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民族地区小学生礼仪教育的方法

来源 :中国教师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开展好礼仪教育实践活动。
  【关键词】礼仪;社会文明;规矩;生活教育理论
  礼仪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法律、制度属于社会规范的底线,虽然重要,但它们毕竟只是社会的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规范,而无法包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法律却管不了偷鸡摸狗之类事。怎么办?这就要依靠道德来规范。事实上,不偷不窃这既是道德的要求,同时也属于礼仪的要求。因为,小偷小摸行为显然不属于礼貌行为。小偷小摸如此,其他方面何尝不是如此。所以,没有规矩固然不成方圆,没有礼仪同样不成方圆。
  从礼仪的现实条件来看,我们必须学习礼仪知识。讲礼仪是有条件的。首先,礼仪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就是我们平时所提倡的一些基本礼仪也不例外。如不随地吐痰需要纸巾、污物桶的物质基础;不随地大小便需要完善公共厕所设施。所以,讲礼仪要切合实际,礼仪过于繁琐或超前会成为负担。有钱人参加晚会固然可以穿晚装、礼服,但农民上山砍柴穿西装就没必要了。其次,礼仪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多数国家,朋友见面时握握手是礼仪,但到了中东,异性之间随便握手弄不好是要受惩罚的。所以,讲礼仪要符合具体情况,不能照搬照抄,要实事求是。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倡导文明的社会礼仪。结合社会公德教育,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等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礼仪理念。民族地区要达到如此目的,我以为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学校对民族地区的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营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
  1.1布置好校园环境
  1.2设置礼仪教育专用宣传栏,宣传各种礼仪知识和礼仪教育故事。
  1.2.1提高教师文明礼仪素质,每月组织一次全体教师重点学习一次相关礼仪,使学校教师成为学生能够效仿的榜样。
  1.2.2设置校园礼仪岗
  上学或放学以及重大活动时,在校门口、教室门口或特定地方设置文明礼仪岗,主动向老师或同学问好,打招呼,说问候语、敬队礼;对学生的礼仪行为表现进行教育与监督,并做好详细记录,每两周进行总结表彰。
  1.2.3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课间操、放学集会,专题讲座等宣传阵地,每次一个小内容宣讲礼仪知识,营造礼仪教育氛围。
  2.开展礼仪教育实践活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充分重视做中学,在实践中养成学习习惯。任何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养成,都必须通过学生亲眼看、亲身听、亲身实践,通过在多次的体验中反复积累,最终把外在的行为表現真正内化成稳定的心理品质,进行的具体活动有:
  2.1进行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性训练
  学校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不仅在晨会、课间操、放学集合时间进行文明礼仪专项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升华、养成习惯;同时每天都要表扬文明礼仪行为好的学生,提醒这方面做得不好的学生,纠正做错的学生。
  2.2每一学期举行一次“文明伴我行——中外文明礼仪故事比赛”,
  学校编写修改文明礼仪三字经。
  2.3以班为单位,训练并评选“文明礼仪队”,在此基础上组建学
  校“文明礼仪队”;周五队日活动定期评选“文明礼仪小标兵”。
  2.4设立学校“文明礼仪监督岗”(以五年级学生为主,其他二至
  六年级为辅)
  礼仪监督岗成员必须是要在仪容仪表、言行举止各方面起到榜样作用的学生。礼仪监督岗每天交叉检查各班同学的文明礼仪行为进行登记。
  2.5定期进行家访,检查了解学生其他场合文明礼仪的养成情况。与家长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情况,与家长一起教育好学生。每期至少开两次家长会,建立起家校联席会,表彰宣传文明礼仪及学习好的学生。
  总之,礼仪教育与安全教育一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做到常抓不懈,不但专门的思想品德课要学习,还要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课间操、放学集会,专题讲座等宣传阵地形成常态化的宣传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课堂教学实际,阐述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地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数字课堂;学生;主体地位;自主  数学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教学中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知识构建的主体是学生,创新的主体还是学生,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期刊
【摘 要】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如何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而达到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关键词】教育教学;课改;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在大力
期刊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确立自己课程教学吸引众多学生的教师。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动力,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因此学生对某一学科有无兴趣至关重要。除此以外,对以农村学生来说,大多数家庭都
期刊
【摘要】在职校体育课模块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法,即根据学生对项目的喜欢程度和学生的身体素质,建立升降级教学方法,解决体育教学中不同层次教与学的实质问题,使学生养成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以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职校;体育教学;分层教学法;身体素质  In athletics lesson mold piece in the job school teaching practice o
期刊
[一般解法]图1所示:求阴影部分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两个三角形的底已知,高未知,先求出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也就是梯形的高,通过三角形ABE的面积求高。高=三角形ABE的面积×2÷5=15×2÷5=6(cm)阴影部分的面积=三角形ADE的面积+三角形BEC的面积=4×6÷2+7×6÷2=33(cm2)或(5+11)×6÷2-15=48-15=33(cm2)還有一种方法:如图2所示,把E点向右平移和C
期刊
【摘 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要想创建一个有特色的班级,单凭班主任一个人去管理,那是很难实现的。要学会了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参与班级建设,让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建设好班集体是自己的责任,主动去参与班中事务的管理。  【关键词】参与;引导;班级管理  班主任虽是班级的组织者、设计师,但班级管理千头万绪、繁杂琐碎。光靠班主任一个人不知疲倦地去管理,肯定不是好方
期刊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一学科理念的定位是语文改革进入到深层次发展的标志。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
期刊
【摘 要】新课程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必须要有“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意识,全面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汲取最新的科学信息,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做到“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
期刊
小学生由于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不强,往往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事故伤害。近年来,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各种新情况、新变化、新矛盾不断出现,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受到交通、溺水、拐卖、人身侵害、打架斗殴、意外事件等事故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稳定和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小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
期刊
【摘 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就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学段学生提供了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从而使学生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会交流,学会认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体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