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iuf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视频,即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体。通过微课技术,不仅能改善传统教學中枯燥、单一的弊端,还能拓展语文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可谓有利无弊。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小学语文中微课教学的策略,旨在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视频;小学语文;应用
  一、借助微课,拓展感官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最强助力。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兴趣,学生的学习行为很容易半途而废。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不能盲目跟从大纲设定。而且,小学生本身缺乏自制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教学内容枯燥,学生更难坚持下去。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形式,非常适合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在微课的辅助下,学生能快速融入课堂,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牛郎织女》时,如果依然延续早期语文授课形式,学生很难感受到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微课可以生动、直观的为学生呈现牛郎织女相识、相恋、相知、分离的全过程。在微课的辅助下,学生将从视频的角度感受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微课生动、形象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此时,教师可以结合视频内容向学生提问,“从刚才的视频中,你认为牛郎和织女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吗?”这个环节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成功调动了学生阅读文本的积极性。在视频、文本的双重资料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期待值。这是因为微课具有课文比不了的教学优势,非常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试着从微课入手,将能赋予教学更多活力。
  二、引入预习,引导自主
  预习,即提前学习,是教学的“前奏”,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省略的一个核心环节。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将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对课程教学内容有一个清晰、具体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难点和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可见,学生的预习效果关系着学生整节课的收获。鉴于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教师可以试着将微课引入预习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主题和目标,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时,教师明确了至少三方面内容用于微课呈现:其一,火烧云的自然现象及其解析。这一方面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前必须了解的知识,不然学生根本无法体会作者对火烧云描绘的精彩程度;其二,引入作家萧红及其代表作《呼兰河传》,让学生对文章的“前世今生”有一个具体、深入的了解,为的是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萧红作品的阅读兴趣。同时,学生也能对萧红本人思想历程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涵;其三,课文的重、难点内容,同时将文章的好词佳句进行呈现,让学生明确文章的脉络以及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在学习了这三方面内容后,学生需要针对每一部分内容写出自己的学习心得,并将其拍照发在微信群里,作为预习打卡。通过这个环节,在微课的辅助下,学生的预习效率大大增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可谓大势所趋。预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可以将微课与学生预习的内容相结合,将能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精华。
  三、有的放矢,助力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反馈,微课的运用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对于这一看法,本人持保留意见。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第一时间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将微课运用的恰如其分。错误的应用、滥用微课,不仅无法提高学习效率,甚至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因此,教师需要立足教材,将微课与教学重难点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突出教学内容,让微课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制作并不是单纯为了丰富课堂内容,其更多的价值在于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需要将微课制作与教学目标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拓展课堂,丰富内容
  在早期语文教学中,由于信息技术还未得到广泛普及,教学不得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小学生也只能得到有限的知识,视野被大大局限。但是,时代的不断进步带来的是信息技术的光速发展,微课技术应运而生。微课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资源匮乏的缺陷。如果教师可以将更多的信息、资源通过微课进行呈现,如果微课可以更多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将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
  例如,在教学《乞巧》这首古诗时,教师就可以适当进行资源扩充: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乞巧节的来源、习俗,将这部分知识填充进微课里,让学生对乞巧这一传统节日有一个具体、清晰的了解;其次,这首诗的作者是林升,教师还可以将他的其他代表作呈现在课堂,如《题临安邸》等,同时将诗人的生平经历进行简单介绍;最后,教师还可以搜集其他和乞巧节相关的传说、民间故事、诗词等,让学生从不同文学视角感受乞巧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秦观的《鹊桥仙》、《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杜牧的《秋夕》等。从这三个角度制作微课,一方面兼顾了诗歌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更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渗透目的,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古文化的向往与憧憬,很好的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传统文化的最佳窗口。通过微课,学生将从更加多元化的角度认识语文、学习语文、感受语文,这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微课应用不仅符合时代教学潮流,而且也落实了新课改的要求。但是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兴趣点,兼顾教学目标以及要求,同时还需要做好文化的传承与普及,让微课的应用更加深入,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如此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的创新性与科技性。
  参考文献
  [1]张康菊.试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04):50.
  [2]高宇涵.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方法研究[J].科普童话,2020(06):86.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绸都小学 215228)
其他文献
硝酸盐(NO_3~-)是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它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平衡造成严重威胁。在去除NO_3~-的众多方法中,基于Fe~0的化学反硝化法,由于具有工艺简单,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两个关键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即还原过程中生成的铁氧化物钝化层会降低其还原效率以及还原产物主要为NH_4~+。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可以将NO_3~-高效选择性地还原为N
摘要:教育体系改革工作的快速发展,使教师越来越重视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对有序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因此想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快速上升,教师就需要结合新式教育理念,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引入,建立起可以与学生进行更好交流的数学课堂。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锻炼学生思辨意识,也在尊重其课堂主体地位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习效率得以快速上升,进而在教师的带领下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互动教学;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期刊
摘要: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景物写作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然而景物的描写在作文中又是不可缺少的。它在揭示特定的环境、渲染特有的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表现文章的主题这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笔者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景物写作的方法。  关键词:景物写作;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景物写作往往成为我们忽视的那一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为景物的描写在文章中自有它的
期刊
核能,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清洁能源,其具有的优点是众多能源无法比拟的。随着核能的迅速发展,其地位也显著提升。但是,核能的应用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的放射性废物,如何安全且高效地处理这些核废物成为亟待解决的研究热点之一。放射性碘废物,如碘-129,由于其毒性较大,半衰期较长,对人体健康以及环境会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因此,安全有效处理放射性碘废物对于核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玻璃为固化基材,在低
摘要:文言文是语文学习到一定阶段之后必须要接触的领域,只有掌握文言文,才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我国所传承的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诗歌和一些经典的书籍。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当中,必然也要接触到有关文言文的学习。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时的学习效率,让他们能够尽快掌握文言文,并且可以了解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文章中将从文言文学习的各个要点着手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能够
期刊
摘要:在国家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环境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小学时期的教育,而在小学教育中,体育教育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小学时期正是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强身健体,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时期。小学体育为呼应新课改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小学体育篮球也要做到相应的进步,要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情况和学习需要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篮球技能,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
期刊
随着国防和核电工业对铀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在铀矿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大量铀废石和铀尾矿的产生不可避免。铀尾矿及周边污染土壤平均含铀量比天然本底值高4~10倍,其表面辐射剂量比一般土壤平均高5~70倍。铀尾矿渣还常含有超标的伴生重金属。因此,铀尾矿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放射性和重金属污染源。快速、安全地监测铀尾矿及周边土壤的放射性和重金属污染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现实需求。研究植
曾经,在过去从教的20多年里,我一直致力于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对师生关系的培养,认为教育事业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直到有一天,一次偶然师生对话改变了我传统的想法和做法。  那是一次大课间,我在教师宿舍里休息,一位女班干部同学来找我,汇报班会情况,突然她问我,“老师,能问你一个问题吗?”原本我以为是关于学习上的,于是爽快回答她:“可以呀,什么问题?”“老师,你觉得自己幸福吗?”她话音刚落
期刊
铀矿冶、核设施退役、金属与非金属矿冶伴生的放射性核素(如铀)和重金属(如镉)等已成为环境,特别是土壤、水体放射性和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铀及伴生重金属镉在土壤-植物界面的迁移行为、对生物的放射性与重金属的双重毒性效应,一直是农作物食用安全性评价及环境风险控制的重点。块根(茎)植物作为重要的粮食、药用及经济作物,其贮藏根(茎)直接与污染土壤接触,受土壤放射性核素及重金属污染风险最高,但有关块根(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