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有“人”的历史课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10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上好历史课?围绕这个问题,笔者不断地进行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78
  一、现象描述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初中历史课教学,是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完成初中历史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日常的初中历史课堂上,我们不难看到以下现象:
  现象一:预备铃响了,按时进教室的学生为数不多,即使大部分学生进了教室,整个教室仍是乱哄哄地吵鬧,没有在预备铃至上课铃之间的这段时间里做好上历史课的有关准备,比如准备好课本和其他学习用具,静心等待上课。
  现象二:授课中,教师面对学生时,课堂还安静,教师一回头去板书,学生便趁机打闹。
  现象三:授课中,教师向学生提问,有的不站起来回答,有的站起来后却胡乱回答,随即自行坐下。
  现象四:授课中,教师要求学生集体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人回答,不要求学生集体回答问题的时候却叽叽喳喳。
  现象五:授课中,表面上大家都在安静地听讲,实际上有些学生心在不焉,思想开了小差。学生或偷偷做其他科目的作业、或看窗外、或看其他的书籍、或做小动作、或窃窃私语、或打瞌睡。
  现象六:授课中,虽然大家的注意力比较集中,但思维并不活跃,课堂提问一问三不知,课后自己却找不出问题,作业一塌糊涂。
  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笔者也遇到过类似的课堂情形,也有个别同学在笔者的历史课上采取了各式各样的不合作、不学习。为此,笔者很苦恼,这究竟是怎么了?作为一线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该如何应对?如何破除?在聆听吴江历史名教师唐琴老师的讲座后,笔者顿悟到——现在的历史教育,人缺席了!
  二、问题诊断
  有哲人说过:“我思故我在!”,人在思考,人就在!问题是现在的课堂,很多情况下是人在,而魂不在!
  人是如何消失的呢?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从历史课程设置来讲,古今中外,知识浩瀚,每周两节,九十分钟的历史课堂,怎能一一说来道明?教师精心准备的活动探究,学生热情高涨的积极参与,却抵不住考试、分数的无形枷锁,课程安排的时间就这么一些,成功地做了一个与历史拓展有关,却可能与历史中考没有太大关联的活动探究,就必定会落下教学进度,就得要求学生在课外与其他学科争时间复习。愿意这样做的学生有多少?愿意支持配合的家长有几个?历史中考满分50分,语、数、英各130分,孰轻孰重,大家都会算这笔账。
  其次,从历史课堂教学来讲,大多数学校采用的历史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五段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连续的教学步骤在课堂中有板有眼地上演着。在这一模式下,教师预设教学目标、规划反馈问题、左右教学流程、控制课堂讲坛,学生完全处在“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结论,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省略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背诵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是一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它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消化,排斥了学生对历史现象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与认知过程。
  第三,从学生方面来讲,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客体,又是获取知识的主体,班风不正、学风不浓、纪律性差、偏科现象的存在、历史考试的压力不大,这些因素无疑会给历史课的课堂教学带来极不利的影响。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堂问题层出不穷,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该何去何从?显然,我们不能因为这些而放弃对历史课堂的追求,我们必须思考、必须改变!历史课堂,“人”同样不能缺席!
  三、教学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继续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笔者所在的地区提出了“六力课堂”,即:聚力文化、给力课程、张力课堂、魅力教师、活力学生、助力评价。作为一线历史教师,笔者深切地体会到,我们教史,更教人!要实现“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快乐地学”的美好愿景,我们必须立足课堂,找到缺席的人,改变课堂,培养有思考的人!
  基于这些,作为历史教师,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思考与突破:
  1. 从“以分为本”到“以人为本”
  教育的意义,本来就是建立在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之上的。而“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是“只见分数不见人”,只看重少数成绩好的学生,把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异化为“以分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过程中充满了人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做到着眼学生整体发展,立足每一个学生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包括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平台,获得最大、最好的发展。
  2. 从“师道尊严”到“师生互动”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全面主宰学生的学习,是历史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唯一来源。而现在教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所以,师生之间要互教互学,互惠互助,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知识结构的互动就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教学,是知识与知识、师生与知识、现实与历史的交流与对话,表现为课堂内容上加强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如史地、史政、史文等的综合。
  3. 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
  新教材要求师生在互动的教学中共同体验,一同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要经常对自己在课前的思考,上课中的体验,上课后的认识进行认真的反思,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使自己的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注重学生的“学”,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倾向、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积累等。“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课堂设计只会与学生的实际相差甚远,一堂课下来使师生双方筋疲力尽,收效甚微。所以,教师要在“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上下工夫,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热闹”中“有序”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落实。
  当我们重新把历史教育的出发点、落脚点回到孩子们身上,就能找到消失的“人”,就能改变历史课堂!多问问自己:是现在的学生没有思想还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机会?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有思考的历史教师,上一堂有“人”的历史课!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 215000)
其他文献
摘要:语块教学理论得到了小学英语教学界的高度重视,如何将语块教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到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成为当前英语教学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重点探讨了语块教学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升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水平。  关键词:语块教学;小学英语;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107  一、语块教学基本理论概述  当前,学术界针
摘要: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探索物理规律的重要途径。但有些物理实验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常常不能令人满意。合理利用网络技术,将网络技术融入物理实验教学课程中对于优化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技术;融合;物理实验教学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教师解决实教学中的难题提
摘要:问题意识,究其实质,乃是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它是研究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73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
摘要:每所学校都有数量不等的后进生,这些后进生的共同特点是:自由散慢、无组织纪律性、法律意识淡薄、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等。抓好后进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因为如果学校没抓好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对后进生本人而言,将会影响他一生的幸福成功;对后进生家庭而言,将会造成无尽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对社会来说,将是不稳定因素,成为社会的包袱。  关键词:后进生教育;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方法  中图分类号
摘要:江苏高考英语试题的第五大项为“任务型阅读”,启用自2008年,是相对较“新”的一种高考英语试题形式。本文就针对该题型的特点及解题思路谈谈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特点;解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93  一、任务型阅读试题的命题形式特征  任务型阅读试题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所需阅读的文章一篇,一是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培养初中生写日记的习惯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初中生;日记;写作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60  2015年中考,郑州一所中学的一个班级作文平均得分43.9分。满分50分,竟然平均40多分,这样的成绩着实令人赞叹。但是赞叹之余,想想我们自己,作
摘要: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的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培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断发展和改进。因此,关注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
摘要:课堂导入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教师要依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巧妙而又艺术地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迅速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出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顺其自然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进而为英语教学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环节;精彩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传统的作文教学片面依赖于教师的教与评,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探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水平的提高,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那么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能作文呢?本文以《细节描写:聚文字之力,绽思想之花》教学设计为例,从捕捉细节,以境启思,达到自乐;勾勒细节,以静蓄势,实现自得;雕琢细节,以字传情,实现自悟;审视细节,受益匪浅,抵达自能四方面阐述,以提高学生驾驭语言能力,实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关键在于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语文教学特有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讲究一个“活”字。必须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实行开放式语文教学,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激发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大自然的责任感与参与意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创新;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课外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