答。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中学生物教师,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新的课程要求,另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要求。
其他文献
根据全岩P2O5含量的多寡可将华南富氧花岗岩分为高磷亚类和低磷亚类,它们之间具较大的地球化学差异。高磷亚类以低硅、强过铝和低的REE总量为特征,而低磷亚类则相反。在长石、云母等矿
笔者对采自青藏高原西北部塔什库尔干县城西侧卡日巴生花岗岩体和苦子干碱性花岗岩体的7个不同高程的样品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和径迹长度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自5Ma以
内蒙古黄土窑及其毗邻地区孔兹岩系已有一些1800 ̄1900Ma的锆石U-Pb年龄数据,但因孔兹岩是高级变质的沉积岩,其锆石U-Pb年龄往往代表峰期变质年龄而不是原岩沉积年龄,因此孔兹岩系属太古宙还是古元古
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主阵地,因此,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老师自身的因素,也有课程资源的因素。在老师的因素中,除了学生水平外,最主要的就教学方式的设计了。    一、坚持以三维目标为主的教学    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不是简单的考虑知识与技能,还要考虑知识获得的方法与过程,此外还要考虑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正确培养,这就是常说的三维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就从根本上解读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内涵,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师生围绕文本的对话,首先需要师生正确的进行文本的微观解读这个坚实的基础。从教初中语文多年,笔者充分感觉到语文学科和理科的区别很大。理科所教的知识是客观存在的,是大家公认的,是天经地义的。而语文学科的阅读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据报道,日前国网江苏新沂供电公司对两家外协施工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工作负责人、安全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了“安全约谈”,针对近期施工现场安全督察情况及安全管理“短板”提出了
伪膜性结肠炎(PMC)是由于使用抗生素不当或化疗药物而引起的肠道二重感染,主要病原菌是艰难梭菌(Cd)。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尤其是作用于肠道细菌的广谱抗生素,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词汇是英语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语言中的细胞。掌握词汇的能力和数量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词汇教学也是英语教学的基础与关键。学生对词汇的感知认识乃至领悟运用也是
【摘要】“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同一个老师教的学生在学习上也不尽相同。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一直以来都是教师的工作重点。文章将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把握学情原因的描述,结合了解学情的方法,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学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把握学情    一、小学语文教学把握学情的原因    如果说学生是原木,那么教材就是刻刀,教师的职责就是利用刻刀把原木雕刻成“工艺品”。因材施教是一个
摘要 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初中美术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观念,及时更新教学方式,吸取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注重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关键词 初中美术 创新 教学    二十一世纪随着科技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对于美术教育工作者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