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挫折教育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jiny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水平四篮球传切配合》为例,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挫折教育,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增强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挫折;篮球;传切配合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4-0035-02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日益严峻,抗压能力、受挫折能力下降,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克服挫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当今体育教育的一大问题。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要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实现体育教育的价值,提高当前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本文以《水平四篮球传切配合》为例,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的课程性质,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切实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增强抗挫折能力。
  一、精心设计,找准挫折教育的关键点
  根据《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第六章篮球第四节战术基础配合教学内容描述的“八年级安排对抗性游戏,通过游戏和教学竞赛,巩固提高所学技术,进行简单的进攻配合(传切配合、‘二攻一’配合)练习,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合作意识”的内容,在教学时实现挫折教育的渗透,应充分挖掘教材信息、挫折教育信息,在备课的过程中将挫折教育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为实现两者的融合提供契机。
  1.挖掘教材信息,找准技能教学切入点
  “在配合过程中切入(空切)队员要善于掌握时机,抓住防守者未能调整位置或注意力分散的空隙,突然快速起动发动进攻,或利用假动作摆脱防守者……”,挖掘教材中“防守者位置”“快速起动”“利用假动作”的信息,将信息加工、设计为“防守者不同位置、不同防守强度、不同切入技术及实战练习”等具体的教学内容。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摆脱防守的切入技术设计成五个技术动作教学,即体前变向摆脱技术教学、后转身摆脱技术教学、体前变向后转身教学、自主摆脱技术教学及“二攻一”配合教学。
  2.根据技能教学环节,发现技能与挫折的交汇点
  “当我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的阻碍,即为挫折。”挫折,心理学上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失望、痛苦、沮丧不安的情绪反应,会给人带来实质性伤害。
  “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即为挫折教育。”挖掘“受教育、遭受挫折、激发潜能”的信息,并融入实际教学内容中,让学生经历挫折的过程,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达到学生在掌握必备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当摆脱防守失败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出现失望、沮丧、厌学等情绪反应,即为挫折。根据本节课五个技能动作教学内容,发现技能与挫折融合的节点(图1),即“每个技术练习末端与下一个技术练习开始时”的节点,即为实现挫折教育的关键节点。有目的、有计划、连续地将五个技术环节教学与遭受挫折相融合,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设计中,使技术教学与挫折教育相呼应,环环相扣,紧密相连,达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受挫能力与品质。
  二、师生互动,实现技能与挫折教育两不误
  教学过程是渗透挫折教育的核心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语言、情感交流、设疑提问、评价小结等教学手段,逐步实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
  1.巧设疑妙迁移,激发学习兴趣
  开始热身部分,通过提问“学习生活中遇见挫折,我们的处理方式有哪些?”“体育课堂中遇见困难,怎么办?”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提高部分,让学生不断经历教学过程中的挫折,体会克服挫折的态度与方法。结束放松部分,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问,最后由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体会(知识、情感态度、方法)。整堂课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引导学生思考“学技术→受挫折→克服挫折”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经历“此路不通,换一条路走”“一个方向走不通,换个方向走”“一条路走不通,尝试其他路走”的课堂体验,达到从课堂知识迁移到生活实际的教学目的。
  2.专业术语通俗化,提升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术语提炼为“通俗易懂”“口语化”“正能量”的语言。本课将“体前变向摆脱”通俗化为“此路不通,换一条路走”;将“后转身摆脱”通俗化为“一个方向走不通,换个方向走”;将“体前变向后转身摆脱”通俗化为“一条路走不通,尝试其他路走”等,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在学技术的同时主动学会思考“受挫折”与“克服挫折”的联系,达到在技术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目的,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图2)。
  3.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与学无缝衔接
  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置悬疑、初步感受、教师引导、实践练习、归纳提升、巧妙迁移等环节,引导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树立正确面对挫折的心态,能够运用“此路不通,换一条路走”“一个方向走不通,换个方向走”“一条路走不通,尝试其他路走”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达到步步提升的教学目标,使体育技能与挫折教育无缝衔接,最终实现挫折教育从体育课堂走向生活,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总之,只有充分研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综合考虑育人内容、节点、方式,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既育体又育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图像信息。它带有一定的讽刺性或幽默性,题材紧贴社会,多来源于生活的趣点、焦点或争议点。画家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漫画借助这种融趣味性和生活性为一体的特性,成为小学生获取信息、了解生活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生从小就接触各种漫画,对漫画有一种熟悉感。在作文教学中,漫画往往能凭借其熟悉的图像形式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学生想说的冲动,调动学生想写
编者按:  神话类文本该如何教学  神话类文本有别于其他体裁的文本,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决定着教学侧重点也应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但纵观多年来的教学状况,神话类文本混同于其他类文本展开教学还是主流。近年来,基于对文本类型和教学设计关系认识的逐步加深,一些教师对神话类文本的教学做了积极探索,本刊特组织一组文章,供大家学习讨论。    新课程改革以后,在课标版的教材中明显增加了神话类的文本,对于这类题材比较
摘 要:笔者代表江苏队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并作为指导教师参与了第二届比赛,总结两次比赛的经历与经验,本文主要描述了模拟上课的特点,介绍了具有“苏派”特征的模拟上课的模式,并从指导教师的角度分享指导教师模拟上课的心得与体会。  关键词:指导;模拟上课;苏派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1-0028-02  第二届全国
经常听同事抱怨:批一叠作文本圈圈点点,总要花五六天的课余时间,耗时费力,可作文本发下后,学生并不领情,总是看看分数就作罢,有些甚至连评语都懒得看。是呀,语文教师把许多时间都花在批改作文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教师的精批细改,学生的视而不见,造成了教师人力资源的浪费、学生对写作责任感的减退。  传统的观念中,坚持“精批细改”的教师都是一些“老黄牛”式兢兢业业的好老师,他们埋头苦批,从眉批到总评,圈圈画
张化万浙江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副会长,全国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杭州市第五、六届政协常务委员,《现代小学语文》主编,杭州市小学语文研究会副理事长。现被聘为浙江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语文学科组组长,浙江省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宣首席导师。现任张化万浙派名师培养工作站站长。发表论文60多篇,编写学生和教师教育教材10多本。著有《我的语文人生》。1981年开始创设“谈
观课之前,看过薛法根老师登在杂志上的课堂实录,心里暗暗期盼着今天的课堂能精彩重现。然而,世界上真的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课堂都是动态的,不可复制的。因为学生不同,上课的环境不同,教师教学的顺序与节奏自然要随之变化。也许,这就是现场观课所不可替代的巨大吸引力吧!因为变化,因为生成,所以永远有魅力。  今天,薛老师的课演绎得别样精彩。说实在的,今天上课的学生没有我们希望的优秀和出彩,一开始总是提不
为什么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运用语文。什么时候运用?将来,也包括当下和过去。最近一段时间,“阅读本位”还是“写作本位”的讨论很热烈。站在甲方,听听很有道理;站在乙方,听听更有道理。但两个“本位”在互相打架呀!因此作为和事佬的我,息事宁人地仿造出一个说法——语用本位。  提出“语用本位”也是有依据的。《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用—语
摘 要:以象棋特色项目建设为抓手,确立走棋文化的特色发展之路,“以棋树德、以棋启智、以棋健体、乐在‘棋’中”,并从中提炼出以“积跬步 至千里”为核心价值观,让师生学会走好每一步棋的同时,学会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关键词:棋文化;彰显特色;提升品牌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61-02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致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
想象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孩童富于想象乃至幻想,正是孩童异于成人的重要特征。《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并建议“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对孩童特征的尊重和发掘。   那孩童所有意趣纷繁的想象是否都可以进入作文写作呢?答案是肯定的。问题在于特定的习作环境下,需要对学生的“想象”进行处理,以确保其有效地进入
摘 要:王岗中心小学校以“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为契机,发挥冰雪育人功能,大力开展特色校园戏冰雪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爱冰雪、爱校园的情感,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冰雪文化氛围,形成了“人人参与、项项精彩、生生发展”的学校特色。  关键词:冰雪;激情;文化;校园;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3-0034-02  雪舞冰封北国冬,色彩斑斓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