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286929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以及创新个性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 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 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
  一.让学生创新潜能得到转化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陈旧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 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 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首先, 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 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 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其次,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数学教学中, 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 实现由“教”向“学”过渡, 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 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再次, 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扩展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结构, 扩大视野, 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着眼于未来。
  二.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思维,如何質疑发问,允许学生对课本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想、联想和想象。改变以往那种以老师为中心,围绕老师所讲的内容和布置的作业转的现象;要重视发挥学生的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独特性和新颖性,把以往的维持性学习模式转化为创新性的学习模式。当代的数学教学已不再是原有一套陈旧的教学方法即可替代,数学教学的创新意识己迫在眉睫。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要将总结的机会尽可能地放给学生,如总结一个问题、总结一堂课的内容、总结一次讨论的结果、总结一次辩论的正反意见等。总结完后,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延伸,拓展思维。
  三.开展数学创新内容的教育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在教学数学知识时, 通过有关的实际例子,说明数学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意义, 鼓励学生学习成才, 并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动机。提倡启发式教学, 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 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学习更多更全面的数学知识, 为将来的创新活动奠定扎实的数学功底。学生在接受教育和获取知识的同时, 形成推崇创新, 追求创新, 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其次,教师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训练创新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因此, 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 对问题妙引导, 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 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应打破“老师讲, 学生听”的常规教学, 变“传授”为“探究”, 充分暴露知识形成的过程, 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状态中, 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数学解题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 多角度思考, 广泛联想,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 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 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再次, 加强数学能力的培养, 形成创新技能。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 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 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 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 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 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等, 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 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最后, 开发情感智力教育, 培养创新个性品质, 美国学者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提出: “尽管创造者要具有一定的智力, 但高智商并不是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 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 以良好的个性品质作后盾。
  综上所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只一味追求基础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做法,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不是教育教学的唯一目的。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如果没有创新意识,我们作为教学工作者将有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其他文献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等方面都面临很大的变化,而职高学生大多数学基础又比较薄弱。“数学难学”成为职业高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何做好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提高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职高生数学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高的学生大多数是中考落榜的学生,这些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薄弱
【摘要】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最重要的形式,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阵地。在教育事业进步与新课改工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久以来探索的问题。本文将主要就学生兴趣等多个方面出发,探讨如何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以期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积极意义。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 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  兴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是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实践出真知,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它不但能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技能技巧,而且对于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意志的锻炼都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直观教学,要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此,操作活动成了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面对开放式
【摘要】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成绩和能力的前提。然而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概括性让许多学生望而却步,培养和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都与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密切相关,所以我们经常强调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作用,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茶的发展,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受到巨大的冲击。于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发展,关注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标准》的基本理念反映了数学课程要服务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一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趋势。这将要改变我们现有的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如课程内容的繁﹑难﹑偏﹑旧;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课程结构
【摘要】数学知识是学无止境的,而教学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只有找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被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富有吸引力,我们的课改才能取得成功。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精益求精,使数学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只要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理性思考、实践、反思,把研究教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就会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了学生们发展做出更大
国际著名的品牌专家马蒂先生曾说,衡量一个导购员的销售能力是否过硬,要看她对同一顾客卖出了多少件衣服,而不只是对不同顾客各卖出了一件而已。从最直接的因素来讲,导购在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