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算法与程序实现教学的知识储备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hajh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云:“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万物是不断变化的,信息技术课程也是如此,只是它变化得更快而已。面对变化的课程,我们往往会疲惫,所以要不断地“充值”,才能够自如地在变革的大潮中乘风破浪。
  随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以及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的使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容已经明确。相比2003版的课标和教材,2017版变化显著。变化一:必修模块一“数据与计算”中将算法与程序实现作为重点,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远高于上一轮的课标要求;变化二:新一轮教材所采用的编程语言为Python,这是大部分教师没有学习过的纯代码编程语言。算法和Python语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教师应该学习哪些内容?达到什么程度?如何学习?这些都是信息技术教师面对的主要问题。笔者从2017年开始学习Python编程语言,同时开始教学尝试,经过实践,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知识储备。
  ● 研读课程标准,储备学科学习方向性的知识
  课标从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等方面,對算法与程序实现提出了要求和建议。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本学科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知识框架。例如,从内容要求中的“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算法”这句话,我们可以提炼出“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有哪些呢?在Python中对应的内容是什么?”“简单算法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用Python实现相应的算法?”等学习方向。再如,从教学提示中的“通过编程实现枚举法中的‘百钱买百鸡’等经典案例,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学习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这句话,我们可以提炼出“其他的枚举算法经典案例是什么?用Python如何实现呢?”“枚举算法之外的简单算法和经典案例是什么?用Python如何实现?”“程序设计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是什么?”等学习方向。
  通过这样细致地研读课标,提炼出具体的问题,便可以明确应该储备知识的框架,然后按照这个框架,明确学习的方向性知识。在新版教材研读中,教师可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在教材中寻找答案,以便更好地分析教材、使用教材。
  ● 熟读教材,储备胜任学科基础教学的知识
  对课标的研读只能明确学习的框架和方向,而教材是对课标较为精准的解读和具体化呈现,因此熟读教材梳理知识点,能够明确具体的学习内容。
  不同出版社的教材有不同的风格和定位,在具体的内容组织上会有所差异。例如,某版教材将知识全部融入到项目中,在做中学;另一版本教材先提出项目,再介绍知识,最后利用知识完成项目。某版教材涉及turtle、time、math、sinomaps、jieba等5个模块;另一版本教材涉及math、random和Image等3个模块……教师可将多个版本的教材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进行对比综合,形成知识脉络图,进而进行针对性学习,增加教学知识储备。
  学习Python时需着重关注in操作符、列表和字典等序列类型及模块的应用,这是Python区别于其他编程语言的主要内容。例如,图1所示是使用in操作符和列表判断生字的小程序,“ok_word”是一个存放学过的字的列表,“if i in ok_word”表示如果“ok_word”列表中存在“i”。这种用法非常简洁地实现了在c 等其他编程语言中需要使用循环遍历才能实现的功能。
  ● 挖掘教材,储备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知识
  课标提倡项目学习,教材中的范例都是基于生活情境的小项目,这些小项目一般具有一定的挖掘空间。例如,笔者看到某版教材中的范例“最强大脑”游戏时,第一反应是应该增加“如果输入超时便结束游戏”的功能。为了实现这个功能,笔者多方查找资料,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笔者知道了shell和命令行下运行Python代码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知道了还有sys、msvcrt等模块可能会在教学中用到,知道了print()命令flush参数的作用等Python知识。这些知识是教材没有直接体现的,如果不进行教材范例的挖掘是无法发现的。
  虽然挖掘教材范例需要的知识不是教学必备的,但却可以在解决学生层次差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预防课堂“尴尬”等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这部分的知识储备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难度,需要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充分考虑,提前准备,也需要关注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不断积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 拓展教材,储备提升学科魅力的知识
  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学生心中种下一粒种子,使其慢慢发芽、生根、长大、开花、结果。这粒种子需要使用一些“魅力”知识来播种,而“魅力”知识仅从教材中获得是不够的,需要教师进行拓展。
  例如,图2和图3是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和绘制3D等高线的代码及运行结果图。两个例子分别涉及数学学科和地理学科知识,短短的十几行代码就能够解决较为复杂的学科问题,对学生的触动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教师能够“轻而易举”地给学生呈现这样的跨学科应用范例,那粒种子一定会深深植入学生心田。
  这方面的知识储备需要在具备前面的知识储备后,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范例、阅读代码、修改代码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储备这些知识时需要注意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教材所承载的知识、思维和理念是源自课标的,教师在修改范例甚至自行设计范例时,不能脱离这三方面内容。同时要牢记,算法与程序实现的教学核心不在语法,也不在算法,而在思维。算法是思维的表现,语法是实现算法的工具。
  总之,储备算法与程序实现教学知识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立足课标,依托教材,从教学需求出发,明确方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进行。
  本文为哈尔滨市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算法与程序实现单元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HXHXZ-135-001)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丫丫猫以为这个网络游戏的第一个任务是打怪,结果却发现,最先要做的,是在村庄中寻找和争夺装备,简称为夺宝任务。装备包括武器、护具和药剂三类,其中,武器有宝剑和弓箭两种,
自周以真教授正式提出并明确定义“计算思维”后,“计算思维”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发展成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了让图形化编程教学贴近实际生活,更聚焦学生计算思维
点餐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新课改、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或系统根据大数据和学生以往学习情况,利用服务器、网络、终端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以菜单的形式向学生精准推送学科核心
HSE(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体系,就是以安全生产、员工健康、环境保护为主旨,是组织化、结构化、程序化、信息化和全员化的系统管理模式。论文通过对东方公
让儿童从小开始学习人工智能已成国际趋势。世界各国都在教育体系中加入了人工智能课程内容。人工智能课程已经从概念走向了实践。  为了进一步探索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什么”和“怎么教”等问题,广东省中山市的黄伟祥名师工作室团队,围绕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踏实的实践,并形成了体系化的理论成果。  本期專题特别邀请黄伟祥名师工作室成员,就小学人工智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分享和交流。首先
汽车倒车时倒车雷达能发出警报(如图1),当距离后面的障碍物较近时,倒车雷达系统发出滴滴的警报声以警示驾驶员。下面,我们用Arduino来制作倒车雷达系统,在机器人车体倒车时发
微课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形式,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辅助。特别是疫情期间,微课在各大线上教学平台大展拳脚,教师们录制各种各样的微视频,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由起初的怎样制作微课、如何用好微课、怎样评价一节微课等,到现在的多种方式制作微课、制作不同类型的微课、灵活巧妙的使用微课等,再到“疫”路教学中,线上微课引领学生线下学习,让学生
继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之后,目前已完成新教材的编写修订工作。更为可喜的是国务院办公厅新近颁发了《关于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