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独微型块茎胚性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及遗传稳定性研究

来源 :中草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fa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影响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微型块茎胚性愈伤组织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多种因素进行探讨,并从形态学、生理学、DNA量以及光合特性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方面对其冻后再生苗的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微型块茎及其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诱导,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通过检测包括总叶绿素量、可溶性蛋白量、可溶性总糖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植物生理指标,并采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对遗传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最佳的黄独微型块茎胚性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条件:室温下将黄独微型块茎胚性愈伤组织块转入MS+2 mg/L KT+0.5 mg/L NAA+0.5 mg/L 2,4-D+0.3 mol/L蔗糖的培养基中预培养1 d。预培养后的胚性愈伤组织块在(25±1)℃下转入装载液(MS+2 mol/L甘油+0.4 mol/L蔗糖,p H 5.8)中处理20 min,再用100%PVS2于0℃脱水40 min。脱水后将材料转入铝箔条上的PVS2小滴中,液氮冰冻后迅速将材料转入冷冻管中(装满液氮)。投入液氮罐保持1 d后,取出铝箔条,浸入37℃洗涤液(MS+2 mg/L KT+0.5 mg/L NAA+0.5 mg/L 2,4-D+1.2 mol/L蔗糖,p H 5.8)中,胚性愈伤组织块脱落后,室温下再用新鲜洗涤液对其洗涤3次,每次10 min。洗涤后的材料接入分化培养基(MS+2 mg/L KT+0.5 mg/L NAA+30 g/L蔗糖+5 g/L琼脂粉)中,暗培养2 d后转到12 h/d的光周期中培养,细胞存活率达89%以上。黄独微型块茎胚性愈伤组织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后的再生苗与胚性愈伤组织常温再生苗在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的DNA量也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结论建立了黄独微型块茎胚性愈伤组织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技术体系,其再生植株经检测无遗传变异,为薯蓣属植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中的活动设计要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在分析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后,选择学生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与
美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度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
目前,我国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小
后进生的转化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知识的掌握不好,很容易形成后进生,尤其是数学,要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尤其注意对数学后进生的转化。  由于农村小学的教育环境相对落后,后进生也相对多一些,他们努力学习的思想观念淡薄,学习兴趣缺失。因此,要切实有效地进行后进生的转化。成功地转化后进生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运用方法之一。教师让学生多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学生要掌握运用语言文字这个工具,离开了读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