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优化 数学教学 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如何将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有效地整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推进新课程改革,切实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许多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近年“农远”资源和宽带网络相继进入校园,为老师们上课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我校也于04年申报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县级课题。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有数载,就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经验。在整合的探究当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教学方式带来了重大变革。下面我就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通常是通过教师讲解来教授给学生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变成教师强输硬灌,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接受,不易于学生完全理解掌握。这是因为数学学科比较抽象,逻辑性强,特别是一些较难的数学公式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授。就很容易使小学生感觉到数学内容过于严肃和枯燥,学习起来平淡无味从而失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对于在思维方面还处在形象思维较具体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期望教师所教的内容具体、形象、丰富。所以如果教师在展示一些抽象数学问题时能够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资源或者在课件中能把重点、难点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就更加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考。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一课时,首先就展示低年级小朋友喜欢的小汽车。一个由各种图形拼组的,还会跑的小汽车出现在大屏幕上,一下子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个个伸长了脖子,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活了,接着我就引导学生分析可爱的小汽车是由什么组成的。从而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运用动画的形式将本来枯燥无味的图形变得有趣起来,我趁热打铁,逐个用动画的形式让图形们像小朋友一样,通过大屏幕出来和大家作自我介绍。将图形拟人化,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和了解了各种图形。又如,在设计图画应用题的教学时 ,利用课件把图分成两步出示,在向学生暗示题目告诉了两个已知条件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动”感知,在原来的基础上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从而加强对加减两种意义的理解,使儿童的思维导向向由模糊变清晰。
二、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主要是教师分析例题、讲解习题、背诵公式等方式,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学习的质量。而把多媒体信息手段与数学教学进行合理地整合,通过让学生浏览规定的网页,操作教师制作的一些课件,让学生亲自实践。如:在教学《分类》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各种物品杂乱堆积,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分类。当然让他们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要知其所以然。我利用flash课件可以方便操作的特性,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通过移动鼠标而将物体进行分类。让他们既学会分类,又能在实践中知道分类方法不止老师或同学们说得一种,同时也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如,我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一课时,也是利用在flash课件里的展示一个商店由我当商店的主人,让学生自由选择商品,说明自已购买的商品要付多少钱,并自已拿出相应面值的钱。模拟实际生活,理解数学学科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
三、优化师生互动的方式
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和学习收获才是判定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再高,付出的劳动再多,如果转化不成学生的素质,只能是高耗低效的教学。为此,新课程体系要求变“传声筒”为“对话着”,变“知识权威”为“平等中的首席”。如:《十的认识》一课中,重点和难点都是“十”的组成和分解。为了加强孩子们对“十”的认识和理解。我不但在课堂中按顺序教数1——10,还利用课件做了一个火箭发射倒计时,发动全班和科学家一起发射火箭,从而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十的意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懂得基本原理可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有利于记忆和迁移。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记忆十的组成和分解,我利用课件结合学生排小棒编了一支“凑十歌”,在“凑十歌”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做“拍十”游戏。我拍一个数,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拍出与我能组成十的数,近而突破和巩固了10的组成和分解,也为将来《十的加减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优化教师教学方式
依照建构主义理论,我经常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真实新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小学生尤为突出。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生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促进新课程改革纵深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也利于学生在今后学习中,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 新世纪教师素养
[3] 小学数学教学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优化 数学教学 教学方式 建构主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如何将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有效地整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推进新课程改革,切实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许多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共同课题。近年“农远”资源和宽带网络相继进入校园,为老师们上课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我校也于04年申报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县级课题。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有数载,就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进行了初步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经验。在整合的探究当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教学方式带来了重大变革。下面我就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通常是通过教师讲解来教授给学生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变成教师强输硬灌,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接受,不易于学生完全理解掌握。这是因为数学学科比较抽象,逻辑性强,特别是一些较难的数学公式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授。就很容易使小学生感觉到数学内容过于严肃和枯燥,学习起来平淡无味从而失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对于在思维方面还处在形象思维较具体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期望教师所教的内容具体、形象、丰富。所以如果教师在展示一些抽象数学问题时能够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资源或者在课件中能把重点、难点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信息,就更加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考。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一课时,首先就展示低年级小朋友喜欢的小汽车。一个由各种图形拼组的,还会跑的小汽车出现在大屏幕上,一下子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力,个个伸长了脖子,学习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活了,接着我就引导学生分析可爱的小汽车是由什么组成的。从而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运用动画的形式将本来枯燥无味的图形变得有趣起来,我趁热打铁,逐个用动画的形式让图形们像小朋友一样,通过大屏幕出来和大家作自我介绍。将图形拟人化,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和了解了各种图形。又如,在设计图画应用题的教学时 ,利用课件把图分成两步出示,在向学生暗示题目告诉了两个已知条件的同时,让学生通过“动”感知,在原来的基础上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从而加强对加减两种意义的理解,使儿童的思维导向向由模糊变清晰。
二、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主要是教师分析例题、讲解习题、背诵公式等方式,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学习的质量。而把多媒体信息手段与数学教学进行合理地整合,通过让学生浏览规定的网页,操作教师制作的一些课件,让学生亲自实践。如:在教学《分类》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各种物品杂乱堆积,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分类。当然让他们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要知其所以然。我利用flash课件可以方便操作的特性,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通过移动鼠标而将物体进行分类。让他们既学会分类,又能在实践中知道分类方法不止老师或同学们说得一种,同时也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如,我在教学《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一课时,也是利用在flash课件里的展示一个商店由我当商店的主人,让学生自由选择商品,说明自已购买的商品要付多少钱,并自已拿出相应面值的钱。模拟实际生活,理解数学学科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
三、优化师生互动的方式
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和学习收获才是判定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再高,付出的劳动再多,如果转化不成学生的素质,只能是高耗低效的教学。为此,新课程体系要求变“传声筒”为“对话着”,变“知识权威”为“平等中的首席”。如:《十的认识》一课中,重点和难点都是“十”的组成和分解。为了加强孩子们对“十”的认识和理解。我不但在课堂中按顺序教数1——10,还利用课件做了一个火箭发射倒计时,发动全班和科学家一起发射火箭,从而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十的意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懂得基本原理可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有利于记忆和迁移。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记忆十的组成和分解,我利用课件结合学生排小棒编了一支“凑十歌”,在“凑十歌”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做“拍十”游戏。我拍一个数,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拍出与我能组成十的数,近而突破和巩固了10的组成和分解,也为将来《十的加减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优化教师教学方式
依照建构主义理论,我经常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真实新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小学生尤为突出。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生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学生。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促进新课程改革纵深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也利于学生在今后学习中,掌握现代科学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 新世纪教师素养
[3] 小学数学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