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批细改”中解放出来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l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听同事抱怨:批一叠作文本圈圈点点,总要花五六天的课余时间,耗时费力,可作文本发下后,学生并不领情,总是看看分数就作罢,有些甚至连评语都懒得看。是呀,语文教师把许多时间都花在批改作文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教师的精批细改,学生的视而不见,造成了教师人力资源的浪费、学生对写作责任感的减退。
  传统的观念中,坚持“精批细改”的教师都是一些“老黄牛”式兢兢业业的好老师,他们埋头苦批,从眉批到总评,圈圈画画,批改后的作文通红一片。但仔细深究,不难发现“精批细改”存在不少弊端:一是耗时费神。按一节课批5~7本算,一个班50多名学生大概要用8~10节课的时间。而小学教师一般一天只有2到3节空课,照这样计算,一叠作文本得用一周多的时间才能批完。那么教师钻研教材、参加教研活动、批改其他作业的时间哪里来?二是由于教师不能及时批改作文,等学生拿到作文本时,对作文内容已逐渐淡忘,修改作文的兴奋期已过。作文讲评错过了有效的反馈时机。三是部分学生拿到作文本后随便一看就束之高阁,教师的精批细改徒劳无功,同时也助长了学生对自己作文不负责任的态度。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那么,教师如何从“精批细改”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群体的带动作用,提高作文批改的效能呢?下面结合一些实践粗浅地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集体修改——典型引路
  
  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由于学生的知识、阅历有限,教师有时即使讲了许多修改的重要性、修改的内容和方法,学生在遇到具体文章时仍会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教师要用具体的文章作示范,进行分析指导,授生以“渔”。教师可从学生习作中选择存在普遍性问题的作文,在大屏幕上投影出来,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在大屏幕上直接修改。这个过程直观形象,能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典型批改,学生能够从中悟到作文应该怎样修改,不会束手无策。到了小学高年级,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作文布局谋篇、语言润色等方法的认识,教师还应设计专题辅导课。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人物描写,习作要求是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物。本单元学生积累了不少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言行描写、心理描写及动作细节描写。其中,细节描写方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而细节描写对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是极强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细节描写,我设计了《细节——让人物鲜活》的专题辅导课。精选学生典型习作和优秀范文,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的方法,效果还不错。
  当然,集体修改的时间和篇幅安排可以灵活一点,可以在学生修改前作示范引导,也可以在学生修改中就普遍问题共同讨论:可以是片段修改,也可以整篇修改,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自我修改——字斟句酌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务必要让学生养成自我修改的好习惯。叶圣陶先生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究竟该怎么改?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是修改作文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叶老曾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当然,也可以不出声,只在心中默默地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有些地方读起来感觉不妥,这些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可能是语句不通顺,可能是用词不恰当,可能前后连接不自然。发现有不妥之处应马上提笔修改,改完后再读,如此反复,直到感觉满意为止。
  当然,学生自我修改之前,教师应提出具体的修改要求,否则学生就会无从下手。一般修改要求有两个层面:一是常规要求,即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写错别字等常规性要求。二是特定要求,即根据作前指导提出的本次作文的具体写作要求。比如人教版五下第二组,写“童年趣事”,要求学生把经过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我根据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拟了以下几条修改要求:
  ①语句通顺,努力不写错别字。(常规要求)
  ②经过是否写清楚、写具体,是否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的真实感受。(特定要求)
  ③是否写出了“趣”。(特定要求)
  这些修改要求应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他们修改时就不会茫然不知所措。
  
  三、同伴互改——集思广益
  
  新课程非常强调学习中与同伴的合作,习作修改也同样少不了同伴的帮助。《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提出了“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的要求。同伴互改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同时在互评过程中,学生能开阔眼界,取长补短,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具体的组织方式。如,笔者发现四人小组互改比同桌互改效果要好得多。在四人小组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其他三位同学的帮助修改,不会出现同桌学生作文水平差距很大的情况。
  具体操作如下:教师根据学生写作水平的层次分组,安排一位作文水平相对较高且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组长。然后请每位学生清楚响亮地读自己的作文,其余三个仔细听,发现有不妥的地方马上指出,并讨论如何修改。若遇到争议,可请求教师帮助。这一过程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修改热情,在讨论与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认识不断提高,真正做到了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当然,在学生互改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互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另一方面随时发现学生互改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一些典型问题,应马上引导学生展开集体讨论。
  尽管小组修改的方式比较费时(大概需要一节课的时间),但经过小组互改,学生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习作以及修改的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也让教师可以真正从“精批细改”中解放出来。
  
  四、个别面批——有的放矢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会存在差异,学生的作文功底又参差不齐,个别面批可以弥补集体讲评和书面批改中的不足,点面结合,使作文批改做到有的放矢。叶圣陶先生曾指出:“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改。”但由于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篇作文都进行面批。那么,哪些作文需要个别面批呢?在教学中,我主要针对以下几类作文进行个别面批:一是思路不清、词不达意、错别字连篇的作文。此类作文若是拿出来集体批改会被批评得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失去写作的信心。因此这类作文需要教师耐心地、一句一句地帮助学生梳理。二是思路清晰、但内容不具体的作文。此类作文需要教师在如何使内容写具体的方法上作个别点拨引导。三是构思新颖、但组织材料头重脚轻的作文。此类作文教师需要对如何组织材料、突出重点方面进行个别引导。四是表达能力较强,但立意不佳、角度不对的作文。这类作文需要教师指出其不足,给他们架起继续攀登的云梯。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应该给每位学生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对于写得好或是修改后进步明显的作文,教师应及时地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写作的信心和热情。
  总之,传统的“精批细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教师应积极探索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作文批改方式和途径,从繁重而低效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其他文献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课堂里,教师应重视挖掘资源,多角度、多方式激发学生想象,让“想象”有效地推动学生品鉴古诗词意境。    一、感知,让想象清晰起来    (一)介入背景资源,创造想象支点  古诗词的品鉴离不开背景知识的铺垫,这其中包括社会大背景和人物创作背景。背景的介入应有一定的原则。  1、介入背景,取舍有度  第三届全国经典诗文朗读教学研讨会上,吴忠豪教授在评析薛法根老师的《夜雪》一课时提到了
摘 要:从1915年的成志学校到今天的成志教育,104年的清华附小秉承“无体育不清华”“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传统,弘扬马约翰体育精神,将体育作为核心课程,把“身心健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之首。学校提出“儿童站立运动场正中央”的体育育人理念,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以此来撬动学校的整体工作,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清华附小;体育;成志;儿童  中圖分类号:G633.96
小学语文课时目标的细化构建,不仅体现出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的规定。所以,课时目标的细化构建直接关乎一堂课质量的高低,关乎整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教材的单元目标、整册教材的教学目标以及学段目标能否达成。同时,课时目标也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课时目标的细化,更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立足的根基。  笔者最近听了一些小学语文课,发现教
关键词: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与教学;培训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7-0006-02  七月的海拉尔鲜花盛开、阳光明媚。在内蒙古草原最美丽的季节里, 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员们相聚在呼伦贝尔,相会在美丽的大草原,一起进行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与教学实践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何为身体功能训练?其特点都有哪些?  什么是
随着多媒体的使用,板书似乎渐渐淡出了语文课堂:不少教师在上课时要么一字不写,要么用打印好的字条一贴,要么用鼠标“潇洒”一点……最近,笔者观察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课堂,特意留心了他的板书,在细赏后,不禁感慨万千:王老师不愧为大师!  一、“画”的艺术——一笔一画总关情  【课堂观察与思考】《慈母情深》(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1.教师板书课题,并在“深”字下面打一三角符号,朗读时强调“深”重音、给“深”组
有效课堂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毋庸讳言,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许多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初见端倪。但是一些低效、无效的教学现象还是隐约可见。如有些教师不注重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实施,只把它当做“摆设”;有些课堂教学则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些课堂甚至出现课内损失课外补、主课损失综合科补的现象。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
网络语言即网上交流、游戏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这是人们为了适应现代生活快节奏和追求个性张扬的表现欲而产生的一种新奇语言,迎合了青少年追求新奇、与众不同的个性,因此在青少年中大受欢迎。网络语言的日益流行,学生大量接触不规范语言,给当前语文作文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一、 直视网络语言,了解冲击  (一) 词汇混乱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根据“先入为主”的教学经验,书写正确的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图像信息。它带有一定的讽刺性或幽默性,题材紧贴社会,多来源于生活的趣点、焦点或争议点。画家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漫画借助这种融趣味性和生活性为一体的特性,成为小学生获取信息、了解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生从小就接触各种漫画,对漫画有一种熟悉感。在作文教学中,漫画往往能凭借其熟悉的图像形式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学生想说的冲动,调动学生想写
编者按:  神话类文本该如何教学  神话类文本有别于其他体裁的文本,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决定着教学侧重点也应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但纵观多年来的教学状况,神话类文本混同于其他类文本展开教学还是主流。近年来,基于对文本类型和教学设计关系认识的逐步加深,一些教师对神话类文本的教学做了积极探索,本刊特组织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讨论。    新课程改革以后,在课标版的教材中明显增加了神话类的文本,对于这类题材比较
摘 要:笔者代表江苏队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并作为指导教师参与了第二届比赛,总结两次比赛的经历与经验,本文主要描述了模拟上课的特点,介绍了具有“苏派”特征的模拟上课的模式,并从指导教师的角度分享指导教师模拟上课的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指导;模拟上课;苏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1-0028-02  第二届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