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也要上好心理辅导课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要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以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然而,长期以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般只注重学生体能和技术的培养与提高,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优越,许多学生从小就被溺爱,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导致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心理障碍,这既影响了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也造成了他们体育学习的困难。
  因此,新的形势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提出了以下两点要求。其一,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突破体育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更好地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其二,对体育教师而言,不仅要上好体育课,更要当好一名心理辅导教师,帮助体育学困生走出心理障碍,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些学困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呢?本文旨在从小学生心理引导的角度,对如何突破小学体育学困生的心理障碍进行一些浅析。
  一、体育学困生的定义
  学者王德明曾指出:所谓体育学困生,即指那些智力、体能水平发展正常,但达不到体育教学要求的学生。不过,经体育教师耐心和正确地引导,这些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能克服困难,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体育学困生的心理
  对于小学生来说,体育学困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是各不相同的,他们的表现形式也呈多样性。就一般情况而言,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1.心胸狭隘、抑郁寡欢
  有些学生心胸不够开阔、少言寡语、不爱谈笑,这一般属于个性特点,对生活和学习并无太大妨碍,人际关系也不会有太多的问题。但严重的心胸狭窄、不能容人、敏感多疑、抑郁寡欢,常为一些小事而耿耿于怀,终日忧心忡忡、孤独无言的学生,通常表现为不喜欢与其他学生一起进行体育运动,且进行集体运动时容易与其他学生发生摩擦,从而变得越来越不喜欢体育运动,最终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抗拒的心理。
  其实,形成这种不正常心理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是家庭生活不幸福或受过重大的挫折、受到过不公正的对待等。例如,本校四年级的学生小李。他在篮球课上进行多人小组自由运球练习时,全程都一个人拿着篮球自己练习,即使累了也不让同组的其他同学练习。于是,其他学生跟体育教师反映情况,体育教师便提醒他:同组的学生要一起练习,不能自己一个人拿着球不放。之后,学生小李就不高兴了,气冲冲放下球,不参加练习了。
  2.自卑怯懦、退避畏缩
  自卑感是自我评价偏低,同时又感到无能为力,失去自信心的心理状态。由于过分自卑,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所以表现为不愿意甚至害怕与人交往,说话吞吞吐吐,行动遮遮掩掩,做事畏畏缩缩;喜欢独来独往,幽然独处,经常沉湎于幻想之中,从幻想中求得自我满足。一般而言,体育学困生,尤其是能力性和整体性方面的学困生由于身体素质较差,在体育课程中学习成绩长期落后,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长此以往就容易产生对体育运动的厌恶。
  例如,本校三年级的学生小卢。他父母都是篮球体工队出身,个人素质较高,很注重对小卢的教育,在小卢成长的过程中倾注了不少的心血。然而,学生小卢在体育课上却表现得异常内向、特别胆小,从不主动举手发言,且在练习时很少与同伴一起交流,常常畏缩、退避。有一次在篮球传球练习中,体育老师让他出来作展示,但他怎么也不肯出来展示。原来,小卢的妈妈对他期望过高、要求太严,并把自己的想法、愿望强加给小卢,小卢一出现问题或达不到要求,轻则批评、否定,重则训斥、指责、打骂。在这种威压之下,频繁的挫折感严重地损害了小卢的自信心,因此他感到无助、变得自卑,以致缺乏自信。
  3.对立破坏、自暴自弃
  心理学认为,任何使痛苦或不快得不到排除的因素都可叫作挫折。对立破坏、自暴自弃是个人屡遭挫折引起不满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反常心理。学生表现是:不怎么爱上体育课,喜欢和教师对立;不仅不积极参与课堂上的活动,还经常扰乱课堂。具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家长的溺爱,养成了他们的逆反心理。
  例如,本校三年级的学生小李。在体育课上,当老师讲解、示范时,小李不但不认真听讲,还口出怪音、做滑稽表情或怪异动作,引其他学生发笑。到了小组练习时,体育委员发出行动指令,小李不是故意不执行,就是行动迟缓,甚至做出相反的动作,还不好好地与其他学生合作,影响其他学生正常上课。
  三、体育学困生的教育
  要正确解决体育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就要针对其心理问题的不同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引导和教育,从而正确地解决问题。
  1.用“捆绑”游戏解除自闭心理
  有些体育学困生平时不爱说话,不愿与人交谈,性格比较内向,甚至有点自闭,很少能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一点笑容。针对这样的学生,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要多加引导,多做有趣的游戏,以便先放松他们的精神,再充分发挥集体作用,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加强交流,促进体育学困生与其他学生的交往。
  例如,本校三年级的一个女学生。她平时不爱说话,也不喜欢与人交往,体育学习成绩较差,所以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两人三足”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我发现她绑丝带又快又漂亮,这说明她的自理能力较强。但在做游戏时,她的动作不够大胆,放不开手脚,与其他学生的配合难以协调。我见此情况,便亲自给她指导,还让与她同组的学生积极地配合她。这样,经过几次练习后,她与其他学生的配合越来越默契,最终还赢得了小组的胜利。游戏结束进行总结时,我还特地表扬了她,并请她出来展示绑丝带的方法。就在那时,她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课后,还有学生向她请教绑丝带的方法。通过“捆绑”游戏,这个女学生渐渐地活泼、开朗了,其自闭心理慢慢地消除了。
  2.用精神的力量消除自卑心态
  小学生的内心非常脆弱,尤其是有自卑感的孩子,他们往往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失败、害怕面对挑战等。因此,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给予其精神上的鼓舞。其实,给学生一点鼓励,就会给其带来安慰与快乐,甚至是激动与兴奋,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某些事物的兴趣。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在体育教学中,这种精神的力量对于一些体育学困生非常有效。   例如,本校四年级的一个男学生。他长得较胖,体育活动能力较差。在练习垒球投掷时,方向偏了,距离又近,之后反复投了几次,成绩仍不理想。这时,在周围旁观的几个学生开始窃窃私语甚至讥笑他。见此情景,我及时地制止了那些学生的行为,并对他们说:“虽然他投得不远,但他这种勇于面对挫折、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品质是值得大家学习的,请大家为他鼓掌加油啊!”听了我的话后,那几个学生以及旁边围观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为他喊起了“加油!加油!”在同伴的鼓励声中,那个男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终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时,操场上立刻响起了最热烈、最真挚的掌声。最后,那个男学生转向其他学生,面带微笑地向大家深鞠一躬。从那以后,我每次上体育课都采取不同的方式给那个男学生一些鼓励,还特意安排几个学生与他多接触、多沟通。经过一段时间后,那个男学生终于不再自卑了。
  3.用循循诱导化解自暴自弃
  一些学生具有对抗性格且自暴自弃,这往往是由于家长的溺爱,使他们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环境中成长,没有应有的引导教育,从而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以致形成了学生的叛逆抗拒性格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对于这样的学生,既不能顺从迁就,也不能过于急躁,更不能以暴制暴,必须采取循循诱导的方法逐步地调整和化解。
  例如,我在分腿腾越跳山羊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并给每个小组设计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还预先向学生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就在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跳跃时,有个学生就是不愿跳。我问他为什么不跳,他说:“那么高,我跳不过去。”我说:“你先试一下。”可他还是不愿跳。这时,我进一步做引导工作,我说:“那你就从最矮的山羊开始跳。”于是,那个学生开始动心了。可当他试跑到山羊跟前时还是没有跳。我没有气馁,继续引导。我在最矮的山羊下面加高了踏跳板,然后说:“来吧!你肯定能行!深呼吸,跳一个。”这次,那个学生终于跳过去了,并且在我的鼓动下连续完成了几个动作。当我给他放低了踏跳板时,他仍然顺利地跳过去了。于是,我和大家一起为他鼓掌喝彩:“好样的!你跳得真棒。”有了这一次的成功,那个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精神状态也好起来了。在接下来的练习中,他的胆量越来越大了,也愿意和体育老师配合了。
  确实,“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每位体育教师在面对具有各种心理障碍的学生时,只有具备足够的耐心、信心和细心,并如同父母一般的慈祥、温情和细腻,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健康且全面地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三路小学)
  (责任编辑:陈晓玲)
其他文献
《中国教师》:关于确保中小学校车安全性的问题至少从2000年就开始提,包括您在内的很多专家都做了呼吁,但直到现在问题解决得并不很理想。提高中小学校车安全系数这件事落实起来是不是很难?您觉得落实不力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袁桂林:是很难,首先是法律和相关管理制度的空白。校车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需要构建的系统比较复杂,不是单一部门能够驾驭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公安部门、交通部门、学校、家长乃至社会的投入
五、不厌不倦,堪为师者风范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一位教育家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品质。至少从中学时代开始,陈友松就发愤求学。何怀斌曾是陈友松就读博文书院时的同学。何怀斌说:“像他那样发愤用功的人,真是少见。”  一日午休,其他同学都在户外踢球玩耍,只有我们二人还在教室苦读。饭后思困,陈友松恼怒自己读不进去,就用拳头敲打自己的脑袋,却不小心打在玻璃上,拳头和手臂都被玻璃碴儿剐得鲜血直流,疼痛钻
编者按:“校本教研”是这十多年来我国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积极开展和推进的一项工作。校本教研与我国一贯的教研是什么关系?校本教研有何特点?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诸如此类问题,仍是现今大家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本期《热点争鸣》特邀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洁研究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张丰副主任、四川成都七中初中校杨斌校长为大家谈谈校本教研的应然与实然之道,以推进校本教研,切实深化教研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第一、二单元“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均属于计算教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一直以来是学生们从中年级向高年级数学学习迈进的门槛。数的范围的扩展,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基础知识,关注学习细节,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与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以这两个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开展集体备课,指导教师明确目标、抓住数学学科特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感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这些耳熟能详的词句都在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对于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感恩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感恩的道德情感理论认为,感恩具有计量功能、激发功能和强化功能。就是说,当个体意识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是有意为之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时,就会产生感恩体验;这种
在绩效工资背景下,为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学校中层干部职数,某地教育局于暑假依据规范后的学校中层职数比例对学校中层干部进行了重新申报、竞聘调整工作。在得知竞聘消息后,学校领导开始通知、动员手下的原得力中层干将或骨干教师参加申报、竞聘。可是,结果却令人意想不到。  各个学校的很多原青年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对中层申报避而远之,他们都想利用这次重组重聘、精简职数之际,迅速脱身于中层之列。于是,校长亲自去
《中国教师》:班老师,在中小学生中为什么会频频出现学生自杀这样极端的案例呢?  班建武:出现这样极端的事情令人非常痛心。在痛心之余,需要我们去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极端的事情。对于这一问题,网上已经有很多解读。但是我想,对于这一问题的反思,一方面需要考虑当代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及文化特点,另一方面也需要着重审查当前教育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现状。就心理文化层面而言,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其突
时常碰到学生和家长发生冲突的情况 。比如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当着我的面跟妈妈爆发冲突,看得出来,他们母子之间平时就积累了不少怨气。有几个学生在做创意写作课题时提到对妈妈的不满,并且拒绝调和。还有一个学生在美国读高中,好几次在微信上把妈妈“拉黑”。  我特别想告诉那些不断跟孩子爆发冲突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跟孩子建立好沟通的通路,如果家长说孩子不听,别人说孩子就听,那就不是“对错”
近年来,一些有关青少年因各种心理问题而导致的伤害事故常见诸报端。面对惨痛的事实,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学校教育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威海市实验中学对此高度重视,全方位地开展了生命教育。    一、校本教研:提升教育境界    学校组建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选拔了各学科骨干教师,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开设了系列校本课程。如《生命如歌》以生命
山东省日照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日照市青年作协副主席代士晓  教师育人终日疲惫,  学生告状回回都对,  工资不高还要交税。  从早到晚比牛还累,  一日三餐时间不对。  一时一刻不敢离位,  下班不休还要开会。  迎接检查让人崩溃,  天天学习考核没份儿,  晋升职称年年被退。  囊中羞涩尽孝流泪,  抛家舍业愧对儿女,  满面沧桑见人惭愧。  百姓还说我们受贿,  青春年华如此狼狈。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