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的一题多变

来源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da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均不发生变化.这一原理在中考中变化灵活,考查形式多样.以下几例都是用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原理循序渐进的来解决问题的.
  母题:某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以推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有O元素
  变式1: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则一定质量的该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还必须进行的实验是( )
  ①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②用无水CuSO4检验
  ③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
  ④对生成物进行称量
  解析:可燃物燃烧时,碳元素被氧化成二氧化碳,氢元素被氧化成水,所以要确定是否含有碳元素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生成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要确定是否含有氢元素就应该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生成物中是否有水,而氧元素是否存在,就应该对生成物进行称量,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较来确定.所以答案为(B)
  以上题解题的依据是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下面两题是根据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来解题的.
  变式2: 1.6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该物质的组成为( )
  (A) 只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元素
  (B) 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C) 一定含碳、氢、氧元素
  (D) 无法确定
  解析:据例1的结论,该有机物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据质量守恒定律,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氢元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水中氢元素质量.即碳元素的质量为4.4 g×=0.4 g,而1.2 g+0.4 g=1.6 g,所以该有机物中只含碳、氢元素不含氧.应选答案(A).
  变式3: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8.8克CO2和5.4克水,则该有机物的化学式可能为( )
  (A) CH4 (B) C2H4 (C) C2H6 (D) C2H5OH
  解析:同例题3分析,该有机物一定含C、H,且C、H元素的质量与生成的CO2与H2O中C、H元素质量相等.即碳元素的质量为8.8 g×12/44=2.4 g.氢元素的质量为5.4g×2/18=0.6 g.因题中没有提及该有机物的质量或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所以无法判断该有机物的中是否有氧.设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xHy(或CxHyOz),则12x/y=2.4 g/0.6 g,解得,x/y=1/3,所以答案为(C)或(D).
  下面一题又将质量守恒定律和具体的实验相结合.
  变式4: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甲、乙两组同学分别用A、B两种方法测定它的组成,得到两组数据,(如图1),
  [TP<2H1
  .tif>,BP#][TS(][HT5”SS][JZ]图1
  [TS)]
  (1)请你在不计算的情况下判断有机物一定有哪几种元素?
  (2)A、B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正确?为什么?
  (3)请你通过计算说明该有机物是否含氧元素?
  解析:本题在前几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吸收水H2O和CO2的装置,为了避免先检验二氧化碳时,无法确定水的生成及质量,所以应先测定水的质量再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选择方法B.然后据例2的方法来确定是否有氧.
  解:
  (1)该有机物一定含有C、H元素
  (2)方法(B)正确,因为A方法先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后测定水的质量
  会使测定的水的质量不准确.而方法B就克服了这个缺点.
  (3)该有机物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是(202.2 g-200 g)×12/44=0.6 g
  氢元素的质量为(201.8 g-200 g) ×2/18=0.2 g
  因为碳元素的质量+氢元素的质量0.6 g+0.2 g=0.8 g<1.6 g,所以一定含有氧元素.
  小结:我们不难发现以上各题的原理是相通的,而方法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同学们在以后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不断地丰富知识,还要不断积累解题的方法,以免走弯路.
其他文献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就如何在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提高效率作了大胆的探索,现借此平台畅谈肤浅体会,以供同仁斧正.  一、温故知新,欲进先退  学生的认知过程一般是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尤其是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只有让学生走出形象思维的峡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是小学数学,还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点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
沈浩同志在任小岗村第一书记6年时间里,一心为了小岗村的发展,他勤奋敬业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和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一、学习沈浩勤奋敬业精神沈浩从2004
有些物理题,同学们因不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或不能灵活变通物理知识,要么解题无法切入,要么解题半途而废,同学们称这种题“无解”.解“无解”题关键在于挖掘隐含条件,找准突破口,巧妙的进行数理搭桥.  一、条件不足挖掘条件  例1 由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金属组成的边长为a的立方体合金,将它们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为p,求两种金属的体积比.  评析:本题由物理知识列出  例2 如图1,将一水平放置的粗细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黄连、生地及其配伍含药血清对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抵抗素(Resistin)的分泌及mRNA表达的影响,从脂肪细胞因子角度探讨黄连、生地及其配伍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比较黄连、生地及其配伍对上述脂肪细胞因子作用的选择性或协同性,揭示黄连生地药对的配伍原理。方法第一
各位学员、同志们:经过两个月的学习,由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共同举办的第47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和第46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圆满完成了教学计划,两个班的培训工作准备充分、主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李政道也曾说过:“什么是学问?就是要学会怎样问,就是要学会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是新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普遍加强了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根据试题中给出的条件,结合自己的理解,选择合适的条件,提出一些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自行解答,并进行必要的说明或计算;这类题目一般比较开放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也是中考命题紧紧把握的一个方向,近年中考中较多地出现了涉及生产生活和社会热点的说理题,以此考查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物理说理题也就是简答题,有些学生在答此类题时,由于答不到关键点上,或不会组织语言等,答不圆满,得分率不很高,要想圆满地解答问题,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审题时要审清题意,清楚题目涉及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明
一、论述题的特点  论述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叙述能力.要求学生对所问的问题依据有关的物理概念、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作出正确的回答,而且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力求言简意赅,能理顺问题的纲目,用较完美的物理术语答出题目中需展示的知识要点,论述题的特点是.  1.突出概念理解  这类论述题能够反映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的理解水平.  2.知识异同辨析  这类论述题能够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它要求学生能对
物理计算是通过物理定律、公式的运用,对题目给的物理量进行数据运算,其功能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技巧.一般来说,物理计算中的每个物理量有着它特定的含义,不再是无意义的数字,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结论;另一方面,物理计算过程还伴随着运算技巧与合理方法的应用,从而减小数据运算的难度.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分析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补肾法、疏肝法对超促排卵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VEGFR-2及其下游血管生成MAPK家族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两种方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机制和环节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