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文化品格的高中英语写作课探究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uange0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结合核心素养中较抽象的文化品格与高中英语教学环节中容易被忽视的写作课进行探讨,通过在写作教学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文化渗入,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进行写作教学,使学生既能在此过程中培养文化品格,又能提升写作技能。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可以把核心素养中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既符合《新课标》和《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高考对于日常教学的指向性作用。
  1. 背景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概念,强调了不同学龄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该概念一经提出,引起了教育界热烈的讨论。2017年修订后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北京师范大学王蔷提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四维观,即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这四个方面既有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要求,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通过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设计及师生互动,逐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逐步养成和具备高中英语学习所应有的思维品格、关键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其中,文化品格在四维观中较为抽象,在教学活动中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点,高中的课堂任务大、时间紧,所以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在王蔷的四维观中,她认为文化品格是在了解、评价、解释、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态度,以及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
  高中英语课堂多有阅读课、词汇课、语法课、写作课、练习课等课型。很大一部分专家学者将英语核心素养与阅读课、词汇课相结合进行了研究。本文将英语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品格与高中英语写作课结合起来,就如何在写作课中培养学生文化品格进行讨论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使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2. 高中英语写作课现状
  高中英语课程类型多样,包括阅读课、语法课、听力课、词汇课、写作课、练习课等。其中,写作课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说被忽视,很多时候仅仅是为了写而写。目前大多数学校的高中英语写作课基本是围绕高考的要求,针对高考的作文类型进行模式化教学。比如,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基本要求学生围绕给定内容,以完成信件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包括建议信、邀请信、道歉信以及求助信等。教师在紧张的课程安排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除了训练学生书写各种英语信件外,基本不涉及其他文体和内容。
  对于教师而言,由于教学内容多,在写作课上讲授的内容基本上是常用写作词汇、短语以及句型,或是带领学生针对范文讲解结构和句型应用,然后让学生抄写背记相应作文体裁的模版,再让学生套用讲解过的模版,围绕一定的内容进行写作练习。而对作文的批改,也是侧重于词汇、语法以及句型方面的纠错,不会过多考虑作文的整体意义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对学生而言,英语是一门外语,掌握词汇、语法和句型已经有一定难度,所以在写作上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如何写出英语语篇。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往往针对的是文章结构、词汇、语法和句型的正确性,所以学生的这种做法也相应地迎合了教师的这种要求。
  由以上现象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大多数高中所谓的英语写作课基本是应试型的,远远没有达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
  3. 教师如何基于文化品格上好高中英语写作课
  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在英语写作课上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本文针对人教版教材的写作课进行分析研究。程晓堂认为,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所以,通过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文化品格的写作课,学生不仅要从语篇中体会到其所蕴含的文化现象,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中,进行充分体会、比较和归纳,从而培养自己的文化领悟能力。
  3.1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渗入中进行写作教学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除了以应试为目的外,还应该有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课堂体现。相应地,在写作课教学中,除了教授应试的作文体裁之外,还应进行一些拓展写作。可以利用学生接触到的语篇进行文化渗入,要求学生用各种形式进行写作,比如续写、扩写、与文中主人公对话等,把自己融入语篇中进行写作,在文化渗入其中进行写作。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Friendship”的学习中,主题是友谊,课文内容是受到纳粹迫害的犹太小姑娘躲起来逃避被捕的命运,在这一过程中作者把日记本当作了自己最好的朋友,我们可以由此挖掘语篇背后的文化背景。在语篇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安妮要躲起来?为什么她是犹太人就要躲起来呢?学生就会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想到因为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集权专制制度下民族主义盛行,使大量犹太人被歧视迫害,安妮一家人为了活命而不得不躲起来。让学生通过对犹太民族兴衰荣辱原因的探寻,去深入理解近现代西方的政治历史,这就是一种文化渗透。这一思维过程涉及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的调动,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对人性和人文關怀的思考。
  李冉认为,在课堂上一味地介绍西方文化,可能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结果。可是如果利用更多的思维方式,例如对所学文化加以评价、比较、归纳等,学生不仅得到更深刻、更全面的感受和认知,还可以学到自己国家的文化,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在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感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播,也是一种文化品格的培养。   教师还可以把中西历史结合起来进行教授。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有着相似的悲痛经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两段历史进行深入的对比思考和分析,进行文化渗入,也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完成历史文化背景的铺垫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想自己是抗战时期的一个孩子,有着和安妮相似的处境,而且是安妮的笔友,请写一封信给安妮,与安妮对话,了解彼此的处境,互相安慰、交流。这种写作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渗入,是文化品格培养的过程,而且由于有了文化背景的铺垫,学生有东西可写,可以畅所欲言,也达到了写作训练的目的。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进行了文化渗入,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品格。
  3.2 拓展应试内容,在准备应试的同时培养文化品格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不可能全然不考虑高考应试,但即使与考试挂钩的写作课也可以进行文化品格的培养。近几年的全国英语高考卷也逐渐体现了这一点。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题中的写作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例如,2018年全国I卷作文要求写信介绍到中国朋友家做客时的相关习俗、2017年全国I卷作文要求简要介绍中国唐朝的历史和唐诗、2017年全国II卷作文内容涉及中国剪纸艺术展。
  这些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以高考信件为载体,考查学生的文化品格和写作能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由此可以看出,高考的指向也与《新课标》和《意见》中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文化品格的培养相适应。如此,便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写作课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在培养文化品格中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例如,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主题是“Cultural Relics”,此时可以给学生扩展介绍中国的文化遗产。例如圆明园、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要求学生在了解这些文化遗产背后历史故事的基础上,以写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这样设置写作题:假如你是李华,你的外国朋友Tom将要来中国旅行,他对中国的文化遗产比较感兴趣,发邮件向你询问秦始皇陵兵马俑的有关信息,请你回复邮件,内容包括兵马俑的由来历史,以及参观内容。
  再例如,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主题是“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课文介绍了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教师还可以拓展引入重阳节、清明节、元宵节、乞巧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然后基于阅读学习的内容进行写作课训练。可以这样设置写作题:假定你是李华,想邀请外教Mike一起庆祝中国的中秋节,请你给他写一封邮件,向他介绍这个节日及主要活动,内容包括庆祝时间、节日主题以及主要活动。
  高考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容,与高考相结合来进行写作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又能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为应试做了准备。
  4. 结论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文化品格虽然较抽象,但是也不是无从下手。写作课虽说容易忽视,但是也能与核心素养相结合。总之,在新形势下英语教学的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质量密不可分,作为教师,应该在课堂设计时就与核心素养相结合。通过教学,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符合《新课标》和《意见》的要求,也体现了高考对于日常教学的指向性作用。
  [1]王蔷. 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 英语教师, 2015(16):6-7.
  [2]程晓堂,赵思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课程·教材·教法, 2016(5):79-86.
  [3]蔡玲丽.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语法课探究——以定語从句教学为例[J]. 英语教师, 2018(11):133-137.
  [4]李冉. 例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 江苏教育研究, 2018(32):57-59.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非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是非谓语动词的考查难点。如何确定时态和语态,往往是考生感到颇为困惑的问题。本文就此做点探讨,以期对于考生有所幫助。  1. 非谓语动词的时态  所谓非谓语动词的时态,指的是非谓语动词动作与句子的谓语动作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有时也指非谓语动作与说话时间的先后关系。非谓语动词不同的形式分别表示不同的时态。具体情形如下:  (1) to do / to be done (不定式一般
期刊
本文笔者以自己的一节公开课为例,就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这一环节,从实践的角度讲述教师如何通过有效提问,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提问方式、提问技巧及提问后的评价方式。  1.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提问方式评析  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尽量避免一般疑问句式、反问句、反义疑问句式或选择疑问的提问。因为学生在回答这几类问题时,常常不需要多动脑筋;甚至可以在异口同声回答中,充当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所以,如
期刊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师的重要研究工作,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忽视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仍坚持灌输式的教学,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知识,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及时地改变教学理念,走出教学误区,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英语写作是一种知识输出的过程,其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英语单词,掌握多种英语语法以及很强的谋篇布局能力。这对学生来说要求比较高,所以英语写作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本文主要引导学生在夯实写作基础的前提下,对文章仔细推敲、不断润色,并进行多元点评,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状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1. 品析文本,夯实基础  1.1 由词汇到句式,举一反三  词汇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起着很
期刊
经典英语戏剧《灰姑娘》几乎是每次英语活动的必备节目。因为童话的结论早已定下,学生们的思路不再打开,只有进行机械的背诵,反复排练,最后是精心的表演,但活动过后,道具束之高阁,台词遗忘。但如果设计以下两个问题:“If Cinderella had abandoned the chance to attend the ball, would she have become the prince’s lo
期刊
对于高中生来说,英语写作是他们必须要掌握却也最不好掌握的一项语言技能;对于教师来说,英语写作教学耗时费力却收效不多,也是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面对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英语教学不可避免地接受着信息社会的冲击和影响,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要怎样进行,需要我们认真探讨。  众所周知,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综合素养的语言技能,却也是师生都头疼的教学难点问题,英语写作尤为如此。贫乏的词
期刊
英语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初中的英语教学当中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将微课资源合理地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英语知识。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应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增强对外交流的能力,学习多种国家的语言。因此,现在教育各界也把英语课程放到首要位置上。近些年,
期刊
语码(code)是社会语言学家用来指语言或语言的任何一种变体,是人们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语码转换,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码变体,通俗来讲就是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的变换。语码转换可以是使用者在没有任何思考准备下完成的,也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中经过精心设计而达到特定的目的。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既可以发生在句中,也可能出现在句间。现阶段,人们对于高中教学过程中的语码转换使
期刊
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四部分内容。从内容看,英语核心素养更强调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和生活的能力和品质,更注重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养成。这和生命化理念指出的尊重人的全面完整生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从它们的内涵来看,英语学习方式应该从“教—学”转为“学—教”,侧重学生的知识经历和深度学习。基于此,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具体描述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方向。  1. 由基础知识观向学习
期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文化意识又涉及文化获取、文化比较、文化交流、文化理解与自信、文化价值观和文化传播等维度。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不断推进,而各国文化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也随着这一局面的形成进而发展成为了一个关乎世界发展的重点问题,纵观教育方面与全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