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育、共建、共享、共生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ke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昆山教育局在践行美好教育的进程中,着力探索“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根据昆山实际状况,在问题分析、方向引航、组织架构、师资培养、品牌建设、典型榜样等方面开展探索和实践,构建了本土化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拓宽了家校合作共育的研究内容与视野,对区域推动家校合作共育,破解人民对优质教育的要求与供给之间的深层矛盾等产生了积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品格提升;区域推进;家校合作;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2A-0028-04
  培育中小学生的优良品格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基础,更是实现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养成的必然过程[1]。学生的品格提升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家庭与学校是青少年成长最主要的两个场域,家庭必须与学校一起共同承担起青少年的知识进步、人格塑造、情感培养、意志养成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责任[2]。在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步深入到学校教育的场域中。
  2017年,昆山提出了创建家校合作昆山实验区的构想,并明确了运行理念与策略:以“共育、共建、共享、共生”为核心理念,以学生品格提升为终极目标,顺应教育形势发展、提升家庭教育水平、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推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高效衔接,实现学校、孩子、家长的共同发展。
  一、项目实施的主要路径
  学生的品格应包括道德品质、人格特质和学生素养,昆山市教育局始终持有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学生品格提升观,认为品格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提升。在实践中,我们以数据为支撑,以活動为载体,以组织建设、师资培养、平台打造、路径方法为支柱,全区域推进家校合作工作。
  1.调查中小学生品格现状,开展大数据实证研究
  根据时代发展对未来人才提出的要求,我们邀请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提供技术支持,全面调查昆山市学生品行的现实状况,昆山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等对学生品格的需求,分析学生品格现状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以及学生品格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之间的发展性关联。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相关专家编制了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小学家校合作现状与相关效应进行研究,形成了《昆山市家校合作及其效应的调查报告》,为家校共育组织、平台、队伍的建设以及相关教育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实证研究基础。
  2.建设家校共育组织,延展德育时空
  昆山教育局以学生品格提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家校合作组织的架构、组建方式和工作机制,在部门联动、学校响应、父母参与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促使家校合作组织持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学校和家庭的双赢。
  昆山教育局建立了家校合作指导中心,联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家庭教育的研究、合作。家校合作指导中心与8家家庭教育专业机构联手,与11个区镇结盟,分别成立区镇家长学校、区镇家委会工作联盟,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延展德育时空,加强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学生品格提升的良好氛围。
  现在昆山已逐步建成了五级家委会,即班级、年级、校级、区镇家委会联盟和市级家委会总联盟。2018年4月,“昆山市家委会总联盟”成立,第一项工作就是统整全市教师、家长、学生志愿者力量,成立昆山教育系统志愿者总队,下设“常春藤”教师志愿者、“康乃馨”家长志愿者、“向日葵”学生志愿者三个分会。50名教师志愿者成立了家庭教育讲师团,13600位家长注册成为家长志愿者,建立起安全护学岗、健康护餐岗、智慧阅读岗、综合服务岗等公益岗位。在家长、老师的率先垂范之下,共有34753名学生注册成为志愿者,在校园、社区、社会开展各种志愿服务累计达十二万个小时。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家校共育平台
  在此基础上,昆山教育局创造性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突破时空的限制,搭建了三大育人平台,为家庭教育、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正能量。
  一是“昆山家校合作”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开辟了三大专栏以及10个子栏目,推文总数1360篇,原创推文145篇,文章总阅读点击数287万余次,关注人数已突破20万人。
  二是《鹿城家校》双月刊。这是一本分享家校合作、共育理论的刊物,也是一本展示家校合作、共育成果的刊物。
  三是“鹿城益空间”慈善平台。此平台由昆山市家校合作指导中心和昆山市慈善总会联合搭建,学校和家委会共同承办,每月举办一期活动。孩子们通过参加义演,举行义卖、义捐等活动,肩负起小公民的职责。“鹿城益空间”2018年收益7万余元,全部用来捐助新疆阿图什昆山育才学校的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项目。
  4.培养家庭教育指导师,提升专业育人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家长的育人能力,提升教师尤其是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专业素养是提升学生品格的关键。昆山教育局精心建构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的目标、内容、课程和范式,开展了系列培训,并依托苏州德育名师工作室、鹿城家庭教育讲师团等组织,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专业育人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家校共育中的骨干作用。
  昆山家校合作指导中心现有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家庭教育领域的专家、导师共15位,另一部分是教育局培育的家庭教育初级指导师760人、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24人共784位。昆山家校合作指导中心综合这两方面的师资力量,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最终目标,研发亲子成长课程,引领学生发展 。
  2017年以来,各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共计为家长开设讲座260场,开展广场咨询30余场,成立“鹿城好父母工作坊”,组织各类工作坊500余场,接待学生、家长个案咨询超过1000个。2018年下半年,又有280名家庭教育指导师接受“学生品格提升师资进阶培训”,学习并开发了“正面管教工作坊”的课程,辐射到昆山各个学校。   5.开展品格提升课题研究,提升项目实践的科研品质
  目前,昆山共有家校合作类区级立项课题81个,苏州市级立项课题14个,参与家校合作课题研究的学校覆盖了全市80%的中小学校。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家风家训主题研究。昆山传统文化中顾炎武的家国情怀思想、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是家风家训中的典范,我们选取了昆山实验小学、昆山柏庐小学、昆山市一中、昆山石浦中心小学等学校,集中开展相关课题的实践研究。(2)昆台联融的主题研究。昆山有10万台商,有3500多名台商子女在昆就读。我们选择了台商集聚的昆山周市镇的各个学校,进行家庭教育昆台融合的实践研究。(3)随迁子女家庭教育主题研究。昆山“朱小敏名师工作室”开发了随迁子女家庭教育“一点四线”课程,推选了22所种子学校,在华师大团队的引领下进行“培养能共生的新昆山人”的课题研究。
  6.打造品牌活动,提升家校共育效益
  近年来,昆山教育局推出了“鹿城系列”家校共育品牌活动,包括2个家庭教育理念传播品牌活动:(1)鹿城讲师团。讲师们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宣讲家庭教育知识,为家长提供各类咨询。(2)鹿城大讲坛。把家长请上讲坛开展各类培训,亲子节期间,邀请专家团共开展了17场“鹿城家校合作大讲坛进校园”活动。2个父母教育能力提升品牌活动,包括:(1)鹿城家话。从2019年开始,昆山市教育局与昆山广播电视台合作,每两月开展一期家庭教育沙龙活动,每周四播出一期“鹿城家话”线上版。(2)鹿城好父母工作坊。这是家长互助的学习坊,开发与实施原创家校合作课程,受益家庭超过3000个。6个亲子品牌活动,包括:(1)鹿城亲子节。每年11月,由家校合作中心和文明办、妇联联办“鹿城亲子节”活动。今年的亲子节以“读行·陪伴”为主题,全市230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参与,参与总人数达26.3万人。亲子节期间各校发布、推送亲子节微信数量累计达3426条。(2)鹿城家书。由昆山家校合作中心和昆山市文明办联办,让父母和孩子以书信的形式沟通彼此心声。(3)鹿城益空间。是由家委会总联盟发起、家校合作中心和昆山市慈善总会联办的公益活动。(4)鹿城亲子读行会。全市共培育亲子读行会近200个。(5)鹿城领读者。由昆山家校合作中心和昆山电视台、电台联办,每年10期,讲述亲子阅读故事。(6)鹿城学子心理讲堂。由昆山家校合作中心和昆山市心理咨询协会联办,关注学生心理品质,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鹿城系列”家校共育品牌活动的推出,让家庭教育不再是说教,而是成为一种教育生活。
  二、项目实施的主要进展与成效
  项目研究发展至今,成效显著,主要表现为:
  1.构建了本土化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
  我们在分析国内外家校合作研究进展与现状的基础上,提取可供借鉴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构建符合昆山当地教育实际、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制定了《昆山市家校合作工作指南》《昆山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为优化现有的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开展家校合作共育的实践探索提供了理论研究的实践支撑。我们在研究中明确提出,家校合作共育的根本目标是学生的品格提升,这使得家校合作共育具有明晰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也使得家校合作共育的成效可观察、可测量。项目突破了家校合作共育中以学校为主体的现实状况,突出家长、社区等多元主体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能动作用。这一转变弥补了家校合作共育领域现有研究的不足,扩展家校合作共育研究的视野。
  2.开创了多元主体互动的家校合作模式
  我们创造性地将学校、家庭和社区纳入家校合作共育的范畴,将学校、家庭和社区均视作家校合作共育的主体,多元主体在家校合作共育的进程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挖掘更多的教育资源,形成交互、良性、循环的系统,促进家校合作共育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形成了多条操作性强的家校合作共育路径。15名业界专家、81项立项课题、760名家庭教育指导师、1.3万名注册家长志愿者、20余万名微信订阅用户,昆山家校合作工作已成为一项多主体参与、多渠道发生、体量庞大的系统工程。
  3.提升了家校合作共育的科研品质
  家长的家庭教育、道德修养、教育素质对学生品格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小觑。2018年,昆山教育局委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南京市亲范学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对30所种子学校开展“一校一品”品牌建设参与式行动培训。昆山新镇小学推出了家庭教育好习惯课程“一家一课程”,引导家长、孩子参与好习惯课程的研发与实践。项目组承办了2017全国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2018昆山嘉定家校合作论坛、十大“鹿城”亲子品牌活动贯穿全年。“基于学生品格提升的家校合作共育实践与研究”成功立项为2018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
  4.形成了长效的学生品格监测与追踪机制
  家校合作共育指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品格提升,这是昆山区别于其他地区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重要特征。我们提供面向家长的家校合作质量评价平台,建立家校合作与学生成长的关系数据库,每6个月进行一次追踪调查,根据学生成长需求调整家校合作工作。对学生的品格进行定期的监测,有助于对家校合作共育的效果进行及时的检验。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对学生品格的成长路径进行长期追踪,特别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监测,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助于教师、家长相应地调整工作模式,制定妥当的家校工作方案,疏导与矫正学生存在的问题。目前,昆山家校合作项目已覆盖昆山教育的各个学段,受益学生达到90%以上。
  四、项目今后研究与行动策略
  项目建设按照4步走的策略:2017年为实施年,重在夯实基础,进一步完善以昆山家校合作指导中心为主阵地的家校共育组织架构;2018年为规范年,重在建构探索,编制形成体系完备、易于操作的《昆山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大纲》,针对不同年段孩子的特点,设定家庭教育指导目标和课程;2019年为深化年,重在调整提高,在实践推进的过程中注重选树一批合作育人优秀学校,推介一批优秀社区,精选一批品行优秀学生个案予以表彰、宣传;2020年为展示年,重在系统分析,梳理总结实践做法,提炼形成独具特色的昆山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经验。
  在今后的实践研究中,我们将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先;坚持儿童视角,规律为本;坚持开放融合,合作为重。建立社区、学校、家庭区域统筹机制,将单向服务指导转变为双向交流合作,引导家长、学校、社会从片面关注学业成绩到关注学生的品性培育、从学校单薄育人到家校社区合力育人。探索如何在家庭、学校、区域三个层面通过家校合作工作的改革与调整来提升教师、家长的教育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品格和综合能力。做好典型经验和数据的积累与分析,对家校合作共育实践促进学生品格提升的实际效果提出系统性的分析,对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归因分析并提出后续改进意见和方向性要求。
  同时,健全家庭教育多部门合作长效机制,通过孵化一批家庭教育试点机构,形成一批家庭教育课题研究成果,培育一批专业化家庭教育指导团队,提炼总结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家庭教育工作模式,整理、结集出版或公开发表各项研究成果和报告,最终形成“共育、共建、共享、共生”的家校合作昆山特色,创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響力的家校合作昆山示范实验区。
  参考文献:
  [1]李泽林.防止核心素养被泛化的危险——兼论贯彻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科化倾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5):158-163.
  [2]林建霖.市场经济大潮中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J].教育评论, 1995(4):63-64.
  责任编辑:颜莹
其他文献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诵读经典、研读经典、品读经典、赏读经典等策略,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培育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审美兴趣,提升学生基于中华民族共同审美理想的审美素养,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民族审美情趣;中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摘要: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儿童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儿童为本”的班级环境创设,要求教师基于儿童立场,珍视环境独特的价值,追随儿童的个性、兴趣和发展,捕捉幼儿经验,结合课程建设,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开放式、动态化、互动性的环境,让儿童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与环境产生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儿童为本;班级环境;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0.617 文献标志
摘要:苏州国际教育园南区在石湖风景区内,具有丰富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人文景观等吴地文化的旅游资源,编写文化旅游园本教材是学生研学旅行的重要内容,是传承和弘扬吴地文化的有效载体。教材编写必须遵循六个结合原则,内容设计需要对旅游资源科学合理的分类。需要针对园内职业院校集中的特点,在突出旅游性的同时凸显职业性。  关键词:苏州国际教育园;文化旅游;教材;园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摘要:美术课程内容是美的集中体现,“审美人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成长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优秀教师应当坚守自己的教育信仰,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并通过专业辐射、名师工作室运行、青年教师专业队伍打造等方式带动更多教师共同成长,实现自身与教育、与学生、与教师的生命相融,达到“美美相生 美美与共”的美好境界。  关键词:审美教育;教师使命;教学主张;专业辐射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D 文章
摘要: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但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审美阅读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指向审美阅读的教学策略,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提升语文学习力觅得一条生态化的境脉。教学中,教师要做善教者,引领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学生要做善学者,在审美阅读中获得智慧启迪。  关键词:核心素养;审美阅读;美的规律;学习境脉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
摘要:企业师徒制是培养、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工匠精神的兴起也推动着企业师徒制的发展。针对当前人才培育过程中所面临的对工匠精神及其培育的认知片面化,师徒之间存在适应性问题,相关主体行动力不强、有流于形式之嫌等难题,通过突破个人主义倾向和思想观念的制约,提升师徒配对和员工发展定位的合理性,完善支撑工匠精神师徒传承的管理制度,主动合作强化现代企业学徒培养,能实现对现实困境的突围,有效培养具有工匠精神
摘要:语文的背后是“人”,语文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育人”。小学语文是一门“慢”的艺术,要在恰当的时机教有用的知识,要在充裕的时间中过悠闲舒适的课堂生活,要让学生在教师制造的“学习障碍”中提高言语实践水平。语文教学要通过让学生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说负责任的话,追求通俗易懂、得体妥帖、新颖别致的言语品质。  关键词:精神生命;教学节奏;言语品质;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要:基于“多元智能伴随学习”的理念,提炼出两种优化小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学习样式:基于智能“补偿效应”的课堂学习活动优化和基于智能“催化效应”的课堂学习活动优化;并分别开发了与之相适应的两个操作流程:“唤醒、导学、链接、反思”,“沉浸、分享、实践、评价”。这两种学习样式借助对应的智能工具箱、生活实践园等操作载体,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尝试运用一定的问题解决办法,在特定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从
摘要:构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监测预警机制是“教诊改”的内在要求,其目的是对影响教学质量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提前发出警示信号,以便学校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及时改进。学校根据“教诊改”要求,在设置预警点和预警条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以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就业质量为重点的教学质量预警机制。  关键词:教诊改;预警点;预警机制;职业学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
摘要:专业是否需要转型受制于专业特性、行业发展和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强应用性、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变化性等要求该专业转型的及时性。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转型必须顺应国家政策要求,对接地方旅游经济发展需要,直面专业发展困境,准确把握专业国际化转型的基本概念及要点等。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转型的发展历程、推进路径和支撑保障等。  关键词:旅游管理类专业;转型发展;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