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读》主题写作的设计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unhui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选读》属于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著作,我们学习的目标是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力求能够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能够对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和文化现象作出分析和解释,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学会与经典的交流和对话,提高自己的思考、交流能力和认识水平。
  鉴于以上的教学目标,笔者从写作的角度设计了如下与当代社会文化、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以作文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辩证地思考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设计一]
  “中庸”是儒家的处事原则,主要指折中、适当、不走极端。二程有如是的解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它的内涵之一就是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
  比如,工作学习时人们主张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听信他人意见时,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于压力,人们认为适当的压力对人有促进作用,而过大的压力则会阻碍人们的行动能力;在草原上,狼群和鹿群要保持合适的比例,不然,不是家畜遭到狼的捕杀,就是草原被过度繁衍的鹿群破坏。看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把握好最佳的尺度,做到合情合理,就比较完美了,这正体现了古人的处事智慧,也就是中庸之道。
  请联系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以“完美就是找到最佳的尺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文体不限。
  [设计二]
  有人问:“以德报怨,何如?”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说要以正直来回报仇怨,以恩德来回报恩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现象都有所存在。
  济南出租车司机刘彦友被劫匪捅了两刀,制服歹徒后,在医院救治时,刘彦友夫妇却为在搏斗中受伤的歹徒垫付了医疗费。有媒体发表评论指出,这个看似平凡的举动,无意间为社会作了以德报怨的完美示范。刘彦友的行为在社会上也引发广泛的争论。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当我们买到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时,我们会向工商部门反映,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当我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侵害时,我们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这就是以直报怨。
  《诗经》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矣。”秉高尚德行之人,必然以德报德。“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以德报德应是我们行事为人的准则,应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它使我们的人性得到升华,使世界更加美好。
  你是如何看待以上几种处世原则的呢?请你选取适当的角度,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设计三]
  《论语》中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名言,儒家提倡在生命和仁义不可兼得时,要能“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但是这并不是要我们看轻生命。舍生取义、见义勇为是英雄,见义智为亦英雄。成都军区某团士官谭青松以最小代价擒获公安部门挂牌通缉的杀人抢劫在逃犯,以“见义智为”高票当选“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引起广泛关注。一位网友在网上留言:流血牺牲是见义勇为英雄,智取也是见义勇为英雄。见义智为是见义勇为的延伸,在特别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心目中的“全国见义勇为英雄”,不一定非得要以付出生命和惨烈的伤痛为代价。
  这启示我们,在危境时要运用智谋,既能维护社会正义同时又能保全宝贵的生命,见义智为应该是当代英雄的行为。请以“见义勇为的时代思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800字左右。
  [设计四]
  什么是快乐?孔子认为颜回在学习中得到了快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这样描述自己的快乐生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和颜回在执守心灵中得到了快乐。
  我们都知道一个富翁和渔夫的对话。渔夫吃饱喝足就晒太阳,富翁告诉他要多打渔,买大船,做个富人,然后再去享受阳光的快乐。渔夫说,我已经在享受阳光的快乐了。渔夫和富翁是两种不同人生观的代表,前者以自适为乐,后者以追求财富为乐。但二者的快乐都是尊重了内心的需求。
  那么,你在生活中感受到快乐时,是否尊重了内心的需求呢?请以“我的快乐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800字左右,文体不限。
  [设计五]
  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这样一种世界观。当今时代,我国又提出了“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孔子虽然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思想家,但其思想却时时闪现着人道主义的光辉。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思想,“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为政以德”的治国理想等,都表现出孔子对于人的关怀、自护和尊重,体现了孔子的人道主义理想。
  我们主张用现代的观念解读孔子,学习孔子的智慧,对于《论语》中的人道主义理想,你有什么看法?请选取适当的角度,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设计六]
  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很科学,谈话的氛围也很和谐,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扬长避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
  颜回描述孔子对他的教育和引导是“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使他“欲罢不能”;孔子在教育子路和冉有时根据不同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受益匪浅;子贡认为自己不如颜回,孔子据实给以评价,认为他确实不如颜回,以此来激励子贡更加努力。《沂水春风》一篇的谈话就是孔子教育学生的一个完美的场景呈现,和谐的氛围、民主的方式、启发式的问题、畅所欲言的学生,让我们看到了理想的教与学的模式。
  作为学生,在你的学习生涯中,有过怎样愉快的学习经历、曾经得到过怎样的受益匪浅的教诲呢?请以“我难忘的学习经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800字左右。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菱湖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鲁迅作品除具有极高思想性外,还有许多的“读点”,经久耐读,越读越有“味道”。笔者以为不妨让学生先从捕捉对象的特征、重视细节的特殊作用上加以品读。至于它们内在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含义,是可以随着学生人生观察和体验的不断增加、随着学生社会知识和历史知识的逐渐丰富而不断深化的。  【关键词】鲁迅作品 教学 人物 心态 乐趣    凡是读过中学的人,对孔乙己、阿Q、祥林嫂,这些鲁迅作品中的影像不会陌生
【摘要】新课程对语文的人文性内涵作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也增加了相应的文学作品。对于语文的文学教学,我们立足生本,挖掘文本,本文分别从区别文体,梳理特点;知人论世,确定情感;联系语境,品味词句;立足文本,分析技巧;巧用试题,领悟读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文学教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关键词】区别文体 知人论世 联系语境 立足文本    现在很多语文专家针对文学教学内容确定的问题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是文学
【摘要】母爱是人一生中巨大的精神源泉,本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命体验,阐释了人间至真至纯的真情,由此,笔者告诫自己的学生们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关键词】母爱 亲情 珍惜    我常想,微笑该是一种生命的常态,那相聚的幸福是微笑,那执手的和谐是微笑;那回眸的百媚是微笑,还有那心灵的抚慰,那生命的顾盼也是微笑;江涛海浪、雪峰云霞难道不是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美丽笑靥吗?但有一种微笑却是世间最美的容颜,她
【摘 要】电视连续剧《我的兄弟叫顺溜》讲述了一个名叫“顺溜”的农村青年被其司令员陈大雷培养为战斗英雄的故事。这一故事体现了某种教育教学新理念、暗含着教师的某些教育方法与技巧: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胸怀;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关键词】教育教学新理念 教育方法 教育技巧    2009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很多电视台都在热播着电视连续剧《
【摘 要】作文教学特别要处理好生活与阅读的关系:我们要强调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同时要关a注阅读,重视从教材中汲取营养。  【关键词】作文教学 生活 阅读 教材    一、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泉眼  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这是共识,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十分严重,作文
“致广大而尽精微”是《中庸》中的一句话,原意为善问好学,达到宽广博大的宏观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这是一种极高明的和谐。天地万物的和谐是中庸的内在追求和目标境界。在万事万物和谐统一的表层状态下又必然蕴涵着中庸的理性精神,所以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所追求的是一种有原则、有标准的和谐境界。“尽精微”的目的是为了“致广大”,而“致广大”的结果又促进了“尽精微”。因此“广
关键词:加拿大;教师教育;学术型硕士;研究方法类课程;课程设置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彰显了国民教育的最高发展水平。《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再次重申要提升教师培养规格层次,夯实国民教育保障基础[1],将教师教育提升至硕士层次已是我国教师培养的重要趋势。  我国现行教育类硕士研究生的課程通常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
[摘要]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有效可行的方法,主要从诗歌音韵美的角度来加强诵读的美感指导,以期达到让学生喜爱中国古典诗词的目的,鉴于本人学识水平有限,理论深度不够,敬请大家斧正。  [关键词]诗歌诵读 音韵美 音义结合    郭沫若说:“命泉中流出来的音响,心琴上弹出的曲调,生的颤动。灵的喊叫。那便是真诗,好诗。”此言以“音响”和“曲调”说明诗的语言形式应
【摘 要】注重诵读,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再辅以写作训练,又培养了学生联想想象能力,对文本的解读由浅入深,从而实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由外在的语言到内在的人物精神品质的把握的目标。  【关键词】诵读 语感 写作 联想想象能力 人物精神品质    俗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教授《赤壁赋》时强化诵读,从节奏到情感,让诵读贯穿文言文阅读鉴赏的全过程:首先,让学生结合注释、查字典词典默读文本,疏通大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现状;发展趋势;不丹  不丹王国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东北西三面与中国接壤,南部与印度毗邻。虽然与中国还未建交,但中不始终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不丹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同南亚地区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当前,中不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仍存有大量空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探索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值得探究。一、不丹的高等教育发展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