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称谓大全——谦称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n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谦称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又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寡得之人)、不毂(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这些谦称都可译成”我”。
  另一种是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这种词都是双音节合成词且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号。
  微:微臣。
  卑:卑职。
  二是用动词来修饰,以行为来表示谦下,常见的有:
  窃:窃思、窃念、窃闻。(“窃”可译为私下私自)、
  伏:伏惟(趴在地上想.在下对上或晚辈对长辈陈述想法时用)、伏闻。(“伏闻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
  三是用名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兄长用“家”,“家父、家君、家尊、家严”都可用于称自己的父亲;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家兄”是称自己的哥哥。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舍弟”就是自己的弟弟,“舍侄”就是自己的侄辈。“家”、“舍”都可译成“我的”。
  这些谦称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种情况基本不用了,第二种情况还有部分仍在用。
其他文献
引言  “罢了”“而已”这类双音节语气词,有人称为短语词。孙锡信先生在他的语气词研究专著《近代汉语语气词》一书中,参照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的“短语词”概念,将“语气短语词”的概念定义为“在形式上表现为词组(短语),而在功用上相当于一个词”的“大于一个词的表语气的形式”。   “罢了”和“而已”有各自不同的来源。杨伯峻《古汉语虚词》一书中,说“而已”连用等于“耳”,为表限止的语气词,口译为“
对中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直接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实际上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涉及到与语言有关的许多方面,诸如语境、思维、心理素质等等,其中尤其是心理素质和口语交际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消除他们在口语交际训练中的心理障碍。  下面我就口语交际训练中学生出现的几种心理障碍谈些自己的做法:    一、针对无所谓心理,重在提高思
针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种草养羊"富民工程与肉羊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优势以及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基于湘西州"种草养羊"富民工程建设与肉羊产业发展所应遵
绝大多数微生物在演化过程中对环境和生态压力进行选择形成了具有轮廓清晰的细胞壁,是外部环境和原生质体间的界线,具有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抗膨压、作为分子筛
描记采于贵州省荔波县一洞穴的金线鲃属一新种,以其口须特别长而粗命名巨须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hugeibarbus Li,Ran et Chen sp.nov.该种头后急剧隆起,外形与广西东兰的高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捷的手性配位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地表水中氧氟沙星及其手性异构体的方法,并研究了常见金属阳离子(Ca2+、Mg2+、Fe3+、Zn2+)和腐殖酸(HA)对二者分离的影响。
古今字、通假字是长期困扰中学语文教学而语文界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由于二者关系错综复杂,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在字形、字义及读音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都给语言工作者的实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姜黄属中草药郁金和姜黄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郁金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大根香叶烯D、姜黄二酮和大根香叶酮;姜黄挥发油的主要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它处于语言的最底层,是最稳定的语言成分。因为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那就意味着所有的双音节、多音节语素是不能拆开的。如果拆开,要么不能表示意义,要么表示与语素的整体意义毫无联系的意义。  语素是不能再切分的,这只是一条基本原则。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有一种例外的语言现象,那就是“音节语素化”现象。所谓音节语素化现象,就是指一些本来不表义的
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令人尴尬的场面:不少语文成绩好的学生在招生、就业面试时,或张口结舌,或辞不达意,或仪态欠佳,引起招生或用人单位对学生语文成绩(分数)的怀疑。这种局面,不能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