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大静脉远端移行区室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治疗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an_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心大静脉远端(DGCV)移行区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s)有效消融靶点腔内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时注意事项。

方法

研究纳入2006年10月至2016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50例DGCV不同部位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分析DGCV不同部位PVC/VT有效消融靶点腔内心电图特征及消融时注意事项。

结果

根据标测及有效靶点消融结果分为4个亚组:心大静脉远端1组[DGCV1组,11例,男7例,年龄(52.18±15.81)岁]、心大静脉远端2组[DGCV2组,13例,男7例,年龄(51.01±15.22)岁]、前室间静脉近端组[PAIV组,17例,男9例,年龄(52.51±14.35)岁]和心大静脉远端延伸支组[EDGCV组,9例,男3例,年龄(52.91±14.11)岁]。4组有相似的有效靶点腔内电图特征,双极标测呈多峰碎裂电位发生率高82.00%(41/50),26.00%(13/50)伴电位翻转例;90.00%(45/50)可完成起搏标测,起搏的QRS波形态与自发PVC/VT 12导联形态完全相同22例(48.89%),11个导联形态相同18例(40.00%),10个导联形态相同5例(11.11%)。心大静脉区域较细,常需心脏静脉造影引导消融导管的放置,且与左冠状动脉毗邻,故消融前均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结论

当心室流出道起源PVC/VT经右心室流出道、主动脉窦或窦下、二尖瓣环前侧壁消融无效时,经心脏静脉系统进行标测和消融安全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单中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Watchman™左心耳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武汉亚洲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不适宜长期抗凝治疗的脑卒中高风险的非瓣膜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并分析患者术中左心耳造影、术中及术后45 d随访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相应数据。结果共16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施行左心耳封堵术(Watchman™封堵器,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新方法,但在国内处于初期应用阶段。本文就国内12例S-ICD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方法连续纳入国内9家中心筛选并成功植入S-ICD的12例患者,分析其应用情况。结果自2014年12月23日至2016年12月31日,全国9家中心共成功植入S-ICD 12例,男9例(75%),年龄35~78(51.9±15.5)岁,体质指数20.8~30.
目的观察经股动脉入径行射频消融术后加压包扎时间与并发症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因阵发性心动过速行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左侧旁路)和来源于左心室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经股动脉入径行射频消融的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加压包扎的时间分为2组:4 h组(A组)62例,8 h组(B组)60例。对比2组间活化凝血时间(ACT)、活化部
目的研究单中心磁共振(MRI)兼容心脏起搏器的植入现状。方法入选2016年9月至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新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采用问卷形式对272例患者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进行MRI兼容心脏起搏器的选择意愿调查并分析原因,同时收集本中心MRI兼容心脏起搏器植入数量、植入后行MRI检查次数、部位及检查前后起搏器参数对比。结果①272例患者中96例患者(35.3%)选择MRI兼容心脏起
目的分析单中心磁共振兼容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植入磁共振兼容CIED的545例患者,分析其临床基本特征和磁共振检查的需求,观察磁共振检查对磁共振兼容CIED参数的影响。结果545例患者中,男307例,平均年龄(69.2±13.0)岁。合并高血压324例(59.4%)、冠心
目的探讨左冠窦(LCC)瓣下消融成功的室性早搏(PVC)的心电图特征和射频消融方法。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于LCC瓣下成功行射频消融的62例PVC患者,根据靶点处是否可以记录到远场A波分为两组:LCC瓣下后部组(51例)可记录到远场A波;LCC瓣下前部组(11例)未记录到远场A波;同期选取LCC瓣上消融成功的PVC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