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b5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进行有效的提问设计作为出发点,分别从针对性、启发性、多元性、情感性四个方面论述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希望凭借此次经验交流,本文可以为正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教职员工提供一定有价值的参考,并期望本文可以发挥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 提问设计 遵循原则
  在高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老师对问题的设计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行为,而且还是表现教师个人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笔者以多年高中数学北师大教材使用经验着手,结合详细提问设计案例,论述了教师应在提问设计的过程中遵循哪些原则。
  一、遵循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所设计提问,不应偏离教学内容,并且围绕该章节数学知识的关键点和重点进行问题的设计。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提问设计时,问题具有针对性是高效提问最为重要前提。而在现有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仍旧有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知道了么?”“了解了没有?”“学会了么?”等无效的提问,这些提问没有针对性,并且教师渴望得到的答案并没有实质性的结果,学生不能在教师的这些提问当中获取到有效的知识信息。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应降低问题的随意性,并且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问题的设计。第一,明确学习内容,了解知识重点和知识难点;第二,在新老知识衔接的地方进行问题设计;最后,在学生容易发生混淆的知识点中进行问题的设计。
  例如:在学习《二面角平面角的定义》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教师:在之前章节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当中,大家学习了怎样求异面直线所形成的角与线面所形成的角,有同学现在能回答我么?
  学生:“都是将其变为一个平面角再进行问题的解答。”
  教师:“那么如何计算两个平面之间所构成的角的角度呢?”
  学生:“还是应该转换成一个平面角再进行运算吧!”
  教师:“那应该如何构建一个平面角开展运算呢?”
  学生:“......”
  分析:在该章节学习之前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其解决的方式都是构建平面角并进行运算。数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针对该章节所学习内容进行逐层递进的,没有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常见的无效问题出现。
  二、遵循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当中,所设计的问题能够给学生带来疑问,而在解答疑问的过程当中,能够引起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因为有效的启发是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当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而教师在问题的设计过程当中,让问题拥有启发性自然也是在问题设计过程当中必须要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这对于学生思维的引导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例如:学生在学习完有关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相关的知识后,教师为了使学生可以更进一步地加深对该章节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在教学过程当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如图一所示,班上的哪一名同学可以使用手机将以下直线l用短信的方式发送给别人,让这位收到短信的人可以按照短信当中的相关内容勾勒出与直线l处在同一位置当中的一条直线?”
  学生:“找出这条直线当中两个点的坐标。”
  教师:“怎样找图中另外一点的坐标呢?”
  学生:“由图可知,过点p(2,0),这条直线的倾斜角角度为45度。”
  教师:“若从函数的知识方面能否想到什么问题解决方法?”
  学生:“直线y=x朝右边平移2个单位的方法(即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教师:“若从旋转角度,你又能想到什么样的办法?”
  学生:“同x轴重合的直线围绕P(2,0)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45度。”
  教师:“那你还有更为简单的问题解决办法么?”
  学生:“拍个照用微信发过去!”
  教师:“哈哈哈,可以,很现代科技!”
  分析:在这一连串提问当中,绝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想到前两种办法,但是凭借教师对这道问题的启发,可以让全班学生对这一道问题进行更深入的认知,由此了解更多的问题解决办法。
  三、遵循多元性原则
  多元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所设计的问题应按照教学内容的特征,对提问的方式进行多变性的选择,把各种提问方式和种类进行综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感受到乐趣,并以此受到启发。
  例如:教师在黑板当中,板书了这样一道问题“如果方程 存在有四个不相同的根,试求a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教师:“现在同学们能否解出这一个方程?”
  学生:“不可以。”
  教师:“方程不能够解出来,那么便必须要将这一道问题换一个角度进行思考,大家想想能从哪些方面着手”
  学生:“可以从对应的函数这一方面来进行考虑。”
  教师:“方程的根和对应的函数之间存在有怎样的联系。”
  学生:“在这道问题当中 存在有四个不同的根,就代表在函数y1= 和y2=a的图像,存在有四个不同的交点。”
  分析:通过这个问题老师和学生之间所开展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发现,老师向学生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其实彼此之间并没有联系,但是在解决这道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很容易将这些解题方式综合起来,联合进行问题的解答,让学生真正学会运用转化函数与方程的思维。
  四、遵循情感性原则
  情感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所涉及的提问,需要帮助学生进行情感的发展,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加大胆地提问。
  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定义》这一课程时,教师提出了以下的问题:
  教师:“指数函数定义在什么方面会让大家进行特别关注呢?”
  教师:“X是自变量,在指数位置,而函数的定义域为R。”
  教师:“还有什么会让大家引起注意呢?为什么?”
  学生:“底数a>0同时a≠1,为何a不能等于或者小于0呢?”
  学生:“a的系数必须要是1么?”
  分析:教师凭借带有极强情感性的问题设计,可以让学生对相关数学问题产生思考的积极性,并鼓励了学生使用原有知识进行问题的回答。
  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减少无效提问,并且在问题的设计中遵循以上四个原则,这样方能让高中数学课堂成为高效学习课堂。
  参考文献
  [1]杭军.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J].科技信息,2012,34:663-664.
  [2]郭娟.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6,12:83.
其他文献
猜想是根据不明显的线索或凭想象来寻找正确的解答思维活动,数学猜想是人们依据已有数学知识和经验,运用非逻辑的思维方法,凭借直觉而作出的假设和预测。它是人们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知识的手段和策略,培养小学生的猜想能力,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十分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猜想能
数学是一门技巧性的学科,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更需要掌握的是数学的一般思维方法和数学思想,这样的改革要求在基础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同时为了
【摘 要】建瓯市自2006年起全市统一实施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各所学校依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对一致,而各具特点的教学策略。本文结合建瓯一中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具体情况,谈谈高中课改在建瓯市体育教育中的实践过程。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程 模块教学 研究  一、研究目的  高中课程改革以来,建瓯市高中各所学校在不断的摸索和交流中,各校总结出一系列可行性的操作模式,现就以建瓯一中高中课程模块教学的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初中英语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情境教学法应用的更是改善了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提高了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因此,了解情境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成为初中英语教师所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指出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情境
本文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新闻阅读与实践》的教学提出建议,从而使得学生不仅能真正读懂新闻,而且能深入理解媒介,并适应当下的媒介社会。 In this
目的:检测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 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在胎膜组织中
文章详细分析了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及《机械制图》的特点,并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高职教育要求以及《机械制图》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提出了对现有高职院校《机械制图》
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公文与党委、政府的公文有许多相同之处,但由于人大的性质、地位和职权与党委、政府不尽一样,因此,其公文制作也有特殊要求。目前有这样几种情况值得注意: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挖掘人力资源潜力,是提高高校后勤服务的重要保障,在对贵州部分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法制化
有人说,自恢复高考以来,全国有两个“神话”牢不可破,一个是“海淀神话”——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编撰的复习资料流传全国,另一个便是“黄冈神话”——黄冈中学输出了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