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制力训练 培养自律意识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rch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作为学校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阵地,历来就是研究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对课堂的关注主要是同教学活动相联系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人格等方面都能获得教育者所期望的结果。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中,难免发生一些干扰,课堂纪律问题就是最常见的一种。为了持久地维持良好的教学内部环境,必须卓有成效地管理好课堂纪律。本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深深地感到,课堂秩序维持与促进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效率,关系到教学任务的完成。这需要深入到课堂实际中去分析课堂纪律问题,并使课堂纪律得到有效地落实。
  一、课堂纪律的内涵
  1、关于纪律
  关于纪律,《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政党、机关、部队、团体、企业等为了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规章、条文。”
  纪律一般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惩罚,即纪律得以贯彻的主要手段是惩罚;二是以强迫集体成员的顺从或迫使个体服从命令并对此加以监督;三是注重改正错误或对学生进行强化的训练。
  2、关于课堂纪律
  关于课堂纪律的理解,本人认为,它是课堂中学生的行为准则与秩序。反映课堂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受教学任务要求的制约。它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和结果。它是为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完成教学任务的条件之一。“对于稳定学生的情绪和加强行为的自我控制,促进学生行为规范,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意义。其形成需要有必要的教师指导与监督以及集体、规章制度的约束。而学生自控能力的加强以及学习任务的安排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低年级课堂纪律常见的问题
  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都是7-8岁。心理学研究者认为他们“最初的自制力是由成人的要求而产生的。以后,约在三年级末,才逐渐养成在学习时的自我控制的习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儿童的自制力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自制力的质量也日益改善,这表现在儿童不仅能发现自己学习的缺点,而且能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改正这些缺点。”
  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学活动过度,上课不专心,与同学不能和睦相处;也有些同学过度沉默寡言,胆怯退缩,孤僻离群。有些同学的行为会直接扰乱课堂纪律。例如:打骂、推撞、追逐等侵犯他人的行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传递纸条等亲昵行为;高声说话、口出怪音、作滑稽表情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还有些是上课凝神发呆、胡思乱想、心不在焉等注意力涣散行为;胡写乱涂、抄写作业等草率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虽然不直接干扰课堂秩序,却会妨碍该学生本人的学习,同样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分析以上行为,我们应该去思考解决的办法,去建立课堂规范和制度。需要注意的是,课堂规范和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不能只是老师自己说了算。要充分引导学生认识课堂规范和制度的意义,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组织他们参与规范和制度的制订,并通过学生参与来执行相应规范和制度。要促进学生从规范和制度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使他们成为制度和规范建设的主人,把课堂规范和制度管理过程作为规范和制度教育的过程。
  三、小学低年级课堂纪律管理策略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不坚决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现实也表明:课堂纪律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
  ㈠、加强学生自制力的训练,培养自觉自律意识
  小学低年级学生一般都不到十岁,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力的训练,自觉自律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承担各门课程的老师应相互配合,愉快而艺术地引导。
  1、正面要求,明确方向。
  老师应向每一位学生讲清楚学校课堂纪律的内涵:它包括“讲文明、懂礼貌、不打架斗殴、不影响他人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课,认真听取并尊重他人的课堂发言,积极而主动地思考问题,响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疑必问”等等。老师要有目的地训练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要求他们做守纪的乖孩子。
  2、自我评价,树立榜样,渗透自觉自律意识。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人对己的自主评价,几乎完成以教师的评价为转移。因此,教师应在每堂课结束时做一次总结,坚持公平公正原则,注意对孩子们的日常行为和每个学生的自觉自律表现作出呈阶段性的范例性极强的评价,并树立遵守课堂纪律的榜样。教学实践经验证明:启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或者借助文本内涵营造让儿童喜闻乐见的氛围,有利于延长有意注意时间,并增强有意注意意识,强化儿童的自觉自律行为。
  ㈡、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
  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是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良好的课堂常规,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
  ⑴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强化训练。
  ⑵科学安排座位。可以让矮的学生坐在前,高的学生坐在后;优秀生和后进生同桌;好动和爱静的学生搭配坐;自觉性差和自觉性好的学生同坐。这样就既不影响学生看黑板,倾听老师上课,又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相互促进。
  ⑶合理设计课堂教学。
  ⑷引进竞争评比机制。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充分利用小孩子的好胜心,展开小组得星比赛,表现好这组就得到星星一颗。大多数孩子怕影响集体成绩,都积极表现自己,少数孩子一时坚持不住,老师和同学及时提醒,督促帮他纠正错误。
  ⑸多关注后进生。低年级的后进生,都很难在课堂上四十分钟都集中注意力。
  ⑹艺术地处理教学时发生的干扰事件。
  总之,要让低年级孩子在课堂常规中做到自律,老师需耐心和细心,日日强化,及时教育。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们会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逐渐成长、进步。
  ㈢、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切实提高课堂艺术。
  教师是课堂中的重要角色,课堂是教学艺术的天地,教师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纪律和教学效果。要想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艺术享受,教师务必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个人修养。
  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尊重、理解、体贴、关爱”是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只有做到了这四点,我们的课堂管理才会管理得好,然后才给学生一个自由、民主、情趣的课堂!从而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培养出更多的国家栋梁之才。
  【作者单位:舒城县城关二小 安徽】
其他文献
作为论坛的一个发言.我想就“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与生本管理”这一主题,结合2010年全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重点工作,从谋势、谋事和谋人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讨论。
江苏省教育厅于2011年9月颁发了苏教职[2011]39号“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的通知”,同时颁发了《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
新课改中,综合实践活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它如和煦的春风, 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与此同时,过程的实践性、内容的开放性、参与的自主性和目标的生成性等特点也给我们农村指导老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受条件限制,这里多媒体教室、图书室资料还很缺乏,也没什么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校外的课程资源。我们无力开发条件性课程资源,但我们可以重视动态生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学生和学校以
期刊
我校的“三步导学”模式给了我提示:要打造“互动、互促、互学、互助”的活动式课堂,就得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一些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有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狭隘的教学情境,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数学教学的实效。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交流、探索”起来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以“激趣”为前提,让课堂有“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沟通能够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有专家指出: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比好的教学方法更重要。为此,老师应该明确:  一、竞争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开胃菜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为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选出了50位在各行业中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写信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其中的两封回信给他很深的印象,一封来自白宫的著名人
课前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没有在课堂学习新知识前,自主对新的知识进行大体了解的过程。在预习中找重点,找知识,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听课,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再次引导学习,进一步获得新知。预习有利于小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感悟,去发现。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小学生在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许多数学知识可以通过“
一、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点五年制高职统筹中职和高职。减少了分阶段职业教育中部分课程的重复,缩短了达到大专及同等学力的年限:同时学生入学时年龄较小,容易形成专业稳定性和归
挖掘机是工程机械行业的主导产品,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世界主要工程机械企业大部分以此确定在行业的地位。本文简略介绍了履带式液压挖掘机总体设计
反思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是一种“单向垂直程式化的管理”。其弊端在于注重自上而下的制约,管理者发令,被管理者执行。在程式化、机械化的工作中,只注重程序和表面结果,忽视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