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自然,打开诗歌的翅膀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3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内容的萃取
  “语言和想象是诗歌的一对翅膀,它把诗歌之躯带往那永不可知的地方……”虽然,儿童诗在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还不大,但是,儿童诗特有的语言和想象,恰恰是语文素养中最具核心力的要素。太阳、石头和风是大自然中最具典型特征的事物,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而言,熟知且对它们满怀深情。为了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促使其领会诗人超凡的想象和新奇的语言,我们分别选择了以这三者为主题的儿童诗组诗。
  (1)“太阳”组诗:张玉庭的《多么好的习惯》、林焕彰的《日出》、林武宪的《阳光》、德国诗人费里德里克·迈勒克的《太阳》和《太阳喝醉酒》(佚名)共5首。诗人赋予了太阳鲜明的人物性格:爱洗海水浴的勤快小子、一睡醒就不停地踢着蓝被子的调皮孩子、喝醉酒不小心撞倒在山头后的醉汉等。学生阅读组诗,会感受到太阳的奇丽和人类对太阳的亲近。
  (2)“石头”两首:德国诗人克里斯蒂安·莫根施特恩的《疑难问题》和王立春的《夏夜——门前的石头》。王立春的这首儿童诗展示的就是一出童话剧,大胆的想象不仅超越了《疑难问题》中石头会飞的创意,还赋予了石头生动与丰富的情感,石头们在夜晚跑去听老赭石头讲故事,清晨赶回来安坐在门前时居然还满身大汗的。在整晚的想象世界里,学生也会随同大大小小的石头穿越时空,领略夏夜的神秘。
  (3)“风”两首:英国诗人斯蒂文森的《刮风的夜晚》和路卫的《别人谁也不晓得》。细细诵读“那个人骑着马儿飞跑/他骑着马儿跑过去,忽然/又骑着马儿飞快地跑回来”,会猛然醒悟:哦,原来诗人说的就是风啊,世界上也只有风会不厌其烦地跑过去又跑回来。《别人谁也不晓得》,用诗中的最后一句话作为题目,其意象很明确:孤独的人儿孤独的心。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
  (1)感悟儿童诗想象丰富、语言新奇、充满情趣、富有节奏等特点。
  (2)唤起内在的诗情,激发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儿童诗欣赏能力。
  (3)感受诗人通过丰富、独特的想象赋予太阳、石头、风等自然万物以生命、个性和情感,激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的安排
  1.感受“各异”的太阳
  (1)引出“太阳”主题:请同学们先看一组图片(太阳),你看到了什么或你感受到了什么?
  (2)欣赏“太阳”组诗:很多人都歌颂过太阳,诗人写过太阳,诗里的太阳更是变化多姿,富有情趣。打开1号作业纸,大声读读这几首写太阳的诗。
  ①你最喜欢哪一首或是哪一句诗,告诉大家为什么喜欢。
  ②来,读读你最喜欢的这首,读出自己的感受。
  ③小结:太阳像洗澡的孩子,像赖床的顽童,像温柔的妈妈,像个醉汉,这就是丰富的想象,让太阳像人一样有了不同的个性、脾气和情感。如果,我们对自然万物都充满着想象,那世界会是多么生动有趣。
  【设计意图:群文阅读“以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这一环节以“太阳”为议题,六首不同国籍、不同语言风格、不同想象角度的儿童诗一下子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新奇感和冲击力激发着学生自主地、粗略地读。之后,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自由交流,激起了学生对阅读自然主题的儿童诗的兴趣。同时,学生思维的缰绳放开,渐渐步入读诗的境地。】
  2.领略“新奇”的石头
  (1)略读《疑难问题》。
  ①有一位外国诗人这样写过石头(出示《疑难问题》),教师读:一个石子儿飞得这么远/这么高——/身上没有一点儿羽毛/这本事不服也不行/真是太奇怪了/石头居然能飞。
  ②学生自由读,思考:这个疑难问题是什么?这会是谁眼里看到的石头呢?(学生回答:这是孩子、宇航员、小鸟、伤心的人、快乐的人……眼里的石头)原来,诗人把石头想象成了没有羽毛的会飞的鸟。
  【设计意图:石头较之太阳,其意蕴离学生较远,于是,先由一首短小、充满稚气的童诗,叩击想象的大门。“这会是谁眼里的石头”这一问,能荡起学生想象的涟漪,引学生与诗人一起,用诗人一般的眼睛去观察世间万物,于是,“石头”一下子活了,变得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了,学生读诗的情趣递增。】
  (2)师生共读《夏夜——门前的石头》。
  ①出示第1、2节,指名读:你以为门前的石头也睡了么 妈妈/我们的石头在夜里从来不睡/ 他有事情要做 你说过那块石头是从山上来的/你说过山那边有一块赭色的老石头/我们的石头在白天/总是一动不动地坐着/他在想老石头/和那些笑话/(有时候我也坐在他上面想那些事)。
  能猜猜石头夜晚去做什么事?(学生猜测)
  ②出示第3节,教师读,想象情境:到夜里 我们的石头就站起来/往山那边跑/老赭石头要讲一整夜的笑话/那是听不够的/你听见静静的夜里有时传来嗡嗡的响声么/那是整个山谷都憋不住笑呢 /所有的石头都去/(有三儿家门前的那个一笑准露出豁牙子)/那块刚从地里探出头来的石头笑得直从头上掉土/有的石头在山坡上打着滚儿/把肚子都笑疼了/草儿们笑得颤颤的/不时地给老赭石头献几朵花。
  A.多么有趣的石头!这几块石头又是怎么笑的?(出示图1:石头蹲在大树下;图2:石头躺在小溪里;图3:两块石头碰撞在一起)我们也来像诗人一样,根据石头的形状写写它会怎么笑,要注意用最贴切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独特的想象。
  B.全班交流:请几位同学来读读你们的作品,大家听听,最精彩的笑属于哪块石头。
  C.小结:诗人根据石头的形态特点,写出了它像人一样有不同的笑,赋予了石头人的动作、思想和情感,读起来真有趣。
  ③出示第4、5节,指名读:清晨我们的石头就匆忙地赶回来了/跑得满身大汗/等你看到他的时候/他早已坐成原来的样子了/ 不信你摸 他全身都湿透了呢。
  不管你信不信夏夜石头听老赭石头讲笑话的事情,但你佩服诗人吗?佩服她什么?
  ④小结:诗人把孩子们不愿意睡觉的顽皮性格加到石头上,这样的想象是独特的,还用精妙的语言表现了独特的想象,读起来情趣十足。来,让我们一起回味这个美妙的夏夜吧。(配乐分角色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一节课里要读一组一组的儿童诗”,意味着除了朗读、默读,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扫读、跳读、欣赏式阅读、猜测式阅读……这些阅读技巧,使学生逐步感知诗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的思想感情。从“猜猜石头夜晚去做什么事?”到尝试用诗人般的想象和语言来描摹石头的“笑”,层层渗透各种方式的阅读,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想象,更能让他们感受“憋不住笑呢”等儿童诗语言的新奇和精妙。】
  3.品赏“独特”的风
  (1)自主欣赏“风”:来读读这两首写风的诗,感受诗歌的想象和语言,为诗歌加一个恰当而又新颖的题目。(出示未加题目的诗歌:斯蒂文森的《刮风的夜晚》、路卫的《别人谁也不晓得》)
  (2)小组交流,推荐一个最佳题目,写在纸条上,贴到黑板上来,全班交流。
  (3)小结:读诗能让我们放飞想象,锤炼语言,能让自然万物变得富有生命活力,让我们感觉世界是多么美好,生活是多么有滋味。
  【设计意图:要在有限的单位时间里读多篇文章,这决定了“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有别于阅读单篇文章,其中运用得最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比较性阅读。在对同主题的材料进行比较性阅读时,学生会不断产生疑问,又会有不同的发现,阅读的主动性会逐渐提升。两首以“风”为主题的诗,作家不同,国籍不同,呈现出各异的语言风貌:斯蒂文森的《刮风的夜晚》节奏明快,感情强烈;路卫的《别人谁也不晓得》感情含蓄、委婉。给诗取个合适的题目,就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多向的交流平台,充分展现每位学生对情感独特的把握和传达,这正是群文阅读课程的方向——“将阅读过程变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四、教学实践的反思
  儿童与诗歌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他们的想象力、纯真的童心以及自然清新的语言表达等特性与儿童诗的很多特性是相通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让童心和诗意闪烁出更夺目的光辉呢?本次导读活动旨在阅读自然主题组诗的过程中,感受儿童诗的大胆想象和新奇语言,激发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具有开创意味且有成效的做法有三。
  1.在熟悉的情境中激发读诗的兴趣
  小学生对儿童诗充满着新奇感,但也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因此,阅读材料的选择要以学生熟知的事物为描写对象,学生在阅读这些优秀儿童诗时,就会有与诗人心灵相遇的感觉,从而感受到诗的意蕴,领悟一些写法,更重要的是能发挥其潜在的诗心,唤醒其沉睡的诗意,并以最原始的童真童趣焕发出来。于是,在以自然为题材的儿童诗中,我们选择了太阳、石头和风这三种各具鲜明特征的事物,学生熟悉它们且对它们满怀深情,当这些相同主题、不同风貌的童诗都聚集在面前时,学生的诗性油然而生,阅读的兴趣就产生了。
  2.在自主的阅读中发现读诗的乐趣
  学生具有天然的、潜在的想象力,读诗就是要让他们焕发出最原始的童真童趣,进一步发展想象力。同时,学生缺乏成人一般缜密的写作构思和成熟的语言技巧。因此,在组诗导读中,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发现诗人的童心童趣童真,振开想象的翅膀;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感受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于是,我们采用自主赏读、师生共读、边猜边读、比较阅读、创想补白等阅读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学生一次次还原着诗人眼中的视像,一次次丰满着自己的想象,对于太阳、石头和风,因为扩充了想象的内涵,也就更容易领受语言的新奇和精妙。
  3.在分享的舞台上感受读诗的意趣
  读儿童诗的主旨不是培养诗人,而是要让孩子未来的生活有一点诗意。不仅是“太阳、石头和风”,任何孩子们熟悉和喜爱的事物,都可能成为他们生活感受和天然诗性对接、生命与诗意对接的桥梁,读诗的意趣也正在于此。所以,充分、自主地阅读组诗后,交流各自的发现,分享各自的感悟,这样一个敞开的、互动的交流平台,对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在每一次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时,我们都能捕捉到不同凡响的声音。读每一首优秀的儿童诗,都是一个鲜活的生灵与诗意的相遇。“让诗意随生命成长而拔节”,创生组诗导读课程的意义正在于此。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 310006 )
其他文献
摘 要:笔者代表江苏队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并作为指导教师参与了第二届比赛,总结两次比赛的经历与经验,本文主要描述了模拟上课的特点,介绍了具有“苏派”特征的模拟上课的模式,并从指导教师的角度分享指导教师模拟上课的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指导;模拟上课;苏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1-0028-02  第二届全国
经常听同事抱怨:批一叠作文本圈圈点点,总要花五六天的课余时间,耗时费力,可作文本发下后,学生并不领情,总是看看分数就作罢,有些甚至连评语都懒得看。是呀,语文教师把许多时间都花在批改作文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教师的精批细改,学生的视而不见,造成了教师人力资源的浪费、学生对写作责任感的减退。  传统的观念中,坚持“精批细改”的教师都是一些“老黄牛”式兢兢业业的好老师,他们埋头苦批,从眉批到总评,圈圈画
张化万浙江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杭州市第五、六届政协常务委员,《现代小学语文》主编,杭州市小学语文研究会副理事长。现被聘为浙江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语文学科组组长,浙江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宣首席导师。现任张化万浙派名师培养工作站站长。发表论文60多篇,编写学生和教师教育教材10多本。著有《我的语文人生》。1981年开始创设“谈
观课之前,看过薛法根老师登在杂志上的课堂实录,心里暗暗期盼着今天的课堂能精彩重现。然而,世界上真的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课堂都是动态的,不可复制的。因为学生不同,上课的环境不同,教师教学的顺序与节奏自然要随之变化。也许,这就是现场观课所不可替代的巨大吸引力吧!因为变化,因为生成,所以永远有魅力。  今天,薛老师的课演绎得别样精彩。说实在的,今天上课的学生没有我们希望的优秀和出彩,一开始总是提不
为什么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运用语文。什么时候运用?将来,也包括当下和过去。最近一段时间,“阅读本位”还是“写作本位”的讨论很热烈。站在甲方,听听很有道理;站在乙方,听听更有道理。但两个“本位”在互相打架呀!因此作为和事佬的我,息事宁人地仿造出一个说法——语用本位。  提出“语用本位”也是有依据的。《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用—语
摘 要:以象棋特色项目建设为抓手,确立走棋文化的特色发展之路,“以棋树德、以棋启智、以棋健体、乐在‘棋’中”,并从中提炼出以“积跬步 至千里”为核心价值观,让师生学会走好每一步棋的同时,学会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关键词:棋文化;彰显特色;提升品牌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61-02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致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
想象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孩童富于想象乃至幻想,正是孩童异于成人的重要特征。《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并建议“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对孩童特征的尊重和发掘。   那孩童所有意趣纷繁的想象是否都可以进入作文写作呢?答案是肯定的。问题在于特定的习作环境下,需要对学生的“想象”进行处理,以确保其有效地进入
摘 要:王岗中心小学校以“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为契机,发挥冰雪育人功能,大力开展特色校园戏冰雪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爱冰雪、爱校园的情感,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冰雪文化氛围,形成了“人人参与、项项精彩、生生发展”的学校特色。  关键词:冰雪;激情;文化;校园;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3-0034-02  雪舞冰封北国冬,色彩斑斓耀
摘 要:本文以《水平四篮球传切配合》为例,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挫折教育,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增强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挫折;篮球;传切配合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4-0035-02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日益严峻,抗压能力、受挫折
为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体现年段教学的不同要求,我们对人教版课标教材中高年级的读写训练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归纳。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中年级的读写训练点采取明线和暗线编排,呈现在文前、文中、文后的“泡泡”中,课后的思考练习题(暗线)以及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明线)。高年级的读写训练点主要呈现在导语的第二自然段、课后的思考练习题以及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例如:三年级上册读写训练点(见第53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