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码转换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使用研究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y63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码(code)是社会语言学家用来指语言或语言的任何一种变体,是人们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语码转换,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码变体,通俗来讲就是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的变换。语码转换可以是使用者在没有任何思考准备下完成的,也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中经过精心设计而达到特定的目的。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既可以发生在句中,也可能出现在句间。现阶段,人们对于高中教学过程中的语码转换使用的比例以及必要性持不同的态度。一部分教师认为英语课堂就应该营造纯英语的学习环境,使用母语会不利于学生对外语的学习。但是,一部分教师认为目前英语只是作为一门考试科目,缺少除课堂之外的其他使用环境。本文认为,受教师自身水平、学生理解能力、语言使用目的及不同课型需要等因素的影响,语码转换现象在目前的高中英语课堂上必不可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重点关注高中英语课堂中影响语码转换的因素,语码转换所起到的作用,及不恰当的使用所带来的弊端等问题。
  1. 影响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因素
  现阶段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课型、学生所处年级、学生英语能力、教学目的、文化因素。
  1.1 课型及年级对于高中英语课堂中语码转换的影响
  高中英语课型基本上可以分为:听说课、语法课、词汇课、阅读课、写作课等五种课型。语码转换的使用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教师英语水平、学生本身英语素养、学生所处年级以及学生所用教材等,但其中最为客观的和明显的影响因素则是课堂课型与学生所处年级的不同,因此在研究语码转换时我们需要重点突出这两大因素。结合三个年级的五种课型,我们通过大量原始数据的积累,得出不同课型中语码转换所占比例有所不同,具體情况参考下表: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语码转换现象在高中英语课堂中使用所呈现的规律:
  (1)随着学生词汇量的扩大,英语口语及听力水平的提升,语码转换也随着年级的递长有所降低;高一的时候我们讲到“equal”,需要借助语码转换使学生充分了解其“平等,势均力敌”等含义,但高三年级我们则可以直接用“be equal to”帮助学生理解“competent”的含义,而不需要语码转换进行辅助。
  (2)教学任务及升学压力逐年增加。以我们研究单位的三个年级的教学进度为例,高一平均两周完成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任务,高二一周一个单元,而到高三年级一轮复习的时候,则是两天完成相同的教学单元的任务。越来越快的教学节奏以及愈加沉重的教学压力使得课堂上英语语码转换现象在高一甚至于高二时期比较频繁,但在高三阶段频次则较低。
  (3)课型模式对于语码转换使用的影响。总体来说,听说课与词汇课堂中使用语码转换现象最为频繁,写作课与语法课则较少使用语码转换。这与每种课型模式具体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听说课型强调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在课堂上语码转换常在以下几种情景中使用:a. 英译汉或汉译英,作为测试手段直接考验学生的语言掌握程度;b. 情景展现:听说课堂中经常需要学生自编英语话剧来演绎教材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甚至学生都需要借助语码转换来表达出相应的效果。c. 答疑解惑: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等问题,语码转换主要是用于英译汉。例如,我们讲到“Culture Shock”,教师是非常有必要进行英汉语码转换来阐释它的汉语意思,即“文化冲击”。
  语码转换在词汇课中的使用频次较高。无论是哪个年级,词汇教学中语码转换现象发生得都较为频繁。外语教学,我们提倡用英语解释英语,但纯英教学有可能造成学生理解不透彻甚至错误,所以语码转换在词汇课中的使用成为一种必然。据研究,词汇课堂中语码转换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
  相比较而言阅读,写作和语法课语码转换频次较低。阅读和写作课以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查阅、讨论、写作为主,因此教师使用语码转换的频次较低。以写作课为例,我们要求学生写一封感谢信,基本流程为:展示要求——小组讨论——当堂写作——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强行使用语码转换则会耽误教学进度,影响教学效果。而语法课上因学生词汇量所限,高中教师大多用汉语授课。比如讲到倒装句,教师可能只会对“inversion”一带而过,主要使用汉语教学,因为语法讲解中使用英文只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故而语码转换在语法课型中也较为少见。
  鉴于课型与年级这两大因素的影响,教师应结合教学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语码的选择与转换,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 学生的英语能力
  除了不同年级的学生英语能力会有较大的不同外,同一个年级不同班级,甚至同一个班级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这就造成了学生对教师语码转换的不同需求。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因材施教,及时调整语码转换的使用比例。比如讲到“competence”一词的时候,对于英语程度较为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直接纯英解释为“the ability to do something well or effectively”,而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则需要通过英译汉语码转换,辅助学生理解词义。另外,也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语码转换,或小组间语码转换,以促进组内成员共同提高,提升课堂效率。
  1.3 教学目的
  教师在备课时都会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此时应充分考虑到语码转换。比如某堂课,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对“traveling”的兴趣,这个时候教师纯英文的背景介绍可以促使学生进入英语环境。而此时英译汉的语码转换就显得有些画蛇添足。但是,如果在阅读课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学生了解文章大意,还要掌握重点词汇短语,那么就可以充分利用语码转换加深对学生的理解。比如一节阅读课中出现了重点词汇“involve”,若教师只是单纯解释汉语意思“包含”,学生就会将它与“contain”“include”等词汇混淆,而解释为“make something necessary in an activity or a situation”,也可能导致个别学生理解不透彻,此时需要运用语码转换达到学生对这个词汇的充分理解。   1.4 文化因素
  英汉或其他的语码转换中不可避免都会有一些其他语码的“舶来物”,最为典型的比如“Long time no see.”,再比如“brain storm”,转换语码也不过是直译,不如保持原汁原味。但有些表达则需要语码转换辅助学生的记忆,比如“Every dog has its day.”最好翻译为“每个人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以免学生理解偏差。
  1.5 教师个人英语水平及个人习惯
  不同教师的个人习惯及英语水平不同,在课堂上使用语码转换的频率和程度也不相同。调查问卷发现,年轻教师相比年纪较大的教师使用英语的比例要高很多,一方面是年轻教师的口语水平和意识观念会更先进。另一方面,年轻教师刚走出大学校门,对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也会更高。而年纪大的教师容易受固定思维模式限制,加上本身知识体系相对陈旧,不习惯在课堂上使用英语。
  2. 语码转换的利弊
  2.1 辅助教学
  由于学生的词汇量以及对英语本身的理解程度有限,在英语课堂上涉及到一些專有名词,必须经过翻译,即英语到汉语的转换才能够被学生所理解。比如,在讲到“non-finite verb”的时候,如果单纯使用英文对其定义解释为“the verbs that cannot be used as predicates”,那么学生便会一头雾水。在概念都无法理解的情况下,必将影响他们对整块语法的理解。而有些句子或篇幅用英文解释的话,学生也不能真正理解其用法或者所用的语境,而将其转换成汉语的一些成语或经典故事的话,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也有助于学生记忆。比如,在“It is no use doing something...”这个句型中, 我们可以使用语码转换举例“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the spilt milk.”翻译为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覆水难收”。
  2.2 语码转换可以增多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沟通交流的方式与文化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与西方比较开放的文化环境相比,我们中国人更加讲究谦虚含蓄的处事之风,沟通方式更加内敛,有些话在实际生活中很少说出口。比如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羞于对我们的亲人说出“我爱你”,但一句“I love you.”却能很容易说出口。同样道理,在英语课堂上,我们适当地运用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语码转换,无论是在表达感谢的时候,用“I really appreciate your help.”还是委婉批评时,使用“You are to blame for the fault.”无论是日常中打招呼“Hi”“Hello.”还是课堂上每天的结束语“Class is over.”或者“That’s all for today.”等常用的语码转换,都会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两种语言不同的美。
   然而,不恰当的语码转换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对学生来说,教师过度使用语码转换,会造成对英语的理解片面甚至混淆,比如“common”“normal”“usual”“ordinary”等一组相似词的汉语翻译都可以是“平常的,普通的”,但实际上各个词所用的语境却有很大差别;再比如“感觉”一词翻译为英语时,有可能是“sense”,如“sense of humor”,也有可能是“feeling”,甚至“think”在汉语背景下也可以翻译为“感觉”。
  3. 结束语
  语码转换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现象,作为一种语言课堂,教师在英语课上必须充分认识到语码转换在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真正了解其成因和影响因素,教师才可以真正发挥其促进作用。
  李经纬,陈立平. 多维视角中的语码转换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5):89-90.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一中学)
其他文献
游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式的教学方法,自素质教育推广以来,得到了很多教师的重视,但是在教师使用游戏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也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有的教师片面地把游戏教学当做一种课堂娱乐活动,并没有发挥游戏在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作用。在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使用游戏的方法不仅可以带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还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运用程度。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英语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切实将游戏渗
期刊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让“地球村”更加融为一体。这个时候统一的语言就具备着强大的力量。大家都在学英语,可能听懂外国人说话的人却不多。所以,从基础出发的小学英语听力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学生听,如何让学生懂,这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找到一种适合中国学生的听力教学方法,这既是课程改革以及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帮助学生进行高效提升的有效措施。  1. 合理创设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能听会说  语言
期刊
本文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主要面向高二年级的学生,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辩证思考能力。本教学设计遵守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引导学生适时开展课堂活动,层层深入、步步启发,拒绝“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在积极讨论中使学生英语语言得到使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能力得到均衡发展。此外,本课堂响应时代号召,综合使用多媒体及互联网,将学生熟悉的会话软件代入课堂中。结合科技平
期刊
非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是非谓语动词的考查难点。如何确定时态和语态,往往是考生感到颇为困惑的问题。本文就此做点探讨,以期对于考生有所幫助。  1. 非谓语动词的时态  所谓非谓语动词的时态,指的是非谓语动词动作与句子的谓语动作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有时也指非谓语动作与说话时间的先后关系。非谓语动词不同的形式分别表示不同的时态。具体情形如下:  (1) to do / to be done (不定式一般
期刊
本文笔者以自己的一节公开课为例,就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这一环节,从实践的角度讲述教师如何通过有效提问,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提高提问方式、提问技巧及提问后的评价方式。  1.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提问方式评析  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尽量避免一般疑问句式、反问句、反义疑问句式或选择疑问的提问。因为学生在回答这几类问题时,常常不需要多动脑筋;甚至可以在异口同声回答中,充当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所以,如
期刊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师的重要研究工作,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忽视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仍坚持灌输式的教学,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知识,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初中英语教师要及时地改变教学理念,走出教学误区,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期刊
英语写作是一种知识输出的过程,其需要学生积累大量的英语单词,掌握多种英语语法以及很强的谋篇布局能力。这对学生来说要求比较高,所以英语写作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本文主要引导学生在夯实写作基础的前提下,对文章仔细推敲、不断润色,并进行多元点评,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状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1. 品析文本,夯实基础  1.1 由词汇到句式,举一反三  词汇在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起着很
期刊
经典英语戏剧《灰姑娘》几乎是每次英语活动的必备节目。因为童话的结论早已定下,学生们的思路不再打开,只有进行机械的背诵,反复排练,最后是精心的表演,但活动过后,道具束之高阁,台词遗忘。但如果设计以下两个问题:“If Cinderella had abandoned the chance to attend the ball, would she have become the prince’s lo
期刊
对于高中生来说,英语写作是他们必须要掌握却也最不好掌握的一项语言技能;对于教师来说,英语写作教学耗时费力却收效不多,也是个老大难问题。尤其是面对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英语教学不可避免地接受着信息社会的冲击和影响,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要怎样进行,需要我们认真探讨。  众所周知,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综合素养的语言技能,却也是师生都头疼的教学难点问题,英语写作尤为如此。贫乏的词
期刊
英语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初中的英语教学当中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将微课资源合理地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英语知识。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应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增强对外交流的能力,学习多种国家的语言。因此,现在教育各界也把英语课程放到首要位置上。近些年,
期刊