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省级统筹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xin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上海于2010年9月8日召开市教育工作会议,正式颁布了《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上海规划纲要》)。市委市政府把贯彻全教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当做重大政治任务,以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以27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和《上海规划纲要》提出的十大教育综合改革重点试验项目、十大重点发展项目为抓手,落实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教育规划纲要》落到实处。
  
  一、建立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加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统筹协调
  
  成立由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和副市长沈晓明任双组长,市教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24个委办局领导为成员的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确定2011年度的16个重大议题,建立每月例会制度。对涉及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全体成员单位协调的重大问题,召开全体会议议决;对涉及某一类或某一方面教育、需要部分成员单位协调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议决。会后由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纪要至各成员单位及有关单位,各单位及时落实相关工作。该项工作机制使《教育规划纲要》的每一项任务都得到了落实。
  领导小组成立后,已召开三次全体会议和七次专题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了《上海规划纲要》的任务分工方案,之后我们把目标分解为166项任务,以市委市政府发文的形式明确了80多个委办局的责任,在全社会形成了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合力。第一次专题会议研究了高校基本建设与布局结构调整问题,明确尽快批准实施上海医疗器械专科学校、上海出版印刷专科学校和上海音乐学院3所高校的新校区拓展项目和9个与高校内涵建设相关的基建项目,为“十二五”时期高校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保障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上海市委市政府不断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切实保证教育优先投入。一是确保2012年教育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到15%。二是在2010年安排10亿元启动资金的基础上,“十二五”再安排140亿元,用于推进《上海规划纲要》提出的十大工程。三是坚决落实国家增加教育经费的相关政策,对全市外资企业统一征收教育费附加,在全市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制定土地出让金收入按一定比例用于教育投入的相关政策。
  上述教育经费将重点向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项目倾斜,并从“大教育”角度出发,统筹考虑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需求。同时,进一步完善投入产出的绩效评估办法,提高投资效益。预计到2012年市区两级财政教育投入将达到565亿元,这将为未来上海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三、统筹规划和资源配置,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根据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的精神,召开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本市常住人口子女学前教育和看护全覆盖。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市级财政转移支付,重点支持经济困难、人口导入的郊区,农村薄弱学校和困难群体,实现47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接受免费义务教育。这将进一步提高上海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水平。
  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要求,以“扶需、扶特、扶强”为原则,按照“不同的目标定位、不同的政策支持、不同的考核评价”的工作思路,推进高等学校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改革,形成了“校校有支持、校校有特色、校校有发展”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出台《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在确保“985”高校三期配套投入的基础上,加强地方高校内涵建设,首期启动经费已经到位。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针对医改和教改的需要,积极推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合改革试验”,2011年已招收702名研究生(住院医师)。启动行业高职院校提升计划,支持高职院校与名企联合办学。这些措施的出台,进一步增强了高校服务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的意识和能力。
  
  (责任编辑:肖方)
其他文献
五、不厌不倦,堪为师者风范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一位教育家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品质。至少从中学时代开始,陈友松就发愤求学。何怀斌曾是陈友松就读博文书院时的同学。何怀斌说:“像他那样发愤用功的人,真是少见。”  一日午休,其他同学都在户外踢球玩耍,只有我们二人还在教室苦读。饭后思困,陈友松恼怒自己读不进去,就用拳头敲打自己的脑袋,却不小心打在玻璃上,拳头和手臂都被玻璃碴儿剐得鲜血直流,疼痛钻
编者按:“校本教研”是这十多年来我国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积极开展和推进的一项工作。校本教研与我国一贯的教研是什么关系?校本教研有何特点?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诸如此类问题,仍是现今大家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本期《热点争鸣》特邀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洁研究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张丰副主任、四川成都七中初中校杨斌校长为大家谈谈校本教研的应然与实然之道,以推进校本教研,切实深化教研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第一、二单元“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均属于计算教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一直以来是学生们从中年级向高年级数学学习迈进的门槛。数的范围的扩展,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基础知识,关注学习细节,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与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以这两个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开展集体备课,指导教师明确目标、抓住数学学科特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感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这些耳熟能详的词句都在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对于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感恩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感恩的道德情感理论认为,感恩具有计量功能、激发功能和强化功能。就是说,当个体意识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是有意为之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时,就会产生感恩体验;这种
在绩效工资背景下,为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学校中层干部职数,某地教育局于暑假依据规范后的学校中层职数比例对学校中层干部进行了重新申报、竞聘调整工作。在得知竞聘消息后,学校领导开始通知、动员手下的原得力中层干将或骨干教师参加申报、竞聘。可是,结果却令人意想不到。  各个学校的很多原青年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对中层申报避而远之,他们都想利用这次重组重聘、精简职数之际,迅速脱身于中层之列。于是,校长亲自去
《中国教师》:班老师,在中小学生中为什么会频频出现学生自杀这样极端的案例呢?  班建武:出现这样极端的事情令人非常痛心。在痛心之余,需要我们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极端的事情。对于这一问题,网上已经有很多解读。但是我想,对于这一问题的反思,一方面需要考虑当代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及文化特点,另一方面也需要着重审查当前教育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现状。就心理文化层面而言,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其突
时常碰到学生和家长发生冲突的情况 。比如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当着我的面跟妈妈爆发冲突,看得出来,他们母子之间平时就积累了不少怨气。有几个学生在做创意写作课题时提到对妈妈的不满,并且拒绝调和。还有一个学生在美国读高中,好几次在微信上把妈妈“拉黑”。  我特别想告诉那些不断跟孩子爆发冲突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跟孩子建立好沟通的通路,如果家长说孩子不听,别人说孩子就听,那就不是“对错”
近年来,一些有关青少年因各种心理问题而导致的伤害事故常见诸报端。面对惨痛的事实,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威海市实验中学对此高度重视,全方位地开展了生命教育。    一、校本教研:提升教育境界    学校组建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选拔了各学科骨干教师,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开设了系列校本课程。如《生命如歌》以生命
山东省日照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日照市青年作协副主席代士晓  教师育人终日疲惫,  学生告状回回都对,  工资不高还要交税。  从早到晚比牛还累,  一日三餐时间不对。  一时一刻不敢离位,  下班不休还要开会。  迎接检查让人崩溃,  天天学习考核没份儿,  晋升职称年年被退。  囊中羞涩尽孝流泪,  抛家舍业愧对儿女,  满面沧桑见人惭愧。  百姓还说我们受贿,  青春年华如此狼狈。    《中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以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然而,长期以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只注重学生体能和技术的培养与提高,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越,许多学生从小就被溺爱,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导致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