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散文研读 促进有效教学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r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阅读教学实际出发,在探讨散文阅读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一种散文研读策略,以期提升课堂教学实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文本研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一段经典评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句话蕴含了深刻的哲学理念。阅读教学实质上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出入文本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解构文本,建立起世界、文本、作者、读者之间的有效对话。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角色应是组织者、点拨者、对话者。然而,基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功利性、填鸭式教学在高考散文复习教学中仍占据主流。观摩种种场合的公开课、交流课,散文课堂教学呈现出出入文本的巨大矛盾:“入”文本,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出”文本,师生围绕答题做技巧游戏。对此,王国维先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学理思辨似乎会给我们莫大的启示。
  本文试图结合笔者长期的研究思考,提出一种散文有效研读策略。
  一、三个概念:“出”与“入”的矛盾纠缠
  准确定位高考散文复习教学是长期困扰一线教师的问题,高三教学的时效性加重了这一重迷雾。既要阅读文本,又要讲清答案,导致很多教师面对散文指导课“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甚至畏手畏脚、止步不前。关键还是处理文本的困惑,“研习”“阅读”“研读”三个概念的交杂使局面更加混乱。
  (一)文本研习:以文本为中心
  “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倡导的三种课堂学习方式。课本必修一至五共有76篇规定讲读篇目,教材建议用“文本研习”课型教学的有57篇,其中50篇是文学类文本。可以说,“文本研習”是基础年级散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文本研习”侧重于“研习”,主要指向文本的研究与欣赏,旨在通过对文本的精细品读,品味感受,陶冶情操,掌握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素养和审美境界。研习的对象包括文本传达出来的思想和表达的情感,字、词、句、篇及其结构形式与表现方法等,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
  很明显,“文本研习”是基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思维的教学方式,高三散文复习教学若采用“文本研习”课型,势必会走入以下误区: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视教学为简单的客观知识传递,忽视学生作为主体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以文本为中心,忽视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复习教学中课时紧张,教师往往会代替学生进行“文本研习”。试问:如果学生失去了与文本对话的权利,散文复习教学将走向何方?
  (二)文本阅读:以解题为中心
  对于文本与题目的矛盾选择,还有另外一个极端,我们暂且称其为“文本阅读”。所谓“阅读”,本身就是个表意模糊的概念,教师再支支吾吾,学生也就不明就里。在这样的课堂上,文本只是一个躯壳,阅读流于概念。“三读”往往成为救命稻草:一读通读全文,感知文意;二读局部细读,题文比照;三读思读结合,表述答案。然而读什么,怎么读,学生仍然是稀里糊涂。所以45分钟课堂上“文本阅读”总是热闹地开始,草草地收场,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审清题干、明晰题型、传授技巧、讲解答案等解题游戏中。如此散文教学,剥离了文本,剥离了作者,剥离了情感,剥离了对话,也就势必走入“屡做屡错,屡错屡做”的怪圈。
  高考散文文本大都选择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较高文学品味的作品,其中表现的思想、情感,不是纯粹个人化的情感,而是民族心理的折射和人文精神的体现。阅读这样的文本,如果学生缺少一个精细而完整的个体阅读过程,缺乏情感的体验,单纯技巧上的说教肯定是苍白无力的。
  (三)文本研读:“入”破文本,“出”解问题
  研读不同于阅读,这一变化是教学观念的解放和延伸。要解决传统散文复习教学“杂”“慢”“乱”“费”的局面,必须引导学生走向“文本研读”。
  “研读”不是“速读”“览读”“略读”“盲读”,而是“研究性阅读”。“研读”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体与文本的对话。“研读”概念的提出,旨在提升阅读的有效性,促进散文复习课堂走向有效教学。
  “盲读”是无序无法造成的。1000字左右的文本,读了一遍、两遍、三遍,还是一片茫然。哪些内容是文本中的有效信息?怎样去把握这些有效信息?学生的困惑迫切需要解决。散文文本的有效研读包括五个角度:①体裁类型;②写作对象;③结构思路;④写作特色;⑤主旨情感。引导学生带着五个问题去研究文本,获取有效信息,让思考留下痕迹,成功的把握更大。以上五个角度既为读懂文章奠定了基础,又连通了文本和题目,达到了出与入的统一。
  二、两个维度:“出”“入”的辩证统一
  (一)入乎其内:研读文本
  新教育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其阅读史。”可见阅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大意义。走入文本是一种情感体验,走入文本是一次人格成长,走入文本也是一段生命历程。
  1.走入文本,潜心会文。
  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圈划习惯。圈划的对象是文本中的重要语句。所谓“重要语句”是指在结构思路上有承接过渡作用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艺术魅力的语句,在内容主旨上有深刻意蕴的议论抒情句。这些语句往往是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的切入点,潜心体悟,方能与文本神交。正如培根所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学生学会欣赏语言,主动融入文本,为情感体验奠基。
  2.走入文本,批文入情。
  必须引导学生注重文本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心理包括:纯朴善良、自强不息、兼收并蓄、博大宽容、坚定淡泊、乐观积极、爱亲重友等。人文精神,是人类对生命与文化的观照反省。它表现为对人生价值的守持与追求,对精神文化的维护与关切,对人与自然、自我、社会关系的哲理思考。人文精神的关键词包括:人性(真善美)、理性(科学真理)、生命(心灵家园)、生态(善待自然)等。散文作品中大都有作者的人文忧思和期盼。让学生学会把握情感,深刻体悟文本,实现人格成长。
  3.走入文本,得意体情。
  必须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知识和经历体悟文本。潘纪平在《语文审美教育概论》中指出:“读者对文本的理解需要进行创造性的‘填充’、想象,通过对文本创造性的鉴赏、评价,体现解读过程中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主观创造性,从而实现文本的价值意义。”让学生学会思维创造,延伸文本阅读,充实生命历程。
  笔者在高三散文阅读教学实际中不断尝试,不断完善,提出了一套散文有效研读方案:
  ?摇从操作实际来看,五个角度增强了阅读的有效性,为引导学生走入文本铺设了道路,也为走出文本、解答题目架设了桥梁。例如阅读2006年高考江苏卷文本《一幅烟雨牛鹭图》,学生写出的研读信息表较好地把握了文本:
  (二)出乎其外:破解考题
  “入”为“出”打下了基础,把握文本为解答题目提供了可能。走出文本,首先要做的还是研究考试,研究考题。
  1.走出文本,准确审题。把握题干要点,明确设题意图。注意以下几点:①理解“概括”“分析”等词的意义;②分清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写作特色等术语的区别;③既要抓住题干的显性信息,又要挖掘题干的隐形信息;④明确题目类型。
  2.走出文本,题文联系。根据问题,确定答题的区间,细读文本,筛选有效信息。树立语境意识,勾上联下,破解答题思路。
  3.走出文本,规范答题。归纳总结热点题型,把握不同题型的答题套路,将答案表述完整。热点题型主要有六种:①归纳概括信息;②分析作品结构思路;③分析句段的作用;④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⑤分析作品表达技巧;⑥探究题。做到规范,还要将答案进行设计,标头清晰,分条答题,字迹工整。
  鉴于现阶段散文复习教学主要以“破解考题”为主,各种技巧不再赘言。
  三、一种策略:散文复习的准确定位
  只入不出,脱离了工具性;只出不入,抛弃了人文性。《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考散文复习的准确定位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研读文本为重点,以平等对话为主要方法,带领学生走入文本进行阅读、转译、体悟、融情、碰撞、思索、鉴赏,同时也帮助学生走出文本提升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散文是孩子们的百草园,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充满性灵。文本中有对人类精神童年的追忆与思索,有对人类文化历程的寻觅与探讨,有对自我心灵家园的扣问与期待,有对社会不良倾向的鞭挞与批判,有对自然生态失衡的忧虑与展望,有对伟大人格力量的讴歌与赞美,有对平凡个体生命的观照与解读……在这片精神的净土上,如果就让学生们浑浑噩噩地奔突,那绝对是语文教师的失职和无能。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引领者、组织者、对话者的神圣职责,研究文本,研究教法,让学生在高中这一重要的人生阶段学会与文本对话,善于研读文本,主动体验文本情感,探究文本人文魅力,从而享有一次次美好的心灵盛宴。
  所谓“教学相长”,散文教学若真能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受益的又岂止是学生呢?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9月1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外宣布,正式决定对中美接地故障断路器制造和经销商侵犯美国帕西、西姆公司(Pass&Seymour,Inc.)专利一案进行调查。四家中国企业被列为被告。
树脂浇注干式变压器、干式铁心电抗器在电力系统、城市配电系统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免维护、阻燃等优点,是目前我国的城市电网首选设备,具有广泛的发展
《烛之武退秦师》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优秀之作。作品表现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固之间复杂的矛盾斗争。本文从政治关系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文本作
<正>在&#39;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39;的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日新月异发展的电气和自动化领域对工程项目和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的速度、质量、规范等提出
期刊
主要探讨了一种新颖的气体压力传感器在GIS气体绝缘开关设备上的应用,及其设计和制造要点,它满足了检测功能,可以取代传统的压力表,减少漏点,提高了开关设备在长期使用中的可靠性。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新课程标准强调:“倡导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其本质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构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丧失阅读兴趣、缺失课外阅读,笔者针对此现状提出了课内外结合的几种方法,将活水引入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职业生存和生活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中共中央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国家将继续把经济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工作重点。国家的社会产业结构将向更深层变化,职业岗位变动会更加频繁,以快速适应岗位发展需求的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凸显出来。所以,高职院校在职业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源开
三工位隔离开关,采用隔离接地一体化设计,由于其公用一个动触头,公用一台操动机构,因此减小了体积,并且从结构设计上实现了隔离-接地的机械联锁,节省了电气联锁设置,大大提高了操作
历年来,在春节之前美术生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专业知识,有的学校甚至全天进行专业课练习。而这段时间恰好是高三文化课复习的第一轮,主要是夯实基础,讲解基本习题,使知识系统化。从美术生的群体构成看:很少一部分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是学习能力一般或很差的学生。他们的基础很差,对于课本知识遗忘的比较严重,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更谈不上形成知识体系,各个模块参差不齐,又加上复习关键阶段时间被他们错过;还有这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