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探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a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起的浙江省新课程改革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师生平等互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有效,优质高效;方法多样,激发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高中地理新课程赋予了地理教学设计更多的内涵,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对每个地理教师严峻的挑战。
  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从狭义上来理解,有效教学指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行动。也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如何实现有效的地理教学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环节:学案目标定位、教学过程编制、教学评价机制。
  一、学案目标定位——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教师教学的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在探究中逐步深入,以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产生成功的愉悦感与持续进取的动力。当教师形成学案的目标后,要进行学案编写,包括学习流程顺序、活动的设计、信息的呈现方式、图表数据的使用、探究问题的抛出及针对练习的数与质等。这些内容怎么编制,为什么要这样编制,必须经过反复考虑,明确编写的目的。如在《天气系统的锋面》的导入中引用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由于学生对此有切身感受,故能调动学生的探讨积极性。而在学习《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一课学案的导入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看起来该问题直接切入主题,其实难以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2.学生学习的目标:学案中明确给出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让学生以学案为导向进行学习和小结,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地学。能有效地发现问题,思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目标必须“具体、实在、可操作性强、能达成”;学习目标的用词应注重浅显易懂、准确到位,如使用“了解”、“理解”、“知道”、“学会”等。
  二、教学过程编制——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两大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觉得地理“又难又多”,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编制教学过程。
  1.针对“难”,首先可以把生活经验应用到地理教学中,让地理知识形象化。例如在《地球上的经纬网》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切苹果来实现,纵向切可以表现地球上的经线、经线圈、东西半球等,横向切可以模拟地球上的纬线、纬线圈、南北半球等。这样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生活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到了有用的地理知识,自然就开启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大门,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其次可以把游戏活动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使抽象规律具体化。例如在《大气污染型企业的布局》的教学中,可以让一个学生点上一支烟代表大气污染型企业,让另一个学生从一侧扇扇子代表最大风频,从而根据烟的飘向得出企业该如何布局,再以此为依据得出最小风频处和盛行季风处又该如何布局。再次可以把小实验引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太阳的视运动》教学中,可以把碗覆在桌上代表天空,让学生选择几个时间观测太阳在天空的位置,并转绘在碗上,再把这几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发现太阳的运动规律了。
  2.针对“多”,在学习地理中学生总觉得要记的知识太多,这就要求进行建模。所谓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本质上的概括和抽象,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秩序进行结构性的定义和构建。我们这里讲的模式是指学生按一定的组织方式和特定的逻辑关系通过程序化的手段,实现对某一问题的认知、组织和解决,其最主要的特征体现在一定的程序化和结构化,达到规范性的操作。例如在气候这一知识体系中,首先是气候的形成因子和气候的类型、分布、特点、成因等直接知识体系,然后是拓展和延伸,包括自然带、气候资源的应用,以及天气现象和气象灾害等。通过这样的建模学生能有系统地掌握知识,也就不觉得“多”。
  3.在教学过程编制中当然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趣才能乐学,乐学才会高效。莎士比亚说过:“学习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之好之,方能主动学之,潜心攻之。一节课要解决多个问题,教师对每一个问题均应设计一种激趣的引入方法,让学生乐于探究,保持持久的热情,这样学生也就不会再觉得地理“又难又多”了。
  三、教学评价机制——实现有效教学的持久动力
  1.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在学习完每一个新知识、解决了每一个新问题之后,教师都要给学生一个学习评价表,作为自我评价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标准。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评价实践和学习积极性。而小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进而促进全班的进步。
  2.教师终端评价。课堂上教师依据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小组评价,并结合自己的观察了解,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综合性的定性评价,往往是一句或几句肯定或鼓励的话语。课后教师对学生完成的练习进行定量的评价。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希望通过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达到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其封存的记忆,开启其幽闭的心智,放飞其囚禁的情愫,从而完成提高课堂效率的光荣使命。
  (责任编辑庞丹丹)
其他文献
作文考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重头戏,高考年年考,但每年都有许多考生事后跟我说,因为写作文时的一些小失误、小疏忽,而导致失分、丢分,甚至因此痛失“上榜”的机会。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在做高考作文时一定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点失误:  失误一:不注意条件限制,偏离话题  这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趋势是在开放的前提下略加限制,而限制主要是内容上的限制,其目的是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对于开放性的话题作文,内容的选择相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潜力充分地挖掘,而物理学科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物理知识与概念抽象、概括,把课堂交给学生说起
听、说、读、写是英语能力的四个构成部分,听又是其他几个部分教学得以成功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英语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帮助学生在听力教学中无意识地习得语言,巩固所学语言知识,扩大知识面,是让学生真正学好外语的基础,应当备受关注。本文就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想法。  一、学生在听力训练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  学生普遍反映对于英语能看懂却听不懂,在听力训练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
中学美术作业评改方式的应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水平与实践效果,也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传统的中学美术作业评改方式在成绩评定、时间、次数、批语等方面对学生起到了督促与点睛作用,但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和权威,忽视了教师主导的点化作用和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的充分发挥,尤其忽视了师生交流、互动,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因此,探究科学合理的中学美术作业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和媒体,1994年正式落户我国,并以快速势态在发展。随着网络的深入普及,更多的人加入到泱泱的网民队伍中,在虚实不定的世界里,一些人在网络这一新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