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荔枝叶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来源 :广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fje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五个荔枝(Litchi chinese Sorm)品种的嫩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利用MS谱图确认五种嫩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黑叶23种,三月红21种,妃子笑24种,糯米糍25种,桂味22种。它们主要是烃类、酯类、醇类和倍半萜类,共同成分有α-古巴烯、反式石竹烯、大根香叶烯D、3,4-二乙基-1,1’-联二苯、(z,z)-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植醇等。
其他文献
化学可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人类的生活,但化学也带来了负面效应,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化学教学中要面向可持续发展,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文章利用甲苯/甲醇(10:1,体积比)溶液微波辅助萃取塑料电子电气样品,用正己烷沉淀萃取液中的高聚物,采用液相色谱对四溴双酚A进行定量测定。对微波萃取条件、沉淀试剂用量、检测波长
减负背景下的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将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用途的基础自然科学,在化学科学中到处充满着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按照“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中学化学中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质疑的欲望,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探究的支点,形成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课堂文化。  关键词:探究;支点;质疑;质疑文化;打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7-0035-01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7.015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我国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轻实验、重理论、回避难做实验、过分夸大课件的作用”的现象。如何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创设更多的实验氛围和机会,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如何注重对信息的获取与整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
在理论基础知识的讲授过程中,通过增加学科前沿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加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来提高学生的能动能力及创新能力。
合成了一种C60-噻吩吡咯烷衍生物1。以^1H NMR,^13C NMR,FTIR,和FAB-MS进行了结构表征。测量其在甲苯溶液中的荧光发射光谱,并在此最大发射波长下测得其荧光寿命为7.47ns,而C60在室
试验中采用微生物分解餐饮业油烟废气冷凝物,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小分子物质,pH逐渐降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后,黑色黏稠的油烟冷凝物被分解为无二次污染的小分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