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心大静脉远端移行区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成功率的因素

来源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8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影响心大静脉远端(distal great cardiac vein,DGCV)移行区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rhythmia,VA)消融成功率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经射频消融治疗的1 642例VA患者资料,年龄(48.49±17.19)岁,年龄范围5~84岁。其中95例在DGCV移形区标测到最早心室电位者纳入本研究,男58例,年龄(54.97±16.06)岁,年龄范围13~80岁。根据消融结果分为:①成功组:78例,男47例,年龄(55.07±16.24)岁,年龄范围18~80岁;②放弃或失败组:17例,男11例,年龄(54.51±14.22)岁,年龄范围13~78岁。观察最早激动点部位及其腔内双极电图A/V比值,消融靶点起搏标测夺获不同心腔及其相似度、完成时期、支撑及标测方法对消融成功率的影响。

结果

2组最早激动点部位、腔内双极电图A/V比值及标测方法对消融成功率无明显影响(χ2分别为1.98、1.41及2.36,均P>0.05)。消融靶点起搏标测夺获心室或心室心房交替夺获者消融成功率为88.10%(74/84)明显高于仅夺获心房或未夺获任何心腔者的36.36%(4/11,χ2=17.72,P<0.01)。成功组起搏相似度为11.52±0.59明显高于放弃或失败组9.73±1.37(t=6.34,P<0.01);中后期消融成功率88.00%(66/75)明显高于早期的60.00%(12/20,χ2=8.43,P<0.01)。采用Swartz鞘支撑的成功率87.32%(62/71)明显高于无鞘支撑的66.67%(16/24,χ2=5.21,P<0.05)。

结论

DGCV移形区VA消融成功率受消融靶点起搏标测夺获不同心腔及其相似度、完成时期、支撑方法的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分析国内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ICD恰当治疗及不恰当治疗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行ICD植入术的HCM患者,收集ICD恰当治疗、不恰当治疗及ICD植入相关并发症的数据,分析ICD恰当治疗及不恰当治疗的预测因素;并对比分析一级预防患者和二级预防患者的临床特点及IC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是否可将肺动脉窦标测消融作为右心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首选策略。方法本研究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连续入选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心电图呈右心室流出道起源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通过肺动脉造影定位肺动脉瓣和肺动脉窦。分别于肺动脉窦和肺动脉瓣下进行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所有患者首先于肺动脉窦进行消融治疗。结果共90例患者进入研究,81例患者(90%)于肺动脉窦部标测
期刊
目的探讨采用第二代冷冻球囊进行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接受第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治疗房颤患者112例。记录每支肺静脉冷冻消融相关参数和并发症事件。手术3个月后进行规律的门诊随访,房颤复发定义为随访期内任何时间出现持续时间≥30 s房颤、心房扑动(房扑)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结果在平均9(5,16)个月的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水平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在阜外医院成人外科58病区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7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可溶性ST-2与Galectin-3浓度,分析术后房颤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共16例于住院期间发生术后房颤。与无术后房颤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艾塞那肽(exendin-4,Ex-4)对心肌梗死(心梗)后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电生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梗组、心梗+Ex-4组、心梗+Ex-4+Ex-9-39组,每组12只。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术后4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植入心电记录器,观察24 h室性心律失
目的探讨改良临时起搏在起搏导线拔除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有起搏系统移除适应证的患者,根据临时起搏路径分为改良临时起搏组及传统临时起搏组。改良临时起搏组从颈静脉通路植入主动导线临时起搏,传统临时起搏组通过股动脉植入被动导线临时起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及舒适度方面的区别。结果①共入选76例患者,其中传统临时起搏组
期刊
目的研究一个Brugada综合征家系的基因突变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来自辽宁省大连市Brugada综合征一家系,包括先证者在内的3代共14人,采用二代测序的方法进行全外显子及附近内含子部位测序,用Sanger测序法对其突变基因进行验证,并分析基因检测结果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该家系中检测到FGF12基因突变,新发现1个内含子的突变,c.229-7C>T。该Brugada综合征家系中,3代共8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