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开炮,印军就散了”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un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兵回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本刊记者 朱东君(整理)
  76岁的老兵叶宏亮至今腰杆笔直,中气十足。他把《环球人物》记者带到他家小区的报刊栏前,那里貼着一张宣传画,介绍的是3个多月前的一场新书发布会,书名是《鏖战雪域之巅——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回忆录》。叶宏亮是主要作者,也是当年那场战争的亲历者。在这个静谧的夏日,老人仿佛仍能听到50多年前的炮火声。“为共和国流血流汗,那是我这一生最值得铭记的经历。”
  先是冻伤,后来又遭遇高原反应
  1962年,我入伍3年,在55师当卫生兵,部队驻扎在青海。10月中下旬,我们还在青海湖边的江西沟农场收麦子,突然接到参战命令——55师将担任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东段西山口战斗的主攻部队。
  10月末,我们整好行李,原地待命。等战备物资和武器弹药从西宁的营房一运过来,我们就连夜装备,出发了。
  进藏的路上,首先遇到的是冻伤问题。还记得第二天,我们到达格尔木兵站,大家都下车了,只有通信兵小谭没有动。我说你下来啊,他说脚都麻了,不能动。我赶紧上车脱下他的鞋袜,发现他双脚肿大,前半部分都变成了深紫色,右脚更严重些。这是冻伤啊!我赶紧用皮大衣包着他的脚,把小谭送到兵站医院。医生一看,就说小伙子真可惜,双脚可能都要锯掉了。小谭那时才18岁,是刚入伍3个月的重庆兵,非常精干。我心里很为他难过。
  11月的青藏地区很冷,零下几十摄氏度。由于部队调动突然,没有军车,我们坐的卡车都是青海地方上支援的民用杂牌车,很多车连篷布都没有。我们虽然穿戴着皮大衣、皮帽、皮手套和带毛的皮鞋,但车一开起来,还是冻得和冰棍一样。小谭的事一出,团里立即研究,为了不再出现冻伤,要求车最多开两个小时,就要停下来让大家下车活动。还有原来我们都是坐在背包上,被子放在背包里,现在让我们把鞋脱了,用被子把脚裹上。
  后来严重的冻伤没有再出现,也有脚趾截掉一点的,但不影响走路,至于手脚冻红冻肿的就太多了。我们这些卫生兵,每晚督促大家洗脚,给冻伤的人涂药膏。后来张国华司令员视察我们部队的时候,还问过大家,手脚冻伤好了没有?有没有影响战斗?
  继续往南,海拔变高,上级给我们的要求变成可以下车活动,但不能剧烈活动,因为高原反应出现了。大家胸部都有压迫感,喘不过气,一些年龄大的战士,过不了高原反应这一关,就留下了。最凶险的地方是五道梁,那里海拔4000多米,空气稀薄,夏天气温也就5摄氏度左右。当地有谚语,“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纳赤台得了病,五道梁要了命”。纳赤台比五道梁的纬度低,你要在纳赤台得了病,到五道梁就没命了。我们不舒服,运送我们的司机更辛苦,为了不让卡车发动机冻上,他们晚上还要轮流值班,让柴油车整夜空转发动。
  车队翻山越岭,终于在错那县停了下来。这里的棒山口是喜马拉雅山脊上通往达旺的一个山口,位于“麦克马洪线”上,也是印军在达旺以北的重要侵略据点。棒山口南北两侧,景色截然不同,北边荒凉高寒,寸草不生,南边则是茂密的森林。要不怎么说藏南好地方。
  我们到达时,第一阶段的战斗已经结束,棒山口至达旺都被收复了。我们参加第二阶段的战斗,要攻打的西山口位于达旺南边。由于从错那经棒山口到达旺的道路正在抢修,路况不好,为了保证炮兵部队的通行,步兵只能步行到达前沿阵地。
  我们不眠不休走了两三天。后来我对别人说,你们没体会过真正瞌睡的感觉,那时我搭着前面人的肩膀,走着都能睡着。最终,我们在11月中旬到达了达旺前沿。达旺是坡地,坡底是达旺河,过了达旺河就是西山口,印军驻扎在山顶。
  达旺河上原来有桥,印军撤退的时候把桥炸了。我们团就配合工兵团抢修。那儿原始森林里的树非常粗,我们把大树拦根截断,架在河上,下面并排架一层,上面再架细一点的圆木,汽车就能走了。后来我们进攻时,主要就是从这座桥通过的。
  我们炮击半个小时,印军就蒙了
  我们部队有很多1962年8月才入伍的新兵,入伍就到农场,放下锄头就上了战场,都没受过训练。到了达旺,老兵才手把手教他们怎么投手榴弹、怎么打枪——那时我们的枪还是单发的,打一枪要退一下弹壳,上一下膛,而印军都用半自动的了。我们把这种训练称为“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后来看,还是新兵牺牲的比较多,毕竟经验少。
  11月16日晚上,我们吃了大战前的最后一顿晚餐,把带的好东西都做了,肉烩菜里还加了粉条海带。那之前,我们吃了半个多月半生不熟的米饭,没有油水的土豆、萝卜、冻白菜,还有面条,能吃上这样一顿飘着肉香的饭,真是满足。
  天黑后,我们开始向达旺河阵地进发,一路上,枪炮声越来越响。我们一排的老排长参加过抗美援朝,走过来跟我们说,不要紧张,你们听到炮弹“嗖嗖”地响,其实离得远着呢,要是听到“扑出”“扑出”,才要特别小心,那是子弹打在土里的声音,说明它就在跟前,你就要赶紧趴下。
  天亮的时候,我们到了达旺河上面几百米的密林中。这一天,我们分散隐蔽,一人一小块雨布,用树枝撑在石缝外,人就潜伏在石缝里。直到晚上,还是炮火声不断。163团已经在西山口旁的佳山口打上了,而我们团的一营作为第一梯队,正面与印军交锋,正在做火力侦察,要发现哪里有火力点,大概配备什么武器,以备进攻的时候重点收拾。
  这一晚,大家听着枪炮声,根本睡不着,到18日清晨五六点,才安静了一会儿。那时,要侦察的也侦察完了,打头、击背、剖腹、切尾的部队也都就位了,就等着进攻开始。
  8点半,我们开始总攻。先是炮击,几十门炮同时开火,炮火铺天盖地,一片火海。为国杀敌立功的时候到了,我的心情激动得没法形容。我们炮击了半小时,一下就把印军打蒙了、打散了。
  印军知道解放军在集结,但想不到我们来得这么快,打得这么猛。我们从青海出发时,就非常注意保密。当时61师从山西赶来接替我们,他们在山西就开始吃我们吃的粮食,用我们部队用的卫生纸。因为当时有间谍,从粪便里,从用的卫生纸里就能发现你是哪个部队的,所以61师就提前模仿我们的生活习惯。我们晚上出发,他们晚上就到,直接住在我们的营房里。第二天,外人看营房里照样有人,但其实已经换了部队。原计划如果我们55师伤亡太大,就由61师顶上来,结果开打后,我们的伤亡很少。   我们炮击结束,冲锋号就吹响了。我所在的3营是第二梯队,从1营的右侧发起进攻。战士们都很兴奋,拼命往上跑。那时没有人害怕,都觉得有机会为国家冲锋陷阵,是无上的光荣,当解放军就是要争这口气。
  我在炮兵3连,冲锋的时候我跟着1排走在前面。现在部队的火力支援用火箭炮,当时我们的火力支援只有小炮。一个班10个人,负责一门炮。班长副班长指挥,一个战士背炮筒,一个战士背炮盘,一个战士背炮架,剩下的5个战士一人背一箱炮弹。再加上背着的炒面袋、水壶、急救包等,负重都超过60斤。现在的步兵可以坐装甲车、运兵车,当时的步兵就靠两条腿。
  西山口的山陡啊,盘山路有十几个弯。为了赶时间,我们抄近道,其实也没有道,不管是树根草条,抓住就往上爬,手脚划伤流血也感觉不到。爬上一步,再拉后面的人上一步。
  爬山时,一个战士背的炮盘滑下去了,滚下坡十几米,连长当时就很不客气,没有炮盘怎么打,赶紧想办法把炮盘找到。于是全班赶紧把背包带都系在一起,下去一个战士,把炮盘捆好拉上来。
  不过我们辛苦运上山的炮,最后并没用上。下午3点左右,我们上到山顶,几乎见不到活的印度兵,他们都跑散了,留下的只有尸首,一片狼藉。我们就开始清理战场,掩埋尸体,追击逃兵。
  胜利的一方纪念战争是为了更好地制止战争
  西山口海拔很高,山脚过夏天,山腰过秋天,山顶过冬天。我们穿着单衣上去,冷啊。没想到我们占领西山口后,印军不知道,还继续空投物资,包括食品、服装、毛毯、武器等等。上面就通知我们可以拿吃的,还可以一人拿一条毛毯。
  一天,我们正在掩埋印军尸体,突然有人说,看那边,有印度兵过来了。我一看,真是,两个印度兵举着枪,显然是来投降的。我们连队只有我在出发前学过几句英语,比如“站住”“缴枪不杀”“我们宽大俘虏”。我就上前跟他们说,结果说了半天,他们也听不懂。他们指指肚子,又指指嘴,看来是饿了,我们的炊事班长给他们拿来了馒头。虽然他们听不懂我说的,我倒是听懂了那个年纪大的印度兵说“周恩来”,同时他又竖起大拇指。后来翻译来了,大家才知道这是父子俩,18日早晨我们刚开始炮击,他们就躲进了森林里,饿了几天,实在受不了了才出来。
  印度兵的素质和我们真是不能比,我们都是20多岁,斗志昂扬,他们则多数是为了挣钱养家。遇到火力,抵抗一下,火力再猛一点,就投降了,要不就跑到森林里去了。
  我们对待俘虏的政策很宽大,我们吃面都吃不饱,给他们吃大米饭,我们穿旧棉衣,给他们穿新棉衣。我们还给俘虏上课,讲我们的政策,讲尼赫鲁怎么发动这场战争。后来印度兵回去的时候,有的还给我們磕头。
  我们撤离时,把印度空投的武器整箱还给他们;他们的汽车坏了,我们给他们修好,让他们能开;我们缴获的武器也都擦洗干净,摆得整整齐齐,还给他们。这都说明我们是仁义的,不光打军事仗,还打政治仗。打军事仗是为政治仗服务的,所以我们打赢了,也主动后撤。
  有人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没有抗美援朝那么残酷,确实,我们没有遭遇那么顽强的抵抗。但我还是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我们的伤亡主要是地雷和炮弹造成的,我们连的一个战士,腿被炸掉,骨头都翻出来了。我们营的两个战士,追击敌人时产生了高原反应,发展为急性肺水肿,在送回驻地的途中就停止了呼吸。一位连长本来1962年8月已经转业了,但战争开始,他就申请回来参战,结果在战场上牺牲了,那时他的儿子还没出生。还有一位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员工,当时跟着我们团拍纪录片。一天,我们正在吃早饭,八一厂的几个同志下去拍摄,结果我们早饭还没吃完,一个人就被拉回来,说是被炮弹炸死了。战场上,人的生命真是太脆弱了。
  我听说过一句话,胜利的一方纪念战争是为了更好地制止战争。这句话说得好!现在我们国家很多是独生子女,生命太宝贵了,真是能不打仗最好不打。但真到了国家领土受到侵犯的时候,就非打不行,哪怕代价再大也要打。
其他文献
1977年,“瘦白公爵”时代的大卫·鲍伊。大卫·鲍伊经典的闪电妆。2002年大卫·鲍伊在伦敦演唱会现场。  大卫·鲍伊,1947年生于英国伦敦,华丽摇滚宗师,与披头士乐队、皇后乐队并列为英国20世纪最重要的流行音乐巨星。  大卫·鲍伊有一首中文歌《刹那天地》。歌词是林夕写的,由香港歌手黄耀明一字一句教他中文发音。这首歌曲中,鲍伊硬朗沙哑的嗓音配着林夕缥缈遁世的歌词,西方华丽摇滚与东方神秘主义碰撞,
他一生未娶,绰号“武僧”,作战凶狠,在中东参加过多场战争  当  美国媒体还在调侃特朗普为“恋家总统”时,这位被特朗普盛赞为“将军中的将军”的硬汉,早已出访诸多国家。他左手《孙子兵法》、右手莎士比亚,人送绰号“疯狗”“武僧”,常爆出“网红语录”。他肩负着击败“伊斯兰国”的使命,也忙着为美国军火“呐喊助威”。他就是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四星上将、五角大楼当家人詹姆斯·马蒂斯。  协助修复美沙关系  特朗
中国人的口味,据《梦溪笔谈》记载,“南人嗜咸,北人嗜甘。”可如今南方菜倒是甜的多,追究起来可能是朱元璋把陕西人和山西人轰到了河南一带这个事儿搞乱了大家的口味。在21世纪的中国,京菜的“抓炒”和鲁菜的“糖醋”可能是“北人嗜甘”最后的证据。  我对糖醋最早的记忆,是20年前白塔寺西侧东兴居的糖醋丸子。每逢周末,老爹都带我去打牙祭,别的菜都忘了,只记得那一盘圆溜溜裹着棕色糖醋汁的小丸子,外焦里嫩,酸甜可
2012年12月10日,莫言在瑞典出席诺贝尔颁奖礼。  NO1. 诺贝尔文学奖  无可否认,从2006年到2015年,文坛里最振奋人心的新闻,莫过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奖的背后,折射着中国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期盼与尊严:科技、经济都迎头赶上了,文学怎能落后?  从这个意义上说,诺奖当然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一大步。莫言的身后还有许多奔跑者——靠《三体》拿走雨果奖长篇小说奖的刘慈欣;获得卡夫卡文学奖的
美国《名利场》9月刊封面文章  9月15日,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导演的电影《他们先杀了我父亲》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一个柬埔寨小女孩在红色高棉统治时期经历的悲欢离合。为了寻找合适的主演,朱莉去了柬埔寨的孤儿院、马戏团和贫民学校。她让工作人员把钱放在桌上后悄然离开,等孩子拿起钱时才现身,看孩子的反应。最终被选中的女孩盯着钱看了很久,说:“我家沒钱给祖父办体面的葬礼。”  这样的选角方式让朱莉受到
一部分女性过了30岁后,和包的关系就微妙起来。  以前喜欢小清新帆布包的,现在考虑买有牌子的包;以前买二、三线品牌包的,现在考虑买一线品牌包;看朋友圈的街拍图,目光焦點自动落到包上;参加闺蜜饭局,聊孩子、骂丈夫、损领导之余,不经意间带出一句“我海淘的那个包”。一群女人,跨越了体重、胸围、容貌和收入的差异,众志成城地聚集在了“买包包”的旗帜下。  包的首要功能是容器。早在敦煌壁画中,就有各式小清新的
单刀赴会救内蒙  乌兰夫遏制了中国北疆屡屡出现的分裂势头,创建了新中国首个民族自治区  今年是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70年前的1947年,中国大地正弥漫着炮火和硝烟,而祖国北方诞生了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为党和国家找到了一条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为即将成立的共和国献上了一份厚礼。完成这一壮举的就是我的外祖父乌兰夫。”乌兰夫的外孙女、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三巡
2016年1月15日,韩少功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摄)  人物简介  韩少功,1953年生于长沙。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上世纪90年代主持《天涯》杂志。曾任海南省文联主席。代表作有《爸爸爸》《马桥词典》《山南水北》《日夜书》等。另有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  见到作家韩少功,是在一个晴朗的冬日。他来北京开作协会,会后只多待一天,来
前段时间,小鲜肉吴亦凡带火了一个新词——freestyle,也让《中国有嘻哈》这档选秀节目和那些喜欢说唱乐的年轻人引起关注。  对这些词可能先要“科普”。说唱是一种音乐形式,简单说,就是把一长段一长段的词,按照一定的节奏念出来。而嘻哈(hip-hop)含义更宽泛,包括了涂鸦、街舞、打碟等街头文化内容。freestyle是说唱中即兴发挥的部分。说实话,无论说唱还是嘻哈,都有着反定义性,很难明确地给出
备受关注的柯洁与“阿尔法狗”人机大战,首场柯洁以微弱劣势告负。柯洁直言,“它跟李在石下棋时还有些像人类棋手,现在的棋更接近于我理解中的围棋上帝了”。从“人类棋手”到“围棋上帝”,“阿尔法狗”对棋局的精准判断令人惊讶。柯洁的输似乎再次证明了,在围棋这个曾被认为是“人类智慧最后的堡垒”的领域,人类已经不是机器的敌手。尽管柯洁表示这是他“最后一次与人工智能下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绝不是我们最后一次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