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激趣,解决高中英语合作学习中的“边缘人”现象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加入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模式,这样可以使学生培养合作、乐于助人的精神,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虽然小组学习的模式带来了如此之好的课堂反馈,但是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发现小组中的这么一个小群体——不参与小组讨论、不进行集体活动、自顾自玩儿自娱自乐,我们称之为合作学习中的“边缘人”。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课堂情景、动员全体参与、引入恰当竞争等教学手段来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边缘人”要学习、敢学习和想学习,真真正正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合作学习发挥最优化作用。
  1. 创设情景,吸引边缘人“要”
  情景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常被教师运用在课堂中。将小组合作学习和情景教学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的使每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长处,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动力,是解决合作学习中“边缘人”现象的重要手段。
  在牛津版高中英语模块四《Unit 1 Advertising》中,我充分发挥情景教学的优势,将学生们分成小组,为学生布置了一个对话形式的任务“Our opinions of advertisements about our daily life”,要求每位小组成员都必须参与到该对话练习中。在任务开始前,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了许多耳熟能详的广告,例如脑白金、金龙鱼等等,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启示。观看过后,不喜欢学习的“边缘人”们,瞬间因为广告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立刻参与到了话题讨论中去。经过热烈的讨论后,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得到上台表演自己的对话,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去完成讨论。
  “边缘人”学生之所以被“边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己对知识的兴趣不高造成的,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情景,抓住“边缘人”的心,吸引“边缘人”的“要”。
  2. 鼓励参与,培养边缘人“敢”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边缘人”并不是不想参与到精彩纷呈的教学活动中,而是由于自己内心的胆怯和不自信,导致他们不敢向前一步,融入大家。鉴于此,如何鼓励这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也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点。
  例如在牛津版高中英语模块九的Task环节中“Planning a trip”中,进行这个task的训练时,因为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不高,每位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不同、对外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也不一致。若仅仅靠学生们的想象力去写一个travel plan是不可行的。在进行该task的教学任务时,恰好适逢美国的Halloween万圣节。以课程为依托,我将task改为“Planning a Halloween party for our class”在party的准备过程中,我首先为学生们讲解了美国万圣节的关于做南瓜灯、节日巡游、Trick or treat等习俗。然后将学生们进行分组来做南瓜灯,搜集“鬼故事”、准备节日诗歌等等。在晚会当天,我发现一个很腼腆的学生,他单独做了一个很别致的、类似于“愤怒的小鸟”的南瓜灯,这个南瓜灯吸引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我邀请这位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和演示他的作品。当我问到“为什么不和小组共同完成”时,他回答他不敢和组员讨论,又十分喜欢南瓜灯,所以就自己做的灯。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学生成为小组合作中的“边缘人”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学习,不想参与到组内活动,而是本身的不自信和胆怯导致他无法融入到小组的氛围内。
  利用恰当的教师语言来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的合作中去,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培养““边缘人”敢想、敢做、敢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全员参与优势。
  3. 引入竞争,激励边缘人“想”
  高中阶段的学生喜欢竞争、比赛、对比的环境。针对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小组的组内合作中去,也能激励小组内“边缘人”去思考,去参与课堂活动。
  在牛津版高中英语模块六Unit 3的“Word power”部分English words borrowed from other languages中,我借用班级的积分制度,激发学生首先去找寻汉语中有哪些“舶来词”,这个环节规定最多只有15个人说词语,并且哪个小组中哪位学生想到的越多就会给他的平时成绩相应的进行加分。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想到了“sofa-沙发”,“bowling-保龄球”,“tango-探戈”等常见词,但也有极个别的学生想出了“Romantic-罗曼蒂克”这样的低频词。在看到我为表现好的学生加分后,小组内的积极性瞬间被带动了起来。在第二个过程中,我们共同去寻找English中有哪些从中国的“舶来词”,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大家纷纷动脑筋去思考,像“武术-Wu Shu”,“馄饨-wonton”,“磕头-kowtow”这些词语,我在为学生们加分的同时,其实内心欣喜的是通过有效的竞争激励制度,表面上带来的是课堂氛围的改进,教学计划的完成,其实从内在而言,合作学习中边缘人去想去发现才是最大的收获。
  通过有效的创设情境、鼓励参与、引入竞争,改变边缘人的“懒”“怯”“逃”,形成边缘人“要”“敢”“想”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小组合作助力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因边缘人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王全胜.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边缘人”现象[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47).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
其他文献
中学生处于身体知识快速增长的时期,亦是思想品质建立与发展的时期。十几岁的青少年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思维想法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为此,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教育应始终将思想政治工作置于首位,以素质教育为最终目标,提高教育效率,将德育教育与知识传授紧密结合。英语课程作为学习第二外语的重要学科,在听、说、读、写等基本学习要求完成之余,也应注重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在我做英语教师的过程中,一直尽力
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英语作为获取各种专业知识和信息的工具,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不可缺少,英语已经成为人们进行国际交流的基本工具之一,能熟练使用这一工具无疑成为国际优秀人才标准之一。我国从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各种类型的职称考试,学历考试都少不了英语的身影。  1. 中学英语教学现状  走进现在的英语课堂,不难发现,由于受升学的影响,中学英语课堂仍采用“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模式。教师讲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互动模式来进行教学,是目前广大的英语教育研究者致力于解决的一个问题。互动模式指的是教师在课堂实现和学生的学习交流和互动,从而帮助教师找出学生学习的困惑和疑难点,进而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互动模式的开展,不断激励学生去用英语来表达自身的想法和意见。本文简单地阐述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互动式教学法。  1. 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Section B的第一课时,是本单元第三次听力输入,目标语言(形容词最高级)不变,话题由静态(电影院等)拓展为动态(才艺表演),信息输出形式多样,难度提高。教材突出体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思想和观察、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重视学生对语言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互动。活动设计和内容安排采用“任务链”的形式,环环相扣,小步推进,螺旋上升。以才艺表演
随着素质化教育时代的不断发展,分组活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教学时,分组活动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分组活动既尊重个人的学习能力,又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为了充分发挥分组活动的优势,如何有效地开展该课程教学成为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主要对初中英语分
英语中的语气分为分为四种: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和虚拟语气。在这四种语气中,虚拟语气属于特殊的语气,主要用来表示一种非真实的假设。其实,要想拿下高考虚拟语气这一块的分数并不难,只需要把其中的要点弄懂并记牢即可轻松应对。但是近年来试题特别强调语境(context),即考生必须仔细审题分析,理清上下文。此种结合语境分析答题的语法能力是考生必须得具备的。  虚拟语气考点如下:  1. if非真实条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传统的分工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工作程序、操作手段、业务范畴等方面必须来一次全方位的转换,特别是中型专业性图书馆,实行专业集成化分工,既具有优越
英语语法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同时,有许多教学研究资料显示,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英语语法知识输入困难、学生语法知识应用不当以及中国式英语等多种问题,严重影响英语语法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整体学习效果不容乐观。且大多数学生并不会自觉意识到这种错误,导致其错误的英语语法一直延续到实际应用中,造成英语交流障碍。本文笔者研究并总
本文探讨高校图书馆员与学生读者沟通,实现心理交流与合作的途径和方式,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工作质量,服务育人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